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的优缺点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3
八大基坑支护类型及优缺点总结基坑支护是指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基坑边坡的稳定和安全。
八大基坑支护类型包括:明挖开挖支护、重力式支护、锚杆支护、预应力锚杆加固、锚喷支护、梁支撑支护、钢支撑支护和悬臂梁支撑。
下面将对这八种支护类型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1.明挖开挖支护明挖开挖支护是指在挖掘基坑时,保留一定的土方边坡和平台,以减小基坑的侧向变形。
明挖开挖支护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成本较低。
但是,明挖开挖支护对基坑周边的土体破坏较大,空间占用也较大,不适用于环境要求较高或空间有限的场所。
2.重力式支护重力式支护是利用重物体的自重作用来抵抗土体的侧向位移和下沉。
重力式支护的优点是抗压能力强,施工简便,成本较低。
但是,重力式支护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不适用于土质较松散、水位较高和基坑深度较大的情况。
3.锚杆支护锚杆支护是通过埋设锚杆并与周边土体形成一体化来增强土体的稳定性。
锚杆支护的优点是施工方便快捷,可以应对各种土体条件,适用性广泛。
但是,锚杆支护的成本较高,需要进行专门施工和监测。
4.预应力锚杆加固预应力锚杆加固是在锚杆支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预应力力度,以增强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预应力锚杆加固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抗拉能力和刚性,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坑的位移和变形。
但是,预应力锚杆加固的施工内容和技术要求较高,成本也较高。
5.锚喷支护锚喷支护是利用喷射砂浆将锚杆与土体结合在一起,形成支护体系。
锚喷支护的优点是施工方便快捷,适用于各种土资条件和基坑形状。
但是,锚喷支护在挖掘基坑时需要部分开挖,支护效果受土体质量和施工技术控制。
6.梁支撑支护梁支撑支护是利用横向水平的梁杆抵抗土体的侧向压力,从而保护基坑的稳定。
梁支撑支护的优点是施工方便,成本较低,适用于基坑较浅的情况。
但是,梁支撑支护的抗压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
7.钢支撑支护钢支撑支护是利用钢杆或钢板将土体压紧,形成支护体系。
钢支撑支护的优点是抗压能力强,适应性广泛,适用于各种土质和基坑形状。
锚杆支护锚杆支护是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的支护方式,通过锚杆将地下结构与地面固定连接起来,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力。
锚杆支护通常用于岩石工程、地下挖掘和隧道工程中,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的变形和沉降,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锚杆支护的原理和作用锚杆支护的原理是利用锚杆与地下岩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和粘结力来增加地下结构的稳定性。
锚杆支护可以防止地下的变形和沉降,减少结构的受力,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锚杆支护的主要作用包括:•控制地下的变形和沉降:锚杆通过固定地下结构与地面连接,可以有效地减少地下结构的变形和沉降,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增加结构的抗力:锚杆支护可以将地下结构与地面紧密地连接起来,增加地下结构的抗力,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分担结构的受力:锚杆支护可以将地下结构的受力分散到锚杆和岩土层中,减少结构的受力,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2. 锚杆支护的材料和施工方法2.1 锚杆的材料选择常见的锚杆材料包括钢筋、高强度钢丝绳和预应力锚杆。
钢筋锚杆适用于一般的岩土工程,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刚度。
高强度钢丝绳锚杆适用于大规模地下挖掘和岩石工程,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抗拉强度。
预应力锚杆适用于对抗拉性能要求较高的工程,能够更好地控制地下结构的变形和沉降。
2.2 锚杆支护的施工方法锚杆支护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在地下结构边缘或需要支护的区域进行钻孔。
2.安装锚杆:将锚杆插入钻孔中,然后注入灌浆材料填充钻孔空隙,形成与地下结构紧密连接的锚杆。
3.张拉锚杆:根据设计要求,使用张拉设备对锚杆进行张拉,以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应力。
4.固定锚杆:在锚杆张拉完成后,固定锚杆的张拉端,并采取防松措施,确保锚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后期处理:根据需要,对锚杆进行检测和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锚杆支护的效果和稳定性。
3. 锚杆支护的应用案例3.1 岩石工程中的锚杆支护在岩石工程中,锚杆支护广泛应用于坡面稳定、爆破法隧道开挖、防潜透隧道开挖等工程。
锚杆支护技术存在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锚固技术,国内习惯统称为锚杆支护技术,国外一般称锚固技术或锚杆加固技术。
自187 2年英国北威尔士露天页岩矿首次应用锚杆加固边坡及1912年德国谢列兹矿最先在井下巷道采用锚固技术以来,锚固技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锚固技术是一种技术经济优越的技术手段,目前不仅广泛应用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而且也推广应用于冶金、水利水电、铁路公路、军工及建筑等工程之中,伴随着“21世纪-地下工程的世纪”的来临,可以预见,该技术必将得到更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尽管国内锚固技术与理论研究在近10余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还远不适应我国锚固技术推广与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全面总结国内外锚固技术与理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去研究和解决锚固技术推广与发展中的问题。
1国外锚固技术与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就目前而言,国外锚固技术以澳大利亚、美国发展最为迅速,两国锚杆支护比重已接近100 %,其锚固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曾以U型钢或工字钢支架为煤巷主要支护形式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前苏联、波兰、日本等),也大力发展并应用了锚固技术。
1 1关于锚杆加固围岩的作用机理美国因其巷道埋深较浅、岩层强度高且地应力比较低,因此倾向于悬吊理论和组合梁(加固岩梁)理论,而英国、澳大利亚巷道以受水平应力影响为主,尤其是澳大利亚相对英国其巷道围岩变形量及最大水平应力更剧烈,一般而言,英国、澳大利亚锚杆支护的设计理论倾向于加固拱(挤压支承拱)理论。
1 2关于锚杆加固设计方法美国目前有两种基本设计方法:一为经验法,即是建立在以往解决岩层控制的经验基础上的设计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强调了顶板控制问题的本身,而缺乏对引起顶板不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注意,即由于顶板条件的不同,经验法并不全都有效。
二为理论法,亦称客观法,即是建立在解决顶板支护问题的顶板和岩石力学理论基础上的设计方法。
锚杆支护的施工优点
在建筑工程中,锚杆支护主要是充当岩土主动加固和稳定的作用,一般来说会联合其他支护结构形式使用。
具体而言就是锚杆的一端锚入土(岩)体中,而另一端则与其他各种形式的支护结构相连,其起到稳定功能的途径是通过杆体的受拉作用,结合深部土层对杆体表面的摩擦作用来实现的。
由于锚杆具有适应性强的鲜明特点,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受基坑深度的限制,所以可以灵活使用,能够和多种其他支护综合使用,常见的使用方式有地下连续墙一锚杆支护体系、排桩一锚杆支护体系、土钉一锚杆支护体系等。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建筑基坑工程中锚杆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而且也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一般的建筑工程中,土锚锚入地层的深度在10~20米之间,最深可以达到30m以上,有效锚固段必须大于4米,而钻孔直径则控制在90~130毫米之间,如果工程有特殊的需求就必须要扩孔。
通常情况下,拉杆会根据工程需要选择不同型号和根数的高强度钢丝、钢铰线或粗钢筋组成。
锚杆技术优点比较明显。
第 1 页共1 页。
矿山井巷支护之锚杆支护的原理与常用锚杆介绍锚杆是一种锚固在岩体内部的杆状体。
采用锚杆支护巷道,就是当巷道掘进后向围岩中钻眼,然后将锚杆安设在锚杆眼内,对巷道围岩进行人工加固。
锚杆具有很多优点:节约坑木和钢材,降低支护成本,掘进断面小,巷道的变形小,维修费用低,工作安全,轻便,可以减轻体力劳动,减小通风阻力,有利于一次成巷施工和加快掘进速度,使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减少运输量,有利于矿井的运输和提升。
但是锚杆不能预防围岩风化,不能完全防止锚杆与锚杆之间裂隙岩石的剥落,因此,锚杆配合其他支护措施,如与金属网、喷浆或喷射混凝土等联合使用,会取得更好的支护效果。
锚杆支护原理(1)悬吊作用:锚杆将软弱岩层吊挂在上面坚固稳定的岩层上,防止离层脱落。
煤层巷道的直接顶板一般比较软弱且较薄,容易离层冒落,它上面的老顶则比较坚固。
锚杆可以通过直接顶板达到老顶,把直接顶锚固在老顶上。
锚杆的悬吊作用图(2)组合梁作用:在层状岩层的巷道顶板中,通过锚人一系列的锚杆,将锚杆长度以内的薄层岩石锚成岩石组合梁,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
在相同的荷载作用下,组合梁比未组合板梁的挠度和内应力大为减小。
(3)围岩补强作用:巷道深部围岩中的岩石处于三轴受压状态,而靠近巷道周边的岩石则处于二轴受力状态,强度小于前者,故易于破坏而丧失稳定性。
巷道围岩被锚杆锚固后,表层岩石部分地恢复了三轴受力状态,增大了它本身的强度,另外,锚杆还可以增加岩层弱面的剪断阻力,使巷道周边围岩不易破坏和失稳,这就叫作围岩补强作用。
(4)挤压联结作用:锚杆将巷道围岩挤紧,对岩石施加预应力,阻止裂隙的继续扩大,而且,对于松散岩石也能起到挤压联结和加固作用。
国外做过一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用一个长方形木箱,里面填紧小碎石,并用模拟的锚杆将它们锚固起来,锚杆拧紧以后,将木箱翻转,其中充填的小碎石竟倒不出来。
通过锚杆的预应力作用,可以在彼此毫无粘结力的碎石之间产生一种侧向挤压摩擦阻力,足以支持碎石自身的重量而不会掉下来,好像碎石间互相联结起来一样。
锚杆基坑支护作用原理、优缺点分析第三种锚杆支护作为第一种支护方式,与传统的支护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的支护方式常常是被动荷载承受坍塌岩体土体产生的地,而锚杆跃移可以主动地加固岩土体,有效地控制其变形,防止坍塌的发生。
锚杆是将受拉杆件的一端(锚固段)固定在稳定地层中,另一端与工程构筑物相联结,主要用于承受由于土压力、水压力加诸等施加于构筑物的推力,从而利用地层的锚固更稳定力以维持房建或岩土体的稳定。
锚杆外露于地面的一端用锚头固定。
一种情况上以是锚头直接附着结构上并兼顾结构的稳定;另一种情况通过梁板、格构或其他部件施加锚头将的应力传递于更为宽广的岩土体表面。
对于锚固积极作用原理的认识,可归纳为两种不同的理论。
一种是建立在结构工程概念上,其基本特征是“荷载―结构”模式。
把岩土体中可能破坏坍塌部分的重量作为荷载由锚喷支护承担。
其中锚杆支护的悬吊理论最具有典型,该理论要求紧固长度套管穿越塌落高度,把坍塌的岩石悬吊起来。
这一类型理论是80年代以前转型形成的,是沿着结构中工程的概念,采用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论述的。
土质锚杆结构设计设计主要还是应用这类理论。
对于岩层锚杆则是建立在基岩岩体工程概念之上,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防围岩破坏于未然。
支护与适时、合理的施工步骤相结合,主要作用岩体在于控制岩体变形和位移,改善火山岩应力状态,提高岩体强度,使岩体与支护通力合作达到新的平衡稳定。
这一类型的理论,按照岩体工程范式,采用岩体力学、岩体工程地质学的方法,对岩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及锚固支护加固效果分析。
该类型理论从90年代初逐步发展完善,更能发挥岩块自身强度高、自稳能力好的优点。
岩土锚固通过埋设在地层中的锚杆,将结构物与地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依赖锚杆与周围地层的抗剪强度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使地层自身得到加固,以保持结构物和岩土体稳定。
与其它支护形式较之,锚杆支护具有以下特点:1、提供开阔的施工空间,极大地方便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
浅析锚杆支护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锚杆支护技术是一项貌视简单,实则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合适的支护技术,改变和预防巷道变形,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锚杆产品的规范化、精细化以及锚杆支护检测技术的完善,锚杆技术必将发挥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注重研究,锚杆支护技术将会迎来更加迅速发展的时期。
关键词:锚杆支护技术;问题;改进措施1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概述1.1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理论在实际开采时具有极高危险性的煤矿开采工作,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所匹配的巷道开采技术,很多情况下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所以我国在煤矿巷道上的支护技术必须确保安全,这也是提升我国煤矿巷道技术的重要途径。
经过众多实践足以证明:锚杆支护不仅可以缩减支护时的支出成本,同时也减轻了工人劳动压力,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的支护技术。
此外,我国煤矿开采的主要途径是大量挖掘巷道,而支护技术在巷道挖掘中的应用,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并提升工程的安全系数,所以当今煤矿产业研究探讨的重点是如何在最安全的状态下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提升煤矿巷道技术的发展与改善。
1.2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种类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巷道支护技术有很多种类,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即从支护方式或者从控制围岩变形的角度来进行划分:①能够改善巷道围岩力学方面的性质;②所研究的巷道新技术可以发挥其作用,作用在巷道围岩的周围;③除此之外,还能够作用在围岩的内部表面,而且这种新技术还可以降低巷道开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在上述划分前提下,煤矿巷道支护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砌碹支护技术、锚杆支护技术以及应力控制技术。
砌碹支护技术是在煤矿开采历史中应用最早的一种技术,但是由于这种技术成本太高、效率较低加上工作量太大等导致这项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锚杆支护技术是从棚式支护技术发展而来的,由于这项技术的安全性能较高,能提高煤矿巷道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抑制巷道的变形。
锚杆支护的作用总结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矿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开采深度逐步增加。
矿井和巷道支护是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我国矿以矿井开采为主,需要在井下开掘大量巷道,而且80%以上是巷、半岩巷,或为松软破碎岩巷,或为遇水软化膨胀岩巷。
确保巷道的安全、快速掘进,确保巷道使用期间的畅通、与岩稳定,确保巷道的支护与维护成本较低等,是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矿矿井、巷道支护经历一系列的技术发展历程。
目前,杆支护应用较为广泛。
本文讨论了杆支护的分类、支护形式、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个人观点。
[关键词]矿杆支护作用1 杆的分类(1)木杆分为普通木杆、压缩木杆;(2)倒楔式金属杆;(3)管缝式杆;(4)树脂杆(5)快硬膨胀水泥杆;(6)索2 杆支护的优越性2.1 支护效果好杆支护在支护原理上符合现代岩石力学和岩控制理论,属于“主动”支护,杆安装以后在岩内部对岩进行加固,迅速形成一个岩――支护的整体承载结构,能够调动和利用岩自身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岩自身的承载能力,有利于保护巷道岩的稳定,改善巷道维护状况。
2.2 劳动强度低、效率高与传统架棚式支护相比,由于杆支护所采用的支护材料较少、重量较轻、巷道掘进时,极大地减少了支护材料的运输量,劳动强度也大为降低,有利于提高掘进工效。
工作面回采时,也省去了支架的回撤工作,既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安全系数。
杆施工操作简单,紧跟掘进面,有利于实现快速掘进工作。
2.3 经济效益明显采用杆支护可以减少支护材料投入,降低直接支护成本。
由于杆支护不占用巷道工作断面,因此在支护设计上,可相应减少巷道断面,节省大量材料。
还能减少巷道维修量,节约维护费用。
3 杆支护的结构形式(1)单一杆+水泥托板;(2)杆+网+水泥托板;(3)杆+网+ w型钢板钢带(4)杆+网+钢筋梁等形式。
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巷道岩的性质,在Ⅰ、Ⅱ、Ⅲ类较好的岩巷道中一般选择杆+网+水泥托板,随着岩条件的变化程度及断面增大,Ⅳ、Ⅴ类岩巷道采用杆+网+ w型钢板钢带、杆+网+钢筋梁的支护形式。
锚杆支护的优缺点
锚杆支护技术是集理念、理论、方法、软件、材料、机具、施工工艺、监测仪器和技术规范于一体的巷道支护成套技术创新体系。
现在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煤巷、岩巷、半煤岩巷、全煤巷道、冲击地压巷道、软岩巷道、深部动压巷道、无煤柱巷道、复合和松软破碎顶板等困难条件下的支护。
锚杆支护作为一种有效的采准巷道支护方式,由于对巷道围岩强度的强化作用,可显著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加之具有支护成本较低、成巷速度快、劳动强度减轻、提高巷道断面利用率、简化回采面端头维护工艺、明显改善作业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等优点,可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因而成为煤矿企业矿井巷道的一种主要支护形式,代表了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其缺点是它属于隐性支护,对支护质量和可靠性的监测和检测不易,有时会出现无明显先兆的冒顶事故,此外,对变形量很大的软岩、塑性较大的巷道的回采巷道,支护效果不易保证,导致巷道无法使用。
在软岩锚杆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实施中,由于煤层赋存条件多样化,围岩结构复杂,部分条件顶板结构异常复杂,软弱夹
层和层理十分发育,稳定性很差,极易发生离层垮冒,即使在同一巷道内顶板赋存状态也是频繁变化,构造影响随处可见,随时可遇。
对于上述软岩巷道,锚杆支护不能有效的控制顶板离层,恶性冒顶事故时有发生。
垮落现象频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冒顶率:万分之五;事故率:五万分之一。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