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对策

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对策

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对策
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对策

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对策

1990年前,全球进入实施阶段的自由贸易区(FTA)仅27个,而到2009年1月,向WTO 通报的区域贸易安排达385项,其中197项已实施,且后者中约60%于2000年以后实施。1990年前后兴起的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其中,并探索创新,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总结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一体化的经验及做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

一、区域经济新浪潮的趋势。

与在第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相比,当前,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

新特点新趋势:

1.从“南南型一体化”转向“南北型一体化”。由于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的示范和推动等,不少发展中国家转而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寻求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参与南北型一体化。而在第一轮区域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只参与和组建发展中国家之

间的南南型一体化。

2.由单一的关税同盟形式转向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协定和轴辐结构FTA等多种形式。

当前,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化的形式以自由贸易区居多,区域贸易协议RTA (RegionalTradeAgreemen,t RTA)的双边协定和轴辐结构协定也大量增加。而在第一轮区域化浪潮中,受当时欧共体的影响,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关税同盟,且最终基本都未建成。

①3.由相对封闭的区域化转而奉行“开放的区域主义”(Open Regionalism)。②当前,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开放政策,国内经济战略多以出口导向为主,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也在开放原则指导下不断吸纳新成员。而在第一轮区域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一般局限于南南型一体化组织内部,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多以内向型的进口替代战略为

主,形成封闭的小地区市场。

4.从主要追求贸易利益转向多重利益诉求。当前,发展中国家在追求贸易利益的基础上有多重诉求,包括对非经济收益的谋求,体现出明显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而在以往,发展中国家往往把实现进口替代、发展民族工业作为直接经济目标,将区域化视为谋求本国经济发

展、实行南南合作的重要途径。

5.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当前,发展中国家突破了单纯货物贸易自由化和相邻国家间实行一体化的传统,合作领域向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乃至统一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等方面扩展和深化,并尝试跨地域、跨洲的贸易合作,地理因素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大为减弱。

6.一体化的绩效明显提高。当前,顺应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多采取出口导向型战略,区域化成效明显,往往既获得较大经济收益,也获得明显的非经济收益。而在第一轮区域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对本国经济和产业的保护主义色彩浓厚,一体化协议和政策的落实程度低,经济绩效不明显,不少一体化组织最后名存实亡或不得不改建重建。

二、发展中国家在区域经济新浪潮的困境。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面临明显困境,对此,须充分认识并予以合理对策,方能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取得预期正效应、减少负效应。

1.起步晚、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参与和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往往仿效发达国家做法、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这势必导致其起步更晚。同时,由于自身经济效率低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发展差异大等原因,发达国家的区域化做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又未能有所创新,因此,其参与区域化时问题较多、水平较低、成效不明显。

2.存在单方面支付的情况。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区域化框架中话语权有限,即便是发展

中大国也很难拥有规则制定权,因此,在相关制度安排中,发展中国家常对发达国家作出较大让步或单方面减让。③3.正负效应并存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一体化、尤其是南北型一体化时,正负效应都很明显,尤其是其经济安全问题非常复杂和迫切。

4.区域一体化协议执行难度大。

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不健全,而区域一体化需市场机制传导,这导致发展中国家对相关协议的执行难度大、达到预期效应的难度也大,并且,发展中国家政府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

手段和经验。

5.实现一体化利益目标的限制因素多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根本动机上,与发达国家谋求贸易利益或国际经济制度制定权等不同,发展中国家最迫切的动机在于获得发展。但发展中国家在此过程中面临国内外双重限制:国内资金和技术不足、经济体制落后等;国外

则是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和制度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必须在相关制度安排和具体实施中突破以上限制,既获得经济收益,又获得发展所需资源并有效整合利用。①三、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新浪潮的对策。

1.有选择性地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

FDI伴随着资本和技术的转移,发展中国家有选择性地吸收FDI,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

身要素禀赋,从而促进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

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对FDI进入的行业等予以引导协调,从而促进本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和优势产业的形成。在具体实施中,发展中国家应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有选择性地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同时发展本国民族企业、培育自身优势

产业。

通过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大吸收FDI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如果毫无选择地承接伙伴国的产业转移,面临的危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随着伙伴国具有显著优势的现代化大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的中小工业

和小农业可能受冲击而破产。

第二,如果大量承接一两个伙伴国的产业转移,则形成过度依赖,对国民经济安全形成

潜在威胁。

第三,由于国际产业转移主要通过跨国公司对外扩张实现,而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只有在产品生命周期成熟阶段,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才会将产业转移至产业技术水平低层次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发展中国家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转移衰退产业和落后技术的长期对象、从而使自身产业永远处于低水平、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并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等,虽获得一点经济增长却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此外,发展中国家承接的不少产业资源消耗大、对环境破坏大,从而陷入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资源、且以破坏环境和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为

代价的窘境。

从现实情况看,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业大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针对此,发展中国家须根据自身产业和经济状况,加强科学规划和组织实施,避免低水平、同水平重复承接,对于符合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产业

优先承接,并制定相应的准入政策。

2.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

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须处理好发挥传统静态比较优势和创造竞争优势的比例问题:在产业发展初期,要充分发挥静态比较优势以获得经济利益、提高社会福利、并积累资金和技术,之后,再通过这些资金和技术培植战略产业,逐渐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高效均衡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须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规律,方可促使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及产业内部实现合理配置。因此,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有选择地引进资金和技术之后,须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战略,从而促进

本国优势产业建成、优化产业结构,最终促进经济发展。②以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例,其产业发展一般都经历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演

进过程。

3.通过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产业竞争力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不能生产差异化产品,无法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据有利位置,只能依托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赚取微薄加工费。这主要表现为技术(包括管理等)落后,而发展中国家若靠引进技术解决技术落后问题,往往陷入“引进→消化吸收→再落后→再引进”的怪圈,因此,发展中国家须增强创新能力。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展中国家先要引进技术,之后须进行技术的模仿创新或二次创新,在此过程中逐渐培育自身竞争优势,逐渐实现二次创新到一次创新的跨越。要使引进→模仿创新→后二次创新→一次创新的过程顺利实现,须建立合理的国家创新体系。这是企业和政府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并相互作用的系统。具体讲,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基础上,发展中国家政府相关部门须在制度和组织等方面进行相应创新,并在市场低效区和市场失效区承担相应职责,从而保证对创新资源的高效集聚、创新得以完成。

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教育问题、对策措施、中国教育 【正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及其经济的日益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发展中国家教育乃至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政府亟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一、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共教育费用增长迅速,但人均占有水平仍然很低 过去几十年间,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教育投资来说,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国民收入和国家预算中,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都上升得很快。60年代和70年代,亚洲国家用于教育的支出增加了3倍,非洲和拉丁美洲增加了两倍多。事实上,60年代和70年代教育费用增加的幅度超过了政府在其他任何经济部门财政支出的增加幅度。到9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预算中教育经费已经达到了政府日常支出总额的15%~27%。1995年,发展中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上升到4.4%,与发达国家同年5.5%的比率相比,仅相差1.1 个百分点。然而,尽管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比例高、增长快,但到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人均的公共教育费用却只有229美元,而同期发达国家的人均数为468美元,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倍多。这表明,发展中国家虽然对教育发展作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落后的基本状况。 (二)入学人数增长迅速,但辍学率很高 从学生入学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入学人数和入学率有了大幅度提高。1960年~1990年间,亚非拉的注册在校生人数(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从1.63亿人增加到4.4亿人,平均每年增加5%,其中,中等和高等教育在校生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2.7%和14.5%。但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尚未完成学业就中途退学,即发展中国家的辍学率高。辍学率高产生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离开学校流入失业者队伍中,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失业状况,特别是在非洲,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三)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的不同层次的构成。一般说来,教育结构包括扫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等内容。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这一结构应成宝塔型,即上端小、底座大,把扫盲和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同时,对发展中国家教育进行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教育十分落后的国家中,小学教育的投资收益率要比中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高,而中等教育投资收益率又比大学教育投资收益率高。因此,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把重点放在初等教育普及上是最为有利的教育战略。 然而,我们看到,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偏好正好相反。有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每个学生平均支付的年教育费用的比例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在美国、英国和新西兰这3个发达国家中,每年支付给每个受中等教育和受初等教育的学生教育费用之比是 6.6:1,受高等教育学生和受初等教育学生的教育费用比例为17. 6:1;而在马来西亚、印度、韩国、加纳、乌干达、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等7个发展中国家中,上述两类学生教育费用之比分别为11.9 :1和87.9:1。换

中国如何实行对外贸易政策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是WTO的主要成员国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贸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也不敢想象没有贸易的世界会是怎么样。那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而且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极,针对中国当前的贸易模式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中国该在“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贸易政策呢? 一、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实施表现为关税的降低和应税商品的减少、非关税壁垒等的减少与取消。自由贸易政策是西方国家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自由贸易政策随资本主义建立而出现,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变。时强时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政策。在国家存在和不平衡规律作用下,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主流政策时期短于保护贸易政策时期。但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资本扩张本性的追求。 二、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

的发展。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也就是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 三、我国当前的贸易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出口的快速发展不能有效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和人民福利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大多属于来料加工,大部分的利润被他国占有,我国所分得的是微乎其微的劳动力收入。 2、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了尽快扩大出口规模,我国一般加工工业的技术装备需要大量进口,装备工业自身也极度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产装备工业的萎缩。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以来,我国食品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建筑及采矿用机械、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以及发电机组及旋转式变流机等一些支柱产业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资本品上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制约了企业通过

工作心得:基层检察院检务公开现状与拓展对策思考

工作心得:基层检察院检务公开现状与拓展对策思考 检察机关通过检务公开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随着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以及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这项工作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于基层检察院来讲,无论是在公开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停留在一般告知、雾里看花层面,制约了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如何深化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就基层检察院检务公开现状与拓展对策思考作一浅议。 一、检务公开现状与存在的弊端 (一)检务公开内容滞后。在推行检务公开的过程中,基层检察院贯性做法,往往只是选择一些部门的性质、权利、义务、职责范围等程序性内容加以公开,而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检务公开”原有的一些内容已经发生变化,需要修订,有些新的内容也应加以补充。如针对三项重点工作检察机关作出的不捕说理制度、简易审程序、刑事和解制度、不诉的条件、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适用范围、

附条件不起诉、修订后刑诉法新增内容等等。对重大检察业务决策过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的解决、对检察人员的投诉、对群众关心的案件进展及处理等一些敏感、热点、焦点问题,也应予以公开。 (二)检务公开便民性较差。在检察实践中,一些检察院多是利用某个宣传日、某项法律出台的时节、开展重大活动的时机进行检务公开,采取发发资料、发发宣传单,设个公开宣传栏的方式。在覆盖地点、人员上都不同程度的存有盲区,检务公开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让某些人了解,对于大部分社会公众来说,还没有被吸收。有的虽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校园、社区、厂矿、企业”等活动,做到巡访、下访,却流于形式,只注重一时一事,不善于将此作为一项具体的检察工作去推介和开展。 (三)检务公开形式老套。对于开展“检务公开”的方式和途径等,应当不断探索,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但在推行检务公开的实践中,一是缺乏调查研究。检务公开工作如何开展,公开范围多大,采取何种最佳方式和途径,如何达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没有进行深入探究,致使检务公开工作开展积极性不强,流于形式;二是监督保障机制不明确。目前检务公开工作的实行,依靠的是

形势与政策教育5篇

形势与政策教育5篇 篇一 20xx年xx月xx日《通知》强调,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知》指出,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 《通知》提出要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一是定期编写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库。二是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管理。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三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强调建立高等学校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四是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五是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以及保障机制。六是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工作。 (摘自2004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篇二 从世界地图上看,一条贯穿欧亚大陆,向东延伸至海的经济带熠熠生辉。“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区域一体化注入古老的东方智慧。 因为连接,世界正在变小。 在中国,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的矛盾由来已久,广阔的西部地区有着丰

分析新媒体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分析新媒体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今日头条作为互联网新媒体的代表,从2012年8月上线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的用户数已经高达1.2亿。今日头条的成功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的成功,就像今日头条所宣称的那样,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然而,今日头条因为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深陷版权困境。 今日头条是否构成版权侵权 要判断今日头条是否构成版权侵权,就必须先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著作权法》关于新闻作品的规定主要有两处: 一处是《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另一处是《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

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从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一方面规定了时事新闻不适用于《著作权法》;另一方面又规定了有关时事新闻、时事性文章和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的合理使用。但就这两条而言,先不说规定存在冲突的问题,仅如何界定时事新闻就让人大伤脑筋。 (一)时事新闻如何界定 我国2002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5条第(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从这一条的规定来看,只有单纯事实消息属于时事新闻,而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原因则是单纯事实消息不具有独创性,换句话说,时事新闻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因此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笔者认为,这一款规定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国《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缺乏独创性就不是作品,而不是作品也自然无法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实际上,真正不具有独创性仅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恐怕也只有一句话新闻,绝大多数新闻报道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汇报的题目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从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降至12.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锐减39%,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2010 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年里,

2020年检察工作的主要制度精品

2020年检察工作的主要 制度精品

第一节检务公开制度 检务公开是指检察工作和检察机关的诉讼活动,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向社会、有关诉讼当事人公布,以保证检察工作和检察机关诉讼活动在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下依法公正进行。 重要意义:首先检务公开是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其次检务公开是新时期社会主义诉讼民主和公正的要求。 检务公开方式:一是依法向社会公开;二是充分发挥人民检察院“窗口”部门的作用;三是要求检察人员在办案中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充分保障诉讼当事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1998年10月25日高检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检务公开”的决定》,明确规定了“检务十公开”的内容。具体是指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公开以下十项内容: (1)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和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 (2)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范围; (3)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立案标准; (4)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办案期限; (5)检察人员办案纪律; (6)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和义务; (7)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 (8)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9)举报须知; (10)申诉须知。 第二节人民监督员制度 2003年10月,高检院经过充分论证,在福建等10个地区的部分检察机关实行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工作。2004年7月,人民监督员制度开始在全国各级检察员推行。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和内容表明,它同人民法院陪审员制度一样,是公民参与司法工作的有效形式,体现了诉讼民主的要求,是继人民陪审员制度后我国司法民主化的又一大进步。陪审制度起源于古代雅典和罗马,是一种为了防止法官专断、试图反映民主观念的制度。陪审制度的确立,对于弥补职业法官难以保证司法独立这一不足,非常重要。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产生,同样也是为了防止检察官专断,在检察工作中尽可能体现司法民主,保证检察官免受法律以外因素影响,从而实现办理案件的独立性、公正性。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证明,这一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检察机关侦查工作更好地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体现了民主监督的程序化、规范化,有利于保障诉讼民主和人权;二是有利于排除检察机关办案中的干扰和阻力,起到保障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作用,也为防止检察机关办人情案、金钱案和“下台阶案”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三是有利于增加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促进了检察机关执法观念、执法作风的转变,有助于提高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建立人民监督员这种由社会公众监督制约司法活动的民主制度,其基本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司法的民主性和对国家权力实行监督制约的理论权力的监督制约理论,包括权力的监督制约理论,司法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理论。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法律上同样具有坚实的宪法和法律基础。人民的权利的实现,必须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载体。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就是为了落实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这种制度化的刚性程序,将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的活动直接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保障人民监督权利的行使,具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正当性。 根据高检院2003年10月公布、2004年7月修订的《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人民监督员的条件和产生。

地产中介之困境与出路

地产中介之困境与出路 随着Q房网的网络转型,链家大并四方,搜房网、爱屋及屋等各种机构的不断乱入,中介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危局,行业大洗牌的趋势也越发明显。“不变则死”已成为中介共识,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一、地产中介的现状 这是一个被恶性竞争玩坏了的行业。 以深圳市为例,2015年深圳市注册的持证中介从业人员 约4万至5万人,2015年月均成交二手房大概在6千至8千套之间。算下来平均一位经纪人8-10个月卖掉一套房,这还不算在一些中介公司存在的大虽“无证驾驶”的人员。在实际调查的某一5000人的社区中(该社区为内部封闭式,店都开在社区内,因而不大可能做外部生意),年均成交二手 房200-300套,内部大大小小中介人员在250人以上。这说明房地产经纪服务市场已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 在供过于求的市场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房产中介行业中也一一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导致价格底线被不断突破、为了成交无底线无节操的营销方式、抢单与反抢单成为工作新常态、中介公司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增虽成本转嫁经营风险(低底薪高提成)。再加上房产中介行业固有的顽疾,包括:差

异化经验困难、公司对员工的管控力低、人海战术、房源体系混乱、后续服务难于保障等,让房产中介行业的状况雪上加霜,亟需寻找新的出路。 二、地产中介的出路 在现有的活跃的二手房市场环境下,房产中介服务是一个必需存在的服务,因为这是房产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保障,信息传递、交易双方监督的职能是无可取代的,过户交易的专业性也能省去不少的麻烦。 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特质的中介机构也开始寻找各自的出路。现在市场上的中介机构,已经形成了好几股不同的、各具代表性的力虽。 1.原有传统中介 现在,传统的大型中介纷纷开始了自己的“互联网”转型之路,但是以目前来看,中介在线下的服务无法取代,如何“互联网化”都只是信息渠道的拓展,并不能从根本上替代实体门店的作用。因此,以“跑马圈地”为特征的传统中介还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开牌拓土的宏伟蓝图,只不过,这越来越属于富人的游戏了。 2.互联网中介 立足于房产信息网站的新义互联网中介,相比传统中介而言,有最直接的客户接触途径和大数据平台的优势,然而没有深入社区难以提供后续的服务保障、资金来源过于依赖融资、难以在业

县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实施办法

**县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实践“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全面正确履行检察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有关规定及上级检察机关的要求,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检务公开工作遵循“依法、务实、创新、效能”的原则,树立“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推动检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和顺利开展。 第三条办公室是本院检务公开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统筹安排和指导本院各项检务公开工作。 第二章检务公开内容 第四条检务公开的内容包括: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和职权,内部机构设置情况及工作职能; (二)人民检察院司法活动的法律依据; (三)人民检察院的活动原则、工作制度、规程和要求; (四)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范围、立案标准等; (五)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 (六)人民检察院受理举报、控告、申诉和复查案件的

工作规程; (七)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办案纪律规范; (八)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控告的途径、方法; (九)依据法律、政策和上级要求应该公开的其他内容; (十)本院认为需要公开的其他内容; 第三章检务公开方法 第五条检务公开的方法: (一)根据法律规定和上级要求,制作、送达权利告知等法律文书; (二)根据工作实际和有关当事人的申请,对部分不起诉案件、刑事赔偿案件进行公开审查,推进司法民主; (三)通过公布反贪污贿案件办理情况,接受有关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通过参加公开开庭等,开展检务公开; (五)通过本院网站公开各项检察工作开展情况,开展检察宣传; (六)通过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介,公布和宣传检务公开的具体内容; (七)采用设置专栏、编印工作专刊、印发便民服务手册、制作音像资料等形式公布检务公开的内容,为群众办事提供指引;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及其经济的日益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发展中国家教育乃至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中 国家政府亟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一、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共教育费用增长迅速,但人均占有水平仍然很低 过去几十年间,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教育投资来说,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国民收入和国家预算中,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都上升得很快。60年代和70年代,亚洲国家用于教育的支出增加了3倍,非洲和拉丁美洲增加了两倍多。事实上,60年代和70年代教育费用增加的幅度超过了政府在其他任何经济部门财政支出的增加幅度。到9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预算中教育经费已经达到了政府日常支出总额的15%~27%。1995年,发展中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上升到4.4%,与发达国家同年5.5%的比率相比,仅相差1.1 个百分点。然而,尽管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比例高、增长快,但到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人均的公共教育费用却只有229美元,而同期发达国家的人均数为468美元,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倍多。这表明,发展中国家虽然对教育发展作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落后的基本状况。 (二)入学人数增长迅速,但辍学率很高 从学生入学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入学人数和入学率有了大幅度提高。1960年~1990年间,亚非拉的注册在校生人数(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从1.63亿人增加到4.4亿人,平均每年增加5%,其中,中等和高等教育在校生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2.7%和14.5%。但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尚未完成学业就中途退学,即发展中国家的辍学率高。辍学率高产生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离开学校流入失业者队伍中,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失业状况,特别是在非洲,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三)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的不同层次的构成。一般说来,教育结构包括扫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等内容。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这一结构应成宝塔型,即上端小、底座大,把扫盲和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同时,对发展中国家教育进行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教育十分落后的国家中,小学教育的投资收益率要比中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高,而中等教育投资收益率又比大学教育投资收益率高。因此,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把重点放在 初等教育普及上是最为有利的教育战略。 然而,我们看到,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偏好正好相反。有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每个学生平均支付的年教育费用的比例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在美国、英国和新西兰这3个发达国家中,每年支付给每个受中等教育和受初等教育的学生教育费用之比是6.6:1,受高等教育学生和受初等教育学生的教育费用比例为17. 6:1;而在马来西亚、印度、韩国、加纳、乌干达、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等7个发展中国家中,上述两类学生教育费用之比分别为11.9 :1和87.9:1。换言之,在发展中国家,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教育费用可以使88个适龄儿童接受一年的初等教育。另一方面,从各个教育层次的内部看,也应该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结构问题,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不顾实际、盲目攀高的情况,结果,失去了大多数的教育对象。 (四)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 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是,70%的儿童生活在农村,由于中小学辍学率高,大概有80%的入学者会在农村度过一生。根据这一特点,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应该与农村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但是,中小学的教育实际上却很少向学生传授农村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它们的目的

现代企业管理的困境与出路探讨

现代企业管理的困境与出路探讨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企业的数量骤增,竞争也达到了 白热化的状态,在这一形势下,以往忽视企业管理的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企业 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起着引领 和导向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不但有助于企业生产 活动的顺利开展,还能够促进企业明确发展目标,使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中稳步发展,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企业管理;困境;出路 引言: 科学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和员工的收入水平。员工的工作效率与企业老板和工人的收入水平是成正比的。要把高工资 和低成本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获得最高的利润,员工的收入才会有所增加,这会 更加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扩大企业的规模,使得事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1 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 1.1 管理队伍水平不高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企业盛衰的决定性 因素。近几年,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大幅提升,但仍存 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是管理体制还需完善。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开发”这一课题很少被提及,目前企业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薪酬分配方法基本相同,都是工资与奖 金的总和,管理者个人所得与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或收益等都无直接关系,这样一来,极 大地弱化了薪酬的激励作用。二是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仍需提高[1]。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存在思 想觉悟或是业务素质不高的情况,有的管理者身居管理要职,但不善管理,对市场形势知之 甚少,对企业发展毫无规划,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1.2 管理制度不符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当前,有很多企业看到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或方法比较有效,就完全照搬到自己的企 业中,对管理制度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欠缺考量,完全忽略了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致使企业管理制度无法促进企业的发展,甚至阻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 1.3 缺乏创造性的管理战略 部分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方向往往有失偏颇,有悖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每每将 其他主体对企业的期望作为战略目标,对企业规模进行盲目扩张是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2]。 在市场经济时代之前,我国经历了漫长的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企业的产值决 定了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产值就会越大,企业的经济地位、政治地 位也就越高。 1.4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当前,企业对于新技术的投入不足,研究和创新尚未形成体系,对于国际上研发的高 新技术,消化、吸收的能力不强,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不足,企业与高校以及其他科研机构 合作研发新技术的效果也有待提升。 2 现代企业管理的出路 2.1 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 对于企业来说,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队伍,对于企业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和员工都是企业的 重要资源,在企业中,管理者是企业决策的制定者,管理者应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过 人的应变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者的言行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企业形 象的展示,对员工的言行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面向消费者的 窗口,因此,员工素质的优劣,决定了消费者享受服务的质量[3]。在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素 质进行培养时,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参与,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者 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竞争逐渐激烈,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国家保护主义也呈现出新的形式。面对各国对中国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国际市场及其制度环境相当严峻。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中国不像亚洲“四小龙”,不能单向地直接向国际市场迈进,只能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中国不得不全面接受以WTO为中心而制订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制度、准则,尽管这些制度、准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完全合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逐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规范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2007年,中国在前几年加强进出口调控的基础上,继续对外贸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措施有: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以及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扩大了限制类和禁止类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加征或提高了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降低了部分国内需要的资源性产品和涉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取消了包括钢材、钢坯、塑料原料及部分机械设备、装备、仪器在内的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同时,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针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越发激烈化,中国国际贸易在坎坷中经历了近二十多年

的改革,逐渐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使得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趋于成熟,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国民福利的提升。在中国参与APEC运作及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向自由化的贸易不断迈进,贸易政策措施的选择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规范性。 1.在WTO体制下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国已是WTO成员,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WTO这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制,必须在WTO所确定的原则、规则下推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一般说来,WTO中对贸易政策及贸易行为而制定的准则、规范提倡的是使贸易自由化逐渐进行。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开放贸易制度。(2)建立并维护贸易环境的公平性。(3)采取规范的、透明的贸易调节政策。(4)允许WTO贸易政策规则以外的经济事项发生。在实际贸易交往中,一些交易和贸易政策部分的与WTO原则相冲突相违背的情况发生也是可以包容的。这些政策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进口损害防御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幼稚工业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政策等。在WTO贸易政策规则下,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主要体现在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以及利用WTO‘的相关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产业、企业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保护。 2.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不相同,因而对他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国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不能盲目地采用西方国家的政策策略。在本国行业遭遇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时,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时,中国应适时地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加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必须制定实时的贸易政策来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保护主义攻击。如:利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 摘要 为了实现跨世纪我国教育的历史性任务,解决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难点,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呢?我认为,要着眼于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关键字教育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改革教育投入 一、在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方面上一个新的大台阶 1.把增强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加强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新世纪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加强,人才资源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应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首先,应加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教育投入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因素,但关键还在于有些部门和地区的领导同志思想上不够重视,存在着“见物不见人”、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新的世纪,应当在这个问题上迈出大的步伐,进一步调整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切实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应当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一些最根本、最基础、不能立竿见影,然而是使国家的基础得到巩固,使子孙后代长远受益的事情,往往得不到足够的注意。在这方面,更应当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特别是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和行为。应当通过立法和各种政策措施,建立保障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机制。 其次,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和广大群众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把社会的资源优势转变为教育发展优势,建立并完善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实现教育投资的多元化。 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的教育投入,除政府为保证国防建设、基础学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艰苦行业、贫困地区和国家重点单位人才需求的必要投入外,应建立和加强教育经费成本由政府、用人单位、家庭、个人合理分担的机制。在这方面,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根据不同类型教育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改革的力度。 为了调动全社会和广大群众投入教育的积极性,还应制订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的法规和政策措施,例如,允许把对教育的捐资列入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在遗产继承法及有关税收等法规中制定有利于向教育捐赠的条款,等等。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孤立的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能够掌握世界所有的技术。各国通过对外贸易,取得了所需要的资源、市场和各国人民在长期创造的技术、积累的经验以及它的全部成就,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2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561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近9%,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 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经济增长;改革开放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Today's world, no country can be completely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world economy. Isolated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btained. Because no country has developed all the resources its needed for economic. Able to master all the technical world. States through foreign trade, to obtain the required resources, markets and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long term creation of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of all and accele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distinct. Before the reform,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20.6 billion, the world number 32, representing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world trade less than 1%. After the reforms, China's foreign trade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2008,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reached 2.5617 trillion U.S. dollars, the world number three, the proportion of the world's total trade rose to nearly 9%. Keywords:Foreign Trade Policy; Economic grow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不起诉公开审查的思考

不起诉公开审查的思考 随着中国加入WTO,司法的透明化已提到议事日程,高检院提出的改革措施之一——检务公开即是此目的。不起诉公开审查既是公诉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检务公开的内容之一。不起诉公开审查,也称为不起诉公开听证,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欲对一定范围内的案件做出不起诉决定前,公开审查过程,充分听取相关机关和有关诉讼参与人的意见,从而为正确做出决定提供重要参考的程序。该程序目前正在试点中,因而有必要对其适用的法律依据和利弊进行一番探讨,以期能对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一、不起诉公开审查的法律依据 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其行为必须依法进行。那么,我们进行不起诉公开审查的法律依据何在? 1、法律依据之一,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那么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如何行使法律监督权?我国的刑事诉讼构造在起诉和审判之间没有预审法庭来防止不当起诉和滥用追诉权,因此检察机关必然对侦查活动与结果有审查监督的权限,以此保证刑事追诉的公正性和准确性,防止将无罪的人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以及指控犯罪证据不足的人提交审判,保障公民的权益,那么审查起诉就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

监督权的应有之意。而审查起诉的功能之一就是案件过滤,适时终结部分不应起诉和不必起诉的案件,提高诉讼效率,所以审查起诉中包括对不起诉的审查。同时法律并没有对审查起诉的方式进行限制,因而检察机关有权视情况决定是否公开,这并未违反有关法律的精神。 2、法律依据之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由此可见,无论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做出起诉与否的决定,该听取相关当事人意见的程序都是必须进行的。现在检察机关进行的改革试点是以不起诉公开审查为契机将刑事诉讼法第139条具体化,使其更据可操作性。之所以选择可能做出不起诉决定的部分案件进行公开审查,是因为不起诉决定对于被不起诉人来说会使他的诉讼地位不稳定,如果有新的证据可以另行起诉,使被不起诉人成为被告人。对于被害人来说,他可能对不起诉决定产生不满情绪。那么,我们在做出决定之前提供一个机会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并且将其过程公开,在一定程度上能化解上述不利益。 二、不起诉公开审查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诉讼监督和诉讼民主。 我国宪法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权,其通过审查起诉对公诉案

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对策

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对策 1990年前,全球进入实施阶段的自由贸易区(FTA)仅27个,而到2009年1月,向WTO 通报的区域贸易安排达385项,其中197项已实施,且后者中约60%于2000年以后实施。1990年前后兴起的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其中,并探索创新,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总结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一体化的经验及做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 一、区域经济新浪潮的趋势。 与在第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相比,当前,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 新特点新趋势: 1.从“南南型一体化”转向“南北型一体化”。由于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的示范和推动等,不少发展中国家转而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寻求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参与南北型一体化。而在第一轮区域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只参与和组建发展中国家之 间的南南型一体化。 2.由单一的关税同盟形式转向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协定和轴辐结构FTA等多种形式。 当前,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化的形式以自由贸易区居多,区域贸易协议RTA (RegionalTradeAgreemen,t RTA)的双边协定和轴辐结构协定也大量增加。而在第一轮区域化浪潮中,受当时欧共体的影响,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关税同盟,且最终基本都未建成。 ①3.由相对封闭的区域化转而奉行“开放的区域主义”(Open Regionalism)。②当前,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开放政策,国内经济战略多以出口导向为主,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也在开放原则指导下不断吸纳新成员。而在第一轮区域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一般局限于南南型一体化组织内部,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多以内向型的进口替代战略为 主,形成封闭的小地区市场。 4.从主要追求贸易利益转向多重利益诉求。当前,发展中国家在追求贸易利益的基础上有多重诉求,包括对非经济收益的谋求,体现出明显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而在以往,发展中国家往往把实现进口替代、发展民族工业作为直接经济目标,将区域化视为谋求本国经济发 展、实行南南合作的重要途径。 5.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当前,发展中国家突破了单纯货物贸易自由化和相邻国家间实行一体化的传统,合作领域向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乃至统一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等方面扩展和深化,并尝试跨地域、跨洲的贸易合作,地理因素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大为减弱。 6.一体化的绩效明显提高。当前,顺应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多采取出口导向型战略,区域化成效明显,往往既获得较大经济收益,也获得明显的非经济收益。而在第一轮区域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对本国经济和产业的保护主义色彩浓厚,一体化协议和政策的落实程度低,经济绩效不明显,不少一体化组织最后名存实亡或不得不改建重建。 二、发展中国家在区域经济新浪潮的困境。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面临明显困境,对此,须充分认识并予以合理对策,方能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取得预期正效应、减少负效应。 1.起步晚、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参与和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往往仿效发达国家做法、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这势必导致其起步更晚。同时,由于自身经济效率低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发展差异大等原因,发达国家的区域化做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又未能有所创新,因此,其参与区域化时问题较多、水平较低、成效不明显。 2.存在单方面支付的情况。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区域化框架中话语权有限,即便是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