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Stata学习笔记和国贸理论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51.73 KB
- 文档页数:16
一名词解释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力量干扰的情况下,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
2、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出于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负,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扶植幼小的子公司等的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该价格一般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公司上层管理者制定。
3、重商主义贸易政策:是西欧封建社会后期中央集权国家增加货币财富,促进资本积累的政策。
4、协定税则:指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与关税谈判,以贸易条约或协定的方式确定的关税税率。
5、关税配额: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附加税或罚款。
6、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为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扩大本国商品出口,通过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法,鼓励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低利贷款。
7、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的市场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89、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
当一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随之降低,提高了该商品的价格竞争能力,从而实现扩大出口。
10、自由贸易区:也称为对外贸易区、自由区、工商业自由贸易区等。
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在成员方间对相互的商品流动免除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国之间的商品可以完全自由移动,但同时保留各自对非成员方的贸易政策。
11、贸易条约与协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12、通商航海条约:是全面规定两国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条约,其内容比较广泛,常涉及缔约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各个方面。
13、国际商品协定:是某项初级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与消费国为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等目的而签订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政策对于理解各国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相关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比其他国家高,那么这个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石。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劣势的程度不同,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则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产品在不同阶段的国际贸易模式。
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
在创新阶段,通常在发明国生产并出口;在成熟阶段,生产会逐渐向其他发达国家转移;在标准化阶段,生产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明国则转为进口。
(五)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当一个国家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实现规模经济时,它就可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竞争力。
二、国际贸易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减少政府对贸易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贸易的最大利益。
其优点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消费者福利、推动技术进步等。
但也可能导致一些行业受到冲击,出现失业等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所耗费的成本低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就具有该商品的绝对优势,从而可以出口该商品。
2、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它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虽然不是成本最低,但是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它拥有丰富资源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它拥有较少资源的商品。
4、国际贸易的动态理论: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雁行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模式。
雁行理论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进口、国内生产、出口三个阶段来发展其产业。
二、国际贸易实务1、贸易术语: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贸易术语包括FOB(船上交货)、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和CFR(成本加运费)。
这些术语规定了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
2、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电汇、信汇、票汇和托收等。
这些支付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国际贸易单证:包括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等。
这些单证是国际贸易交易中的重要文件,必须准确无误。
4、国际贸易运输:主要包括海运、空运和陆运。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5、国际贸易保险:国际贸易中的保险主要包括海上货运保险和国际运输保险。
投保人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降低潜在的风险。
6、国际贸易谈判:国际贸易谈判是整个国际贸易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成功的谈判可以帮助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实现双赢。
7、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当出现国际贸易争端时,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了解并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对双方都有利。
8、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是确保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关键。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收益。
9、国际贸易市场开发:开发新市场和扩大现有市场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方面。
国际贸易课程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1.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识,熟悉国际贸易术语,掌握国际贸易经典理论,了解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分析当前的国际贸易现象。
2.重点章节及关键词专题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地缘冲突外溢效应持续、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全球债务风险加剧。
3.2022 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国内):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贸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稳外贸政策合力加快形成。
4.贸易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如1年或半年)内一国出口值与进口值之间的差额。
贸易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5.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对比。
6.进口替代:指的是一个国家发展本国生产的工业品来替代原先依靠进口的工业品。
目的是建立国内工业体系,促进国内生产与消费。
7.出口导向:指的是一个国家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品替代原先初级产品的出口。
目的是增强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8.9.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对一个国家而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的是与该国有密切进出口贸易联系的国家或地区分布。
10.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站在产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在《国富论》中严厉的批判了重商主义,他认为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双赢”。
绝对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11.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虽然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12.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优势陷阱”。
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2.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3.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4.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通过一国的关境时,该国政府设置的海关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5.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6.“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出口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和压力,自动规定在某一段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
7.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了支持和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能力,以对本国的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出口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的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外国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的支付货款需求的一种融资方式。
8.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了使出口的货物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在某些货物出口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
9.倾销:是一国或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产品抛售至另一国家或地区市场的行为。
10.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形成的,它是用来表示商品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确认风险,责任,费用的划分等问题的专用术语。
11.汇票:是一方向另一方签发,要求受款人在见票时或于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或来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简答:1.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即使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仍可能获得利益。
而另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有效率,成本比国外同行也都低,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更大利益。
所谓比较利益,是指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模式里,贸易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而贸易另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优势,通过贸易双方获得的利益。
2024年国际贸易学习总结范文经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我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更加深刻,并在课堂上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在此,我将总结我在2024年国际贸易学习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在国际贸易的课程中,我学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和高效配置。
同时,我还了解到国际贸易有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两种不同的方向。
自由贸易主张开放市场,促进国际间资源和利益的自由流动;而保护主义则强调国家对本国产业的保护,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对于我后续的学习和实践非常重要,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
其次,在国际贸易的学习过程中,我加深了对贸易政策的了解。
贸易政策是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贸易政策工具之一就是关税。
关税的高低和变动都对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国际形势不稳定、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关税的调整常常成为各国争议的焦点。
通过对关税政策的学习,我了解了关税调整对于国际贸易格局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这不仅对于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也对于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和应对挑战有很大帮助。
此外,我还学习了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和条款。
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对于贸易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我了解了信用证、托收和跟单信用等常用的支付方式,并学会了编制信用证和各类贸易单据。
另外,我还学习了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在国际贸易中,合同的签订对于双方的权益保障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国际贸易合同的主要内容和约定,并学会了合同的草拟和解释技巧。
这些知识和技能为我未来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另外,在课堂外的实践环节中,我也有了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际贸易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了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实践操作。
通过与本地企业的交流和实地调研,我了解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和挑战,并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Stata学习笔记和国贸理论总结Stata学习笔记⼀、认识数据(⼀)向stata中导⼊txt、csv格式的数据1.这两种数据可以⽤⽂本⽂档打开,新建记事本,然后将相应⽂档拖⼊记事本即可打开数据,复制2.按下stata中的edit按钮,右键选择paste special3.*.xls/*.xlsx数据仅能⽤Excel打开,不可⽤记事本打开,打开后会出现乱码,也不要保存,否则就恢复不了。
逗号分隔的数据常为csv数据。
(⼆)⽹页数据⽹页上的表格只要能选中的,都能复制到excel中;⽹页数据的下载可以通过百度“国家数据”进⾏搜索、下载⼆、Do-file 和log⽂件打开stata后,第⼀步就要do-file,记录步骤和历史记录,⽅便⽇后查看。
Stata处理中保留的三种⽂件:原始数据(*.dta),记录处理步骤(*.do),以及处理的历史记录(*.smcl)。
三、导⼊StataStata不识别带有中⽂的变量,如果导⼊的数据第⼀⾏有中⽂就没法导⼊。
但是对于列来说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不分析即可(Stata不分析字符串,红⾊⽂本显⽰;被分析的数据,⿊⾊显⽰);第⼀⾏是英⽂变量名,选择“Treat first row as variable names”在导⼊新数据的时候,需要清空原有数据,clear命令。
导⼊空格分隔数据:复制——Stata中选择edit按钮或输⼊相应命令——右键选择paste special——并选择,确定;导⼊Excel 中数据,复制粘贴即可;逗号分隔数据,选择paste special后点击comma,然后确定。
Stata数据格式为*.dta,导⼊后统⼀使⽤此格式。
四、基本操作(⼏个命令)(⼀)use auto,clear 。
在清空原有数据的同时,导⼊新的auto数据。
(⼆)browse 。
浏览数据。
(三)describe 和list。
查看数据,describe 和list 使⽤list命令能使我们根据⾃⼰的需要选择数据(例如其与in/if语句的结合使⽤)。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总结范本2024年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一年,各国间的经贸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在这一年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际贸易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本文将对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总结,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自由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自由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2024年也不例外。
自由贸易主张的开放市场、自由竞争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自由贸易理论也逐渐向数字贸易领域延伸,例如跨境电商、数字货币支付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信息的更加畅通,自由贸易理论将更加注重数字经济的特点,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求变虽然自由贸易理论在2024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也在增加。
在一些国家发起的贸易战和经济封锁行动中,贸易保护主义被当作实现国内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然而,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引发贸易壁垒、失业、经济衰退等问题。
因此,在2024年,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也面临着许多批评和挑战。
未来,希望能够出现更多既能保护本国经济又有利于全球经济合作的贸易保护主义模式。
三、新兴贸易理论的涌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一些新兴的贸易理论也开始涌现出来。
例如,人文贸易理论强调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对于贸易的促进作用;环保贸易理论注重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贸易方式;社会贸易理论关注贸易对社会公平和社会责任的影响等等。
这些新兴贸易理论通过多元化的角度,拓宽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领域,并且为未来构建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贸易体系提供了思路。
四、区域贸易协定与全球贸易秩序在2024年,区域贸易协定依然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重要的区域贸易协定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全球和谐统一协定》(RCEP)在2024年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和落实。
2024年国际贸易学习总结____年国际贸易学习总结____年是国际贸易领域发展迅猛的一年,我在这一年中深入学习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通过对____年国际贸易的学习总结,我认识到了国际贸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为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宏观经济形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____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许多国家都出现了经济增速下滑的现象。
这种经济形势对国际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逐渐上升,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我在学习中了解到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其他贸易协定对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贸易纠纷和争端解决机制。
二、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在____年,数字贸易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方向。
电子商务、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跨境电商和在线商务的兴起。
我在学习中了解到了数字贸易的概念、特点和规则,以及数字贸易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国际电商平台和跨境支付体系,我对数字贸易的运作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____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得到了进一步加速。
例如,亚太贸易协定(RCEP)和欧亚经济联盟(EAEU)的签署,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我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了区域贸易协定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参与和运作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这为我将来在区域贸易和国际商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四、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____年,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学习中了解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以及如何在国际贸易中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这对于我将来从事创新和知识产权相关工作非常有帮助。
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____年,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各国纷纷推出了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我在学习中了解到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贸易的概念和原则,以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基本范畴-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的基本范畴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推动全球技术进步。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商品和服务。
- 进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 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 自由贸易:指国家间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不设限制或关税。
- 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 关税: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配额、许可证等。
2.1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演进-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通过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最大化全球生产效率和福利。
2.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相对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即生产一种商品所放弃的其他商品的生产能力。
Stata学习笔记一、认识数据(一)向stata中导入txt、csv格式的数据1.这两种数据可以用文本文档打开,新建记事本,然后将相应文档拖入记事本即可打开数据,复制2.按下stata中的edit按钮,右键选择paste special3.*.xls/*.xlsx数据仅能用Excel打开,不可用记事本打开,打开后会出现乱码,也不要保存,否则就恢复不了。
逗号分隔的数据常为csv数据。
(二)网页数据网页上的表格只要能选中的,都能复制到excel中;网页数据的下载可以通过百度“国家数据”进行搜索、下载二、Do-file 和log文件打开stata后,第一步就要do-file,记录步骤和历史记录,方便日后查看。
Stata处理中保留的三种文件:原始数据(*.dta),记录处理步骤(*.do),以及处理的历史记录(*.smcl)。
三、导入StataStata不识别带有中文的变量,如果导入的数据第一行有中文就没法导入。
但是对于列来说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不分析即可(Stata不分析字符串,红色文本显示;被分析的数据,黑色显示);第一行是英文变量名,选择“Treat first row as variable names”在导入新数据的时候,需要清空原有数据,clear命令。
导入空格分隔数据:复制——Stata中选择edit按钮或输入相应命令——右键选择paste special——并选择,确定;导入Excel中数据,复制粘贴即可;逗号分隔数据,选择paste special后点击comma,然后确定。
Stata数据格式为*.dta,导入后统一使用此格式。
四、基本操作(几个命令)(一)use auto,clear 。
在清空原有数据的同时,导入新的auto数据。
(二)browse 。
浏览数据。
(三)describe 和list。
查看数据,describe 和list 使用list命令能使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数据(例如其与in/if语句的结合使用)。
(四)Scatter。
作图命令,scatter 散点图(scatter price mpg )(五)Summarize。
描述统计,常写作sum/su,求变量的个数、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
(六)generate。
生成数据,简写为gen。
(七)replace。
修改数据,命令replace 该命令不推荐使用,一般不会改变原始数据的。
剔除缺失值、异常值, 或者批量修改数据均可以通过replace 命令加上条件语句实现.(八)Tabstat 。
描述性统计,tabstat 变量列表,statistics(统计量列表) (九)Rename 。
对变量更名,rename 旧变量名新变量名。
一次只能对一个变量名重命名。
(十)Order 。
对变量排序,order变量列表[,选项](十一)Sort/gsort 。
对观测值排序,sort 变量列表;gsort [+/-]变量,注意,方括号可有可无。
Sort是升序排序,当第一个变量出现相同时,才会对第二个变量排序,否则是不会管后面的变量的排序的;gsort(general sort)即可升也可降,视+和-而定。
为了保证数据的原始性,为了最后恢复数据排序,一般在排序前,生成新的变量num,最后对num排序就可以恢复。
(十二)Keep/drop 。
保留/删除变量或数据,keep/drop 变量列表;keep/drop 条件。
注意:请不要随意删除变量或数据,因为可以使用if条件句!(对行改变)每一次只能使用keep 和drop 中的一个命令。
(十三)Count 。
按条件对观测值计数,count [条件],方括号可有可无,直接输入条件。
(十四)Recode 。
批量修改观测值,recode 变量列表(规则),括号必须有。
规则如下:#=#,比如3=1,值为3的全改为1;#/#=#,比如min/3000=0,3000以下全为0。
如果加generate,则会生成新的变量。
规则为:recode 变量列表(规则)(规则), gen (新变量)。
(十五)Encode/decode。
字符串与数值转换,encode变量,generate(新变量)。
将stata不能识别的红色字符串改为数值,而且必须生成新变量,即generate(新变量)不能省。
Decode是将label 的数值转换为字符串变量,也必须生成新变量,即generate(新变量)不能省。
(十六)Display。
显示字符串/变量值,display 字符串或变量或表达式。
By/bysort 分组地重复执行某一命令:by 变量列表;bysort变量列表。
By后面一般是一个类别的变量。
一般在命令前加by 变量列表:就可以,冒号后的命令碧血是完整的。
此命令实际是先按变量列表分组,然后再执行后面的命令。
Egen 生成新变量:egen 新变量= 函数表达式。
Generate 新变量= sum(变量)是逐个加总,egen 新变量= sum(变量)是求和。
(十七)Forvalues/ Forrach。
循环命令,Forvalues 有规律的循环,Forrach 任意循环。
(十八)Reshape。
面板数据的变换,reshape long 变量列表, i(样本变量名) j(时间变量名);reshape wide 变量列表, i(样本变量名) j(时间变量名) (十九)merge。
横向拼接,merge 拼接形式变量列表using 被拼接数据集。
merge 命令是用于横向拼接, 即为了增加变量。
拼接形式有1:1、1:m、m:1 和m:m 四种。
“1”方是需要复制多份, 并与“m”方拼接的; 而“m”方的记录数是不会增加的。
变量列表是在拼接时, 用于识别拼接记录的; 一般是两数据集的共同变量. 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 比如要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变量为姓名、考试科目、成绩) 和学生学号(变量为姓名、学号) , 那么姓名就是这里用于识别的变量。
被拼接数据集只支持*.dta 格式数据。
若被拼接数据集的名称中包含空格, 请将其置于英文状态下的引号内。
若被拼接数据集不在Stata 当前路径下, 请在数据集名称前加上路径, 支持放在英文状态下的引号内。
(二十)append 。
纵向拼接,append using 一个或多个数据集。
append 命令是用于纵向拼接, 即为了增加样本或观测值。
此命令支持多个*.dta 文件拼接, 多个数据集需用空格隔开。
(二十一)Duplicates。
删除重复数据,duplicates report 变量列表,报告是否有重复。
duplicates list 变量列表,列出重复的;duplicates tag 变量列表,generate(新变量),报告重复的,并生成新变量;duplicates drop 变量列表,删除重复的;duplicates drop 变量列表, force,强制删除重复的五、模型选择建模应首先考虑数据类型(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以及各种数据类型的特点)。
在Stata 中,时间序列数据必须含有一个时间指标用于刻画有序的时期。
用到的命令有:date日期转换函数,将日期字符串(红色) 转换成数值(黑色)命令中的日期字符串和格式字符串默认是要放在英文状态下的引号中,但若日期字符串是一个变量,而且他本身就是字符串格式的变量,那么在写命令时直接用变量名替代日期字符串即可。
反向提取:如要从数值型的日期中提取年、月、日,使用year(), month(), day()函数。
format,数据显示格式命令1.若是时间数据(黑色的数值),则会以时间格式(%fmt)的具体形式来显示;若是数值数据,可以用%fmt 来设置其显示格式;3.若是字符串数据,可以用%fmt 来限定其长度。
tsset:,通过指定时间指标在Stata 中,必须先指定时间指标,才能进行接下来一系列的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也是同样道理),否则Stata 会将其当做截面数据。
在Stata 中,用距离1960 年1 月1 日有多少天(即一个整数)来表示日期,故其实是数值。
(一)定义时间序列命令格式:gen 新时间变量= date(日期字符串, 格式字符串);format 变量列表%fmt;tsset 时间指标。
前两个命令是将字符串的时间格式改成Stata 能识别的时间格式,第三个命令是去识别这个时间序列。
(二)定义面板数据命令格式:xtset 个体指标时间指标。
需要两个指标,需要注意顺序。
如果被解释变量y 取离散值,那么就不能使用普通的线性模型进行建模。
根据模型的特性和缺陷,可以建立如下模型:1.稳健性回归模型: rreg2.工具变量模型: ivregress3.选择模型: logit/probit4.分位数回归模型: qreg5.时间序列模型: arch/arima/var6.面板数据模型: xtreg/xtivreg/xtlogit/xtprobit上述模型可以综合使用,比如面板-logit 模型,面板-2SLS 模型等。
六、操作及导出输出结果(一)求变量间协方差/相关矩阵correlate 变量列表[, 选项]。
若要求协方差矩阵,则选项中需要加covariance 选项。
协方差/相关矩阵是对称矩阵,所以为了简化此命令生成的矩阵下三角部分。
此命令计算的是Pearson 相关系数/协方差矩阵。
(二)求变量间的相关矩阵pwcorr 变量列表[, 选项]。
与correlate 命令类似,即求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这里具体指的是成对相关系数(Pairwise Correlation);与correlate 不同的是,它能尽可能使用两两变量中所有没有缺失的数据。
此命令计算的是Pearson 相关系数矩阵。
(三)绘制矩阵散点图graph matrix 变量列表(四)绘制直方图histogram 变量[, 选项]。
直方图不连续,若想连续请参看核密度图常用选项:bin(#),以组数#来绘制直方图;width(#),以组距#来绘制直方图;frequency ,纵坐标显示频数(默认情况下显示频率)(五)绘制核密度图kdensity 变量[, 选项](六)绘制散点图scatter 两变量,twoway (scatter 两变量) (lfit 两变量)。
scatter 命令用于绘制两变量的散点图,用于观察变量间的相关关系;lfit 命令可以大致绘制拟合散点的直线;通过scatter 和lfit 两个绘图命令,可在一幅图中实现这两个功能。
只能绘制二维散点图,且只能知道两变量的大致相关关系(正/负相关),不能知道拟合直线的具体数值。
七、回归及结果导出(一)命令汇总1.普通线性模型: regress2.稳健性回归: rreg3.工具变量模型: ivregress4.离散选择模型: logit/probit5.分位数回归模型: qreg6.时间序列模型: arch/arima/var7.面板数据模型: xtreg/xtivreg/xtlogit/xtprobit8.结果导出: esttab/outreg2(二)regress,回归分析regress 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列表[条件] [权重] [,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