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Stata学习笔记和国贸理论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51.73 KB
- 文档页数:16
一名词解释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力量干扰的情况下,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
2、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出于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负,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扶植幼小的子公司等的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该价格一般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公司上层管理者制定。
3、重商主义贸易政策:是西欧封建社会后期中央集权国家增加货币财富,促进资本积累的政策。
4、协定税则:指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与关税谈判,以贸易条约或协定的方式确定的关税税率。
5、关税配额: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附加税或罚款。
6、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为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扩大本国商品出口,通过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法,鼓励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低利贷款。
7、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的市场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89、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
当一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随之降低,提高了该商品的价格竞争能力,从而实现扩大出口。
10、自由贸易区:也称为对外贸易区、自由区、工商业自由贸易区等。
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在成员方间对相互的商品流动免除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国之间的商品可以完全自由移动,但同时保留各自对非成员方的贸易政策。
11、贸易条约与协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12、通商航海条约:是全面规定两国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条约,其内容比较广泛,常涉及缔约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各个方面。
13、国际商品协定:是某项初级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与消费国为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等目的而签订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政策对于理解各国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相关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比其他国家高,那么这个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石。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劣势的程度不同,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则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产品在不同阶段的国际贸易模式。
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
在创新阶段,通常在发明国生产并出口;在成熟阶段,生产会逐渐向其他发达国家转移;在标准化阶段,生产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明国则转为进口。
(五)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当一个国家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实现规模经济时,它就可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竞争力。
二、国际贸易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减少政府对贸易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贸易的最大利益。
其优点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消费者福利、推动技术进步等。
但也可能导致一些行业受到冲击,出现失业等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所耗费的成本低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就具有该商品的绝对优势,从而可以出口该商品。
2、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它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虽然不是成本最低,但是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它拥有丰富资源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它拥有较少资源的商品。
4、国际贸易的动态理论: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雁行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模式。
雁行理论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进口、国内生产、出口三个阶段来发展其产业。
二、国际贸易实务1、贸易术语: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贸易术语包括FOB(船上交货)、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和CFR(成本加运费)。
这些术语规定了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
2、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电汇、信汇、票汇和托收等。
这些支付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国际贸易单证:包括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等。
这些单证是国际贸易交易中的重要文件,必须准确无误。
4、国际贸易运输:主要包括海运、空运和陆运。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5、国际贸易保险:国际贸易中的保险主要包括海上货运保险和国际运输保险。
投保人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降低潜在的风险。
6、国际贸易谈判:国际贸易谈判是整个国际贸易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成功的谈判可以帮助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实现双赢。
7、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当出现国际贸易争端时,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了解并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对双方都有利。
8、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是确保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关键。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收益。
9、国际贸易市场开发:开发新市场和扩大现有市场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方面。
国际贸易课程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1.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识,熟悉国际贸易术语,掌握国际贸易经典理论,了解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分析当前的国际贸易现象。
2.重点章节及关键词专题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地缘冲突外溢效应持续、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全球债务风险加剧。
3.2022 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国内):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贸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稳外贸政策合力加快形成。
4.贸易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如1年或半年)内一国出口值与进口值之间的差额。
贸易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5.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对比。
6.进口替代:指的是一个国家发展本国生产的工业品来替代原先依靠进口的工业品。
目的是建立国内工业体系,促进国内生产与消费。
7.出口导向:指的是一个国家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品替代原先初级产品的出口。
目的是增强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8.9.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对一个国家而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的是与该国有密切进出口贸易联系的国家或地区分布。
10.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站在产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在《国富论》中严厉的批判了重商主义,他认为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双赢”。
绝对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11.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虽然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12.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优势陷阱”。
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2.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3.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4.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通过一国的关境时,该国政府设置的海关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5.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6.“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出口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和压力,自动规定在某一段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
7.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了支持和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能力,以对本国的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出口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的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外国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的支付货款需求的一种融资方式。
8.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了使出口的货物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在某些货物出口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
9.倾销:是一国或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产品抛售至另一国家或地区市场的行为。
10.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形成的,它是用来表示商品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确认风险,责任,费用的划分等问题的专用术语。
11.汇票:是一方向另一方签发,要求受款人在见票时或于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或来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简答:1.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即使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仍可能获得利益。
而另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有效率,成本比国外同行也都低,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更大利益。
所谓比较利益,是指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模式里,贸易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而贸易另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优势,通过贸易双方获得的利益。
2024年国际贸易学习总结范文经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我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更加深刻,并在课堂上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在此,我将总结我在2024年国际贸易学习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在国际贸易的课程中,我学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和高效配置。
同时,我还了解到国际贸易有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两种不同的方向。
自由贸易主张开放市场,促进国际间资源和利益的自由流动;而保护主义则强调国家对本国产业的保护,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对于我后续的学习和实践非常重要,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
其次,在国际贸易的学习过程中,我加深了对贸易政策的了解。
贸易政策是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贸易政策工具之一就是关税。
关税的高低和变动都对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国际形势不稳定、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关税的调整常常成为各国争议的焦点。
通过对关税政策的学习,我了解了关税调整对于国际贸易格局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这不仅对于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也对于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和应对挑战有很大帮助。
此外,我还学习了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和条款。
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对于贸易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我了解了信用证、托收和跟单信用等常用的支付方式,并学会了编制信用证和各类贸易单据。
另外,我还学习了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在国际贸易中,合同的签订对于双方的权益保障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国际贸易合同的主要内容和约定,并学会了合同的草拟和解释技巧。
这些知识和技能为我未来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另外,在课堂外的实践环节中,我也有了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际贸易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了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实践操作。
通过与本地企业的交流和实地调研,我了解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和挑战,并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Stata学习笔记和国贸理论总结Stata学习笔记⼀、认识数据(⼀)向stata中导⼊txt、csv格式的数据1.这两种数据可以⽤⽂本⽂档打开,新建记事本,然后将相应⽂档拖⼊记事本即可打开数据,复制2.按下stata中的edit按钮,右键选择paste special3.*.xls/*.xlsx数据仅能⽤Excel打开,不可⽤记事本打开,打开后会出现乱码,也不要保存,否则就恢复不了。
逗号分隔的数据常为csv数据。
(⼆)⽹页数据⽹页上的表格只要能选中的,都能复制到excel中;⽹页数据的下载可以通过百度“国家数据”进⾏搜索、下载⼆、Do-file 和log⽂件打开stata后,第⼀步就要do-file,记录步骤和历史记录,⽅便⽇后查看。
Stata处理中保留的三种⽂件:原始数据(*.dta),记录处理步骤(*.do),以及处理的历史记录(*.smcl)。
三、导⼊StataStata不识别带有中⽂的变量,如果导⼊的数据第⼀⾏有中⽂就没法导⼊。
但是对于列来说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不分析即可(Stata不分析字符串,红⾊⽂本显⽰;被分析的数据,⿊⾊显⽰);第⼀⾏是英⽂变量名,选择“Treat first row as variable names”在导⼊新数据的时候,需要清空原有数据,clear命令。
导⼊空格分隔数据:复制——Stata中选择edit按钮或输⼊相应命令——右键选择paste special——并选择,确定;导⼊Excel 中数据,复制粘贴即可;逗号分隔数据,选择paste special后点击comma,然后确定。
Stata数据格式为*.dta,导⼊后统⼀使⽤此格式。
四、基本操作(⼏个命令)(⼀)use auto,clear 。
在清空原有数据的同时,导⼊新的auto数据。
(⼆)browse 。
浏览数据。
(三)describe 和list。
查看数据,describe 和list 使⽤list命令能使我们根据⾃⼰的需要选择数据(例如其与in/if语句的结合使⽤)。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总结范本2024年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一年,各国间的经贸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在这一年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际贸易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本文将对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总结,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自由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自由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2024年也不例外。
自由贸易主张的开放市场、自由竞争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自由贸易理论也逐渐向数字贸易领域延伸,例如跨境电商、数字货币支付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信息的更加畅通,自由贸易理论将更加注重数字经济的特点,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求变虽然自由贸易理论在2024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也在增加。
在一些国家发起的贸易战和经济封锁行动中,贸易保护主义被当作实现国内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然而,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引发贸易壁垒、失业、经济衰退等问题。
因此,在2024年,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也面临着许多批评和挑战。
未来,希望能够出现更多既能保护本国经济又有利于全球经济合作的贸易保护主义模式。
三、新兴贸易理论的涌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一些新兴的贸易理论也开始涌现出来。
例如,人文贸易理论强调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对于贸易的促进作用;环保贸易理论注重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贸易方式;社会贸易理论关注贸易对社会公平和社会责任的影响等等。
这些新兴贸易理论通过多元化的角度,拓宽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领域,并且为未来构建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贸易体系提供了思路。
四、区域贸易协定与全球贸易秩序在2024年,区域贸易协定依然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重要的区域贸易协定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全球和谐统一协定》(RCEP)在2024年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和落实。
2024年国际贸易学习总结____年国际贸易学习总结____年是国际贸易领域发展迅猛的一年,我在这一年中深入学习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通过对____年国际贸易的学习总结,我认识到了国际贸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为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宏观经济形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____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许多国家都出现了经济增速下滑的现象。
这种经济形势对国际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逐渐上升,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我在学习中了解到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其他贸易协定对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贸易纠纷和争端解决机制。
二、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在____年,数字贸易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方向。
电子商务、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跨境电商和在线商务的兴起。
我在学习中了解到了数字贸易的概念、特点和规则,以及数字贸易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国际电商平台和跨境支付体系,我对数字贸易的运作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____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得到了进一步加速。
例如,亚太贸易协定(RCEP)和欧亚经济联盟(EAEU)的签署,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我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了区域贸易协定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参与和运作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这为我将来在区域贸易和国际商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四、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____年,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学习中了解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以及如何在国际贸易中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这对于我将来从事创新和知识产权相关工作非常有帮助。
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____年,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各国纷纷推出了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我在学习中了解到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贸易的概念和原则,以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基本范畴-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的基本范畴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推动全球技术进步。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商品和服务。
- 进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 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 自由贸易:指国家间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不设限制或关税。
- 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 关税: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配额、许可证等。
2.1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演进-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通过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最大化全球生产效率和福利。
2.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相对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即生产一种商品所放弃的其他商品的生产能力。
国贸理论心得(精品5篇)国贸理论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国贸理论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国贸理论心得(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国贸理论心得篇1国贸理论学习心得体会在学习国际贸易理论的过程中,我对该学科的认识和了解逐渐深入。
这门课程涵盖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投资与市场布局、国际贸易政策与理论、国际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国际贸易理论在商业和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首先,我认识到国际贸易理论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学习国际贸易理论的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使我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国际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此外,这种思维方式也帮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他们的需求。
其次,我深入了解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各个方面。
国际经济与贸易部分让我认识到国际贸易如何影响各国经济。
国际投资与市场布局部分则让我理解了国际贸易如何影响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
国际贸易政策与理论部分则让我了解了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发展和贸易理论的发展。
国际营销部分则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国际贸易中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最后,我意识到了国际贸易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无论是商业决策、政策制定还是个人发展,国际贸易理论都能提供有益的指导。
例如,在学习国际贸易政策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状况、贸易利益分配等。
这使我认识到在商业决策和政策制定中,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而不仅仅是追求短期利益。
国贸理论心得篇2在进行国贸理论学习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理解和心得:1.国际贸易的概念和重要性: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再到保护贸易,最后到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理论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stata学习笔记(stata学习笔记)data managementCreate a new dataEdit / / variables in the data table and the creation of open dataInput x1 x2......Set OBS 10Gen x1=_nGen, x2=seq ()Egen, x3=seq (), B (5) t (5)Egen x4=fill (3434)Rename X1 pop / / variable VAR1 renamed popRename x2 placeMax C= (1,0.8\0.8,1)Drawnorm, x1, X2, means (1,10), SDS (0.3,2), corr (C), n (500)Gen x1=invnormal (uniform ())Gen roll=1+trunc (uniform () *6) randomly generates 1-6 randomnumbersGen x=exp (uniform ())Gen x=-3ln (uniform ())Gen x= (invnorm (uniform ())) ^2 chi square distributionGen, x=invttail (DF, uniform ()) t distributionGen, x=invFtail (DF1, df2, uniform ()) F distributionSample 10, countLabel variable pop population in 1000s, 1995 "/ / add tags for the variable popLabel define, sex_label 1, "male", 2 "female""Label values sex sex_label / / add value labels for the variable sexSave AAA / / keep the aaa.dta fileSave, replaceMerge dataUse a.datAppend using B.datUse a.datSort placeSave, replaceUse B.datSort placeMerge place using a.datReshape, long, grow, I (ID), J (year)Reshppe, wide, grow, I (ID), J (year)ClearCD f:\ statistics \stataUse AAASort pop / / as the pop variable orderingOrder place pop place pop / / variables were placed in the first, second positionDescrible / / description variable informationList / / show variable and variable valuesList, Sep (3) is shown separately in each of the 3 linesList, sepby (VaR) is shown as bounded by the VaR variableSummarize X / / display basic information variables, can add "d" to display detailed informationBy, VAR1, var2, sort:su, X (by can be used for Su, CI, centile, etc.)Tabstat, x, stats (mean, median, SD,, VaR, skewness, kurtosis, IQR, CV, semean, P2, etc)Collapse (sum), VAR1, var2 (SD), var3 (mean), newvar1=var4 (median), newvar2=var5A subset of variables (used by if and in)List, pop, place, sex, in, 1/50Sort popList pop place in -4/1 / / four observation shows that the value of pop maximumSummarize if pop<1000Summarize if place = = "China""Summarize, pop, place, sex, if, pop>100 & pop<1000Summarize place sex if pop<100 pop>1000 |Summarize place if pop<. / / the missing value is bigger than any numericalDrop, pop, if, place==, "China""KeepCreate and replace variables1, use, canada1, clearGenerate gap=flife-mlife"Label variable gap" "flife-mlife gap life""Format gap%4.1f / / fixed width of 4 decimal 1Other%4.1g (width 4, decimal part at least 1, can be displayed by decimal or scientific notation),%4.1eFormat only changes the display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calculationUse, canada1, clearGenerate type=1Replace, type=2, if, place==, "Canada""Replace, type=3, if, place==, "Yukou""operator+ * / ^ mod (x, y)Use function(ABS)ACOS () //di ACOS (0.5) *180/_piSin, cos, asin, atan, atan2 () y/x's tangent functionSqrt, log (), ==ln (), log10, expThe smallest integer of ceil (x) >xThe maximum integer of floor (x) <xRound (x) four into fiveComb () lnfactor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Probability of Ttail (DF, t) t>t0.05 (Dan Ce)Invttail (DF, P) calculates the T value based on the probability, and P is the right probabilityF (DF1, df2, f) left probability invF (N1, N2, P)Ftail (DF1, df2, f) the right probability invFtail (N1, N2, P)Chi2 (DF, x) left probabilityChi2tail (DF, x) right probabilityBinomial (n, x, P), n trials, x times and smaller probability1-binomial (n, X-1, P)Normal (z)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 left, cumulative probabilityDate function(1) assume that the numeric variable a is 20100312Gen str str_a=string (a,%10.0f) / / a conversion to character variableGene _ to date = DATE ("STR _, Ymd") / / 转换str _ a为日期变量, 返回值为当前日期 - 1960年1月1日的数值FORMAT DATE _% TD / / 转换date _ a的格式为日期12may2010假设有数值变量a格式为20100312101205STR str Gene _ = String ("% 16.0f")To _ = Clock Gene Double Date (STR _, "ymdhms")_% TC to date format假设有三个数值变量m、d、y分别表示月、日、年Gene _ date to mdy = (m, d)EgenEgen = seq (x t), B (3) (2) 111222111222Egen fill (x = 100,98) 100 98 94 96X = (0,2,7,0,2,7 egne fill)Rowmean egen x = (x1, X2, x3) 产生新变量, 其值为x1x2x3各行的均值Rowsum egen x = (x1, X2, x3) 产生新变量, 其值为x1x2x3各行的和Egen = STD X (a)Num 1: 15 for STD / egen xx = (AX)Xrank egen = RANK (X)10、其他函数Recode Group encodeX1 = recode gene (AGE, 24,28,32, ~) / / < < = 24 = 28Egen Group (x2 = x1)Strvar Gene ENCODE, 将字符变量转为数值变量 (numvar)Decode numvar, Gene (strvar)创建新的分类变量和定序变量假设有分类变量 (byte) type (1 - 3)Tab typeTab type, Gene (type) / / 产生type1 - 3三个哑变量2、将数值变量X1 = recode gene (AGE, 24,28,32, ~) / / 以 < < = 24 = 28~分组Egen Group (x2 = x1)变量下标Di x [4]Gene _ = X - X [N - 1] / / x与其前一个数值的差B gene _ = X - X [n + 1]从外部ascii文件导入数据以空格分隔, 字符串需带引号Str30 INFILE Place ulife tlife using aaa.raw / / 产生三个变量, place为30长度的字符变量COMPRESS / / 压缩place变量为最长的字符以tab或 "," 分隔Insheet Place ulife tlife using aaa.raw, comma (or tab).固定栏宽Infix Wood Year 1 - 4 5 - 8 9 - 10 aaa.raw using Water绘图Hist X, Bin (10) xlabel (0 (2) 10) ylabel (100 1000 xtick (100) (1) (2) 11) Norm fractionHist Start (50 x width (5) (FREQ by Group, total)Graph TwoWay Scatter and | | X Line and | | lfit X and X, mlabel (ID) msymbol (o / X)Graph TwoWay Scatter and x | | lfitci, STDFGraph Matrix X and ZGraph TwoWay line and year XGraph TwoWay line and yaxis (1 year) | yaxis | x Year (2)Graph TwoWay area and year XGraph box x and Z over (Group) yline (6.35).Graph pie x and Z, by (Group) foot (3, explode)Graph BAR (Mean) of X and Z, over (Group)Grapg DOT (median) x1 x2, over (Group) Marker (1, msymbol (OH) (2) Marker, msymbol (X))X Qnorm, GridPnorm X, Grid交叉表Tab B, SUM (X) meanTab B, All tabi B \ C D, All tab b] [FW = count, AllA B C 分布绘制abc的一维表 tab1A B C 建立所有可能的二维表 Tab2Sort by: a B C, Tab, All 以c的不同取值分别绘制a b的二维表Table Row col (col1, by 绘制多维表 row1)Sktest x swilk sfrancia正态性检验及数据变换Sktest x swilk sfrancia立方严重负偏态平方轻度负偏态平方根轻度正偏态对数正偏态平方根负倒数严重正偏态倒数非常严重正偏态平方倒数同上立方倒数同上X / / 产生以上8种变换后的正态性检验 LadderGladder X / / 针对ladder结果绘制直方图Bcskews newx = X / / 产生新变量newx, 是对x的变换方差齐性检验Sdtest X1 = x2Sdtest X1, by (Group)Robvar X, by levene检验, 返回值 (Group)W0: 均数 W50: 中位数 W10: 后的均数 trim10%方差分析单个样本TTEST (x = 10 signtest x = 10 二项分布ttest x1 = x2 signrank x1 = x2 wilcoxon符号检验ttest x city (group) ranksum x city (group) wilcoxon检验ttest x1 = x2, unpaired unequalbitest x = = pbitesti n c p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x group, tabluate scheffe bonferroni sidak kwallis x city (group)多因素方差分析anova x a # # btest 1 (a = (test 2 (b = 3. bbonferonni: r (p) * c c: 比较次数, 组数x (组数 - 1) / 2scheffe: 1 - f (组数 - 1, 误差自由度, r (f) / (组数 - 1))regresspredict newvar 预测值predict newvar, stdp 预测值标准误anova x a b | aanova x a / id | a b a # banova x a b c.age相关分析 (town was:)cor x ypwcorr x y, bonferrior / sidakspearman x y, bonferrior / sidakpcorr y x1 - x3 去除其他x的影响后y与x的偏相关系数回归分析基本方法reg y x1 x2 x3, beta uncons预测值predict newvar, cooksd hat covratio dfits residuals rstudent rstandard stdp stdfhat > 2p / n 发现高杠杆值dfits > 2sqrt (p / n) 案例的自变量组合对回归直线的影响力cooksd > 4 / n 同上welsch > 3sqrt (p) 同上covratio: | r - 1 | > = 3p / nrvfplot, yline (0)假设检验reg x * ytest x1 x2 x1 和x2回归系数同时为0test x1 = x2虚拟变量loss region gene (reg) / / 产生reg1 - 4四个哑变量reg cmat reg2 / / reg2与其他3个地区的比较reg cmat reg1 reg2 reg3 reg4 = = xi: reg cmat i.region 此方法便于做交互分析char region [omit] 4 (与xi共同使用)xi: reg camt i.region逐步回归sw reg y x1 - x4, per (. 06) pe (0.05)sw reg y x1 x2 (x3, x4) lockterm1 per (. 06)面板数据iis regionten yearxtreg y x1 x2, rextmixed y 固定变量 | | school: 随机变量回归诊断estate ic 返回aic bic ll (null) ll (model) 值 (log likelihood 对数似然值)quietly reg y x1 - 85estimates of large fullquietly reg y x1 - x4lrtest fullovtest p < 0.05提示有二次、三次或四次方项目需要添加hettest p < 0.05提示方差不齐, 误差散点图不是随机分布的dwstat 一价自相关的durbin - watson检验kic 自变量共线性检查kic > 10 平均vif > 1 有问题宽容度 (vif的倒数) 表示该变量独立程度, 越大则越独立rvfplot 预测值与残差值的散点图rvpplot x 某一个自变量x与残差的散点图avplot x 去除其他变量影响后的x与y的线性关系, x轴上偏离的数值多为高杠杆值avplotsacprplot x, lowess 虚线在中间部分与直线不重和表示可能x与y 存在其他非线性关系,另外可以报告与x具有线性关系的其他自变量lvr2plot 注意拟合不好且具有较高杠杆作用的值可能是高杠杆值hat 较大值提示高杠杆值dfits cooksd covratio 提示对y影响较大的值logistic回归logit y x * logit y x *, orblogit n x * ylrocroctab y x, graphroccomp y x1 x2 比较y与x1的roc曲线和y与x2的是否相同rocgold y x x1 x2 比较y与x (金标准) 的roc曲线和y与x1的是否相同lsens, genprob (prob) gensens (sen) genspec (spec)lstatlfit, group (10) est gof, group (10)predict the phat, hat deviance ddeviance dbet dx2 dbetaclogit y x *, group (matchvar)ologit x * ymlogit y x *, b (1) mlogit y x *, rrrconstraint define 1 [3] x = 2 [2] xconstranit define 2 [4] x = 3 [2] xmlogit y x, c (1, 2) b (1)多元方差分析hotelling x *hotelling x *, city (group)manova x1 x2 x3 = g b g * b广义线性模型gaec y x1 x2家庭(高斯)链接(身份)* /正态分布线性回归GLM y x1 x2,家庭(二项式)链接(Logit)* /物流回归GLM y x1 x2,家庭(Poisson)链接(日志)lnoffset(暴露人年变量)泊松y x1 x2,曝光(暴露人年变量)poisgof [皮尔森]GLM y x1 x2,家庭(nbinomial)链接(日志)nbreg y x1 x2gnbreg y x1 x2,lnalpha(VAR)预测主成份分析PCA X点状图因子分析X因子*,PCF矿(0.5)主成份法X因子*,ML矿(0.5)最大似然法X因子*,IPF /迭代主因子法旋转方差极大旋转旋转,旋转斜交法生存分析认识时间,失败(结果)stsum,由(治疗)后缀树,由rmean(处理)STS列表,由(治疗)以损失为例的STS图STS图,通过gwood(治疗)STS测试组streg治疗组,诺尔公司(指数/ Weibull)预测new_var = = 1如果治疗,监测stcox治疗组,诺尔考克斯结果治疗组,死亡(结果)诺尔申银万国考克斯结果治疗组,死亡(结果)诺尔流行病队列研究IR案例的曝光时间(人年数)硝酸铵CS案例曝光[或数]CSI(A组)可使用结核病和精确(默认)计算RR可信区间,不能使用伍尔夫病例对照研究cc案例由(组)公开甲丙氨酯MCC的病例对照选择A B C D可使用精确(默认)、伍尔夫、麦田计算RR可信区间tabodds模型不如用物流、考克斯比例风险模型。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详细笔记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内容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物资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的研究内容:各个历史进展时期,专门是资本主义时期国际商品流通的一样规律性;资本主义产生后,早期国际贸易有: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尔、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等,先后成为繁盛的国际贸易港口,其贸易范畴遍及亚洲、非洲和美洲。
2、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3、对外贸易政策〔如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等〕;4、各个要紧资本主义国家、进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对外贸易进展的要紧特点。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差不多概念一、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物资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对外贸易。
从国际范畴来看这种物资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二、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单项选择〕1、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的总值。
一样一国以离岸价格〔FOB价格〕运算出口额,以到岸价〔CIF价格〕运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额。
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世界出口额而言。
2、对外贸易量: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
这一指标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贸易额的比较。
三、直截了当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1、转口贸易〔中转贸易〕:物资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确实是转口贸易。
2、过境贸易:别国出口物资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造,在差不多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有两种类型:直截了当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
四、物资贸易与服务贸易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物资贸易和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多为无形,不可储备的。
WTO列出的12个服务行业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行、娱乐、运输。
六、贸易差额1、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
第一章:导论(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对象:国际贸易的含义: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任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及分配问题,以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三)对外贸易政策(四)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2)对外贸易额外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外贸易量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3)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4)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备注: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5)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6)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广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8)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9)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第二章: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也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1)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二次大战后).(2)二战后国际分工出现的新特点.二次战后,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跨国公司迅速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的出现,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使国际分工进入深入发展阶段.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4.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发生了变化.5.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日趋加强.(二)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第三:资本流动,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是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第四: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2)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切分工,其中包括国际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增长是社会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第三: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义和深度第四: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领会:(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基础(3)资本流动,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是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4)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三)国际分工学说介评(1)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亚当?斯密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在他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2)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1.比较成本说进一步发展了绝对成本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2.对比较成本说的评价.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的作用;理论的出发点是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其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且提出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它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3)要素秉赋论的主要内容1.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2.赫一俄学说的一些假定.3.赫一俄学说的主要内容.(1)生产要素的主要内容.(2)国际贸易可以部分解决国际间要素分配不均的缺陷.4.要素的价格均等化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发展了这个理论,认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因此这个理论又称为赫——俄——萨原理.5.对赫——俄学说的评价.(1)赫——俄学说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从体系上更为完整.全面.(2)指出了生产要素拥有状况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3)赫——俄学说完全违背了劳动价值论.(4)忽视科学技术的作用.(5)赫——俄理论只能用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国家间的分工与贸易行为.(6)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抽象地谈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收入均等化.把富国与穷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归结为国际贸易问题,归结为世界市场的机制问题.(四)里昂惕夫反论与要素禀赋论的扩展1.依照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本,就应该生产和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输入在本国生产中需要较多使用国内稀缺劳动力要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基于上述认识,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表对美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状况进行分析和验证,却得出与赫——俄相反的结论:“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2.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及有关的学说.里昂惕夫之谜使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赫——俄的要素禀赋论进行补充和发展,力图完善其理论构架,使其更具有解释性.(1)劳动熟练说.基辛的这一理论利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2)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凯南提出的.他运用人力资本这一概念解释此谜.如果把熟练劳动高出非熟练劳动的部分收入资本化,并同有形资本相加,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就会高于进口产品.(3)技术差距说.又称技术间隔说,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出.此理论补充了要素禀赋论,并根据创新活动的连续性使要素禀赋论动态化.(4)产品生命周期说.产品生命周期说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并由威尔士等人加以发展.弗农把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成熟时期和产品标准化时期.产品生命周期说是一种动态经济理论.从产品要素的密集性上,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其生产要素比例会发生规律性变化,其比较利益将从某一国家转向另一国家,这使得赫——俄静态的要素比例说变成一种动态要素比例说.(5)需求偏好相似说.需求偏好相似说又称偏好相似说或收入贸易说,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德提出,他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并认为赫——俄原理只适用于工业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无法解释工业品的贸易.林德认为,国家间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越相似,其贸易量愈大.如果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完全一样,一国可能进出口的商品,也就是另一国可能进出口的商品,而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水平.(6)产业内贸易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在研究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贸易量的增长时,发现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大量属于产业内同类产品的贸易.因而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解释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特点和原因.他们认为当代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大致可分为产业间产品贸易和产业内产品贸易两大类.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制约因素有:第一: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第二: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第三: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里昂惕夫反论的及有关学说的评价:1.里昂惕夫反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这些对“反论”或“谜”的解释是在继承传统的西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整修补缀的论述.3.这些新学说也存在的主要缺陷:首先:他们掩盖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性质,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作为分配世界资源的中性机制,而不是一定条件下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利益侵吞的工具;其次,他们仅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研究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问题,而不是用历史的观点考察资本主义国际分工.贸易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过程;再次,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结实和论述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为理论都缺乏独立性和完整性,表现为片面和不完整.第三章:国际交换与贸易条件(一)国际价值的形成(1)国际价值: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内容,都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决定的.(2)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而变动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关系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的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别性.二者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而在量上则是不同的.国别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定的.国际价值量是由世界劳动力的平均单位决定的.(二)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1.国际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各国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改变而改变.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因而,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成反比.2.国际价值量与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紧张程度,也就是指同一时间内劳动力消耗的程度.劳动强度与价值量成正比例变化.3.国际价值量与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1)如果绝大多数贸易商品是在大致相同的国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则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是一致的.(2)如果绝大多数贸易商品是在较差条件下生产的,则国际价值就由其来调节.(3)如果高于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出口量大大超过较差条件下生产的出口品,则国际价值量就由在最好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商品来调节.(三)国际市场价格(1)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2)封闭市场价格:世界“封闭”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特殊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价格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它主要包括调拨价.垄断价.区域性经贸易集团内部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其中:1.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为了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赋,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为了扶植幼小的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该价格一般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公司上层管理者制定.2.垄断价格是指: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实务力和对市场的控制力决定的价格,它有买方垄断价格和卖方垄断价格两种形式.领会:(1)国际价值是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第一: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式.第二: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2)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商品的市场价格.1.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国际市场价格.2.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垄断.经济周期.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商品的质量与包装.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四)贸易条件:贸易条件一般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现实中的贸易条件计算一般采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直接进行比较的做法.(1)净贸易条件;它是以一国一定时期的出口价格指数与同期进口价格指数的比率来反映式中:N—净贸易条件;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2)收入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共同考虑出口规模变化与进出口商品价格相对变化对一国进口能力的影响.式中:I—收入贸易条件;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Qx—出口商品数量指数.(3)单因素贸易条件;它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该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式中,S是指:单因素贸易条件;PX是指: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是指:进口商品价格指数.ZX是指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4)双项因素贸易条件;它不仅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还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式中: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出口商品价格指数;Z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Zm—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对于上述任何一种贸易条件形式,其结果大于1时,表明该国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小于1时,则表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五)穆勒的相互需求法则.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相互需求原理,并以此解释国家间商品交换比价的确定.其理论是以两个国家等量劳动投入而产出商品数量不同作为研究论述的起点.穆勒认为国家间商品的交换比价是由两国间的相互需求决定的,且两国间具体的商品交换比率是由两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是否有利,应视贸易双方彼此对另一国出口商品需求强度的强弱而定.一个国家以它的产品和另一个国家进行交换,它对另一个国家产品的需求和另一个国家对它的产品需求的数量及需求增加的程度比较,外国对其商品的需求越是超过它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贸易条件对它就越有利.(六)提供曲线与国际交换比价的确定.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运用相互需求曲线又称提供曲线来确定两国进行贸易的均衡贸易条件.提供曲线表示的是在各种贸易条件或交换比价下,一国愿意为进口一定数量商品而提供的本国商品的数量.因而它也可以被看做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合.提供曲线的形状受产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用,并随着供求的变化而发生移动.一国的提供曲线既反映该国参加贸易可提供的产品数量,又反映该国参加贸易对进口产品的需要量,因而通过把两个贸易国的提供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中,就可以确定其均衡交换比价或均衡贸易条件(两条提供曲线的交点处).马歇尔认为,需求变化导致提供曲线位置的移动,从而贸易条件发生变化.这一结论与穆勒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交换比价的论点相同,只是理论上的推导使结论更具说服力,同时证明了贸易条件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率,本国分享的贸易利益就越大.第四章:贸易政策与理论(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1)对外贸易政策含义与构成;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和.包含的基本因素有: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及政策手段.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有其目的性:保护国内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积累发展资金;维护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及其他.其构成包括:总贸易政策;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国别.地区贸易政策.(2)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即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1.自由贸易政策,即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或少加以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2.保护贸易政策,即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的竞争.备注: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为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广泛推崇重商主义,在贸易政策上实施强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出现两种类型的贸易政策:一是在较发达国家如英国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二是在资本主义比较落后的德国执行以保护幼稚工业为目标的保护贸易政策.1929~1933年的大危机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带有垄断性质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二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70年代中期后,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80年代中后期以来,开始推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大多执行保护贸易政策.(二)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1.产生背景.重商主义理论产生于15世纪—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是资产阶级国际贸易理论的早期阶段.2.主要论点.重商主义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早期的重金主义或称货币差额论.(2)晚期重商主义又称贸易差额论.3.早期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有:(1)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2)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4重商主义政策的评价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它们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但它们把货币当作财富象征,把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视为财富的源泉.它们只是简单地描述社会的表面现象,对社会现象的探索只局限于流通领域,未深入到生产领域,因而是幼稚的.不科学的.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经济的真正科学是在理论考察由流通过程过渡到生产过程时开始的.(三)自由贸易(1)自由贸易论的主要观点首先: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其次,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第三: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第四: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备注: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评价.(1)促进了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2)自由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制造了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论证的有力武器.。
国贸总结(精选5篇)第一篇:国贸总结1.2.3.4.对外贸易----P2 绝对优势理论思想----P20,比较成本说思想、内容---P24 关税作用----P102,进口附加税----P105,非关税措施的特点----P120(1)保护本国市场(2)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3)优化产业结构(4)积累发展资金(5)维护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
5.自由贸易政策----P16,保护贸易政策----P706.国际贸易术语含义和作用----P1837.《通则2010》----P1858.FOB术语----P186,CFR术语----P188,CIF术语---P1899.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P207,运输标志----P213,中性包装----P21610.班轮运输特点---P219,海运提单定义、种类----P235,空运单据(航空运单)----P23911.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区别----作业本12.推定全损定义----P243,险别----P24513.仓至仓条款(Warehouse to warehouse):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中,规定保险责任起止期的条款一般为:保险期间自货物从保险单载明的起运港(地)发货人的仓库或储存处开始运输时生效,到货物运达保险单载明目的港(地)收发人的最后仓库或被保险人用作分配、分派或非正常运输的其他储存处所为止;如未抵达上述仓库或储存处所,则以被保险货物在最后目的港(地)卸离海轮满60日为止;在货物未经运抵收货人仓库或储存处所并在卸离海轮60天内,需转运到非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时,以该项货物开始转运时终止。
也即“仓至仓”条款,它所指的运输包括海上、陆上、内河和驳船运输的整个运输过程。
14.ICC(P252)与CIC(P245)区别I.C.C.(INSTITUTE CARGO CLAUSES)协会货物条款,由英国伦敦保险业协会所制订。
该条款包括六种险别,即:ICC(A)、ICC(B)、ICC(C)、战争险、罢工险、恶意损害险。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共5篇)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1.需求相异理论在同一价格下,各国消费者即使具有同等购买能力,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也会不同,这就是需求的相异性。
2.需求相似理论(又称重叠需求理论)各国有自己的需求结构,需求的基本决定因素的人均收入水平。
3.绝对优势理论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商品。
4.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交换。
5.要素禀赋理论(又称H-O理论)一个国家应当出口那些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改过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第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理论6-13属于当代国际分工理论)6.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要素禀赋理论预测相悖7.劳动熟练说-------(对里昂惕夫之谜的第一种解释)劳动熟练说又称人类技能说(Human Skill Theory)、劳动技能说和劳动效率说,最先是里昂惕夫自己提出,后来由美国经济学家基辛(D.B.Keesing)加以发展,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和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
8.人力资本说-------(对里昂惕夫之谜的第二种解释)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优势是拥有很多经过大量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劳动力,而教育和培训可视为对人力的投资,因此高素质劳动力可以称为人才资本,如果把这部分人力资本加到物质资本上,美国就仍然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之谜就自然破解。
9.技术差距说-------(对里昂惕夫之谜的第三种解释)(波斯纳提出,格鲁伯和弗农等人进一步论证)指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距,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的理论。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 1.语言文字不同 2.结算货币不同3.法律制度不同 4.各国管理制度及政策措施不同 5.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因素不同6.国际贸易的风险大于国内贸易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2.1 世界贸易发展进程一、古代的世界贸易:最初的“国际贸易”第一次大推动——西欧的势力扩张14世纪欧洲几大贸易区形成亚洲几大贸易区形成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第一,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第二,引发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三、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工业革命的两个阶段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工业革命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流向都发生了变化四、二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战时萧条,战后巨增(图)战后世界贸易飞速发展原因战后国际贸易主要变化2.2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辉煌篇章:汉代——第一个外贸辉煌时期唐代——第二个外贸辉煌时期宋朝——贸易结构没有什么变化元朝——跃上新台阶二、中国近代史上的闭关自守:明朝——“海禁”和“朝贡贸易”清朝——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三、西方列强迫使下的对外开放:长期逆差使英国确立了鸦片政策战争失败被迫实行自由贸易和全面开放进口鸦片、棉制品,出口丝、茶等初级产品,连年逆差贸易政策控制在西方列强手中,关税税率大幅下降四、1949年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长时间的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
主要贸易伙伴是苏联和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更加封闭,处于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对外贸易迅速增长。
第三节课程教学重点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1、古典贸易理论2、新古典贸易理论3、当代贸易理论二、国际贸易政策分析1、理论分析:自由贸易政策理论保护贸易政策理论2、具体措施: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第一节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荷马史诗、柏拉图、宗教神学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弗朗斯瓦·魁奈、杜尔阁第二节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
Stata学习笔记一、认识数据(一)向stata中导入txt、csv格式的数据1.这两种数据可以用文本文档打开,新建记事本,然后将相应文档拖入记事本即可打开数据,复制2.按下stata中的edit按钮,右键选择paste special3.*.xls/*.xlsx数据仅能用Excel打开,不可用记事本打开,打开后会出现乱码,也不要保存,否则就恢复不了。
逗号分隔的数据常为csv数据。
(二)网页数据网页上的表格只要能选中的,都能复制到excel中;网页数据的下载可以通过百度“国家数据”进行搜索、下载二、Do-file 和log文件打开stata后,第一步就要do-file,记录步骤和历史记录,方便日后查看。
Stata处理中保留的三种文件:原始数据(*.dta),记录处理步骤(*.do),以及处理的历史记录(*.smcl)。
三、导入StataStata不识别带有中文的变量,如果导入的数据第一行有中文就没法导入。
但是对于列来说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不分析即可(Stata不分析字符串,红色文本显示;被分析的数据,黑色显示);第一行是英文变量名,选择“Treat first row as variable names”在导入新数据的时候,需要清空原有数据,clear命令。
导入空格分隔数据:复制——Stata中选择edit按钮或输入相应命令——右键选择paste special——并选择,确定;导入Excel中数据,复制粘贴即可;逗号分隔数据,选择paste special后点击comma,然后确定。
Stata数据格式为*.dta,导入后统一使用此格式。
四、基本操作(几个命令)(一)use auto,clear 。
在清空原有数据的同时,导入新的auto数据。
(二)browse 。
浏览数据。
(三)describe 和list。
查看数据,describe 和list 使用list命令能使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数据(例如其与in/if语句的结合使用)。
(四)Scatter。
作图命令,scatter 散点图(scatter price mpg )(五)Summarize。
描述统计,常写作sum/su,求变量的个数、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
(六)generate。
生成数据,简写为gen。
(七)replace。
修改数据,命令replace 该命令不推荐使用,一般不会改变原始数据的。
剔除缺失值、异常值, 或者批量修改数据均可以通过replace 命令加上条件语句实现.(八)Tabstat 。
描述性统计,tabstat 变量列表,statistics(统计量列表) (九)Rename 。
对变量更名,rename 旧变量名新变量名。
一次只能对一个变量名重命名。
(十)Order 。
对变量排序,order变量列表[,选项](十一)Sort/gsort 。
对观测值排序,sort 变量列表;gsort [+/-]变量,注意,方括号可有可无。
Sort是升序排序,当第一个变量出现相同时,才会对第二个变量排序,否则是不会管后面的变量的排序的;gsort(general sort)即可升也可降,视+和-而定。
为了保证数据的原始性,为了最后恢复数据排序,一般在排序前,生成新的变量num,最后对num排序就可以恢复。
(十二)Keep/drop 。
保留/删除变量或数据,keep/drop 变量列表;keep/drop 条件。
注意:请不要随意删除变量或数据,因为可以使用if条件句!(对行改变)每一次只能使用keep 和drop 中的一个命令。
(十三)Count 。
按条件对观测值计数,count [条件],方括号可有可无,直接输入条件。
(十四)Recode 。
批量修改观测值,recode 变量列表(规则),括号必须有。
规则如下:#=#,比如3=1,值为3的全改为1;#/#=#,比如min/3000=0,3000以下全为0。
如果加generate,则会生成新的变量。
规则为:recode 变量列表(规则)(规则), gen (新变量)。
(十五)Encode/decode。
字符串与数值转换,encode变量,generate(新变量)。
将stata不能识别的红色字符串改为数值,而且必须生成新变量,即generate(新变量)不能省。
Decode是将label 的数值转换为字符串变量,也必须生成新变量,即generate(新变量)不能省。
(十六)Display。
显示字符串/变量值,display 字符串或变量或表达式。
By/bysort 分组地重复执行某一命令:by 变量列表;bysort变量列表。
By后面一般是一个类别的变量。
一般在命令前加by 变量列表:就可以,冒号后的命令碧血是完整的。
此命令实际是先按变量列表分组,然后再执行后面的命令。
Egen 生成新变量:egen 新变量= 函数表达式。
Generate 新变量= sum(变量)是逐个加总,egen 新变量= sum(变量)是求和。
(十七)Forvalues/ Forrach。
循环命令,Forvalues 有规律的循环,Forrach 任意循环。
(十八)Reshape。
面板数据的变换,reshape long 变量列表, i(样本变量名) j(时间变量名);reshape wide 变量列表, i(样本变量名) j(时间变量名) (十九)merge。
横向拼接,merge 拼接形式变量列表using 被拼接数据集。
merge 命令是用于横向拼接, 即为了增加变量。
拼接形式有1:1、1:m、m:1 和m:m 四种。
“1”方是需要复制多份, 并与“m”方拼接的; 而“m”方的记录数是不会增加的。
变量列表是在拼接时, 用于识别拼接记录的; 一般是两数据集的共同变量. 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 比如要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变量为姓名、考试科目、成绩) 和学生学号(变量为姓名、学号) , 那么姓名就是这里用于识别的变量。
被拼接数据集只支持*.dta 格式数据。
若被拼接数据集的名称中包含空格, 请将其置于英文状态下的引号内。
若被拼接数据集不在Stata 当前路径下, 请在数据集名称前加上路径, 支持放在英文状态下的引号内。
(二十)append 。
纵向拼接,append using 一个或多个数据集。
append 命令是用于纵向拼接, 即为了增加样本或观测值。
此命令支持多个*.dta 文件拼接, 多个数据集需用空格隔开。
(二十一)Duplicates。
删除重复数据,duplicates report 变量列表,报告是否有重复。
duplicates list 变量列表,列出重复的;duplicates tag 变量列表,generate(新变量),报告重复的,并生成新变量;duplicates drop 变量列表,删除重复的;duplicates drop 变量列表, force,强制删除重复的五、模型选择建模应首先考虑数据类型(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以及各种数据类型的特点)。
在Stata 中,时间序列数据必须含有一个时间指标用于刻画有序的时期。
用到的命令有:date日期转换函数,将日期字符串(红色) 转换成数值(黑色)命令中的日期字符串和格式字符串默认是要放在英文状态下的引号中,但若日期字符串是一个变量,而且他本身就是字符串格式的变量,那么在写命令时直接用变量名替代日期字符串即可。
反向提取:如要从数值型的日期中提取年、月、日,使用year(), month(), day()函数。
format,数据显示格式命令1.若是时间数据(黑色的数值),则会以时间格式(%fmt)的具体形式来显示;若是数值数据,可以用%fmt 来设置其显示格式;3.若是字符串数据,可以用%fmt 来限定其长度。
tsset:,通过指定时间指标在Stata 中,必须先指定时间指标,才能进行接下来一系列的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也是同样道理),否则Stata 会将其当做截面数据。
在Stata 中,用距离1960 年1 月1 日有多少天(即一个整数)来表示日期,故其实是数值。
(一)定义时间序列命令格式:gen 新时间变量= date(日期字符串, 格式字符串);format 变量列表%fmt;tsset 时间指标。
前两个命令是将字符串的时间格式改成Stata 能识别的时间格式,第三个命令是去识别这个时间序列。
(二)定义面板数据命令格式:xtset 个体指标时间指标。
需要两个指标,需要注意顺序。
如果被解释变量y 取离散值,那么就不能使用普通的线性模型进行建模。
根据模型的特性和缺陷,可以建立如下模型:1.稳健性回归模型: rreg2.工具变量模型: ivregress3.选择模型: logit/probit4.分位数回归模型: qreg5.时间序列模型: arch/arima/var6.面板数据模型: xtreg/xtivreg/xtlogit/xtprobit上述模型可以综合使用,比如面板-logit 模型,面板-2SLS 模型等。
六、操作及导出输出结果(一)求变量间协方差/相关矩阵correlate 变量列表[, 选项]。
若要求协方差矩阵,则选项中需要加covariance 选项。
协方差/相关矩阵是对称矩阵,所以为了简化此命令生成的矩阵下三角部分。
此命令计算的是Pearson 相关系数/协方差矩阵。
(二)求变量间的相关矩阵pwcorr 变量列表[, 选项]。
与correlate 命令类似,即求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这里具体指的是成对相关系数(Pairwise Correlation);与correlate 不同的是,它能尽可能使用两两变量中所有没有缺失的数据。
此命令计算的是Pearson 相关系数矩阵。
(三)绘制矩阵散点图graph matrix 变量列表(四)绘制直方图histogram 变量[, 选项]。
直方图不连续,若想连续请参看核密度图常用选项:bin(#),以组数#来绘制直方图;width(#),以组距#来绘制直方图;frequency ,纵坐标显示频数(默认情况下显示频率)(五)绘制核密度图kdensity 变量[, 选项](六)绘制散点图scatter 两变量,twoway (scatter 两变量) (lfit 两变量)。
scatter 命令用于绘制两变量的散点图,用于观察变量间的相关关系;lfit 命令可以大致绘制拟合散点的直线;通过scatter 和lfit 两个绘图命令,可在一幅图中实现这两个功能。
只能绘制二维散点图,且只能知道两变量的大致相关关系(正/负相关),不能知道拟合直线的具体数值。
七、回归及结果导出(一)命令汇总1.普通线性模型: regress2.稳健性回归: rreg3.工具变量模型: ivregress4.离散选择模型: logit/probit5.分位数回归模型: qreg6.时间序列模型: arch/arima/var7.面板数据模型: xtreg/xtivreg/xtlogit/xtprobit8.结果导出: esttab/outreg2(二)regress,回归分析regress 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列表[条件] [权重] [,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