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3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ISO14001-2015)1.目的对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为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实现污染预防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规定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具体要求,包括识别的范围、工作计划的编制、识别和评价的方法。
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也包括供方提供的任何设施、材料和服务等。
3.定义3.1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2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4.职责4.1行政办负责组织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并建立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和管理方案;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具体工作;5.程序内容5.1制定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工作计划5.1.1每年年底由行政办制定《年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计划》,该评审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5.1.2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计划需包括以下内容:a)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性质、时限、范围和方法b)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c)负责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人员的能力要求以及作用和权限d)员工参与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范围和方法e)各过程需收集的有关信息、资料等f)填写“环境因素及影响识别、评价登记表”g)组织评审、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影响管理登记表”h)编制“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报告”i)其他的相关要求5.1.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标准:采用“E值”计分法重要等级=A+B+C+D,A影响范围B.发生概率C.影响程度(C)D社区关注度采用“F值”计分法重要等级=A+BA产值消耗量B可节约程度5.2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计划的审批5.2.1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计划》5.2.2若有意见填写“文件审核表”返回予以修改;若无意见在文件上签名批准。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因素的识别和控制,对环境的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要求,以及对公司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及控制活动;2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影响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判定及评分方法;本程序适用于新海石化集团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及判定;3术语和定义环境组织从事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得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变化;污染预防旨在防止、减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操作惯例、材料或产品的应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4职责与权限分管副总负责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方案的批准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资源落实;安环部负责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项目组负责组织对本项目环境因素的识别、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制定并实施控制方案;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活动区域内环境因素的识别、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提出并实施控制方案;5管理内容和方法环境因素识别生产装置区、办公楼、食堂、化验室、仓库、装卸车区内所有设备、设施、进入场所的人员行为,均列为环境因素识别范围;具体包括:废气排放;粉尘排放;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能源、资源消耗;潜在的泄漏;潜在的火灾、爆炸;噪声的排放及光污染;其他;采用“调查表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各部门可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项调查、现场观察等方式收集信息,提出环境因素并分析评价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七个方面;环境因素识别步骤:安环部将“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附录1印发放到各部门;部门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对本部门的活动、场所、生产、服务范围内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并填写识别与评价表;部门完成环境因素识别后,由部门负责人组织车间班长以上管理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部门负责人根据打分法对各环境因素打分,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填好识别与评价表交安环部;安环部对各部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进行统计、汇总制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安环部印发至各部门;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评价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环境影响的范围、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b环境法律,法规遵循情况;c相关方关注程度;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包括:a违反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如超标排放污染物指标偏高等;b使用国家法规或地方政府明令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或限制替代使用的物质如使用淘汰的工艺、设备等;c属于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废物如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内污染物等;d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如化学品意外泄漏、火灾、环境设备故障或人为事故的排放;e环保主管部门或组织的上级机构关注或重要控制的环境因素;f损坏自然资源且不易恢复的;表1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分值∑=a+b+c+d+e≥15分时,则可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更新5.3.1环境因素应定期识别、补充和更新,一般情况下,每年年初由安环部组织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和评价;5.3.2发生以下情况导致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应立即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a环境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发生变化;b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c公司的方针目标发生变化,或管理评审确定需要更新的内容;d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新的要求或发生环境事故后;e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5.3.3凡新建项目均须识别、评价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控制部门、责任人、地点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控制的措施;安环部根据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整体管理水平及技术、财务可行性,组织制定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方案;各部门根据各自评出的重要环境因素,编制车间级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方案,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安环部每月检查一次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情况;各部门每月进行一次重要环境因素检查;6相关文件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运行控制程序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方案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记录控制程序相关方控制程序7相关记录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附录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部门部门审核人:填表人:审核日期:填表日期:附录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说明:控制措施中指 A:应急准备与响应 B:运行控制 C:目标指标及方案控制部门部门:审核人:填表人:审核日期:填表日期:。
食堂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食堂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
一、空气质量
1. 是否有明显异味?
2. 空气流通情况如何?
3. 是否有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二、卫生条件
1. 食堂桌椅、地面、餐具等是否清洁?
2. 是否有垃圾分类设施并得到正确使用?
3. 是否有清理餐桌的人员?
三、噪音水平
1. 食堂内的噪音水平是否过高?
2. 是否有噪音隔音措施?
3. 是否有音乐播放设备?音量是否适中?
四、光照条件
1. 食堂内的光线是否明亮且充足?
2. 是否有人工照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五、温度和湿度
1. 食堂内的温度是否适宜?
2. 是否有空调或者暖气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3. 食堂内的湿度是否适宜?
六、舒适性
1. 食堂桌椅是否舒适?
2. 是否有足够的用餐空间?
3. 是否有座位垫子或者靠背椅?
七、安全性
1. 食堂内是否有明显的安全隐患?
2. 是否有应急通道?
3. 是否有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设备?
八、服务质量
1. 服务人员的态度是否友好?
2. 是否有足够的服务人员?
3. 服务速度是否合理?
以上评价表可以帮助食堂管理方对食堂环境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对食堂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可以改善食堂的空气质量、卫生条件、
噪音水平、光照条件、温度和湿度等方面,提升用餐者的体验和满意度。
此外,关注食堂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也能为用餐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愉快的用餐环境。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与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因素辨识步骤、范围、方法及风险评估方式的要求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XXX科技股份公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2 《EHS管理手册》3术语和定义3.1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4 职责4.1 EHS部4.1.2 组织各单位进行因素辨识,收集、汇整、统计公司各部门环境因素识别的结果;4.1.2 组织对辨识之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策划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并监督各单位实施。
4.2 各部门4.2.1 辨识、更新本单位的环境因素,参与本单位相关环境因素的评价;4.2.2 依据环境因素评价结果,考虑相关之财力、人力、技术、相关方意见、法规要求等资源,确定并实施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5管理内容与方法5.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步骤与时机EHS部每年至少组织复审所有环境因素一次,复审时,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更新《环境因素识别表》;当以下情况发生时﹐由责任单位以《环境因素识别表》向EHS部提出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需求﹐EHS部组织环境因素评价﹐并完成公司环境因素和控制措施的更新﹕a.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或增添新设备对工作环境有明显影响﹔b.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新颁布或重大修订﹔c.相关方要求有较大变更﹔d.新活动﹑产品或服务出现以及活动﹑产品或服务变化产生新环境因素﹔e.员工在各自岗位或工作范围发现新环境因素﹔f.发生重大事故。
g.其它经公司管理者代表决定,需要更新环境因素并进行评价的情况。
5.2 环境因素辨识方法和范围5.2.1 在公司范围内﹐采取全员调查和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辨识。
食堂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堂是人们聚集在一起用餐的地方,食堂的环境因素对人们的用餐体验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食堂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
食堂的卫生情况是影响人们用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干净整洁的食堂可以给人一种舒适的用餐感觉,而脏乱的环境则会让人产生不适甚至是担忧。
因此,在评价食堂环境时,我们可以观察食堂的桌椅、地面、餐具等是否清洁,厨房是否整洁有序,是否有异味等情况来判断食堂的卫生情况。
食堂的装修风格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不同的装修风格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用餐体验。
比如,一些食堂采用明亮的色调和简约的设计,会给人一种开朗舒适的感觉;而一些食堂采用暗淡的灯光和复杂的装饰,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和不适。
因此,在评价食堂环境时,我们可以观察食堂的装修风格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否能够营造舒适的用餐氛围。
食堂的噪音水平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
在一些噪音大的食堂,人们很难享受用餐的乐趣,甚至会影响他们的食欲和消化。
因此,在评价食堂环境时,我们可以观察食堂的噪音来源,比如是否有过大的音乐声、厨房噪音等,以及食堂的隔音措施是否到位,来判断食堂的噪音水平是否符合要求。
食堂的通风情况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
一个通风不良的食堂会使空气中的异味无法及时排除,不利于人们的用餐和健康。
因此,在评价食堂环境时,我们可以观察食堂的通风设施是否完善,空气是否清新,以及是否存在异味等情况,来判断食堂的通风情况是否良好。
食堂的环境因素包括卫生情况、装修风格、噪音水平和通风情况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用餐体验和健康。
因此,我们在评价食堂环境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食堂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用餐环境。
小学食堂卫生检查范文尊敬的领导:我根据学校卫生检查的要求,对小学食堂进行了全面的卫生检查。
以下是我对该食堂卫生情况的详细描述和评估。
一、食堂环境卫生情况1. 食堂内部整洁,地面清洁干净,没有明显的污渍或其他杂物。
2. 桌椅和餐具摆放整齐有序,无任何明显污垢。
3. 墙壁和天花板清洁良好,无灰尘或其他污染物。
4. 食堂内有足够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5. 学生用餐区域有充足的座位,确保学生用餐的舒适性。
二、食品储存与处理卫生情况1. 食堂的食品储存区划分明确,生食与熟食分开储存,避免食品交叉污染。
2. 食品储存区内定期清理,保持储存环境的清洁与干燥。
3. 食品储存容器和包装完好无损,无任何霉变或虫蛀现象。
4. 食品储存区间隔良好,食品分类明确,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
5. 食品加工区域操作规范,操作人员戴着工作帽、口罩和手套,确保食品无任何污染。
三、食堂设施设备卫生情况1. 炉灶和油烟机保持干净,无明显的油垢和异味。
2. 冰箱、冷柜和储藏室内部清洁良好,无异味和霉变。
3. 水槽和水龙头无积水,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
4. 食品加工和烹饪设备无残留物,灶台和炉具焕然一新。
5. 桌面、椅子和地面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四、食品安全与质量卫生情况1. 食堂提供的食品标签清晰可见,包括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 食品供应商合法合规,提供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3. 食品质量检测合格,没有发现任何质量问题。
4. 食品加工环节操作规范,员工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5. 食品摆放有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结:从上述检查结果来看,小学食堂的卫生状况良好。
食堂环境整洁,食品储存与处理规范,设备设施干净整洁,食品安全与质量有保障。
但仍需注意食堂卫生的长期维护和改进。
希望学校能够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与健康。
此致敬礼!小学食堂卫生检查范文(二)1. 食材储存区域- 观察储存区域是否干净整洁,杂物是否清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