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摘要】: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粮食安全保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未来百年仍将变暖的气候趋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以负面为主。”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在此间举行的院士大会上表示,农业、水资源和人类居住环境都将受到气候进一步变暖的影响。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秦大河说,中国是农业大国,气候变化将使中国未来农业生产面临三个突出问题: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据估算,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至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使三熟制的北界北移500公里,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条件将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未来百年仍将变暖的气候趋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以负面为主。农业、水资源和人类居住环境都将受到气候进一步变暖的影响。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七大流域天然年径流量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年径流量变幅较少;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变幅最大,以辽河流域变幅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候变化还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江河流域和海岸带低地地区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受气候变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人类居住目前所面临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也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

变化对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和其他因子对其综合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实际播种面积增长缓慢,空间差异明显,华中实际播种面积占比最大而新疆最小,西南、华中、东北和新疆实际播种面积增加,西北、华南、华东和华北减少;在≥10℃积温指标下,1986—2009年我国潜在的不可耕地面积平均值相对1961—1985年减少约34.33%,一年一熟区面积有所减少,但仍占约50%,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地区面积均呈增加趋势;综合≥10℃和≥0℃两个积温指标,我国潜在播种面积缓慢增长,与实际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他综合因子则在总体上对潜在播种面积的增长有徽弱抑制作用。基于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熟制的相互关系,得到农作物潜在播种面积,分析气候

在过去30年来,中国以经济指标稳定和持续增长为重心,经历了一个经济增长的高速阶段。这一增长标志着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高。随着人民生活的显著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总量的大幅度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我国所取得的成就是

显著的,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逐渐跃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随着经济

的高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能源消耗量大而且浪费严重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所出现的问题和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我国发展战略和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内在联系。特别是,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高投入和取得的相对低的经济产出已经逐渐地阻碍了中国的持续经济发展。我们需要现存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与上层建筑的适应能力,我们需要采纳新的政策和措施来克服新阶段中经济增长的瓶颈。

气候变化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在历史上和今天,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气候变化的过程不断加剧,从而改变我国的经济体制、生态网络和社会关系。气候变化,包括降低农业产出、减少水资源、加剧土地沙化,以及使动植物的物种濒临灭绝,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把气候变化对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必须尽快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因为现在经济发展对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系统的依赖,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给所有国家提出了减排、提高能源效率的硬性指标。中国出于对国际社会的责任自愿作出了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们怎样才能很大程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依然可以满足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增长需要?我们怎样才能不遭遇资源在过去30年来,中国以经济指标稳定和持续增长为重心,经历了一个经济增长的高速阶段。这一增长标志着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高。随着人民生活的显著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总量的大幅度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我国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逐渐跃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随着气候问题越来越吸引全球的关注,世界已经进入了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经济将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与节约能源的引导,使得各个行业从过去的粗放式的生产模式进行改革,以追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改变其战略发展方向,并且为未来而改变发展模式。成功地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不仅会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决定着未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这篇论文就是在如上的背景下来考量中国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如何突破有限能源的约束瓶颈,为实现资源的最大产出而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将促进中国经济迈入一个健康和绿色的新阶段。中国应该把气候变化的影响纳入其经济发展的日程,以实现其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以取得经济的持续增长。

本文的目标是来考核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来探索怎样减弱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压力。我们需要重视在这一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目标体制改革、技术改革和经济以及环境政策的作用力。

1、中国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日益增长的经济活动(生产和消费)需要较大投入的能源和材料,并以产出大量的废物作为其副产品。增加对天然资源的提取,积累的废物和污染物的浓度增加,因而超过生物圈的承载能力并导致环境质量退化的直接结果-气候变化和人类福利的普遍下降。例如,人类活动对耕地产生的影响。由于通过土地耕作和土地种植过度使用土地,土地变得沙漠化。空气中的浮尘由于过度干旱很可能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中国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主要是根据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低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实现一定水平的资源产出。粗放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