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框谋求互利共赢教学案无答案新人
- 格式:docx
- 大小:85.22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框谋求互利共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主题。
本课的主题是“谋求互利共赢”,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及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因和做法,以及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国际事务和合作共赢的实践案例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引导来建立正确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因和做法,知道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培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因和做法,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2.难点: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合作共赢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际事务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合作共赢的含义。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国际事务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秉持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国际事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深层次的理论知识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我国秉持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分析和认识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秉持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分析和认识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引发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秉持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和重要性。
4.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分析和认识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互利共赢是实现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手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处理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对于互利共赢的深层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理解互利共赢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操练,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认识到互利共赢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互利共赢的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教学法: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实践的材料和工具,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理解互利共赢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模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互利共赢的过程,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
谋求互利共赢一、导入新课二人小组互查下列问题: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2.我们应该怎样维护世界和平?3.我们为什么要消除贫困?二、设问导读:第一环节:应对全球性问题阅读课本第22-24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有何影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做出的必然选择是什么?2.结合教材22-23页正文部分,请你总结: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该怎样做?4.为什么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意义?)第二环节:关心共同命运阅读课本第24-26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2.结合24页、26页正文部分,请你总结: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青少年)三、自我检测:1.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
下列选项属于当前人类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①环境恶化②恐怖主义的威胁③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④重大传染性疾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闸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坚持()①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②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③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④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卢旺达共和国进行历史性访问之际,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2018年7月17日接受了中国媒体的联合采访,表达了对习主席到访的期待,充分肯定两国各领域合作,高度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一带一路”倡议。
卢旺达总统高度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原因是()①该理念是由中国倡导的②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③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④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 2017年夏天,斯里兰卡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斯里兰卡政府发出呼呼,寻求帮助。
《谋求互利共赢》教案【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我与国家和社会”中“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的课程要求,“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二、教学内容分析回望历史,人类因进步产生利益,因利益产生冲突,但在人类进步、发展、冲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同舟共济,协力解决。
本课教材思路清晰,应对全球性问题,需要倾听中国声音,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在人道主义精神的基础上,善其身,爱天下。
“互利共赢”与本课重要观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怎样的联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谋求国际双边、多边的互利共赢。
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摒弃你输我赢,将本国利益、发展与其他国家结合起来,切实增进共同利益的实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各国共谋发展的良方,更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依托。
【学情分析】在学生的认识中,国与国之间对抗的胜与负、贸易的顺与逆、国家是否够强,能够恃强凌弱等意识比较明显,缺少全球意识,合作共赢的观念。
中国在世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清楚,对于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方案、中国声音、中国理念不太关注。
本节课,需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提升认识。
学习中,感受中国担当,思考自身责任。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全球意识,明确各国相互依存,命运相连。
体会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
具备人道主义精神,关怀、尊重他人的生命。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分析中非携手合作、共建共享的事例,提高分析、解读时政的能力。
交流中,互学互鉴,增进逻辑表达能力。
能够自觉关心国际社会,增强责任感,有尽力之所及的愿望。
知识目标:知道全球性问题制约人类发展,能够分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能够表达出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意愿。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谋求互利共赢,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框谋求互利共赢教案教学反思谋求互利共赢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全球观念和地球村“村民”意识,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共同行动,共担责任应对全球性问题。
能力目标1.掌握相应的技能与方法,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2.掌据应对全球性问题应有的态度和做法。
3.参加一些跨国援助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帮助。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清楚它的危害与后果。
2.面对全球性问题,我们应有的态度与做法:共同行动,共担责任。
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体系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懂得应对全球性问题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的孤立行为,它需要全球所有国家共同行动,共担责任。
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及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举例子、收集最新时事、辩论等手段,触类旁通,既扩展了思路,又给学生指明了方向。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与方法,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把握,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1.活动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培养能力2资料引领法。
本课内容比较深奥,距离学生遥远。
我收集大量的资料,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以全球环境问题为切入点,降低了学生理解全球性问题的难度。
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材料展示为入口,学生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知识学法1.案例分析法,学生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动嘴说,促进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
世界面临的14个全球性问题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端要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首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所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它不仅加重了环境和资源问题,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与资源和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世界可持续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均产生巨大影响。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据联合国权威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预计全球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加到2023年81亿和2050的96亿;全球人口最终能稳定在105亿或110亿左右。
全球人口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
发展中国家问题尤其严重,可能会引起空前的危机。
其次是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人口中有5亿多人年龄在60岁或以上(占全球总人口近8%)。
发展中国家以欧洲和中亚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占总人口的11.4%。
人口老龄化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未富先老”构成空前严峻的挑战。
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
目前人类主要面临十大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问题愈发突出。
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给有关国家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一些小岛屿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直接威胁。
气候变化还可能通过影响粮食、水资源等战略资源的供应与再分配,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国际冲突。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如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被延迟或减排力度不大,那么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日益严重。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本内容(教育部组织编写总主编朱小蔓)目录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一课同住地球村第一框开放互动的世界第二框复杂多变的关系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框推动和平与发展第二框谋求互利共赢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第一框中国担当第二框与世界深度互动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第一框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第二框携手促发展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五课少年的担当第一框走向世界大舞台第二框少年当自强第六课我的毕业季第一框学无止境第二框多彩的职业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一框回望成长第二框走向未来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导语: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世界很大,世界又很小;这里有安宁和美好,也有战乱与纷争。
有人说: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充满活力,充满机会。
有人说,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难以捉摸,难以把握。
我们如何认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认识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个时代又赋予我们怎样的使命?第一课同住地球村地球上离我们最远的地方有多远?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航班的距离,飞机可以在24小时内把我们送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根光缆的距离,互联网可以让相隔万里的人“面对面”交流。
世界在变小,但我们的生活圈子在变大。
第一框开放互动的世界一、共同的家园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走进校园,开始集体生活;我们走进社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我们放眼全国,看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广阔的世界,看看人类共同的家园。
2.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个人、社会、国家各层次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也在不断扩展。
封锁、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尽管仍然存在,但已不是主流。
3.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世界发展的速度前所未有,并仍在持续加速过程中。
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4.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课本内容目录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一课同住地球村第一框开放互动的世界第二框复杂多变的关系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框推动和平与发展第二框谋求互利共赢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第一框中国担当第二框与世界深度互动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第一框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第二框携手促发展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五课少年的担当第一框走向世界大舞台第二框少年当自强第六课我的毕业季第一框学无止境第二框多彩的职业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一框回望成长第二框走向未来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导语: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世界很大,世界又很小;这里有安宁和美好,也有战乱与纷争。
有人说: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充满活力,充满机会。
有人说,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难以捉摸,难以把握。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地球上离我们最远的地方有多远?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航班的距离,飞机可以在24小时内把我们送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根光缆的距离,互联网可以让相隔万里的人面对面交流。
第一框开放互动的世界一、共同的家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走进校园,开始集体生活;我们走进社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我们放眼全国,看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广阔的世界,看看人类共同的家园。
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封锁、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尽管仍然存在,但已不是主流。
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并蓬勃发展,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洋彼岸一家美术馆的落成,邻国一段铁路的兴建,异国一场洪水的肆虐……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会以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