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期间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
- 格式:docx
- 大小:46.08 KB
- 文档页数:4
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页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正文如下: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1、工作面回采期间,日常进行顶板观测,摸清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在来压前加大支护密度,提高工作面支柱的总支撑力。
2、来压前,沿放顶线增设1—2排密集支柱或丛柱,增加支撑力隔离老塘。
沿放顶线每隔5—8米增设一个木垛;也可打双排交叉布置的木垛;或增设一梁三柱的戗棚或抬棚增加采面支架的稳定性。
3、初次来压期间,适当加大工作面控顶距,以便架设特殊支架。
周期来压期间则适当缩小控顶距,适当缩小一次放顶距,减轻老顶对采面的影响。
4、采取小进度循环方式,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保持煤壁完整,使其有良好支撑作用。
5、保证采面内支护的质量符合要求,落煤后及时支护有片帮危险要支设贴帮柱。
6、在工作面和采空区内设木信号点柱,以便顶板来太时能及时报警。
7、对大面积悬露的坚硬老顶,必须提前采取人工强制放顶,以减轻老顶来压对工作面的压力。
8、采空区的支柱要回收干净,使直接顶充分垮落,以缓冲老顶垮落对工作面支柱的冲击。
在大面积顶板压力下,最后回撤某一孤独承压支柱,锤击打不开摩擦支柱插销时,要停止回柱,在该柱周围补打支柱,再用回柱绞车回柱,回柱时,所有人员均须撤到危险范围以外。
9、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顶板管理员,安全员要认真巡视工作面,不得出现折柱、朽柱,不得出现缺柱,支柱柱、排距符合要求。
工作面初次来压安全技术措施背景随着煤炭开采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采煤工作面覆盖面积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工作面将会出现初次来压现象。
初次来压是指由于采煤工作面内部顶板和支架围岩失稳而引起的顶板垮落和支架破坏的现象。
这种现象使得煤矿生产工作面的安全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应对初次来压的安全风险,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确保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技术措施1. 安全巷道设置在工作面上设置安全巷道,是确保采煤工作面供气供电、疏通援救以及逃生撤离的必要措施。
安全巷道应设置在采煤工作面的支架内部,其宽度应大于2.5米,高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且应具备防火和防爆等安全特性。
2. 疏散路线标识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和施工队员疏散和撤离,必须在工作面内明确标识疏散路线。
标识应设置在明显的位置,标示内容要清晰易懂。
标识的设置需要考虑到工作面地形、设备和人员分布等因素。
3. 支架选型及施工支架是工作面的重要支撑设备。
为了确保支架的稳定和安全,必须在支架选型和施工环节上加以重视和严格控制。
选择支架应该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采用质量有保证的产品。
施工过程应该加强安全检查,避免疏忽或失误造成支架故障或损坏。
4. 声波超前预警系统声波超前预警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并分析采煤工作面周边的地质构造和地压变化。
当声波预警系统检测到危险信号时,会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这种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采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安全培训和督导为了确保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在采煤前必须实施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意识、应急处置、各种安全措施的实施方法等。
此外,为了确保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在工作面的运营期间应该加强安全督导,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结语初次来压是采煤工作面内部的严峻安全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
以上技术措施是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的应急措施,但针对不同的采煤工作面和不同的实际情况,需要制定和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一、概述(一)采煤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初次来压就是老顶的第一次断裂。
由于直接顶的垮落以及面积不断扩大,老顶岩梁加宽,其自身强度小于自重和上覆岩层产生的作用力时,出现第一次断裂。
通常把老顶第一次大面积垮落而造成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时有以下特点:1、由于老顶的剧烈活动,致使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剧增加。
2、老顶的活动和顶板下沉的急剧增加,使支架受力猛增,顶板破碎,并出现平行煤壁的裂缝,甚至出现工作面顶板台阶下沉。
3、因老顶悬露跨度增大,煤壁内的压力过于集中,在煤帮出现严重的大范围、大深度片帮。
4、支柱下缩、插底、批子压断。
5、老顶折断垮落时,在采空区深处发出闷雷声,来压剧烈的还伴有暴风并扬起大量煤尘。
(二)采煤工作面的周期来压老顶初次垮落后,由双支承梁状态变为悬臂梁状态。
当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老顶悬臂梁在自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下,又会发生断裂与垮落,且同样会给工作面带来压力增大的现象。
由于这种垮落与来压是随工作面不断推进而周期性出现的,所以就叫周期来压。
周期来压时,工作面的顶板压力和顶板下沉量比平时要大30%到40%,如果不掌握周期来压的规律,预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作面支护,就会发生大冒顶。
为了防止在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由于支护不良造成垮顶和捂面事故,特编制此安全技术措施,请相关部门审批,施工连队严格按照审批、贯彻后的本措施进行施工。
二、安全技术措施(一)、初次来压时,单体支护工作面应采取下列措施:1、加强支护,沿放顶线增设1到2排密集支柱;2、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架的稳定性,沿放顶线每隔5到8米增设一个木垛,增设一梁三柱的戗棚或一梁三柱的抬棚;3、可适当加大工作面控顶距,以便于增加特种支架,有利于顶板垮落;4、采取小进度多循环作业方式,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以保持煤壁的完整性,使之具备良好的支撑作用;5、落煤后及时支架,并增大支护密度,提高支护质量;6、指派专人严密观察顶板变化,同时在工作面和采空区内设木信号点柱,如果劈断折断,便是报警信号。
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期间安全技术措施1、初次来压期间,由矿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初次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工作。
2、初次来压期间,工作面、端头、安全出口要加强顶板及煤壁管理,支护强度必须达到要求。
3、必须严格工作面工程规格质量管理,认真进行采面支护质量的班后评估工作和顶板动态的观测工作,并认真分析处理,及时将结果反馈到调度和生产现场,以便采面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加强机电设备的维护,确保采面来压期间正常运转,使采尽快通过来压区。
5、初次来压期间,密闭注意顶底板出水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并及时进行处理,同时要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6、加强通风管理以及对瓦斯涌出量的监测,时刻注意瓦斯涌出量的变化,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撤出所有的人员同时汇报调度室。
7、加强上下出口的维护,断梁折柱、失效支柱及时更换,保证出口的畅通。
8、加强煤帮管理工作,防止煤帮片落。
9、来压前先整理好支架规格,特种支架架设齐全,保证支护强度。
10、工作面内不得进行与抵御初次来压无关的作业。
11、未经过领导小组同意,不得拆除或减少特种支护。
12、初次来压期间,所有的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工作,其他人员要撤到安全地点,拿料人员严禁进入空顶区作业。
13、来压期间,要安排有责任心,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察顶板动态,同时每班要安排有经验人工人专职对老塘顶板进行巡检,发现问题时快速进行处理,情况危险时立即撤人,并杜绝任何人靠进老塘休息。
14、当工作面顶板冒落高度大于采高的1.5倍时,经矿现场鉴定同意后方可撤除领导小组。
15、初次来压期间,工作面煤帮要背严背实,临时支护及时架设。
16、以上措施如有编制不足地地方请按《煤矿安全规程》参考实施。
罗平县阿窝煤矿。
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安全措施背景介绍采煤工作面是煤矿企业中最关键、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其中压顶现象属于采煤工作面中的常见事故类型。
压顶是指在采煤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层结构、岩层断层等原因,引起煤层或顶板向下下沉,严重时可能会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损失。
因此,针对初次来压的采煤工作面,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运行。
初次来压安全措施1. 评估岩层结构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之前,必须对所在岩层的地质构造进行全面评估。
这些评估过程主要包括:•岩层结构测绘:通过地质雷达、地震探测仪等仪器对工作面附近的岩层结构进行测绘,获取岩层分布、裂隙能力等信息。
根据岩层结构测量结果,对于地质松散或是岩体弱的钻瓦闭水区进行分别处理。
•岩层稳定性预测:结合岩层分布、裂隙情况,运用人工或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对工作面的岩层稳定性进行预测。
通过对岩层变形、破坏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岩层的崩落、掉块、塌陷等形式,避开危险地带。
•岩层探伤:采用冲击波、超声波、钻探、井壁扫描等多种检测方法,对煤编的岩体组构进行探伤。
探伤结果主要包括岩体的硬度、裂纹状态以及裂纹系统分布情况,为进行预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 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针对初次来压的采煤工作面,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在保证煤炭生产的同时尽量减少岩层破坏,防止压顶事故的发生。
常用的采煤方法包括:•长壁采煤法:长壁采煤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采煤方法。
其特点是采煤机在工作面窄向方向上采掘,配合支撑往返移位,实现煤层的连续采运。
长壁采煤法的另一重要特点是除去采煤机掘进区之外,其余地方都有支撑体的支撑,能有效减少岩层破坏,延长煤层支架寿命,提高采煤效率。
•短壁采煤法:在同时采煤两条面,当其中的一条面剥离后,另一面成为短壁,再换向采掘。
它以小投资、高效益、采场设备简单等为特点,主要应用于浅埋与半深埋薄煤层。
3. 设置支护体系压顶控制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支护体系和掘进工艺保证煤层及煤层上覆岩层的稳定。
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安全技术措施
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时,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
本文将从压力水科技防治、技术组织措施、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介绍初次来压时需注意的安全技术措施。
压力水科技防治
压力水是指煤壁刮出时挤入巷道中的水,其压力极大,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防止压力水危害,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采用防喷器和排水设备,把含水层水早期排干并防喷;
2.加强支护力度和密实度,防止采出煤岩块脱离,导致压力
水喷涌;
3.采用抽水技术,降低含水层水平。
技术组织措施
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前,需要组织安全人员对工作面进行检查,确保安全措施、技术设备等到位,切实避免安全隐患。
同时,为了减轻工人的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需要采取以下技术组织措施:
1.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工作强度;
2.合理组织作业流程,降低作业难度;
3.严禁个人擅自行动,准确把控作业时间。
设备维护保养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必须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时,应采取以下设备维护保养措施:
1.对大型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如检查地面低电压保护器是
否完好、安装是否牢固;
2.对设备加注润滑油、冷却水,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3.全面检查设备有无损坏、老化等情况,及时更换和维修设
备。
以上是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安全措施,确保工作安全。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期间安全
技术措施(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期间安全技术措施
(最新版)
1、初次来压期间,由矿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初次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工作。
2、初次来压期间,工作面、端头、安全出口要加强顶板及煤壁管理,支护强度必须达到要求。
3、必须严格工作面工程规格质量管理,认真进行采面支护质量的班后评估工作和顶板动态的观测工作,并认真分析处理,及时将结果反馈到调度和生产现场,以便采面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加强机电设备的维护,确保采面来压期间正常运转,使采尽快通过来压区。
5、初次来压期间,密闭注意顶底板出水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汇
报矿调度室并及时进行处理,同时要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6、加强通风管理以及对瓦斯涌出量的监测,时刻注意瓦斯涌出量的变化,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撤出所有人员同时汇报调度室。
7、加强上下出口的维护,断梁折柱、失效支柱及时更换,保证出口的畅通。
8、加强煤帮管理工作,防止煤帮片落。
9、来压前先整理好支架规格,特种支架架设齐全,保证支护强度。
10、工作面内不得进行与抵御初次来压无关的作业。
11、未经领导小组同意,不得拆除或减少特种支护。
12、初次来压期间,所有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工作,其他人员要撤到安全地点,拿料人员严禁进入空顶区作业。
13、来压期间,要安排有责任心,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察顶板动态,同时每班要安排有经验人工人专职对老塘顶板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情况危险时立即撤人,并杜绝任何人靠进老塘休息。
14、当工作面顶板冒落高度大于采高的1.5倍时,经矿现场鉴定同意后方可撤除领导小组。
15、初次来压期间,工作面煤帮要背严背实,临时支护及时架设。
16、以上措施如有编制不足之处请按《煤矿安全规程》参照实施。
罗平县阿窝煤矿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