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葫芦丝的功能主治1. 葫芦丝简介葫芦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也是中国古代的木管乐器之一,音色清亮悦耳。
它由一个葫芦和若干个被分割成不同长度的竹管组成,通过吹气、指法和控制气息来发出音乐声音。
葫芦丝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曲目,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葫芦丝的功能葫芦丝不仅仅是一种乐器,它还有许多功能和主治作用,对于身心健康和心理调节有着积极的影响。
2.1. 舒缓压力和紧张情绪葫芦丝演奏需要演奏者通过吹气和控制气息来发出音乐声音。
这种过程需要专注和放松的心态,从而使演奏者的身心得到舒缓和放松。
演奏葫芦丝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把注意力从外界的压力和紧张情绪转移到音乐创作和表演上,从而减轻焦虑和压力。
2.2. 锻炼呼吸和调节肺活量葫芦丝演奏需要不断的吹气和控制气息,这对于呼吸系统的锻炼非常有益。
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演奏者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呼吸能力,增强身体的健康状况。
同时,葫芦丝演奏还可以调节呼吸节奏和深度,有助于缓解呼吸相关的问题,如呼吸困难和失眠。
2.3. 增强注意力和集中力演奏葫芦丝需要精确的指法和灵活的技巧,这要求演奏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演奏,人们可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的能力,增强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2.4. 改善心理状态和情绪葫芦丝演奏有着独特的音色和艺术风格,它可以表达出各种情绪和感觉。
听葫芦丝音乐或者演奏葫芦丝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帮助人们释放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并增加快乐和幸福感。
葫芦丝音乐也可以用来调节心情,帮助人们放松和入睡。
2.5. 培养审美和艺术情趣葫芦丝音乐有着悠扬的旋律和卓越的演奏技巧,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欣赏能力。
学习葫芦丝演奏可以让人们对音乐和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提高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 总结葫芦丝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还具有许多功能和主治作用。
演奏葫芦丝可以舒缓压力和紧张情绪,锻炼呼吸和调节肺活量,增强注意力和集中力,改善心理状态和情绪,并培养审美和艺术情趣。
葫芦丝知识葫芦丝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乐器,也是一种吹奏的乐器。
它有着独特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葫芦丝的知识。
葫芦丝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南方地区,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竹子、木头和葫芦。
竹子和木头制作的葫芦丝体制坚实,音色清脆;而葫芦制作的葫芦丝音色则更为悠扬。
葫芦丝一般由十根以上的簧片组成,簧片的长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演奏者通过吹口、音孔和调音孔的协调运用,使葫芦丝发出不同的音符。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十分独特,需要通过嘴唇、舌头和指法的协调来控制音符的高低、长短和连续性。
在演奏葫芦丝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各个音孔的使用,快速准确地改变指法,以确保演奏的音符准确无误。
此外,演奏者还需要掌握吹奏的技巧,通过调整吹气的力度和呼吸的节奏,使演奏的音符更加丰富和生动。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非常考验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和音乐感觉,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练才能掌握得到。
葫芦丝在中国的民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
葫芦丝擅长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能够将人们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在婚礼、葬礼还是节庆活动中,葫芦丝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活动增添了喜庆、祥和和庄严的氛围。
同时,葫芦丝也常常被用于影视作品的配乐中,为观众带来了动人的音乐体验。
除了在中国,葫芦丝也逐渐受到了国际乐坛的关注和喜爱。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和演奏葫芦丝,将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乐器介绍给世界。
葫芦丝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以及民俗友好交流的重要纽带。
总的来说,葫芦丝是一种独特且富有魅力的乐器。
它通过独特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它不仅在中国的民间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在国际乐坛上展现了自己的魅力。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葫芦丝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它将继续为人们带来美妙的音乐享受。
葫芦丝教学葫芦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起源于古老的农耕文化。
它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在中国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葫芦丝的基本知识、演奏技巧和学习方法,帮助读者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一乐器。
一、葫芦丝的基本知识葫芦丝是一种由葫芦、竹管和芦苇片组成的乐器。
其结构简单,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葫芦丝有大小不一的多种型号,通常有低音葫芦丝、中音葫芦丝和高音葫芦丝等。
乐器的吹嘴部分有漆或橄榄形,有的吹嘴为阳形,通过吹嘴的吹奏声音出现。
二、葫芦丝的演奏技巧1. 吹奏技巧:(1) 唇、舌的使用:吹奏葫芦丝时,需要用唇和舌控制气流和音准。
在吹奏时,要保持唇部柔软,用舌尖轻触吹孔处,控制气流和换气。
(2) 节奏掌握:吹奏葫芦丝需要掌握节奏感,与伴奏或其他乐器进行协调演奏。
要注意掌握音符的持续时间和间隔。
2. 手指的运用:(1) 指法基础:葫芦丝常用的指法有开放式指法和闭合式指法。
开放式指法是指用手指直接按住吹孔,闭合式指法则是用手指封住部分吹孔。
在演奏时,需要根据乐曲要求选择合适的指法。
(2) 指法转换: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根据乐曲的需要灵活转换指法,快速准确地变换音高和音色。
三、学习葫芦丝的方法1. 寻找合适的教材和指导:学习葫芦丝需要找到合适的教材和指导老师。
可以选择音乐学校、音乐培训机构或个别教师进行学习。
此外,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学习葫芦丝的教学视频和教程,可以作为辅助学习的资源。
2. 坚持练习和演奏:学习葫芦丝需要坚持练习和演奏,掌握基本的吹奏技巧和手指运用。
可以每天定时练习,逐渐提高演奏水平。
同时,多参加演出和交流活动,与其他乐手互动,不断增加实战经验。
3. 多听多模仿:学习葫芦丝需要多听各种风格的葫芦丝曲目,学习模仿其中的技巧和风格。
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听觉感受,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四、葫芦丝的发展与推广葫芦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葫芦丝的发展和传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葫芦丝教案引言:葫芦丝,又称为中国笛子,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它由葫芦、箫管及一些马脚组成,集吹、拨、摇、敲于一身,其音域广阔、表现力丰富,是很受欢迎的演奏乐器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葫芦丝的基础知识和演奏技巧,适用于初学者。
一、葫芦丝的起源和特点1. 葫芦丝的历史渊源葫芦丝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竹笛,经过演变与改进,发展成为现在的葫芦丝。
它在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区流传广泛,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2. 葫芦丝的构造和特点葫芦丝主要由葫芦、箫管和马脚组成。
葫芦是葫芦丝的共鸣器,其内部空腔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音色的音量和音色的特点。
箫管是葫芦丝的主体,是演奏者吹气的部分。
马脚则是连接葫芦和箫管的重要部分。
二、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1. 吹奏方法演奏葫芦丝时,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吹嘴姿势。
将吹嘴端放入嘴唇间,略微收紧嘴唇,用舌头轻轻触碰吹嘴上方,通过气流的控制来调整音高和音色。
2. 基础指法葫芦丝有六个音孔,分别用手指按压来控制音高的升降。
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音阶练习开始,逐渐熟悉各个音孔的位置和按压方法。
3. 节奏与韵律演奏葫芦丝时,节奏感和韵律感非常重要。
通过掌握不同的节拍和节奏变化,可以演奏出丰富多样的乐曲。
4. 葫芦丝的音域和音色控制葫芦丝具有宽广的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都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
演奏者通过气息的控制、吹奏力度和吹奏技巧来调节音色的明暗和变化。
三、学习资源和方法1. 寻找专业指导如果你对学习葫芦丝感兴趣,最好能够找到一位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
老师可以帮助你纠正姿势和演奏技巧上的问题,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乐谱。
2. 在线学习资源现在有很多葫芦丝的学习资源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比如视频教程、乐谱网站等。
通过观看视频教程和自学乐谱,你可以在家里自主学习,提高演奏技巧。
3. 参加葫芦丝社团或活动加入葫芦丝社团或参加相关的音乐活动,可以与其他爱好者进行交流,一起学习和演奏。
葫芦丝教学教材一.葫芦丝的基本介绍1.认识葫芦丝葫芦丝有大的,有小的,有高音葫芦丝,也有低音葫芦丝。
按葫芦丝的体积由小到大,或按高音到低音,可以分为:小F、小降E、小D、小C、降B、A、大G、大F、大降E、大D等调。
小F调葫芦丝体积很小,大D调葫芦丝体积大,还有更大的大C调葫芦丝——不常用。
常用的也就小F、小D、小C、降B、大G、大F、大D等调,最常用的就小D、小C、降B、大G、大F。
2.胸腹式呼吸法吹葫芦丝要用胸腹式呼吸法,这与声乐和其它吹奏乐的方法一样。
有些初学者,呼吸方法不正确:吸气时腹部内收,胸部膨胀。
这种呼吸法是吹不出乐音来的。
首先说自然呼吸:吸气时腹部向外鼓,呼气时腹部内收。
胸腹式呼吸法则是对自然呼吸的加强。
下面按步骤说明一下胸腹式呼吸法的操作:第一步:吸气时小、中腹部向外鼓,气要吸到丹田(小腹)。
可嘴鼻一同吸气。
第二步:气吸满后可始呼气(用嘴呼气)。
开始呼气时,腹部还是要保持膨胀状态,不要急于内收,似乎腹部还有点向外顶的意思。
腹部保持膨胀状态下均匀地呼气。
第三步:当呼出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气量时,腹部开始自然内收,将余气均匀呼出。
3.音域分类:音域通常是指人声或某一种乐器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
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间的距离而言。
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达到的那一部分,如钢琴的音域是A2-C5。
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
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大字一组合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
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小字五组属于高音区。
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于低音区。
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区划分,是不尽相同的。
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等... ...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
说了这麽多,呵呵:)我举个实例吧:圣桑在《动物的狂欢节》组曲里面(具体第几章我忘了)采用了这个主题,所不同的是改用钢琴慢速地在低音区缓缓地奏出,使原来活泼愉快的情趣变为呆笨迟钝的步态。
葫芦丝的形状葫芦丝是一种古老的民族管乐器,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
它的形状与名称都与葫芦有关,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由葫芦制成的。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葫芦丝的形状。
一、整体结构葫芦丝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笛身、吹嘴和吹孔。
笛身是由一个大小适中的葫芦制成,通常会在葫芦上开几个孔洞,用于调节音高和音色。
吹嘴则是用竹子或者金属制成,用于吹奏乐曲。
吹孔则是位于笛身上,供演奏者按压以控制音高和音色。
二、外观特征1. 葫芦葫芦丝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主体部分是由一个大小适中的葫芦制成。
这个葫芦通常会被切割成两半,并将内部的果肉挖空,然后再将两半粘合在一起。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空心的笛身。
2. 吹嘴吹嘴通常是由竹子或者金属制成。
它与笛身连接的地方通常会用丝线或者漆包线缠绕,以增加密封性。
吹嘴的形状有很多种,有些是直的,有些是弯曲的,这取决于演奏者的个人喜好。
3. 吹孔吹孔通常会在笛身上开几个。
这些孔洞通常会被用来调节音高和音色。
吹孔的数量和位置也会影响到葫芦丝的声音效果。
三、不同类型葫芦丝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型:1. 蜗牛葫芦丝这种葫芦丝形状像一个蜗牛壳。
它通常由一个小型葫芦制成,并在上面雕刻出一些图案。
2. 长颈葫芦丝这种葫芦丝与普通的葫芦丝相比,笛身更加细长。
它通常由一个大型葫芦制成,并在上面开几个孔洞。
3. 短颈葫芦丝这种葫芦丝与长颈葫芦丝相反,笛身较短。
它通常由一个小型葫芦制成,并在上面开几个孔洞。
总之,葫芦丝的形状和特点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主体部分是由葫芦制成的。
这种古老的民族管乐器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世界各国家的学者普遍认为葫芦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农作物。
日本的葫芦学者认为,葫芦的故乡是非洲的摩洛哥、埃塞俄比亚等地方,史料记载世界上最古老的葫芦是从秘鲁的阿亚库桥洞穴中出土的,推断为公元前一万二千年以前的葫芦,后从泰国的斯皮里特卡坡古遗址中也发现了距今已有9000年历史的葫芦。
日本从浜贝冢出土了8500年前的葫芦和种子。
然后就是从中国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葫芦皮和种子,距今6500-7000年。
由此可推断:我国原始先民知道野生葫芦可作食用和器用,进而把它移植栽培成作物,距今当在万年以上。
我国学者推测葫芦不是起源于一个地区,而是起源于若干地区,中国就是葫芦的重要发源葫芦在植物驯化史上名列前茅,分布极广,几乎遍于全世界。
它的祖先种究竟是什么,出现在哪里,迄今都还不很清楚。
尽管葫芦的遗存在世界各大洲都有出土,但有关的文献记载却以我国为最多。
有的故事传说以我国为最早,更重要的是有关这种作物的品种资源和栽培经验以我国最为丰富地之一。
葫芦是一种一年生的攀援本植物,它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可以药用,其蔓,须,叶,花,子,壳均可以入药,能医治多种疾病;人们还把葫芦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具,最常见的是盛酒和水的器皿,舀水的瓢,古代甚至被制成在战争中被使用的火器;葫芦还是制造乐器的重要材料,像中国的笙,葫芦笙,葫芦丝等;还有外国的沙锤,班卓琴等。
在我国关于其名称也有多种叫法,比如“瓠”、“匏”、“壶”、“甘瓠”、“壶卢”、“蒲卢”指的都是葫芦。
“壶”、“卢”本来是两种盛酒盛饭的器皿,因为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因此人们便将“壶卢”,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
而现在所用的“葫芦”这两个字,其实并不符合原意。
它只是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写作“葫芦”,这种俗称于是一直延用到今天。
在中国的民间葫芦还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
葫芦神话,可以说是我国各族最为流行的共有神话了。
在汉、彝、怒、白、佤、苗、瑶、黎、(水、侗、壮、哈尼、纳西、拉祜、布依、仡佬,德昂、派宛以及苦聪等二三十个族(部)都有葫芦神话流传。
葫芦丝的形状1. 葫芦丝的起源葫芦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起源于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葫芦丝最早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葫芦丝的形状与当时的葫芦果实外形相似,因此得名。
2. 葫芦丝的外形特点葫芦丝的整体形状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由葫芦果实和铜制吹嘴组成。
以下是葫芦丝的一些常见外形特点:2.1 一节葫芦丝一节葫芦丝是最基本的形状,它由一个葫芦果实和一个铜制吹嘴组成。
整体呈直线状,长度约为20至30厘米。
一节葫芦丝通常有6个音孔,可以演奏出充满古朴、悠扬的音色。
2.2 二节葫芦丝二节葫芦丝是在一节葫芦丝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葫芦果实和一个铜制连接管。
整体呈”B”字形,长度约为30至40厘米。
二节葫芦丝通常有8个音孔,在音域上比一节葫芦丝更加宽广,音色更丰富。
2.3 三节葫芦丝三节葫芦丝是在二节葫芦丝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葫芦果实和一个铜制连接管。
整体呈”Z”字形,长度约为40至50厘米。
三节葫芦丝通常有10个音孔,音域更宽广,音色更加多样化。
3.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葫芦丝是一种吹奏乐器,演奏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葫芦丝演奏技巧:3.1 吹奏姿势演奏葫芦丝时,需要正确的吹奏姿势。
通常,演奏者将葫芦丝的吹嘴放在嘴唇间,用唇膜发音。
同时,需要用手指控制音孔的开合,以产生不同音高的音符。
3.2 指法技巧葫芦丝的指法与其他管乐器有一定的区别。
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葫芦丝的音孔位置和指法技巧,准确地按下音孔,以演奏出正确的音符。
通常,指法技巧包括单指按孔、多指按孔、滑音等。
3.3 呼吸控制演奏葫芦丝需要合理控制呼吸,以保证音符的持续和音色的丰富。
演奏者需要通过鼻子和嘴巴的呼吸配合,以获取足够的气息,同时灵活运用舌头和喉咙的协调吐音技巧。
3.4 表情表达葫芦丝是一种能够表达情感的乐器,演奏者可以通过细腻的表情表达来丰富音乐演奏的效果。
包括微笑、闭目凝思、注视远方等,都可以配合演奏动作呈现出更加生动的艺术形象。
葫芦丝入门教程
葫芦丝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乐器,由竹子制成,可以发出悠扬而动听的声音。
学习葫芦丝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指法。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葫芦丝入门教程,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
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一把葫芦丝。
选择一把合适的葫芦丝很重要,可以去乐器店试吹一下,看看哪种音色适合自己。
2.了解葫芦丝的结构:葫芦丝有吹孔、指孔、排孔和音孔等部分。
吹孔是用来吹气的地方,指孔用来变换音高,排孔和音孔则用来发出不同的音色。
3.吹奏技巧:将葫芦丝的吹孔放在嘴唇上,用舌头控制气流的大小和流向。
可以通过调整吹孔与上下唇的接触力度来控制音量。
不同的吹孔和指孔的组合产生不同的音调。
4.指法:葫芦丝的指孔共有六个,从上到下分别是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和六指孔。
用手指轻轻按住指孔,并用力吹气,可以改变音高。
5.练习曲目: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曲目进行练习。
例如《茉莉花》,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曲子,简单易学。
6.坚持练习:学习葫芦丝需要坚持和耐心。
每天坚持练习一段时间,掌握基本的吹奏技巧和指法。
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吹奏的音乐越来越美妙。
以上就是一个简单的葫芦丝入门教程,希望能够帮助到初学者。
记得多多练习,享受葫芦丝带来的音乐乐趣!。
葫芦丝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
“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
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
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
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乐声。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
主音管音阶排列(以全按下主音管一至七个音孔吹奏作“so1嗦5为例”)从下到上依次为“mi咪[3]”,“sol嗦[5]”,“la拉[6]”,“si西[7]”,“do多[1]”,“re瑞[2]”,“mi咪[3]”,“fa发[4]”,“sol梭[5]”,“la拉[6]”,副主音管无按音孔,因此装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芦主音管左或右两侧,在葫芦丝吹奏时,如将副音管底端软塞取出,装有簧片的副管音就与主管音一同响起,但副管音只能发一个音,现常用的葫芦丝有C调,小D调,降B 调,F调,G调,E调等几种。
特色
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箫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箫的能工巧匠。
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箫,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来源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
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
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
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
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
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
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在中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
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给葫芦装上了管子,小卜冒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
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擅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
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
传说
一
关于葫芦丝吉祥发源地和有关葫芦丝的起源传说故事被广泛认为是在葫芦丝之乡——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而且早在先秦时代那里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了。
葫芦丝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江畔,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勇敢的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被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手捧起金葫芦,立刻吹出了美妙的乐声。
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福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梁河县勐养傣族人家传承下来,梁河的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也前来取经,相继扩大到了整个德宏和其他民族地区,并得到了世代相传。
二
另外有个傣族的传说是上古时代有一头凶兽,经常下山来吃人和牲畜。
此时有一位大英雄叫做阿泰,他历经千辛万苦,到了女娲娘娘的宫殿,女娲娘娘被阿泰的诚心感动,赐予他一只葫芦,可以收取妖魔鬼怪。
阿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等凶兽出现之时,用葫芦将凶兽收取。
但凶兽依然在葫芦里乱撞,于是阿泰将一根竹子插在了葫芦的底部,凶兽终于在里面安静了
下来,再也没有出来作怪。
后来为了纪念阿泰的事迹,大家仿照这葫芦和竹子模样作出了葫芦丝,作为乐器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