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主题征文
- 格式:doc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7
法学会论坛征文
尊敬的法学会论坛组织者:
我是一名对法学领域充满热情的学者/研究人员/学生,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与贵论坛的征文活动。
在此,我愿意就以下课题提交一篇文章:
1. "法律与社会公正":探讨法律制度对社会公正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2. "法律与科技:数字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研究法律领域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新挑战,以及科技发展对法律实践的影响和机遇。
3. "法律与人权保护":分析法律制度在保护人权方面的作用和责任,以及如何应对当前人权问题中的挑战。
4. "法律与环境保护":探讨法律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以上仅为一些初步的想法,如果贵论坛有其他具体课题的征文需求,我也非常乐意根据贵方的要求来进行撰写。
希望能得到您的回复,以便我能更好地准备和组织我的论文。
再次感谢您给予我这个机会,期待能在论坛上与各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谢谢!敬礼。
中国法学会关于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
坛”获奖论文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法学会
•【公布日期】2014.12.01
•【文号】
•【施行日期】2014.12.01
•【效力等级】团体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中国法学会关于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获
奖论文公告
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以“维权与维稳问题研究—以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为主题,面向论坛区域内的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泛征集论文。
依据《中国法学会征文评奖办法》,论坛组委会组织初评,中国法学会组织终评,确定拟获奖论文共55篇,其中一等奖14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25篇。
终评后,中国法学会将拟获奖论文名单于2014年11月20日—11月29日在中国法学会网上进行公示。
公示期间反映一篇论文题目有误,一篇论文作者有误,一篇论文遗漏一名作者,已予纠正,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意见。
现公示期满,正式将获奖论文名单予以公告。
至此,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征文评审工作结束。
附件: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获奖论文名单
中国法学会
2014年12月1日
附件:
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获奖论文名单。
季卫东:党要率先守法建立违宪审查制原题:关于把权力运纳入法治轨道的几项建议9月4日,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以“全面深化改革与法治”为主题,20余位著名法学家发表主题演讲。
凤凰网作为独家合作网络媒体参与全程报道,凤凰网大学问独家发布嘉宾演讲,与广大网友分享。
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教授。
《二十一世纪》(香港)执行编辑、《法社会学》(日本)审查委员、《法社会学》(意大利)学术编委、《法社会学杂志》(英国)编委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亚洲宪法、审判制度、法律职业。
以下是季卫东的演讲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主要讨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消息公布后,国内外舆论反应普遍良好。
尤其是法学界和法律实务部门,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更上一层楼抱有很高的期待。
多数人认为,尽管目前困难重重,甚至危机四伏,但总书记习近平的强势反腐和改革的深入推进说明,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是抓住了深化改革、国家长治久安的“牛鼻子”,四中全会将成为中国真正依法治国的里程碑。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把权力运行纳入法治的轨道,为此特向四中全会提出如下五项建议。
一、明确亮出“党率先守法”的旗号,以释社会中的怀疑和不安情绪。
中央全会聚焦法治议题,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首次。
因而怎样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势必成为四中全会的最大看点。
要利用这次会议重新诠释“党大,还是法大”、“权大,还是法大”这类争论了好几十年的老问题,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不容许任何个人或团体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在“依法执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思路的延长线上再追加一个“执政党率先守法,为民垂范”的原则,使得目前深得人心的铁拳反腐获得制度上的大义名分,作为法治中国的“南门立信”之举。
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解决系统性的问题。
近期,一些身处司法第一线的法官和检察官在中央准备推进审判独立和检察独立时,却担心独立之后公诉的证据基础削弱、刑事侦查的质量要求得不到公安部门和法律监督方面的支持,法官地位进一步边缘化,司法经费得不到充分保障,使判决执行率下滑。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8年工作总结2018年度,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本着繁荣行政法学理论研究、推进行政法治实践发展的宗旨,围绕法治政府建设主题,在加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学术合作交流、探索智库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效,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一、全面加强研究会建设,提升研究会的凝聚力研究会积极开展组织生活,落实政治学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开展专题党日活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迎接十九大和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情况,不断提高研究会党员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充分发挥研究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举办的活动主要有:4月,研究会党支部召开民主生活会;5月,研究会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精神主题活动,马怀德会长做专题报告;9月,研究会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北戴河讲话精神,马怀德会长做专题报告;10月,研究会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的依法治国思想及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学习会议,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的依法治国思想,马怀德会长做专题报告;12月,研究会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会议,马怀德会长主持,名誉会长应松年,副会长董皞、刘莘、莫于川、杨建顺等发言和研讨。
为了做好党组织建设工作,研究会于2018年8月换届后及时召开会议,研究成立新党支部,秘书长王敬波老师为支部书记,副秘书长李洪雷教授为组织委员,副秘书长张红副教授为宣传委员(兼文艺委员),以提升研究会开展专题党日活动、凝聚党员专家学者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理论和实务工作的力量。
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深化行政法治理论研究研究会团结带领广大行政法学法律工作者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积极发挥作用,研究会的城市管理执法专业委员会、行政审判专业委员会、法治政府专业委员会、行政法教学专业委员会、政府规制委员会、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等六个专业委员会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实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第九届中国律师论坛演讲稿第九届中国律师论坛演讲稿201N年10月18日下午,我应邀在青岛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律师论坛上做了《关于个人律师事务所六个问题的思考》,第九届中国律师论坛演讲稿。
演讲稿是在原先《中国律师》杂志上发表的同题文章的“升级版”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北京市燕园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培国。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是我对个人律师事务所发展、管理的六个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个人律师事务所是否需要管理制度?我发现,现在的个人律师事务所除了少数聘有律师的个人律师事务所之外,大多数个人律师事务所都缺乏一个律师事务所所应该拥有的管理制度。
对此,许多个人律师事务所的创办人认为,我就是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就是我,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既可以“朝令夕改”,又可以“朝三暮四”,既可以“翻手为云”,又可以“覆手为雨”,所以,制定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制度,纯粹就是傻子点灯。
因此,这些个人律师事务所就把审批个人律师事务所所使用过的规章制度束之高阁,或者当做年画挂在了墙上,熟视无睹。
不过,现实告诉我们,许多当事人把这些缺乏管理制度的个人律师事务所当作了可以讨价还价的个体户,当成了不值得信赖的皮包公司,把律师个人当成了“耍心眼子,动嘴皮子,玩笔杆子,钻法律空子,找别人漏子,挣别人票子”的“六子商人”,根本没有把律师的职业尊严和法律权威当作一回事儿。
俗话说,“当有党章,国有国法”。
因此,我认为,个人律师事务所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树立个人律师事务所社会形象,扩大个人律师事务所社会影响,增加个人律师事务所经济财富的前提保障。
第二个问题:个人律师事务所是否需要文化建设?个人律师事务所是由律师个人创建,但是,个人律师事务所毕竟不是律师个人。
从文化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来评价律师个人,但是,我们不能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来评价个人律师事务所,只能用文化建设来衡量个人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品位、文化价值。
因为,只有文化建设,才能反映出个人律师事务所的专业方向、发展规划、价值理念和事业理想。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法学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此,我演讲的主题是“新时代法治建设:挑战与机遇”。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到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再到法治国家的建设,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下是我将重点讨论的几个方面:一、法律体系完善与法治观念普及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但法治观念的普及却面临巨大挑战。
一方面,部分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程度不高;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法治观念不强,导致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
二、司法体制改革与司法公信力的挑战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司法公信力面临挑战。
一方面,司法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如司法不独立、同案不同判等;另一方面,司法腐败问题依然存在,损害了司法公信力。
三、社会治理创新与法治保障的挑战随着社会治理创新,法治保障面临挑战。
一方面,新型社会矛盾和纠纷不断涌现,需要法治手段进行有效解决;另一方面,社会治理过程中,如何平衡法治与德治,成为一大难题。
面对这些挑战,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机遇,推动新时代法治建设: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养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使公民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
三、创新社会治理,强化法治保障在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强化法治保障,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法治进程积极参与国际法治建设,推动全球法治进程,为我国法治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
最后,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新时代法治建设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