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气象学第五章
- 格式:ppt
- 大小:341.50 KB
- 文档页数:37
“动力气象学”问题讲解汇编徐文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本讲稿根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动力气象学”学位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要求的内容,以问答形式编写,以便学习者能更好地掌握“动力气象学”中的重要问题和答案。
主要参考书为:动力气象学教程,吕美仲、候志明、周毅编著,气象出版社,2004年。
本讲稿的章节与公式编号与此参考书一致(除第五章外)。
第二章(大纲第一章) 描写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问题2.1 大气运动遵守那些定律?并由这些定律推导出那些基本方程?大气运动遵守流体力学定律。
它包含有牛顿力学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气体实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水汽守恒定律等。
由牛顿力学定律推导出运动方程(有三个分量方程)、由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连续方程、由气体实验定律得到状态方程、由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热力学能量方程、由水汽守恒定律推导出水汽方程。
这些方程基本上都是偏微分方程。
问题 2.2何谓个别变化?何谓局地变化?何谓平流变化?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表达个别物体或系统的变化称为个别变化,其数学符号为dtd ,也称为全导数。
表达某一固定地点某一物理量变化称为局地变化,其数学符号为t∂∂,也称为偏导数。
表达由空气的水平运动(输送)所引起的局地某物理量的变化称为平流变化,它的数学符号为∇⋅-V 。
例如,用dt dT 表示个别空气微团温度的变化,用tT ∂∂表示局地空气微团温度的变化。
可以证明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zT w T V dt dT t T ∂∂-∇⋅-=∂∂ (2.4) 式中V 为水平风矢量,W 为垂直速度。
(2.4)式等号右边第二项称为温度的平流变化(率),第三项称为温度的对流变化(率)或称为垂直输送项。
问题 2.3何谓绝对坐标系?何谓相对坐标系?何谓绝对加速度?何谓相对加速度?何谓牵连速度?绝对坐标系也称为惯性坐标系,可以想象成是绝对静止的坐标系。
而相对坐标系则是非惯性坐标系,例如,在地球上人们是以跟随地球一起旋转的坐标系来观测大气运动的,这种旋转的坐标系就是相对坐标系。
第四章习题1. 证明在等压面坐标系中的地转风散度为xfa V g ∂Φ∂-=⋅∇φcot ,此处a 为地球半径,而Φ为纬度,在430N 处南风风速为10米秒-1时,问地转风的散度是多少?2. 距测站东、北、西和南方各50千米的风纪录为:900,10米秒-1;1200,4米秒-1;900,8米秒-1;600,4米秒-1。
计算测站上的近似水平速度散度值。
3. 假设习题2里给出的每个风速的误差为正负10%,问在最坏情况下,计算所得的水平速度散度的误差为百分之几?4. 一个无线电探空站上方各层水平速度散度值计算结果如下: 气压(毫巴))10(15--⨯⋅∇秒h V 1000+0.9 850+0.6 700+0.3 5000 300-0.6 100 -1.0假设大气是等温的,温度为2600K,并令在1000毫巴上w=0,计算每层的垂直速度。
第五章习题1. 有一东风气流(即向西流动),风速向北以10米秒-1/500千米的变率减小,问围绕每边边长为1000千米的正方形的环流是多少?又正方形中的平均相对涡度是多少?2. 在300N 有一个半径为100千米的空气圆柱,其半径膨胀到原半径的二倍。
假如开始时空气是静止的,问膨胀后圆周上的平均切线速度多大?3. 在300N 有一气块,向北移动时绝对涡度保持不变,假如起始时相对涡度为5*10 -5秒-1,问到达90 0 N 时的相对涡度是多少?4. 在60 0N 有一气柱,起始时δ=0,从地面直伸到固定的10千米高的对流层顶。
假如这气柱移动在450N 越过一个高为2.5千米的山岳,问当越过山顶时,绝对涡度和相对涡度各是多少?5. 一个内半径为200千米、外半径为400千米的圆环柱体,如已知其切线速度的分布由V=106/r 米秒-1给定,此处r 以米为单位。
试求其间的平均涡度。
又问在半径为200千米的内圆以内的平均涡度是多少?6. 在x 、y 平面上,又一个边长为1000千米的正方形,如果其间的温度分布为向东以1℃/200千米的变率增加,而气压向北以1毫巴/200千米的变率增加,又在原点的气压为1000毫巴,试计算沿正方形的环流变率。
动力气象学总学时:128(其中自学96,面授24,实习8)教材版本:动力气象学教程(吕美仲、彭永清编著)教学目的和要求:动力气象学是在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述大气的热力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并指出这些规律的实践意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具体地说,它是应用物理学定律研究大气运动的动力过程、热力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探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演变和其它大气动力过程,因而,它是天气学、数值天气预报及大气环流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通过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大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近代动力气象学的主要进展,掌握用动力学方法分析和预报天气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为将来从事天气预报的业务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教学中要求:⑴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教学内容和取材上,从现今国内外气象业务部门及科研单位所使用的有代表性的方法和理论为主体,讲课中以讲授基本原理为重点,在讲深讲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讨论和作练习,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原理,又能利用基本原理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
⑵注重理论的系统性。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要突出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有系统、有条理地介绍它的内容,强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使学生能掌握得深透。
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总学时:128课时,其中面授24课时,课堂练习8学时,自学96课时。
每章自学10学时,5~10章每章讲授4学时,其余4学时供课堂练习和答疑。
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1.1全导数和局地导数§1.2旋转参考系中运动方程的矢量形式§1.3质量守恒定律--连续方程§1.4状态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1.5球坐标系中基本方程组§1.6局地直角坐标系中基本方程组§1.7闭合运动方程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二章尺度分析与基本方程组的简化§2.1尺度概念、大气运动的尺度分类§2.2基本方程组的尺度分析§2.3无量纲方程、动力学参数§2.4 平面近似§2.5静力平衡大气、P坐标系第三章自由大气中平衡流畅§3.1自然坐标系§3.2平衡流场的基本形式与性质§3.3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热成风§3.4地转偏差第四章环流定理、涡度方程和散度方程§4.1环流与环流定理§4.2涡度与涡度矢量方程§4.3泰勒——普劳德曼定理§4.4铅直涡度方程§4.5P坐标系中的涡度方程和散度方程§4.6位势涡度方程第五章大气行星边界层§5.1大气运动的湍流特性和平均运动方程组§5.2大气行星边界层及其特征§5.3属性的湍流输送通量及其参数化§5.4湍流运动发展的判据§5.5近地面层风随高度的分布§5.6埃克曼层风随高度的分布§5.7埃克曼抽吸与旋转减弱第六章大气能量学§6.1大气能量的主要形式§6.2大气能量方程§6.3静力平衡条件下大气中的能量转换§6.4有效位能§6.5大气中动能的消耗§6.6实际大气中的能量循环§6.7能量的转换过程第七章大气中的基本波动§7.1波动的基本概念§7.2微扰动法、基本方程组的线性化§7.3声波和LAMB波§7.4重力外波、重力慣性外波§7.5重力内波、性内波、重力慣性内波§7.6 波§7.7噪音与滤波第八章地转适应过程与准地转演变过程§8.1大尺度运动过程的阶段性§8.2正压大气中的地转适应过程§8.3斜压大气中的地转适应过程§8.4准地转运动的分类§8.5准地转运动方程组§8.6准地转位势倾向方程组与方程§8.7Q矢量、非热成风产生的二级环流的诊断第九章大气运动的稳定性理论§9.1流体动力学稳定性概念§9.2慣性不稳定§9.3开尔文——赫姆霍茨不稳定§9.4正压不稳定§9.5斜压不稳定第十章低纬度热带大气动力学§10.1热带运动系统概述§10.2热带大气运动的尺度分析§10.3热带扰动的生成与发展§10.4台风的结构与发展§10.5热带行星尺度波动。
动力气象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南京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不同于普通流体,地球大气有哪些基本特征?参考答案:受到重力场作用;旋转流体;具有上下边界 ;密度随高度变化2.中纬度大尺度大气运动的特点包括参考答案:准水平无辐散;准地转 ;准静力 ; 准水平3.以下哪种波动的发现及其深入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天气预报理论和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参考答案:Rossby波4.动力气象学的发展与数学、物理学及观测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参考答案:对5.大气运动之所以复杂,其中一个原因是其运动具有尺度特征,不同尺度的运动控制因子不同。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以下关于惯性坐标系,错误的说法是参考答案:惯性坐标系下测得的风速是地球大气相对于旋转地球的相对速度2.关于科里奥利力,以下错误的说法是参考答案:在全球大气的运动中,科里奥利力均使得大气运动方向右偏3.物理量S(x,y,z,t)能够替代z作为垂直坐标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参考答案:需要满足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基础;S与z有一一对应关系;要求S在大气中有物理意义4.通过Boussinesq近似方法简化大气运动方程组,可得如下哪些结论参考答案:垂直运动方程中与重力相联系的项要考虑密度扰动作用;连续方程中可不考虑扰动密度的影响,与不可压流体的连续方程形式相同;大气密度的扰动变化,对垂直运动有较大影响5.Rossby数的物理意义包括参考答案:Rossby数的大小可用于划分运动的尺度;表征地球旋转的影响程度;判别相对涡度和牵连涡度的相对重要性第二章测试1.下面哪些变量可以描述大气旋转性特征参考答案:螺旋度;环流;涡度2.在什么情况下,绝对环流是守恒的参考答案:正压无摩擦大气;绝热无摩擦大气3.对于中纬度大气的平均状况而言,从对流层低层向上到平流层,位势涡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位涡在对流层顶附近会迅速增加4.对大尺度运动,引起绝对涡度变化的量级最大的项为参考答案:散度项5.通常在大气中,非绝热加热在热源上方和下方分别会产生哪种位涡异常参考答案:负,正第三章测试1.地转偏差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特征有参考答案:夏季比冬季大;在低纬度地区相对较大;在大气低层相对较大2.下列关于地转偏差的表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在北半球与加速度方向垂直;与加速度项成正比3.下面哪项不是地转偏差的组成项参考答案:气压梯度项4.下面关于地转适应和地转演变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地转演变可以看成线性过程5.以下正确的说法是参考答案:流场和气压场相互调整,使得大气恢复准地转平衡的过程称作地转适应;纯地转运动是定常运动第四章测试1.浪花云是由两种不同云层的切变不稳定导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快速移动且密度较低的云层在速度较慢且密度更高的云层上方2.小扰动法的基本气流一般取为沿纬圈平均的速度场,若考虑斜压切变气流,这一速度场应取为参考答案:y和z的函数3.以下哪些条件可以滤去重力内波参考答案:水平无辐散;中性层结大气;f平面上地转近似4.关于Rossby波的频散强度,以下正确的有参考答案:大槽大脊频散强;低纬频散强5.由一维线性涡度方程∂ζ⁄∂t+βv=0讨论Rossby波的形成,对初始只有v=Vcos(kx)的南北风谐波状扰动,以下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x=0处的运动状态将被其左侧的运动状态代替第五章测试1.如果扰动随时间增长,那我们称这个扰动为参考答案:发展2.斜压不稳定中,扰动发展的能量来自参考答案:有效位能的释放;基本气流的动能3.若采用标准模方法分析稳定性,设扰动方程单波解为,以下哪个参数影响波在x方向上的传播速度。
动力气象学总复习第一章绪论掌握动力气象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基本假定动力气象学(性质)是由流体力学中分离出来(分支),是大气科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动力气象学定义:是应用物理学定律研究大气运动的动力过程、热力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探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演变和其它大气运动过程学科。
动力气象学研究对象:发生在旋转地球上并且密度随高度递减的空气流体运动的特殊规律。
动力气象学研究内容:根据地球大气的特点研究地球大气中各种运动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
主要研究内容有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风场、气压坐标、环流与涡度、风与气压场的关系、大气中的波动、大气边界层、大气不稳定等等。
一、基本假设:大气视为“连续流体”,表征大气运动状态和热力状态的各种物理量(U, V, P, T, et al.) 看成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连续函数;大气宏观运动时,可视为“理想气体”,气压、密度和温度之间满足理想其他的状态方程,大气是可“压缩流体”,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二、地球大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大气是“旋转流体”:90%的大气质量集中在10km以下的对流层;水平U, V远大于w(满足静力平衡);Ω =7.29⨯10-5rad/s,中纬度大尺度满足地转平衡(科氏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当)。
大气是“层结流体”:大气密度随高度变化,阿基米德净力使不稳定层结大气中积云对流发展;阿基米德净力使稳定层结大气中产生重力内波。
大气中含有水份:水份的相变过程使大气得到(失去)热量。
大气下垫面的不均匀性:海陆分布和大地形的影响。
大气运动的多尺度性:(见尺度分析)第二章大气运动方程组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有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等。
支配其运动状态和热力学状态的基本定律有: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状态方程等等。
本章要点:旋转坐标系;惯性离心力和科氏力;全导数和局地导数;预报和诊断方程;运动方程、连续方程;状态方程、热力学方程及其讨论;局地直角坐标系。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天气系统: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比常规探测站网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周期及空间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
即水平尺度为几公里到几百公里,时间尺度由1 小时到十几小时。
2、划分依据及分类:1)早期的经验分类天气系统——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空间尺度分别为:106m、105m 和104m 时间尺度对应为:105s、104s 和103s2)依据物理本质对天气系统进行分类(动力学分类方法)行星尺度、气旋尺度、中尺度、积云尺度、小尺度3)Orlanski 的综合分类(观测与理论分类)大尺度(a 3)中尺度(a、伙Y 小尺度3、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空间尺度范围广,生命周期跨度大;2)气象要素梯度大;3)散度、涡度与垂直速度;4)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5)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6)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第二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1、中尺度大气环流系统的分类:地形性环流系统、自由大气环流系统2、地形波的基本类型主要依赖风的不同类型(1)层状气流小风、层状气流。
平滑浅波,波动只发生在山脉上空的浅层,向上很快消失——山脉波(mountain wave)(2)驻涡气流:在山顶高度以上风速较大时,可能在山脉背风坡形成半永久性的涡动,上面则有气流的平滑浅波——驻涡(standing eddy)(3)波动气流当风速随高度增大时,在背风坡出现波动气流一一背风波(lee wave)。
背风波可以伸展到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
(4)转子气流:在背风波出现时,当垂直方向有风速极大值出现时,则会形成转子气流(rotor streaming)。
驻涡和转子是背风波的特殊形式!3、背风波的形成、特征及大气条件背风波是地形波的一种类型,由于障碍物引起空气垂直振荡而造成的。
特征:波长:1.8〜70km之间,多为5〜20km左右。
波长一般随高度而变,高层较长,低层较短。
随风速而变,风速愈大,波长愈大。
《动力气象学》课程笔记绪论1. 动力气象学发展史1.1 重大理论发现动力气象学的早期发展主要基于对大气运动的观测和理论推测。
19世纪,科学家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大气运动,并逐渐揭示了影响大气运动的一些关键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 科里奥利力:由法国物理学家加斯帕尔·科里奥利首次提出,它解释了地球自转导致的风的偏转现象。
- 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大气中的气流会相对于地面产生偏转,这个力就是地转偏向力。
- 大气压力和密度变化:大气压力和密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运动,这些变化与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1.2 数值天气预报20世纪中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力气象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科学家们开始利用计算机来求解大气运动方程组,这种方法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得气象学成为了一门更加精确的科学。
1.3 动力气象学发展新阶段近年来,动力气象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大气运动、能量转换和波动等现象,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此外,动力气象学在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动力气象学的基本概念2.1 大气运动方程组大气运动方程组是描述大气运动的物理方程,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这些方程组基于质量守恒、牛顿第二定律和能量守恒等物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大气运动的基本工具。
2.2 涡旋运动大气中的涡旋运动是天气系统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涡旋运动包括环流、涡度和螺旋度等概念。
了解涡旋运动有助于我们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趋势。
2.3 准地转运动准地转运动是指大气中接近地转平衡状态的运动。
在这种状态下,大气运动主要受到地转偏向力和压力梯度力的作用。
准地转运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化的大气运动模型,便于研究和预测天气。
2.4 大气波动大气波动是大气运动中的周期性变化,包括重力波、惯性重力波和Rossby 波等。
这些波动在天气系统和气候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预测天气和气候。
《动⼒⽓象学》课程辅导资料《动⼒⽓象学》课程辅导资料知识点归纳总结第⼀章绪论1. 研究地球⼤⽓运动时的基本假设连续介质假设:研究⼤⽓的宏观运动时,不考虑离散分⼦的结构,把⼤⽓视为连续流体。
从⽽,表征⼤⽓运动状态和热⼒状态的各种物理量,例如⼤⽓运动的速度、⽓压、密度和温度等可认为是空间和时间的连续函数,并且经常假设这些场变量的各阶微商也是空间和事件的连续函数。
是研究⼤⽓运动的基本出发点。
理想⽓体假设:⽓压、密度、温度之间的关系满⾜理想⽓体状态⽅程。
2. 地球⼤⽓的运动学和热⼒学特性有哪些?⼤⽓是重⼒场中的旋转流体:⼤⽓运动⼀定是准⽔平的;静⼒平衡是⼤⽓运动的重要性质之⼀。
科⾥奥利⼒的作⽤:⼤尺度运动中科⾥奥利⼒作⽤很重要;中纬度⼤尺度运动中,科⾥奥利⼒与⽔平⽓压梯度⼒基本上相平衡——地转平衡;地球旋转⾓速度随纬度的变化,与每⽇天⽓图上的西风带中的波动有关;起稳定性作⽤——位能、动能的转换——锋⾯。
⼤⽓是层结流体:⼤⽓的密度随⾼度是改变的——层结稳定度;不稳定层结⼤⽓中积云对流;稳定层结⼤⽓中重⼒内波。
⼤⽓中含有⽔份:相变潜热——低纬度扰动和台风的发展。
⼤⽓的下边界是不均匀的:湍流性;海陆分布和⼤⽓环流。
3. ⼤⽓运动的多尺度性⼤⽓运动⽆论在时间尺度还是在⽔平尺度上都具有很宽的尺度谱,不同尺度系统在性质上有很⼤差异,对天⽓的影响也不同,不同尺度运动系统之间还存在相互作⽤。
⽽根据流体⼒学和热⼒学原理建⽴起来的⼤⽓运动⽅程组,表征了⼤⽓运动普遍规律,从物理上讲,它⼏乎描述了各种尺度运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程组是⾼度⾮线性的,难以求解。
因此,在动⼒⽓象中,常对各种运动系统进⾏尺度分类,利⽤尺度分析法分析各类运动系统的⼀般性质,建⽴各类运动系统的物理模型(第三章)。
第⼆章描写⼤⽓运动的基本⽅程组1. 作⽤于⼤⽓的⼒,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视⽰⼒?真实⼒:⽓压梯度⼒、地球引⼒、摩擦⼒,既改变⽓流的运动⽅向,也改变速度的⼤⼩视⽰⼒:科⾥奥利⼒、惯性离⼼⼒,只改变⽓流的运动⽅向,不改变速度的⼤⼩2. 描述⼤⽓运动的基本⽅程组和各⾃遵守的物理原理⽜顿第⼆定律——运动⽅程质量守恒定律——连续⽅程理想⽓体实验定律——状态⽅程能量守恒定律——热⼒学能量⽅程⽔⽓质量守恒——⽔汽质量守恒⽅程3. 分析流体运动的两种基本⽅法拉格朗⽇⽅法:着眼于微团,研究其空间位置及其他物理属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推⼴到整个流体运动。
动力气象学教材笔记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目的动力气象学,作为气象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探索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如何与天气和气候变化相互联系。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动力气象学的研究不仅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更对实际应用领域,如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价值。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背后的大气动力过程复杂多变,亟需通过深入的动力气象学研究来揭示其内在机制。
此外,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性也离不开对动力气象学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因此,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动力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大气运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动力气象学的研究中,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核心内容。
这些规律包括了大气中的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质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如大气动力学方程、大气稳定性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规律为我们理解和解释大气中的各种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例如,通过对大气动力学方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大气中能量的转换和传递过程,从而揭示出风暴、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发展演变机制。
动力气象学还关注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
天气和气候是大气运动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表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
动力气象学通过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大气系统的复杂性,还能为改进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模型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动力气象学原理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动力气象学的研究还涉及大气与地球其他圈层(如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是影响全球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地表植被的变化则可能通过改变地表的反射率和粗糙度来影响大气的温度和风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