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酸碱滴定法 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363.50 KB
- 文档页数:4
酸碱滴定法计算公式
酸碱滴定法计算公式:C(A)*V(A)=C(B)*V(B),其中A(Acid)为酸,B(Base)为碱。
如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酸的浓度是已知的,酸的体积可以通过滴定管读出,碱的体积通过量取得出,用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碱的浓度,是用已知物质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中甲基橙、甲基红、酚酞等做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是否完全中和。
酸碱中和滴定是最基本的分析化学实验,也是普通高中化学的必修课程。
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烧杯、锥形瓶、容量瓶。
酸碱滴定法计算公式
关于酸碱滴定法、酸碱的分布系数、酸碱溶液PH的计算以及两性物质溶液的PH计算(NaHA)的基础知识和公式。
1.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滴定计量液体中的酸碱物质含量。
2.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公式是:
计量反应的化学计量数= 滴定计量数/ 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
3.酸碱的分布系数:
酸碱的分布系数是指酸碱物质在溶液中分布的比例。
4.分布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分布系数= (各型体的浓度之和) / (各型体的浓度之和+ 未离解的酸或碱的浓度)
5.酸碱溶液PH的计算:
PH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6.PH的计算公式为:
PH = -lg[H+])
7.两性物质溶液的PH计算(NaHA):
对于两性物质,如NaHA,其溶液的PH需要分别计算酸式解离和碱式解离的贡献。
8.酸式解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1 = [H+][A-] / [HA]
9.碱式解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2 = [OH-][A-] / [HA]
然后,利用这两个平衡常数计算溶液的总PH。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基本概念(1)混合指示剂:两种或两种以上指示剂相混合,或一种指示剂与另一种惰性染料相混合。
利用颜色互补原理,使终点颜色变化敏锐。
(2)滴定反应常数(K t):是滴定反应平衡常数。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K t=1/K w=1014;强碱(酸)滴定弱酸(碱):K t=K a(b) /K w。
K t值越大,该滴定反应越完全,滴定突跃越大。
(3)滴定曲线:以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对滴定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作图而得的曲线。
(4)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附近(±0.1%)pH的突变。
(5)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引起的误差,与指示剂的选择有关。
(6)质子溶剂:能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溶剂。
包括酸性溶剂、碱性溶剂和两性溶剂。
(7)无质子溶剂: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的溶剂。
包括偶极亲质子溶剂和惰性溶剂。
(8)均化效应和均化性溶剂:均化效应是指当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相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均化性溶剂。
(9)区分效应和区分性溶剂:区分效应是指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不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区分性溶剂。
2.基本原理(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本身是一类有机弱酸(碱),当溶液的pH改变时,其结构发生变化,引起颜色的变化而指示滴定终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pK HIn±1;理论变色点:pH=pK HIn(2)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全部或大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均可用来指示终点。
(3)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①酸(碱)的浓度,c a(b)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②强碱(酸)滴定弱酸(碱),还与K a(b)的大小有关。
K a(b)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4)酸碱滴定的可行性: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c a(b)K a(b)≥10-8,此酸、碱可被准确滴定。
多元酸(碱):c a1(b1)K a1(b1)≥10-8,c a2(b2)K a2(b2)≥10-8,则两级离解的H+均可被滴定。
精品文档分析化学 酸碱滴定法 公式2010级化学一班 李海波 2011-11-04一、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活度:i i i c a γ= (i γ为活度系数,浓度很小的溶液近似等于1)稀溶液中,离子强度:2121i ni i z c I ∑==二、分布分数δ ※一元(HA ,Ka ) [][]+++=H Ka H HAδ []++=HKa Ka Aδ []HA C HA δ⋅= []-⋅=-A C A δ ※多元(H n A ,Ka 1、Ka 2、Ka n ) [][][][]nn n nnAH KaKa Ka Ka Ka H Ka H H H n 2121211++++=-+-+++δ[][][][]nn n nn AHKaKa Ka Ka Ka H Ka H H KaH n 2121211111++++=-+-++-+--δ [][][]nn n nnA Ka Ka Ka Ka Ka HKa H H Ka Ka Ka n 212121121++++=-+-++-δ三、溶液中PH 的计算2、像硫酸这种第一步解离完全,第二步不完全解离的不满足上式,但与上式的推导过程类似,应用质子守恒列方程,[OH -]太小,忽略。
精品文档(4)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①酸式盐,eg:NaHA242342 3很小,Kw也可忽略) [][]33NHHCO≈-→ccNHHCO233⋅=⋅-δδ(5)混合溶液①两种弱酸:[]2211cKacKaH⋅+⋅=+②一种强酸和一种弱酸:类似硫酸的酸性计算,列出质子守恒,用分布分数求解。
③一种弱碱和一种弱酸:[]碱酸ccKaKaH21⋅=+(6)缓冲溶液(弱酸HA浓度c1,共轭碱A-浓度c2)※标准缓冲溶液要考虑离子精品文档。
分析化学 酸碱滴定法 公式
2010级化学一班 李海波 2011-11-04
一、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活度:i i i c a γ= (i γ为活度系数,浓度很小的溶液近似等于1)
稀溶液中,离子强度:2
1
21i n i i z c I ∑==
二、分布分数δ
※一元(HA ,Ka )
[][]
+
+
+=
H Ka H HA δ []
+
+=
H
Ka Ka
A
δ []HA C HA δ⋅= []
-⋅=-A C A δ ※多元(H n A ,Ka 1、Ka 2、Ka n ) []
[][][]n
n n n
n
A H Ka Ka Ka Ka Ka H Ka H H H n
ΛΛ2
1
2
1
2
1
1
++++=
-+-+++δ
[][][][]n
n n n
n A
H
Ka
Ka Ka Ka Ka H Ka H H Ka
H n ΛΛ2
1
2
1
2
1
1
1
1
1++++=-+-++-+-
-δ [][]
[]
n
n n n
n
A Ka Ka Ka Ka Ka H
Ka H H Ka Ka Ka n ΛΛΛ21212
11
21++++=
-+-++-
δ 三、溶液中PH 的计算
(1)强酸 强碱
(2)一元弱酸(碱)溶液PH 计算
1、计算时要先判断环境是酸性还是碱性。
2、像硫酸这种第一步解离完全,第二步不完全解离的不满足上式,但与上式的推
导过程类似,应用质子守恒列方程,[OH -]太小,忽略。
(3)多元弱酸(碱)溶液 一般都按二元酸处理,Ka 太小省略掉。
(4)两性物质溶液pH 的计算
①酸式盐,eg :NaHA
②弱酸弱碱盐(1:1型),eg :CH 2ClCOONH 4(CH 2ClCOOH →Ka ,NH 3→Ka')
(非1:1),eg:(NH4)2CO3 (1、溶液弱碱性,H2CO3、H+可忽略,只要是c不是
很小,Kw也可忽略) [][]3
3
NH
HCO≈
-→c
c
NH
HCO
2
3
3
⋅
=
⋅-δ
δ
(5)
混合溶液
①两种弱酸:[]22
1
1
c
Ka
c
Ka
H⋅
+
⋅
=
+
②一种强酸和一种弱酸:类似硫酸的酸性计算,列出质子守恒,用分布分数求解。
③一种弱碱和一种弱酸:[]
碱
酸
c
c
Ka
Ka
H
2
1
⋅
=
+
(6)缓冲溶液(弱酸HA浓度c1,共轭碱A-浓度c2)※标准缓冲溶液要考虑离子强
度。
四、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
五、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强酸(碱)滴弱碱(酸)
多元弱酸(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
六、终点误差公式(以NaOH滴定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