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 格式:ppt
- 大小:4.19 MB
- 文档页数:129
混凝土的工作性姓名班级:学号:摘要: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获得密实而均匀的混凝土结构以方便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注、振捣等过程),要求新拌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如保持新拌混凝土不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
这种新拌混凝土施工性能称之为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正文:1.工作性的概念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能,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流动性: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力或机械振动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充模板的能力。
黏聚性:黏聚性是指新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黏聚力确保不致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使混凝土能保持整体稳定的性能。
保水性:新拌混凝土保持其内部水分的能力称为保水性综上所述,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之间相互关联和制约。
黏聚性好的新拌混凝土,往往保水性也好,但其流动性可能较差;流动性很大的新拌混凝土,往往黏聚性和保水性有变差的趋势。
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目前往往采用泵送施工的方法,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很高,三方面性能必须协调统一,才能既满足施工操作要求,又能确保后期工程质量良好。
2.工作性的测定通常对较稀、自重作用下具有可塑性或流动性的新拌混凝土采用坍落度法;而对于较干硬的新拌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法。
①坍落度法坍落度法具体测定方法:将新拌混凝土分三层装入圆锥形筒(标准坍落度圆锥筒)内,每层均匀捣插25次,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抹平后将圆锥筒垂直平稳地向上提起,新拌混凝土锥体就会在自重作用下坍落高度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值(单位mm)。
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值越大,表明其流动性越好。
在测定坍落度的同时,应观察新拌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从而全面的评价其工作性黏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轻轻敲击已坍的新拌混凝土锥体,若锥体四周逐渐下沉,则黏聚性良好;若椎体倒塌或部分崩裂,或发生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
提高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措施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可塑性和易于流动的性质。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拌合物的流动性不好,会导致施工难度增加、混凝土质量下降和工程效果不佳。
因此,提高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1. 使用高性能的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添加剂,可以通过改变混凝土内部的水泥颗粒间的作用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减水剂能够显著降低混凝土的黏性,使其更易于流动。
在使用减水剂时,应注意正确的掺量,以避免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
2. 优化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的质量之比。
较低的水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也能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因此,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该尽量选择较低的水灰比,以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3. 使用合适的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混凝土的流动性有着重要影响。
使用粒径合理、形状良好的骨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此外,要注意骨料的含水率,过高或过低的含水率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
4. 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搅拌时间是指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的时间长度。
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可以使混凝土的成分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然而,过长的搅拌时间却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下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搅拌时间。
5. 控制拌合物的温度拌合物的温度对混凝土的流动性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在较低的温度下,水泥浆体黏性增加,流动性降低;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可塑性增加,流动性提高。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拌合物的温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6. 适当调整施工过程参数施工过程中的参数调整也会对混凝土的流动性产生影响。
例如,适当增加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和搅拌次数,可以提高拌合物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调整砂浆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骨料用量等参数,来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名词解释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名词解释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等骨料和水泥组成的复合材料。
骨料是砂,石子等。
水泥是主要胶结材料,分为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但它不是唯一的胶结材料,还可以采用矿渣水泥和火山灰质水泥,有时也采用粉煤灰水泥。
所谓流动性是指在搅拌混凝土时,外加剂(减水剂)溶液,拌和水等分散介质被均匀分散到水泥浆体中,形成一个整体,这一过程称为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
在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过程中,拌和水和粗集料之间始终存在着粘聚力和内摩擦阻力,在某些情况下,水分在集料颗粒表面能够被吸附,与之形成一层水膜而成为粘结力的一部分,从而使骨料间互相分离开来,这种性质称为水泥浆的粘聚力。
当骨料和水泥浆以适宜的比例相互拌和并混合均匀后,两者将处于一个统一的、连续的、无间隙的弹性连续体,这种性质称为混凝土拌合物的内摩擦力,这样混凝土拌合物就获得了流动性。
如果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外加剂,那么在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过程中,除粘聚力和内摩擦力的作用外,还有第三种作用,即分散介质的流动性,当外加剂加入后,外加剂微粒在水泥浆中产生均匀分散,随着时间的延长,分散越来越细,直至最后变成极细的微粒而分布均匀,即混凝土拌合物的分散性。
一般说来,凡具有很高粘聚力的混凝土拌合物往往缺乏足够的分散性,只有粘聚力小而内摩擦力大的混凝土拌合物才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具有流动性的混凝土才能使其获得良好的工作性能,否则会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降低。
混凝土的流动性在施工中常用坍落度来评价,而坍落度的测定又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规范中规定:在坍落度检测中坍落度筒读数所代表的容积用V表示。
但在施工现场对塌落度的判定往往不按此条执行,只根据初凝时间,因此,对于同一配合比,不同的施工方法其坍落度也可能不一样。
1。
砼的流动性一般指砼拌和物在搅拌机中搅拌后,能迅速地均匀分散在运输车的模板内壁上,形成质量均匀、强度较高的一种性能。
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日趋成熟完善,混凝土已作为我国建筑业的最主要结构材料,在各种工程建设中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使用,其质量的优劣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进程。
而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及外加剂或外掺料经拌和凝结而成的。
为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其安全性,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混凝土建筑物中,由于各个部位所处的环境不同,工作条件也不相同,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性能的混凝土,达到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显著的目的。
新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施工所要求的工作性,硬化后的混凝土要能满足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1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是混凝土的一项综合技术性质。
是指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密实等施工操作,使其不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
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内容。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自重或机械振动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流动性的大小反应拌和物的稠稀,它影响施工难易及混凝土质量。
粘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中各种组成材料之间有较好的粘聚能力,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致产生分层离析,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粘聚性差的拌和物中水泥浆或砂浆与石子易分离,混凝土硬化后会出现蜂窝、麻面、空洞等不密实现象。
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保持水分,不易产生泌水的性能。
保水性差的拌和物在浇筑过程中,由于部分水分从混凝土内析出,形成渗水通道;浮在表面的水分,使上、下两混凝土浇筑层之间形成薄弱的夹层;部分水分还会停留在石子及钢筋的下面形成水囊或水膜,降低水泥浆与石子及钢筋的胶结力。
这些都将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浅谈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及调控措施1 引言在施工中,常发生往预拌混凝土中随意加水调整坍落度的现象,这使混凝土拌合物水胶比增大、黏聚性和保水性变差,而导致硬化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严重下降。
为保证预拌混凝土满足不同施工要求及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本文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黏聚性三个和易性指标着手,结合有关资料和工程应用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将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及调控措施总结如下,以便与从事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人员共同学习、探讨,不断提高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
2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筑、捣实)并获得成型密实、质量均匀、不离析、不泌水的性能。
和易性一般主要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内容。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力或机械振动力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流动性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输送、浇筑、振捣施工的难易和混凝土的质量;黏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中的各组分之间有一定的凝聚力,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现象,使混凝土内部结构保持均匀的性能。
保水性是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在施工中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现象的性能,它是反应混凝土拌合物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3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3.1 单位体积用水量单位体积用水量决定胶凝材料浆体(以下简称浆体)的数量和稠度,它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最主要因素。
在一定单位体积用水量范围内,以不同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其拌合物流动性与单位用水量成正比关系,即随单位用水量增大,其流动性也增大。
但过大时,会导致拌合物黏聚性变差,甚至产生严重的离析、分层、泌水,并使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严重降低。
3.2 砂率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较大影响。
在一定的砂率范围内,随着砂率的增加可有效地改善混凝土流动性;当砂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流动性随着砂率的增加而变差,并影响混凝土强度。
1引言在施工中,常发生往预拌混凝土中随意加水调整坍落度的现象,这使混凝土拌合物水胶比增大、黏聚性和保水性变差,而导致硬化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严重下降。
为保证预拌混凝土满足不同施工要求及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本文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黏聚性三个和易性指标着手,结合有关资料和工程应用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将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及调控措施总结如下,以便与从事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人员共同学习、探讨,不断提高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
2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筑、捣实)并获得成型密实、质量均匀、不离析、不泌水的性能。
和易性一般主要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内容。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力或机械振动力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流动性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输送、浇筑、振捣施工的难易和混凝土的质量;黏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中的各组分之间有一定的凝聚力,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现象,使混凝土内部结构保持均匀的性能。
保水性是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在施工中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现象的性能,它是反应混凝土拌合物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3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3.1 单位体积用水量单位体积用水量决定胶凝材料浆体(以下简称浆体)的数量和稠度,它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最主要因素。
在一定单位体积用水量范围内,以不同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其拌合物流动性与单位用水量成正比关系,即随单位用水量增大,其流动性也增大。
但过大时,会导致拌合物黏聚性变差,甚至产生严重的离析、分层、泌水,并使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严重降低。
3.2 砂率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较大影响。
在一定的砂率范围内,随着砂率的增加可有效地改善混凝土流动性;当砂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流动性随着砂率的增加而变差,并影响混凝土强度。
此外,过低的砂率会使混凝土拌合物黏聚性与保水性变差,易发生离析、泌水现象。
答:混凝土的工作性又叫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灌,振捣)并能获取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
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流动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作用下(施工机械振捣),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的填满模板的性能。
粘聚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粘聚力,不致产生分层和离析的性能。
保水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证力,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的性能。
测定流动性的方法是坍落度法。
4,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含义?答:离析:各种组份趋于不同的各自运动产生分离,混凝土不再是均匀的混合物,这就叫离析。
泌水:泌水也是一种离析,混凝土浇筑在凝结前,新鲜混凝土内悬浮的固体粒子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当混凝土保水能力不足是时,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会出现一层水。
5.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过长或过短有什么不好?答:拌合时间过短:不能得到匀质的混凝土拌合物,并且会降低混凝土强度;拌合时间过长: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6.含水率定义?含水率:砂,石中的水质量占干燥砂,石质量的百分率。
7.砂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8.为什么禁止向混凝土拌合物加水?答:造成水灰比增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严重泌水,离析,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随着多余水分蒸发,留下大量孔洞,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9.混凝土和易性不满足要求时,如何调整?答;(1)粘聚性和保水性好,水灰比不变,调整水和水泥用量,砂,石不变;(2)流动性达到设计,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水,水泥用量不变,调整砂率。
10,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1)水泥强度;(2)水灰比;(3)砂石的品种,质量和数量;(4)养护温度和湿度11,什么是水灰比,水灰比与质量的关系?答: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质量之比。
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谁会比。
水灰比大,强度低,水灰比小,强度高。
这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一般只占水泥质量的23%,但在拌制混凝土拌合物时,为了获得必要的流动性,实际加的水远远大于23%,可达水泥重量的40%~70%。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制定标准的目的:统一试验方法。
一、总则:1、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包括:1)流动性(坍落度);2)黏聚性(离析、有分层);3)保水性(泌水、表皮易脱落、底下有孔)。
2、性能检验项目包括:稠度、凝结时间、泌水与压力泌水、表观密度、含气量、配合比分析。
二、取样与试样的制备:1、取样:同一盘或同一车中取样,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2、试样的制备: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材料温度与实验室温度相同;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精度:骨料为±1%;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均为±0.5%。
3、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试验不宜超过5min。
四、混凝土稠度试验: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
1、湿润坍落度筒及底板,在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水。
底板放置在坚实水平面上,并把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二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过程中应保持固定的位置。
2、把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坍落度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
每层用捣棒沿螺旋方向由中心插捣25次,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表面;装顶层时材料应高出筒口,顶层捣插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3、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
坍落度筒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4、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5、检查混凝土黏聚性及保水性。
黏聚性: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黏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了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