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十课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教案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5.59 KB
- 文档页数:2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振兴中华的意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振兴中华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振兴中华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传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强调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第三章:科技创新与振兴中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
3.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和挑战。
强调科技创新对振兴中华的作用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
第四章:教育与振兴中华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积极学习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教育制度的演变和现状。
强调教育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优秀教育对国家振兴的贡献。
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育理念。
第五章:青年与振兴中华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年在国家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5.2 教学内容介绍青年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青年要有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奋发向前的过程。
第六章:经济繁荣与振兴中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对国家振兴的重要性。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振兴中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介绍振兴中华的背景和意义。
2. 强调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振兴中华的责任。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通过讲解和阐述来引导学生思考。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了解他们对振兴中华的认识和态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振兴中华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振兴中华的深远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教学内容】1. 分析振兴中华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重要性。
2. 探讨振兴中华对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影响。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振兴中华的实际意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振兴中华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振兴中华意义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分析报告,评估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我们的责任【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2.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行动力,推动他们为振兴中华做出贡献。
【教学内容】1. 阐述学生作为未来的领导者和社会成员在振兴中华中的角色。
2. 提供具体的行动方向和途径,让学生了解如何为振兴中华做贡献。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如何为振兴中华做贡献的想法和计划。
2.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体验作为中坚力量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振兴中华责任的认识和态度。
2. 收集学生的行动计划,评估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章:培养创新能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创新能力对振兴中华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创新能力在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双流区双华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导学案主编:夏雪梅审核:张云浩任课教师:班级:使用时间:【课题】《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总结历史教训,缅怀革命先烈,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思考如何把自己的爱国情感落到实处,制订成才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学习难点:明白自己的责任,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第一部分:基础课程【自主学习】1、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一)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力量对比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火器主要不是中国自主发明研制的,而是仿造明朝引进的“佛郎机”、“鸟铳”、“红衣大炮”等西方火器样式制作的。
就形制样式而言这种老式的武器与英军相比整整落后了200余年。
英军是船坚炮利,攻占沿海要塞的是船舰,用舰炮。
英军火炮的射程可达2000米,每分钟射速1-2发,而清军火炮最远不过1200米,且射速要慢得多。
上面也说到,英军3艘战舰是有74-78门炮的,5艘战舰都是有22-48门炮的。
但中国战船一般只有一门中型炮,4-6门小型炮。
(二)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力量对比抗战爆发时,中日力量相差悬殊。
日本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经济力、军事力、技术力以至组织力,都比日本差得多,中国许多武装力量甚至是用原始武器,与现代化的日军作战,后果可想而知。
第二部分:拓展课程(一)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自主学习】1、阅读以下材料。
周恩来12岁那年,因家境贫困,只好离开苏北老家,跟着伯父到沈阳去读书。
下了火车,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的市区说: “不要到这里来玩。
“这里是外国租界。
”周恩来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伯父沉重的说:“中华不振啊!”。
一天,他和好朋友又路过租借地。
没想到,出现在眼前的竟是这样的场面:一位衣裳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她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巡警不但不处罚洋人,还说中国人妨碍了交通。
五下品社精品教案第三单元不能忘记历史主题四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活动目标:1、总结历史教训,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振兴中华的意志。
2、教育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
活动重难点:1、学生体会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繁荣昌盛而付出的艰辛,体验国家的发展是多么的不容易,增强为国效力的责任。
2、总结历史教训,激励学生向革命先辈和爱国志士学习,牢记自己的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活动准备:搜集名人名言以及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名人、故事。
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每当我们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当我们听见庄严雄壮的国歌声,每当我们看到一幕幕浸透着民族优秀精神的感人场景……我们都为之激动,为之肃然起敬。
在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奋斗中,有许多仁人志士,革命先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
二、课中深究。
(活动一)感受振兴责任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
教师:同学们,整理好衣服,佩戴好红领巾,请肃立!请向一切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们深深鞠躬!2、如果在纪念碑上开辟一小块缅怀者留言板,你会在上面写什么?发小纸片,各自书写。
3、自由上台交流留言内容。
4、小比赛,每个小组一块模拟纪念碑的纸板,5分钟之内,看哪组在上面写出的中华英烈名字最多,写得最工整。
(活动二)寻找建设者的足迹1、学生汇报,建国以来我们的先辈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努力,汇报收集的人物以及故事(如李四光、时传祥、袁隆平等)。
2、出示有关名人的故事课件。
3、感悟,鼓励学生说说。
4、读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贾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范仲淹问:你对这些名言是怎样理解的?你想到了什么?5、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收集的材料。
(活动三)揭示“振兴中华”之内涵1、指导学生读教材,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振兴中华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教案振兴中华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振兴中华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振兴中华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教案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教育学生从现在起,好好学习规范守则,让好习惯伴学生一路成长,受益终生。
活动过程:主持人:甲: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大地才充满勃勃生机。
乙;因为有了父母的养育,我们才如此幸福安逸。
甲:我们有幸走进了幸福的校园。
乙:我们有幸踏进了知识的殿堂。
甲: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最好的老师。
乙:我们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有最好的同学。
甲:当你陶醉在幸福的愉悦中时,同学你做的好吗?乙:当你面对父母、老师、伙伴时,同学你做的好吗?合:五二班主题班会《养成好习惯,做个好少年》现在开始。
甲:当你踏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幸福的歌声就在耳边飘荡,你听这歌声已经唱响。
《幸福的摇篮》乙: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如何养成学习、生活的好习惯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甲:为了让同学能明辨是非,端正行为,我们将开展“养成好习惯我能行”系列活动。
乙:系列活动之一:寻找道德垃圾我们所处的环境不是真空,在我们的身边和周围存在着种种不文明的现象,道德垃圾寻找活动将引导我们从身边、从自身细细地寻找种种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并加以辨析,引导我们承担一个公民的社会义务,关注社会。
甲:下面请欣赏小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甲旁白:早晨,同学们早早的来到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自习。
同学二气喘吁吁的跑进教室,一边吃东西,一边随手把一团废纸丢向墙角。
甲旁白: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在专心听课,积极思考,认真记笔记,而他又在干什么呢?同学一专心听讲,不时地记着笔记。
同学二一会儿和同桌讲话,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前俯后仰,然后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振兴中华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责任。
二、教学内容:1. 振兴中华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我国历史上的振兴中华运动。
3. 当代中国的发展和挑战。
4. 青少年如何为振兴中华做贡献。
三、教学重点:1. 振兴中华的意义和重要性。
2. 青少年如何为振兴中华做贡献。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振兴中华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如何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振兴中华的意义、我国历史上的振兴中华运动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和挑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振兴中华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青少年如何为振兴中华做贡献。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行动计划。
4. 激励法: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关于振兴中华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
2. 教材:准备与振兴中华相关的历史和现状的教材。
3. 卡片:制作关键词卡片,如“振兴中华”、“青少年责任”等。
4. 笔记本:准备笔记本,供学生记录重要信息和自己的想法。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振兴中华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2. 新课导入:介绍振兴中华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振兴中华运动。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具体的振兴中华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青少年如何为振兴中华做贡献。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行动计划。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用关键词卡片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并反思自己的责任和行动计划。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振兴中华的短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行动计划。
2. 布置一道相关的实践作业,如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学习一项新技能等。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振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民族的振兴历程及其原因2.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责任3.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5. 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的振兴历程、原因以及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责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展开讨论。
4. 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华民族的振兴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内容:详细讲解中华民族的振兴历程及其原因,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3. 分析案例: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民族振兴的责任。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展开讨论。
5. 总结提升: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责任。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我为民族复兴做贡献”的作文。
2. 制定一个个人学习计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3. 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民族振兴的认识和责任感。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于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理解。
3. 审阅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历史资料:关于中华民族振兴的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
2. 案例库:收集各类典型人物和事例,用于引导学生体会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这堂课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完成。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图片,(课件出示:圆明园毁灭,八国联军,南京大屠杀……)这些老照片相信大家不陌生,帝国列强为什么敢在我们祖国肆意横行?(引导学生回答)是因为中国贫穷落后,总结:落后就要挨打(板书)挨打意味着什么?财富被掠夺,国土被侵占,生命被残害……二.探究学习:在祖国山河破碎,人民惨遭奴役的危难时刻,英雄的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起反抗,请同学们起立,跟着音乐一起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请坐,每当这威严雄壮的国歌声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相信我们每一位都会心潮澎湃,为之激动。
相比贫穷落后受奴役的旧中国,我们如今的生活怎样?(是无比幸福的)同学们知道吗?在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奋斗中,有多少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学生讲英雄事例……)出示课件(人民英雄纪念碑),请同学们再次起立,整理一下衣服红领巾,请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而英勇牺牲的英雄们深深鞠一躬。
请坐。
(出示英雄纪念碑的介绍)巍峨的纪念碑记载了中国的苦难,缅怀着中华民族的无数英灵,此时此刻,面对着纪念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话写下来,贴到黑板上。
(小结)先烈们,前辈们,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和牺牲,我们一定会继承你们的遗志,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板书: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
课件出示)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题,请大声朗读一遍:有这样的一个少年,刚刚12 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知道那少年是谁吗?(周恩来)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课件出示)现在你们就是少年周恩来,而我就是那位校长,面对我的提问,请同学们站起来大声回答我: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站起来大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面对日本人嘲笑我中国为:老大帝国。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的梁启超,铿锵有力的反驳他们: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他把中国比作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
第十课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
活动目标:
1、总结历史教训,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振兴中华的意志。
2、教育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
活动重点:
1、学生体会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繁荣昌盛而付出的
艰辛,体验国家的发展是多么的不容易,增强为国效力的责任。
2、总结历史教训,激励学生向革命先辈和爱国志士学习,牢记自己的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活动准备:
搜集名人名言以及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名人、故事。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每当我们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当我们听见庄严雄壮的国歌声,每当我们看到一幕幕浸透着民族优秀精神的感人场景……我们都为之激动,为之肃然起敬。
在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奋斗中,有许多仁人志士,革命先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们的故事。
二、寻找建设者的足迹
1、学生汇报,建国以来我们的先辈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努力,汇报收
集的人物以及故事(如李四光、时传祥、袁隆平等)。
2、出示有关名人的故事课件。
3、感悟,鼓励学生说说。
4、读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贾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范仲淹
问:你对这些名言是怎样理解的?你想到了什么?
5、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收集的材料。
三、揭示"振兴中华"之内涵
1、指导学生读教材,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名人故事。
3、开故事会
(1)讲解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2)简介梁启超生平,阅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3)介绍自己最敬仰的爱国志士和革命先辈的事迹。
四、"振兴中华"我先行
1、教师提出问题:
(1)现在振兴祖国的内容和任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说说自己对这个问
题的看法。
(2)谈谈自己如何对振兴祖国作贡献。
2、小组活动,制作"振兴中华"卡片。
3、集体交流卡片内容。
4、启发学生谈本次活动的感想。
5、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振
兴中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应当尽自己的所能,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五、课后延伸
1、为开展"21世纪抓我们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演讲会准备材料。
2、摘抄古今中外的爱国志士的名言。
3、读有关青少年刻苦学习的故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