第九章 汇率决定与汇率制度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18
汇率及汇率制度概述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汇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汇率是一种国家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率,它决定了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汇率的波动可以对经济、贸易和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促进国际贸易,各国制定了不同的汇率制度。
本文将介绍汇率及汇率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对一些常见的汇率制度进行分析和比较。
汇率的定义与分类汇率的定义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
一般来说,汇率可以分为两种: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
实际汇率是指根据物价水平和购买力平价等因素调整后的汇率。
它反映了货币真实的购买力和兑换能力。
名义汇率是指在没有考虑物价水平变化和购买力平价的情况下,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
汇率的分类根据汇率的决定方式,汇率可以分为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
浮动汇率是指汇率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市场的需求和供应条件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浮动汇率被视为市场经济中最自由的汇率制度,它允许汇率根据市场力量自由调整。
固定汇率是指国家或货币联盟将汇率固定在一定水平上。
为了保持固定汇率,国家或货币联盟通常会进行干预,例如购买或销售外汇以影响汇率。
汇率制度的演变随着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汇率制度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调整。
在20世纪初期,国际金本位制是主要的汇率制度。
根据国际金本位制,货币的价值与一定量的黄金挂钩。
然而,由于金本位制在经济冲击和金融危机面前的不稳定性,20世纪70年代后期,主要国家逐渐放弃了金本位制,转而采取了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的引入使得汇率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然而,浮动汇率也带来了汇率波动性增加,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风险增加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国家采取了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
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是指将国家货币与一篮子其他货币的汇率进行组合,并根据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来调整国家货币的汇率。
常见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最为常见和自由的汇率制度。
{财务管理外汇汇率}二讲汇率决定理论和汇率制度一、汇率决定理论•(一)传统汇率理论•1.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理论)•1922年,瑞典学者卡塞尔提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有直接的联系.卡塞尔的学术成就•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 Cassel 1866.10.20-1945.1.14)瑞典经济学家。
曾在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并于1904∼1933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在理论研究中,摒弃英国和奥地利经济学家的边际效用价值说。
1916年卡塞尔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即: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20世纪20-30年代卡塞尔提出西方经济周期理论之一的卡塞尔经济周期论。
最初用“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
卡塞尔晚年支持国际社会重新采纳自一战以后已遭放弃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维系就是采纳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精粹,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按黄金以不同货币标示的价格决定。
这种货币制度有利物价稳定和维持币值,避免恶性通货膨胀一价定律•不同国家同一种商品同质,商品价格能够灵活调整,交易成本为零,则同质商品在各地的价格是一致的。
P为本国可贸易商品价格,P*为外国可贸易商品价格,E为汇率(直接标价): P=E×P*•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成立的条件(1)完全竞争市场,商品同质;(2)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3)不存在建议成本•一价定律实现机制:商品套利行为存在、不存在贸易壁垒、可贸易商品同质购买力的基本形式•绝对购买力:一价定律成立,各种可贸易品权重相同。
• ∑a i P=E∑ a i p *,a i 为权重:P=EP * E= P/ P *在绝对购买力评价成立条件下,实际汇率为1,名义汇率调整不会引起实际汇率的变动(e=E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