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讲座(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986.50 KB
- 文档页数:22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中医健康知识讲座1.简介1.1 中医的历史与发展1.1.1 古代中医的起源与基本理论1.1.2 中医的现代发展与国际认可1.2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及优势1.2.1 中医的整体观念与个体化治疗1.2.2 气血调理与预防疾病1.2.3 中药与中草药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2.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2.1 中医四诊法与望闻问切2.1.1 望闻问切的基本技巧与应用2.1.2 脉诊的分类与解读2.2 中医辨证施治2.2.1 寒热虚实的辨证与治疗2.2.2 湿热瘀血的辨证与治疗2.2.3 脾胃失调的辨证与治疗2.3 中医治疗方法2.3.1 中药治疗的基本原则与应用2.3.2 针灸与拔罐的疗效与安全性2.3.3 推拿与气功的治疗效果与健康保健3.中医药理论与实践3.1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配方规律3.1.1 小青龙汤的组成与适应症3.1.2 脾胃寒冷的中药调理与食疗建议3.1.3 补气养血的中药与食材推荐3.2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3.2.1 中草药的采集与保存3.2.2 中草药的炮制方法与技巧3.3 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与康复中的应用3.3.1 中医药在呼吸道疾病中的预防与治疗 3.3.2 中医药在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中的应用3.3.3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预防与调理中的作用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古老的中国医学体系,包括理论与实践,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2.西医:以现代医学为基础,注重疾病表面症状的治疗方法。
3.四诊法: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4.辨证施治: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5.中药:中医治疗所采用的药物,通常由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制成。
6.针灸:中医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7.拔罐:通过在皮肤上产生负压,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
8.推拿:通过按摩、按压等手法,调理经络,改善身体健康。
9.小青龙汤: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寒热交替、气滞胃脘等症状。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以下是 6 条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1. 你知道吗,中医的经络就像城市里的道路一样重要!经络可是贯通全身的呀!比如说,当你的腿不舒服,可能就是某条经络堵住啦!就像路上发生了堵车一样。
那我们怎么让经络通畅起来呢?艾灸、按摩这些方法都很不错哦!平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多拍拍腿、揉揉肩,这也是在给经络做“按摩”呀!大家试试看呗!2. 嘿,中医讲的阴阳平衡大家听说过吧!这就好比天平的两端。
如果阴阳不平衡了,身体可就要闹别扭咯!比如说你最近总是很烦躁、上火,那可能就是阳过盛啦!这时候可以吃点滋阴的食物来调和一下呀。
像银耳、百合,都是很好的选择呢。
难道你们不想让身体的天平稳稳的吗?3. 哇哦,中医的食疗可是超级神奇的呢!食物也能治病,想不到吧!就拿小米来说,它能健脾和胃呀。
如果你最近肠胃不太舒服,喝点小米粥岂不是正好!这就像给你的胃来了一场温柔的呵护。
咱可别小看这些日常的食物,它们都是宝贝呀!对吧?4. 咦,大家想想看,中医的养生时辰是不是很有意思呀!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就要好好睡,就像太阳落山了就得休息一样。
如果你总是熬夜,那身体能好吗?肯定不行呀!所以咱们要顺应时辰来生活呀,该休息就休息,该活动就活动,这样身体才会棒棒哒!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5. 呀,中药的性味大家了解多少呢?有些药是热的,有些是凉的。
这就好像不同性格的人一样。
比如你着凉感冒了,那就得用热一点的药来驱寒呀。
可不能随便用药哦!这可是很有讲究的呢。
就像挑朋友一样,得挑适合自己的呀!难道不是吗?6. 嘿,中医的穴位按压那可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呢!比如说头疼的时候,按按太阳穴,是不是感觉缓解了一些呀?这就像给身体按了个快捷按钮。
平时多了解一些穴位知识,关键时候能派上大用场呢!大家还不赶紧学起来,给自己的身体多一些关爱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中医健康知识真的太有价值了,大家一定要多多学习和运用呀!。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稿认识中医—拔罐疗法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焚烧、挤压等方法除去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火罐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宽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健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火罐与针灸相同,也是一种物理疗法,并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异的疗法之一。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少儿相同合用。
还称“拔罐子”。
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别名“火罐气” ,古称“角法” 。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此后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此后,因为精益求精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一、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拔罐法拥有通经活络,吸拔经络中的风寒湿气出门,还拥有引出排脓等作用,合用于各样急慢性软组织损害、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胃痛、疡早期未溃时,以及局部皮肤麻痹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二、拔罐疗法常有的吸拔方法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 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气,快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马上罐罩在应拔部位。
③架火法:用向来径 2~3cm不易焚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
三、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①依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适合的火罐。
②拔罐时应选肌肉丰厚的部位,而在肌肉浅陋、骨骼突出、皮肉废弛、毛发好多的部位不易吸拔,罐易零落。
③体位要适合,拔罐过程中不要挪动体位,免得火罐零落。
④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
孕妇腹部、腰骶部须慎用。
⑤拔罐时注意棉球沾乙醇不能够过多,亦勿在罐口逗留,免得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⑥拔罐一般可出现局部红晕或紫绀色,一般不须办理,会自行减退。
若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出现水泡,小者当敷以消毒纱布,防备擦破;大的须用消毒针将水放出并包敷,防备感染。
⑦起罐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负气漏入,罐即脱下,不能够硬拉或旋动。
中医知识讲座资料一、中医的起源和发展中医学是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起源于古代华夏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古代中医学经过世世代代医师的实践总结和逐渐积累,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和治疗方案。
二、中医的理论基础1. 阴阳五行理论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是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指的是事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如上下、内外、寒热等。
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代表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不同属性和相互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变化都受到阴阳五行的影响,通过调节阴阳五行的平衡,可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2. 人体脏腑系统中医理论将人体分为多个脏腑系统,每个脏腑系统之间有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脏腑系统包括心、肺、肝、脾、胃、肾等,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中医通过对脏腑系统的诊断,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经络系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它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络系统包括经络和穴位,中医通过对经络系统的调节,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中医诊断方法1. 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舌体等,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认为人体的面色和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2. 闻诊闻诊是中医诊断的另一种方法,通过听取病人的声音和呼吸声,来判断疾病的变化和发展。
中医认为每个脏腑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声音,通过听诊可以判断疾病的相关情况。
3. 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通过与病人进行详细的交谈,了解病人的主观感受和病情变化。
中医认为人体的疾病可以由外界的影响、内部的情绪和饮食等因素引起,通过问诊可以掌握这些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 切诊切诊是中医诊断的一种方法,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中医认为人体的脉搏可以反映脏腑系统的功能和病理变化,通过切诊可以判断这些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讲稿精品文档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一、病例分析1、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
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
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治疗验方】(1)降压方组成:生石决30克,罗布麻叶30克,豨莶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汉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
加减:头痛项强加葛根、藁本;面红目赤、便秘加黄芩、大黄;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断、益智仁、黄精;心悸、脉结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枣、阿胶;胸闷、心前区前痛加全瓜蒌、XXX、发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泽泻、茵陈、制首乌、决明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活血潜降汤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瞧成就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与、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与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就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就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一、病例分析1、高血压高血压就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就是引起其她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
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
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就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治疗验方】(1)降压方组成:生石决30克,罗布麻叶30克,豨莶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汉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
加减:头痛项强加葛根、藁本;面红目赤、便秘加黄芩、大黄;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断、益智仁、黄精;心悸、脉结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枣、阿胶;胸闷、心前区前痛加全瓜蒌、郁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泽泻、茵陈、制首乌、决明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活血潜降汤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
中医知识讲座资料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场中医知识讲座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医的基本原理、诊断方法和常见治疗手段,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特点和价值。
一、中医的基本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这些因素的和谐与平衡密切相关。
此外,中医还注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协调,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
二、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咳嗽声等来获取病情信息;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症状、病史等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特点;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判断人体的气血运行状况。
三、中医的治疗手段中医治疗手段多样,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
草药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中药草药的使用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个体的病情进行配方,以达到疾病的治疗和调节人体功能的目的。
针灸疗法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改善健康的目的。
推拿按摩是中医中常用的物理疗法,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可忽视。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的治疗方法,更加符合人体的自然规律。
通过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可以帮助人们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这次中医知识讲座,能够增加大家对中医的了解和认识,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的智慧和疗效。
让我们一起珍惜中医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医的优秀传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知识讲座——肝病辩证用药原则与方法之——肝郁气滞证型第一讲二肝郁脾虚证型前不久我的诊疗室来了一个中年男性病人,年纪50岁上下,这个病人表面看上去,面色发黄,我当时考虑,他的脾一定也不好,搭脉果然,脾脉虚的很,舌苔发白发淡,脉理弦缓。
我问他,你是不是每天排便次数较频繁、而且大便不成形?他连忙点头道,是呀是呀,腹泻很厉害,小肚子里总是有咕咕的叫声,拉肚子频繁,但又不是泻肚子的那种。
而且我总是感觉没什么精神,干点活儿就感觉很累,胸口肋骨涨疼的很,坐卧难安啊。
我接着问他,你是不是还不喜欢吃饭?那位患者说到,您怎么知道的啊,我总是不敢吃饭,吃一点儿就反酸,有时候还会呕吐。
这位病人患的就是明显的肝郁脾虚证。
这个病有三个诊断要点:(1)神疲肢倦,胁肋胀痛;(2)不思饮食,嗳气吞酸(3)腹胀肠鸣,大便溏泻随后,我按着他的病症情况,采用了疏肝健脾的药给他治疗,主方药物有陈皮、藿香、砂仁、大枣、甘草、生姜、白豆蔻、柴胡、茯苓等。
并按照7日一周期,一月一疗程的方式适当加减。
两个月后,病人来我这边复诊,脸色已经不再那么黄了,胃口也好了,也不拉肚子了,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源,所以说,治肝需治脾,治脾疏肝气。
二者是同步的。
复诊时候这位病人的脉象自然好转,脾脉开始有力,说明气血开始充盈舒活起来,人的气血只要充盈舒活,人就会健康,不容易得病,也就是正气十足,百病不侵了。
三肝胆湿热证型肝病常常和湿热有关系,像脂肪肝、酒精肝这种患者,多半数属于肝胆湿热证。
有患者问我,什么是肝胆湿热证呢?湿热蕴结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湿热之毒不解,慢性肝炎难愈,特别是乙型肝炎更是如此。
中医所讲的湿热之邪,胶固难化,就像油里和面,二者越缠越腻,不容易祛除,是肝炎病症中最为棘手的一种症结,这个病症如果处理不恰当,很容易损耗人的气血津液,还会伤害人体阳气,造成瘀阻。
湿和热如果长期滞留在人体内,人会感觉越来越没有精神,疲乏,身背厚重,发沉,就穿了一件湿衣服。
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
以下是 6 条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
1. 嘿,大家知道吗,中医药里的药材那可真是神奇啊!就拿枸杞来说吧,小小的一粒枸杞,那可是有着大能量呢!平时咱们泡水喝,就能补气血。
这就好比是给身体这个大机器加了润滑油,让它能更顺畅地运转呀!你说这中药材是不是很厉害?
2. 哎呀呀,中医的针灸疗法那可真是一绝!当你身体不舒服,比如肩膀疼的时候,几根细细的针下去,说不定就能缓解疼痛了呢!就好像是神奇的魔法师,用小小的针就把疼痛给变走了,这难道不让人惊叹吗?
3. 咱说说中医的推拿吧!有时候你累了一天,浑身酸痛,去做个推拿,哇,那感觉太舒服啦!就像是给身体做了一次放松的大保健。
这就像给疲惫的身体来了一场及时雨,一下子让人神清气爽了,真的超棒啊!
4. 中医药里的食疗也很重要哦!你看那山药,煮着吃既美味又健脾。
这不就像是给我们的内脏器官喂了营养大餐吗?通过吃就能调理身体,多神奇呀!大家不想试试吗?
5. 你们晓得不,中药的方剂那可复杂又精妙呐!一味味药搭配起来,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协同作战抗击疾病。
比如说治疗感冒的方剂,几种药组合在一起,就能把感冒这个小捣蛋给赶跑啦,是不是很神奇咧?
6. 中医的养生理念那可是深入人心啊!要早睡早起、适量运动,这就像是给身体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
让我们能抵御疾病的侵袭,保持健康活力呀!这样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我们为啥不好好坚持呢?
我觉得中医药知识真是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深入了解和学习,好好利用它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第四期第一篇: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第四期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1、怎么看待“人”和“人的健康”1)人:a.人是独立的、自主的、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有人权—“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宋?悟真篇》)b.人不是孤立的,是身心一体、与社会一体、与自然一体的—也就是要和谐共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易传》)2)人的健康:a.您是主人—要把健康当作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事情—“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道德经》)b.您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它是一种自然物,不是您随意想怎样就怎样的,要在生活中调整身心,在社会中调整身心,在时令、地域环境的变化中调整身心。
c.您应当尊重您的身心—它具有很好的调整机制,使您自身健康最大、最有效、也最恰当的“药物”—“人身自有一大药,只是世人不肯吃”2、四季养生: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
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一、病例分析1、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
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
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治疗验方】(1)降压方组成:生石决30克,罗布麻叶30克,豨莶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汉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
加减:头痛项强加葛根、藁本;面红目赤、便秘加黄芩、大黄;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断、益智仁、黄精;心悸、脉结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枣、阿胶;胸闷、心前区前痛加全瓜蒌、郁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泽泻、茵陈、制首乌、决明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活血潜降汤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