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4
森林计测学2007年真题绪论一、填空题:(每空1分)1、测树学是以()和()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和()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
()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近似( )及(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
4、在测树工作中,(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 )三、论述或计算题: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一、填空题二、三、简述题2.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散布规律。
异龄混交林的直径散布规律: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散布规律的主要特色为: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跟着直径的增大,其林木株数开始时急剧减少,达到必定直径后,林木株数减少幅度渐趋缓和,而体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
(2 分 )(2 分 )3.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弊端。
长处 : 一元材积表只有胸径一个因子, 便于林业生产应用;二元材积表精度比一元材积表高 , 合用范围广。
(2 分 )弊端:一元材积表合用范围小,只好用来计算林分积蓄而不可以用来计算单株树木材积。
二元材积表应用起来比较复杂。
(2 分 )4.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1)经济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低,随径阶增大而渐渐上涨,此后上涨速率变缓,到特大径阶后略有降落趋向;(2 分 )(2)薪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降落,此后降落速率变缓; (1 分 )(3)废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降落,至必定径阶后基本保持安稳状态。
(1 分 )5.5.分级标准木法选用标准木的原则:(1)等株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由小到大的次序,将林分分为株数基真相等的 3—5 个径级;(2)等断面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次序,将林分分为断面积基真相等的3—5个径级;径阶等比标准木法:分别径阶按等比选用标准木,即每个径阶所选用的标准木的株数和该径阶内林木株数的比值必定的方法。
6.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互相关系。
林分生长量分为:(1)毛生长量 (Z gr); (2) 纯生长量 (Z ne); (3)净增量 (); (4) 枯损量( M0 ); (5)采伐量 (C); (6)进界生长量 (I)。
互相关系为:Z ne CZ gr Z ne M 0 C M 0四、阐述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每题10 分,总计10 分)1.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同样点和不同点。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第一部分:测量学一、填空题1.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等高距。
2.测量的基本工作为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和水平角测量。
3.钢尺或皮尺有20m、30m、50m三种,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
4.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叫水平角。
5.某一同学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时,其物镜微微上倾照准所测目标,读竖盘读数为88º32¹12″。
则该竖直角为 1º27¹48″。
6.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观测、计算和绘图。
7.过地面上某一点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的夹角称子午线收敛角,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坐偏角。
8.“三北”方向是指磁北、真北、坐标纵线北。
9.任一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的夹角叫该点的经度。
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纬度。
二、概念题1.坐标方位角:由坐标纵线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2.控制点:为保证成图的精度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必须测区范围内均匀地布设一定数量的骨干点并精确地测算其位置,这些点称为控制点。
3.首曲线:根据相应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其高程是等高距的倍数,用细实线描绘。
4.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用h表示。
5.半依比例符号:凡是长度能依比例,而宽度不能缩绘的狭长地物符号,称为线状符号或半比例符号。
6.闭合导线:从某点出发,经过若干连续的折线后仍回至该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7.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以H表示)。
8.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称平面控制测量9.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三、简述题1.简述用水准仪及双面尺法,测量地面两点A、B的高差方法步骤。
并写出计算公式。
欲测A、B两点间高差,在A、B之间安置水准仪,粗平,先后视A点主尺,精平读数得a1;前视B点主尺,精平读数得b1,则h1=a1-b1;再前视B点辅尺,精平读数得b2;后视A 点辅尺,精平读数得a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 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 林分年龄 )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树高曲线是指( 胸径 )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4. 郁闭度是( 树冠投影面积 )与林地面积之比。
5. 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 1.7~1.8 )。
6. 角规测树时,Fg 越大,测量误差( 越小 )。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 薪材 )统称作商品材8.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单木模型 )。
9. Richards 生长方程( c kt A y ))ex p(1(--= )。
10. 某解析木18.5米,用2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0.5 )米。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 胸高形数:H g V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g 1.3——胸高断面积;H ——全树高。
2. 冠长率:树冠长度与树高的比值。
3.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4. 形高: 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5. 直径分布: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布。
6.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的一些特征标志。
7. 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根据林木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种出材率之间关系所编制的数表8. 全林分模型: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
9. 自由树:周围没有竞争木与其争夺生长空间、可以充分生长的林木。
10绝干重:树木干燥后去掉结晶水的重量 。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绘图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1.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2分):(1)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与连年生长量相等,此时树木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t(Q), 它是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
1、在《测树学》或《森林计测学》中以、测定为中心内容的情况并没有改变。
2、一个数的有效数字是从左至右自开始到最后一个的数字为止的位数。
3、测定胸径时,胸高断面不圆的树干,应测的胸径取其平均数。
4、立木材积三要素是由、、三个因子所构成。
5、形数是表示的指数,它说明树干。
形数越大,说明树干。
6、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作。
自地面到的高度叫做。
7、在孔兹干曲线式中,当r分别取0,1,2,3 时,其旋转体的形状一般近似于、、、。
8、进行径阶整化时常采用上限排外法,如果按2cm径阶整化,8径阶范围是,如果按4cm径阶整化,16 径阶范围是9、林分调查和森林经营中最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主要有:、、、、、、、等。
10、树皮材积与带皮材积之比称为。
11、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
12、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其余为。
13、我国现行的林分密度指标有:、和。
14、在我国,常用的评定立地质量的指标有和15、按照标准地设置目的和保留时间,标准地又可分为和。
16、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把各个龄级再归纳为更大范围的阶段,称为龄组,通常由幼到老分为、、、、。
17、疏密度这个指标可以说明单位面积上的多少,以十分小数表示,由0.1~1.0共分级,它是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中最常用的。
18、确定树木年龄的方法主要有、、和、。
19、在温带和寒温带树木的年轮通常有颜色较浅的和颜色较深的两部分组成。
20、林分生长量大致可以分为、、、、、。
21、一次调查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主要有、、和。
22、森林分子是指“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和的林木。
23、当用杆式角规绕测,相割时计数为;相切时计数为相余时计数为。
24、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的基础。
25、树木生长过程是一个的过程,其生长曲线呈现S 形。
而林分生长过程则与其完全不同,有两种作用同时发生,即和。
26、测定林分生长量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区分为和两类。
一、填空题二、三、简述题2. 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
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的主要特征为: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其林木株数开始时急剧减少,达到一定直径后,林木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而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
(2分)(2分)3. 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缺点。
优点:一元材积表只有胸径一个因子,便于林业生产应用;二元材积表精度比一元材积表高,适用范围广。
(2分)缺点:一元材积表适用范围小,只能用来计算林分蓄积而不能用来计算单株树木材积。
二元材积表应用起来比较复杂。
(2分)4.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1)经济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低,随径阶增大而逐渐上升,以后上升速率变缓,到特大径阶后略有下降趋势;(2分)(2)薪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以后下降速率变缓;(1分)(3)废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至一定径阶后基本保持平稳状态。
(1分)5.5. 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则:(1)等株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林分分为株数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2)等断面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顺序,将林分分为断面积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径阶等比标准木法:分别径阶按等比选取标准木,即每个径阶所选取的标准木的株数和该径阶内林木株数的比值一定的方法。
6.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林分生长量分为:(1)毛生长量(Z gr );(2)纯生长量(Z ne );(3)净增量(∆);(4)枯损量(0M );(5)采伐量(C );(6)进界生长量(I )。
相互关系为:00M C M Z Z CZ ne gr ne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10分)1.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1) 用过去的直径定期生长量资料;(1分)2)假设间隔期内树高曲线无明显变化;(1分)3)利用现在的直径分布;(1分)4)要有验证过的一元材积表(材积式);(1分)5)用现在的净增量代替将来的毛生长量,不能对枯损量、采伐量和进界生长量等进行估计。
森林计测学2007年真题绪论一、填空题:(每空1分)1、测树学是以()和()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和()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
()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近似( )及(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
4、在测树工作中,(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 )三、论述或计算题: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测树学复习题(课程代码 332020)一、名词解释1、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2、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3、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
用q2表示。
4、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5、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6、林分平均胸径:亦称林分平均直径,是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7、标准木法: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8、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9、同龄林:林分中所有林木的年龄都相同,或是在同一时间营造及更新生长形成的林分称为同龄林。
10、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10%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11、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12、林分生长模型: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13、连年生长量: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为连年生长量。
14、生长率: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
15、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树高和胸径两个因子之间的关系编制而成的数表。
16、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数。
17、林分蓄积量: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
18、林分表法:是通过前n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
19、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填空题:(每空1分)1、测树学是以()和()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和()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
()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近似( )及(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
4、在测树工作中,(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 )三、论述或计算题: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2、勃鲁莱测高器是根据( )原理设计的;克里斯登测高器是根据( )原理设计的。
3、( )、( )和树高称立木材积三要素。
4、胸高形数随树高、直径的( )而( )。
5、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一般有( )、( )、( )、( )四种。
6、望点是指树干上部( )处的位置。
7、丹琴公式用于树高为( )m左右树木计算材积较为可靠。
二、判断题:(每题2分)1、立木材积测定与伐倒木材积测定完全一样。
( )2、用勃鲁莱测高器测高时可以站在任意位置,而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时则需站在固定位置。
( )3、用勃鲁莱测高测高时,树高都是两次读数之和。
( )4、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测高时,只需一次便可得到全树高。
( )5、形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反映树干的具体形状即干形。
( )6、实验形数与胸高形数的变化规律相同。
( )7、胸径和树高相同,形率也相同的树干,其干形也可能不一样。
8、立木区分求积必须具有性能较好的上部直径测定仪器。
( )三、论述或计算题:1、测高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2、如何用勃鲁莱测高器在平地测高?(6分)3、一株胸径为35.3cm的落叶松,其材积是多少m3?(4分)第三章树木生长量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树木自种子发芽开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 ),树木直径、树高和形状都在不断地( ),这种变化叫生长。
2、树木生长量按研究生长的时间长短来分,有( )、( )和( );若用年平均值表示,则有( )和( )。
3、生长量是表示树木( )生长速度,生长率是表示树木( )生长速度。
4、生产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生长率公式是( )生长率式,其计算式为( )。
5、断面积生长率等于直径生长率的( )。
6、确定树木年龄的方法一般有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 )、( )、( )和目测法等。
7、施耐德生长率P v=k/nd中n是指( )。
8、树木生长过程的调查方法一般有( )和( )。
9、解析木一般应在( )、( )、( )和梢底位置取圆盘。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木的生长都是变大的。
( )2、对于速生树种常用定期平均生长量近似代替其连年生长量。
( )3、树木生长量大就说明树木在此期间长的快。
( )4、树木树高平均生长量最大时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
( )5、一株长16.2m的解析木,按2m区分段为区分,其8号圆盘在距树干基部15.6m处。
( )6、“0”号圆盘上查数年轮数由外向里数,其它圆盘则由里向外数。
( )7、“0”号圆盘上的年轮数与各号圆盘年轮数之差,即为树木达到各该圆盘高度的年龄。
( )三、论述或计算题:1、画图并说明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8分)2、一株年龄为28年的解析木,按5年一个龄阶划分,可划分为几个生长阶段,写出每个阶段的年龄。
(6分)3、一株13.0m长的解析木,按2m区分,分别查得“0”号圆盘的年轮数为26,“4”号圆盘上的年轮数为15,“5”号圆盘上的年轮数为11,该株树木15年生的修正后树高为多少米?(8分)4、为什么要进行树干解析?(8分)5、两株树木其直径分别为50cm和20cm,10年后直径分别为70cm和30cm,哪一株的长的快?为什么?(8分)第四章林分调查因子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林分是林木内部结构特征( ),并与四周邻接部分有显著区别为( )。
2、在一个完整的森林分子中,直径分布总是( )占最多数,向( )的株数逐渐减少。
3、林分中只有一层树冠的林分叫( ),有两层或更多层树冠的林分叫( )。
4、由单一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 )。
5、由于树木生长期较长,确定年龄不宜以( )为单位,而是以( )为单位。
6、分别树种按林分平均年龄和( )关系编制的表叫地位级表。
7、林分密度是反映林分中林木对其( )的利用程度的标志。
8、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 )差别,而没有质上的不同。
二、判断题:(每题2分)1、一片同龄纯林就是一个森林分子。
( )2、一森林分子中最粗树木直径一般为平均直径的1.7-1.8倍。
( )3、林分树种组成式如“7杨3柳+松-梨”中“-”表示要去掉梨树。
( )4、同龄林是指林分中林木年龄完全相同。
( )5、林分平均胸径就是各个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 )6、林分郁闭度一般都小于1。
( )三、论述题:1、如何绘制林分树高曲线?(8分)2、如何用测线法确定林分郁闭度?(8分)3、为什么要进行标准地调查。
(8分)4、标准地选取的原则是什么?(4分)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蓄积包含()的意思。
2、用标准木法求林分蓄积量,其方法分()和()标准木法。
3、分级标准木法既可求出(),又可取得()。
4、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树干带皮材积的相关关系而编制的数表称()。
5、对森林资源的全面估价,不仅要查清它的(),而且要对近期内将要采伐的蓄积量做出()上的鉴定。
二、判断题:(每题2分)1、在一定面积上的总材积叫蓄积量。
()2、标准木是指在林分中选出的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和平均干形都相同的树木。
( )3、标准木的代表性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关键。
( )第六章 角规测树方法一、填空题:(每空1分)1、杆式角规缺口宽度与林木胸高处( )计数1;( )计数0.5。
2、角规绕测的样园,实际上并未进行( ),而是以测点为中心所想象的( )。
3、测点周围有多少株( )的树木,就有多少以测点为中心的样园。
4、一般以每个测点计数( )株为选定角规断面积系数的参数。
5、缺口宽度为2cm ,杆长为1m 的角规,其F=(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用角规瞄准林木胸高位置以上判断为相切,则瞄准胸高位置的计数一定为1。
( )2、某测点周围有50株直径一样大小的树木,则在该测点周围具有50个样园。
( )3、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与林木直径无关,反与l/L 有关。
( )4、在林分内,角规测点一般不能任意移动。
( )5、当测点距树木之间的距离S i 大于临界距i i d F R ⋅=50时,该株树木一定是计数1。
( )三、论述或计算题:1、角规缺口为2cm ,杆长为50cm 时,F 等于多少?(6分)2、用角规在林分中绕测,绕测一周后其计数值几乎为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克服?(8分)3、某油松林分,用F=0.5的角规绕测,结果相割10株,相切15株,相离20株,计算该株油松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多少?(6分)第七章林分生长量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林分生长过程中,有( )同时发生。
2、调查初期与未期两次结果的差值为( )。
3、胸径生长量通常是用( )钻取木条测得。
一般取相对( )钻取。
4、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相差1cm的材积差数作为规定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1cm所引起的材积增长量,据此计算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称为( )5、林分从发生、发育一直到衰老或采伐为止的全部生活史为(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林分生长与单株树木生长相同,都是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 )2、林分纯生长量也就是净增量。
( )3、用生长锥钻取胸径取木条时的压力会使自然状态下的年轮变窄。
( )三、论述或计算题:1、一块林分第一次调查时平均年龄为20年,平均高12.0m,平均直径为14cm,第二次调查时平均年龄为30年,平均高15.5m,平均直径20cm,计算该林分树高、直径的净增量是多少?(4分)2、林分生长过程中,那些因子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那些因子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4分)第八章森林抽样调查方法一、填空题:(每空1分)1、森林大都属于( ),是数理统计合适的抽样( )。
2、无论采用哪种抽样方法,都包括( )和( )这两个重要环节。
3、简单随机抽样和抽样是其它抽样方法的( )。
4、把确定的样本单元数,按照随机的原则布设在总体范围内称。
( )5、将图面上样点位置落实到( )上的工作称样地定位。
6、分层抽样中,层平均数差异越大,分层( )越高。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样地和标准地一样都是人为选取的典型地段。
( )2、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又称森森经理调查,简称一类调查。
( )3、系统抽样的估计值可用简单随机抽样估计值近似代替。
( )4、凡是按照随机、等概的原则抽取样本,不论样地的形状和大小,都可以获得总体的无偏估计值。
( )5、回归估计是提高对总体平均数估计精度的一种方法。
( )三、论述或计算题:1、简单随机抽样工作步骤有哪几大步?(5分)2、系统抽样的周期性影响是怎么回事?(8分)3、我国目前生产上划分层次的分层因子主要是什么?(3分)第九章遥感图象在森林调查中的应用一、填空题:(每空1分)1、任何物体在( )时,都具有电磁波辐射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