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70
第1讲元素周期表1.1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睛一、元素周期表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按原子序数(质子数)递增的顺序排列;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3.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纵行(族)。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8:8:18:18:32::IA ~VIIA 7:IIIB ~VIIB IB ~IIB 7VIII VIIB IB 第一周期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种元素第三周期种元素周期第四周期种元素第五周期种元素长周期第六周期种元素第七周期未填满(又称不完全周期)主族共个主族副族、共个副族族第族:三个纵行,位于第族和第族之间零族:稀有气体⎪⎪⎪⎪⎪⎪⎪ 【总结】1.周期表中的相等关系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最高正价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记忆口诀):3.周期和族的表示方法(1)周期用大写数字直接表示即可,如:第四周期。
(2)主族:用罗马数字加A 表示,如:第IIA 族; 副族:用罗马数字加B 表示,如:第IVB 族。
4.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记住每周期的元素的种数(2、8、8、18、18、32)以及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He 2、Ne 10、Ar 18、Kr 36、Xe 54、Rn 86),便于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具体如下:①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多1或2,则应处在下周期的第IA 族或第IIA 族,如88号元素88862-=,则应在第七周期第IIA 族。
②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第VIIA ~IIIA 族,如:84号元素84862-=-,则应在第六周期第VIA 族。
③若预测新元素,可与未发现的第七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118号元素)相比较,去推知它的位置; 如:114号元素1141184-=-,应在第七周期第IV A 族。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主题介绍学习主题:元素周期表使用教材:人教版版高一年级必修化学2册第一章第一节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是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本节的重难点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学习主题相关的语句: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根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征。
3、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教材阅读,元素周期表解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求知与探索“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总结思考的科学态度。
2、感受周期表的结构美,从周期表发展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本质在于不断的探究。
核心素养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学生特征分析学生是否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学生初步了解了周期表和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
学习本课内容必须具备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 1、2、3 周期)周期:7 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长周期(第 4、5、6、7 周期)主族 7 个:ⅠA -ⅦA族: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 7 个:IB-ⅦB第Ⅷ族 1 个(3 个纵行)过渡元素零族(1 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1 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 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点燃 Li 2O2Na + O 2 点燃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2K + 2H 2O = 2KOH + H 2↑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