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产生与发展.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产生与发展一、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概念出入境检验检疫,是指检验检疫部门和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际惯例等的要求,对出入境货物、交通运输工具、人员等进行检验检疫、认证及签发官方检验检疫证明等监督管理工作。
二、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源自: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一)进出口商品检验——1864年,由英商劳合氏的保险代理人上海仁记洋行代办水险和船舶检验、鉴定业务,这是中国第一个办理商检的机构。
1929年,工商部上海商品检验局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由国家设立的官方商品检验局。
1932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商品检验法》,这是中国商品检验最早的法律。
1989年2月2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通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这是商品检验的发展历程。
(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中国最早的动植物检疫是1903年,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建立的铁路兽医检疫处,这是中国最早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机构。
(三)1873年,由于印度、泰国、马来半岛等地霍乱的流行并向海外广泛传播,在上海、厦门海关设立卫生检疫机构,订立相应的检疫章程,这是中国出入境卫生检疫的雏形。
1998年3月,这三者的执行部门: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和国家卫生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01年4月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但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体制及业务不变。
国家质检总局成立的同时,还成立了两个委员会,一个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国家认证、认可工作;另一个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
2013年报检业务辅导:岀入境检验检疫产生与发展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出入境检验检疫,是指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际惴例等的要求.对出入境的货物、交通运输工具、入员等进行检验检疫、认证及签发官方检验检疫证明等监督管理工作。
岀入境检验检疫的目的,是保护国冢经济的顺利发屐,保护人民的生命和生活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本章主要概述了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地位与作用、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体系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体制与机构。
第一节出入境检验检歿的产生与发展1348年,意大利政府在威尼斯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卫生检疫站,以防止鼠疫等传染病传人国內。
法国政府于166D年制定法规以防止小麦秆锈病的传人,并于1664年制定150余种商品的品质规格,首创了国冢对进出口商品的品质管制制度。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世界各主要国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岀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出入境商品检验制度,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也有众多相关的协定和协'议。
从ig世纪后期开始,我国陆续制定了育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并设立机拘管理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商品检验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 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得到很大发展,尤其是1978年以后,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基本国策,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出人境检验检疫部门不断强化行政瓠法、提高技术水平.为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r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坏境r防止歎诈行为r维护国家安全,以及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做出了重要的贡猷。
一、中国出人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一〉萌芽从人类社会进入原始社会末期开始,自发的原始检验检疫行为就己经开始萌芽。
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原始的商品交换行为,为了确保这种商品交换結果的公平.交换的双方必然要对交易物一一商品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品,这就是一种原始和自发的检验行为。
[报检员考试串讲]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和发展二1953年,政务院在《商品检验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制订了《输出输入商品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并于1954年1月3日公布实施。
这个《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商检局统一办理对外公证鉴定工作的职能,并将国营企业外贸合同规定应经商检的商品和应检验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有无害虫、病菌的商品列为法定检验的范围,加强了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管理1959年5 月11日,周恩来总理在各省市财贸书记会议上,针对出口商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强调对外贸易必须“重合同、守信用、重质先于重量”,必须尽快纠正不重视出口商品质量,不严格履行合同条款的倾向,强调商检局要把好出口商品质量最后一道关。
外贸部为此调整了应实施检验的商品种类表,进一步加强了对出口商品的品质管制。
通过全国商检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国商检证书很快在国外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承认,成为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交接、结算和处理索赔争议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证件。
“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工作秩序受到破坏,许多商检机构被精简甚至撤销,大批商检人员被下放,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废弃,进出口商品质量无法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遭受严重损失。
1972年,针对出口商品质量下降,国外反映强烈的情况,对外贸易部发出了《关于把好出口商品质量关的通知》,要求商检部门坚持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
各地商检机构和广大商检人员克服种种干扰和困难,认真履行对进出口商品质量把关的职责,使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工作得以较快恢复。
1973年商检总局在调查进口物资检验中发现大量进口设备材料,特别是国防建设的大型、精密、尖端设备,由于放松检验,放弃或丧失索赔权益,或被弃置、形同废品,造成严重损失浪费。
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做出“一切进口设备材料都要严格检查”的重要批示。
国家计委据此发出了“关于加强进口物资检验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商检局统一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
[模拟]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工作目的和任务单项选择题第1题: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是为了( )。
A.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进口贸易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外贸顺利发展B.保护我国农、林、渔、牧业生产和国际生态环境C.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人或由国内传出,保护人体健康D.保证进出口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人或者由国内传出,实施国境卫生检疫,保护人体健康,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A项为了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规范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进出口贸易关系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B项为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D项为保证食品卫生,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第2题: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的正式施行日期为( )。
A.2005年8月10日B.2005年12月1日C.2006年1月1日D.2006年7月1日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于2005年8月10日经国务院审核通过,同年12月1日正式施行。
第3题:中国第一家由国家设立的官方商品检验局是( )。
A.汉口商检局B.上海仁记洋行C.上海商品检验局D.中央贸易部国外贸易司设立的商品检验处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1929年,工商部上海商品检验局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由国家设立的官方商品检验机构。
第4题:( )年10月,国务院颁布《动植物检疫法》。
A.1989B.1990C.1991D.1997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1991年10月30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简称《动植物检疫法》),全面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历史概略我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主要由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以及与之相关联和配套的其他业务和行政职能有机组成。
其发展历程主要由萌芽、创始和发展三个阶段组成。
一、缓慢地萌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政府行政职能范畴的检验检疫工作就已经零星散见于我国的各类史籍,据《周礼•考工记》载,政府“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以刑法伪除诈,谓之保商,而又禁其伪饰通其有无”,从而确保国内市场稳定,使商品交易得以公平、公正地进行。
据《睡虎地秦简》载,战国时期秦国法律规定对于过境马车,必须用火焚燎其车身,以防止疫病传入;当时秦国还设有“疠迁所”,由专门的医务人员在其中收容和隔离麻风病人,并对其进行治疗;《史记》载,秦相吕不韦颁布法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在一些重要商品上铭刻工匠和各级管理者的姓名,以便追究粗制滥造者的责任。
从秦到唐的历史进程中,受对外贸易和国际间人员往来规模的限制,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以下简称检验检疫)一直处于原始萌芽状态。
自唐代开始,在广州等重要通商口岸出现了寓外贸管理、关税征收、进出口商品检验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官员——市舶使。
宋代,专门的机构——市舶司设立,并明确具有对海外贸易船只“著其所至之地,验其所易之物”的职责。
市舶使和市舶司的设立,标志着我国检验检疫工作的萌芽正式破土。
元代的市舶司里开始设立市舶牙人,专职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人员开始进入对外贸易管理机构。
与此同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法国等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对外贸易检验鉴定的公证人,西方统称其为经济人或公证人,和市舶牙人一样,承担着为贸易双方评品货物的质量和数量的职责。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欧洲爆发了第二次鼠疫大流行,为了防止疫情随着商船和贸易传播,近代国境卫生检疫制度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建立。
明代市舶司主要是为了管理朝贡贸易,为了达到“平交易、抑奸非”的目的,政府专门设立了市舶牙行来负责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和发展动物检疫技术辅导五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产生于19世纪后期,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发展历程是漫长和曲折的,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事业才得到迅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仅1998年,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共检验进出口商品251.76万批,检验货值1,057.88亿美元。
堵住不合格出口商品1万批,占出口商品检验批次的0.5%,有效促进了有关出口企业改进质量;查出不合格进口商品1.8万批,货值达16.8亿美元,经及时出具检验证书供有关单位对外索赔,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
经严格审核,签发普惠制产地证书185万份,一般产地证书41.5万份,签证金额分别为406亿美元和132.7亿美元。
检疫进出境动植物及动植物产品220万批,检疫货值2,261亿元。
对入出境的各类人员开展疫病检测体检57.7万多人,检出各种患病人数49,062人,占疾病检测体检人数的8.99%。
其中艾滋病及艾滋病毒80例,霍乱2例,性传播疾病1,014例,疟疾42例,结核730例,登革热14例,肝炎4,875例,澳抗阳性5,202例,其他疾病29,603例。
在全体检验检疫人员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依法把关,服务外经贸,确保出入境人员健康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各项任务。
一、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进出口商品检验19世纪后期,中国近代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霸占了中国海关的主权,同时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商品检验主权。
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英商劳合氏的保险代理人——上海仁记洋行代办水险和船舶检验、鉴定业务,这是中国第一个办理商检业务的机构。
随后一些规模较大的外国检验机构,先后到上海及其他重要口岸设立了公证检验机构,办理洋行贸易商品的检验、鉴定工作,在对中外贸易关系中充当居间人,袒护本国商人经济利益,控制了中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主权,成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工具之一。
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检验检疫制度的构成;2. 了解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和发展历程;3. 掌握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作用;4. 理解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依据;5. 了解出入境检验检疫的项目。
2国际贸易报检实务第一节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一、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含义与制度(一)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含义出入境检验检疫,是指检验检疫部门或机构依照进出口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国际惯例的要求,对报检人申报出入境的货物、交通运输工具、人员等进行检验检疫、认证和签发官方检验检疫证明等监督管理工作。
(二) 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的构成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包括: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制度以及国境卫生监督制度。
1. 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其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品质、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的制度。
实行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能够保证进出口商品的质量,维护对外贸易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其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商品检验机构实施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内容包括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我国商品检验的种类分为4种,即法定检验、合同检验、公证鉴定和委托检验。
对于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准的进出口商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检验标准检验;对于没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准的商品,依照对外贸易合同约定的检验标准检验。
2. 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制度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制度是国家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
它对于保障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及时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及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历史概略我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主要由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以及与之相关联和配套的其他业务和行政职能有机组成。
其发展历程主要由萌芽、创始和发展三个阶段组成。
一、缓慢地萌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政府行政职能范畴的检验检疫工作就已经零星散见于我国的各类史籍,据《周礼•考工记》载,政府“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以刑法伪除诈,谓之保商,而又禁其伪饰通其有无”,从而确保国内市场稳定,使商品交易得以公平、公正地进行。
据《睡虎地秦简》载,战国时期秦国法律规定对于过境马车,必须用火焚燎其车身,以防止疫病传入;当时秦国还设有“疠迁所”,由专门的医务人员在其中收容和隔离麻风病人,并对其进行治疗;《史记》载,秦相吕不韦颁布法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在一些重要商品上铭刻工匠和各级管理者的姓名,以便追究粗制滥造者的责任。
从秦到唐的历史进程中,受对外贸易和国际间人员往来规模的限制,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以下简称检验检疫)一直处于原始萌芽状态。
自唐代开始,在广州等重要通商口岸出现了寓外贸管理、关税征收、进出口商品检验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官员——市舶使。
宋代,专门的机构——市舶司设立,并明确具有对海外贸易船只“著其所至之地,验其所易之物”的职责。
市舶使和市舶司的设立,标志着我国检验检疫工作的萌芽正式破土。
元代的市舶司里开始设立市舶牙人,专职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人员开始进入对外贸易管理机构。
与此同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法国等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对外贸易检验鉴定的公证人,西方统称其为经济人或公证人,和市舶牙人一样,承担着为贸易双方评品货物的质量和数量的职责。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欧洲爆发了第二次鼠疫大流行,为了防止疫情随着商船和贸易传播,近代国境卫生检疫制度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建立。
明代市舶司主要是为了管理朝贡贸易,为了达到“平交易、抑奸非”的目的,政府专门设立了市舶牙行来负责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
第一章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第一篇:第一章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第一章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1、出入境检验检疫:是指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际惯例等的要求,对出入境货物、交通运输工具、人员等进行检验检疫、认证及签发官方检验检疫证明等监督管理工作。
2、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经济的顺利发展,保护人民的生命和生活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第一节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一)萌芽(二)产生二、近代检验检疫制度的传入(一)国外公证检验机构的进入1864年英国劳合氏公司代理人在上海成立仁记洋行,这是中国第一个办理商检业务的机构。
(二)近代卫生检疫制度的传入三、中国检验检疫体系的初步形成四、新中国检验检疫的发展历程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卫生部卫生检疫局和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合并组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这就是统称的“三检合一”。
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决定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质检总局)。
第二节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地位一、法律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商检法》、《动植物检疫法》、《卫生检疫法》以及《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从根本上确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法律地位。
二、执法主体地位国家法律赋予出入境检验检疫实行国家行政管理的地位。
检验检疫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体制。
三、检验检疫机构是国家行政机关检验检疫机构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之一,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从属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节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作用一、国家主权体现二、国家管理职能体现三、对外贸易顺利进行的保障(一)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监管为对外贸易各方提供了公正权威凭证(二)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监管是建立国家技术保护屏障的重要手段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一)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二)保护我国人民健康(三)有效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多选题(历年考题):1、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主要作用包括()。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源自: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一)进出口商品检验——1864年,由英商劳合氏的保险代理人上海仁记洋行代办水险和船舶检验、鉴定业务,这是中国第一个办理商检的机构。
1929年,工商部上海商品检验局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由国家设立的官方商品检验局。
(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中国最早的动植物检疫是1903年,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建立的铁路兽医检疫处,这是中国最早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机构。
(三)1873年,由于印度、泰国、马来半岛等地霍乱的流行并向海外广泛传播,在上海、厦门海关设立卫生检疫机构,订立相应的检疫章程,这是中国出入境卫生检疫的雏形。
1998年3月,这三者的执行部门: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和国家卫生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01年4月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但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体制及业务不变。
国家质检总局成立的同时,还成立了两个委员会,一个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国家认证、认可工作;另一个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