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54
第一章导论1.林学是研究森林及其与森林有关的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经营的学科,是一门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经营学、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综合而复杂的学科,包括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
2.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及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3.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1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同时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并影响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2森林的特征: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3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4森林分布的地段性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合称植被分布的三相地带性。
5热带雨林的特征:热带雨林种类成分丰富、层次结构复杂。
林内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发达。
乔木具板状根,林木常有老茎生花现象。
一年四季都有树木开花结果,季相不明显。
6温室效应:把气体的浓度在大气层中的增高而使地球表面大气的年平均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第三章主要森林树种概述1 森林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①人口增长②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③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④外来种引入⑤环境污染⑥自然灾害2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对策?①建立健全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②提高公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识③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工作④加大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⑤用森林生物多样性原理指导人类的行动3白花泡桐:埋条繁殖,根蘖繁殖第四章森林的功能1我国生态环境现状:①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各种灾害发生频繁;②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明显;③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④森林资源量少质低;⑤生物多样性保护遭到严峻挑战;⑥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严重;⑦大气污染严重、酸雨发生频繁。
林业工程规划的技术方案一、引言林业工程规划是指针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科学确定林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制定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指导林业生产,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指标。
本文对林业工程规划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林业资源调查评价、林业规划目标确定、林业设计与规划方案制定、林业工程施工管理、林业规划评价与调整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林业工程规划技术方案,为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林业资源调查评价1. 林木资源调查林木资源调查是指对林地的基本情况、植被类型和组成、林分结构、森林生长状态、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水土条件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这些调查资料的汇总和分析,可以初步了解该林区的资源条件和潜力,为林业规划目标和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是对林地的土壤类型、质地、肥力、水分条件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价,以确定土地的适用性和发展潜力。
通过土地资源评价,可以为林业规划提供土地利用的依据,为合理选址和科学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3. 水资源测算水资源是森林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水资源的充足性和合理利用进行测算和评价,可以有效指导林木的生长和经营生产,以及相关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4. 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是评估林区的气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情况,从而确定林业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生态环境评价,可以为林业规划提供生态保护的依据,保障林业开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安全性。
三、林业规划目标确定1. 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目标林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林业规划的核心内容,确定科学合理的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直接关系到林业规划的实施效果和经济效益。
目标的设定应当结合不同林木资源的特点,综合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因素,明确目标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并且量化和可衡量。
林业生态工程程设计姓名: 梁少琳学号: 20070753024班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指导教师:涂景完成时间:2010年6月18日云南省砚山县回龙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体系规划设计主管单位:岩山县水利局建设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编制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编制负责人:梁少琳目录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回龙小流域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自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地理位置2.1.2地质地貌2.1.3水文气象2.1.4河流泥沙2.1.5土壤2.1.6植被2.2社会经济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2.2.2土地利用现状2.2.3农业生产情况2.2.4工、农业产值2.3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水土流失现状2.3.2水土流失成因2.3.2.1自然因素2.3.2.1.1地质地貌2.3.2.1.2岩性2.3.2.1.3植被2.3.2.1.4降雨2.3.2.2人为因素2.3.2.2.1坡耕地2.3.2.2.2人口增长2.3.2.2.3植被破坏2.3.3水土流失危害2.3.3.1地理减弱2.3.3.2淤积水库、河道、抬高河床、降低防洪标准2.3.3.3洪灾频繁、水质变差、人畜饮水困难2.3.4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3. 回笼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体系总体布局73.1布局原则 (7)3.2林业生态工程体系 (7)3.3立地类型划分3.3.1原则3.3.2主导因子的确定3.3.3立地类型划分结果3.4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布局4 林业生态工程体系林中典型设计4.1林设计4.1.1树种选择4.1.1.1 选择原则4.1.1.2 树种选择4.1.2整地4.1.3密度确定4.1.4种植点配置4.1.5种苗选择4.1.6栽植4.1.7抚育管理4.2林设计5 经费计算6 设计结论1.前言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布置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
林业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是针对某一片面积较大的林地,开展林业工程设计规划,旨在达到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目标。
该林地面积约10000公顷,位于我国某省某市的山区,地势复杂,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存在着一些森林资源利用不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本项目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对该片林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工程规划,从而实现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项目背景该片林地原为自然生态林,但受到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部分森林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受当地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生产方式落后等因素影响,森林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林业工程设计规划,对该片林地进行全面的改善和利用,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项目目标1. 保护森林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有效保护该片林地的森林资源,减少森林退化和破坏。
2. 提高林地利用率:通过改善林地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措施,改善该片林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
4.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产业开发,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
四、项目内容1. 林地调查与评估:对该片林地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估,包括土地类型、植被类型、森林资源、土壤情况等方面的调查,科学评估该片林地的资源和环境状况。
2. 林业规划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规划设计方案,包括林地分类、森林可持续利用方案、生态修复和环保措施等内容。
3. 林业工程建设:依据规划设计方案,对该片林地进行林业工程建设,包括植树造林、防火防病、林木护理等工作。
4. 生态修复与环保措施:对该片林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环保措施工作,包括水土保持、退化林地整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5. 产业开发与经济效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资源禀赋,进行林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开发林下经济、发展林产品加工等方式,实现林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林业生态保护的规划设计分析韦定元(册亨县冗渡镇林业站贵州册亨552202)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及工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力度日益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也日渐明显。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林业生态保护规划设计的作用,并结合林业资源保护现状,重点探究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16-0153-02引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规划,对自然环境及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日趋加强,这也是新时期,坚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因此相关人员应重视林业生态保护的规划设计问题,并探究合适方法保证规范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1林业生态保护规划设计的作用一方面,高效合理的林业生态规划设计方案,保护了林业承包者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的林业资源发展体系中,个人承包制已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模式。
而林业生态保护规划设计方案势必会对现有的林业权利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内容上对现有的林业种植使用权和收益权作出的规定,会进一步保护林业承包人员的经济收益,使其种植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相关的制度体系的规划设计也会合理解决林业生产过程中的纠纷,使承包商的权益得到法律保障。
另一方面,促进森林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实践中,需要有效的规划设计方案,尤其是基于制度规范形式的保护体系建设,可为相关人员开展林业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林业环境保护问题设计的因素较多,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密切配合,在林业保护规划中,对相关人员及机构的权利及义务进行合理明确,可促使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利于做到权责明确,提升林业环保工作的效率水平[1]。
2林业生态保护的规划设计策略2.1全局性规划思维的形成为促使林业资源保护方案体系的具体落实,相关工作人员及负责部门应具备全局观念,注重利用创新性思维,合理调整相关的林业保护方案内容,使方案内容设计符合新时期林业发展规划需要。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方案一、综合概况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是指通过综合利用林木资源、地形地貌以及生态环境等各种条件,采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对林地生态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和综合利用,以实现林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针对不同的地域情况和生态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是促进林业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治理原则1. 科学规划: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科学制定生态工程综合治理规划,确保各项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2. 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林地资源的多功能性,综合利用林业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3. 按序实施:根据不同地区林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治理的先后顺序,有序推进各项治理工作。
4. 全面保护:在实施生态工程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全面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二次损害,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5. 参与管理:重视广大群众和相关部门的参与,形成多方共治的局面,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管理和监督。
三、综合治理内容1. 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用(1)种植回归林: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优先选择符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乡土树种进行种植,培育回归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水土资源。
(2)优质木材生产:注重培育和利用优质木材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地经济效益。
2. 山地水体的保护和利用(1)河流整治:对山地水体进行归流整治,拓宽河道,增加水流量,改善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水土保持:采取措施防止山地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损失,保护山地水体。
3. 生态环境保护(1)火灾防控: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改善防火设施,健全森林火灾监测和报警系统。
(2)生态恢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重点修复退化林地,保护和繁衍珍稀濒危植物,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
4. 经济效益提升(1)农林结合: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参与林地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设计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设计一、引言林业生态工程是指在林木的种植、管理、利用等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强调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工程。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林业生态工程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项目。
本文将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设计角度,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项目概况1. 项目背景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人们对绿色生态发展的追求,需要通过林业生态工程来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林业生态工程项目是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大需求的项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形势,各国纷纷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林业生态工程作为一种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手段,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 技术可行性目前,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已相对成熟,从栽培技术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都有了较大的突破。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生态修复,实现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的目标。
3. 经济可行性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项目投入与回报的关系,即项目的投入与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之间的比较。
二是项目的可持续性,即项目在长期运行中能否持续产生经济效益。
四、项目设计1. 林木种植与管理项目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适宜的林木种类和种植密度,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
通过合理的种植和管理,可以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展,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设计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通过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以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退化,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经济效益实现项目设计中,需要考虑经济效益的实现方式。
目录1引言‥‥‥‥‥‥‥‥‥‥‥‥‥‥‥‥‥‥‥‥‥‥‥‥‥‥‥‥‥‥‥‥2项目区概况‥‥‥‥‥‥‥‥‥‥‥‥‥‥‥‥‥‥‥‥‥‥‥‥‥‥‥‥2.1地理位置‥‥‥‥‥‥‥‥‥‥‥‥‥‥‥‥‥‥‥‥‥‥‥‥‥‥‥‥‥2.2项目区自然状况‥‥‥‥‥‥‥‥‥‥‥‥‥‥‥‥‥‥‥‥‥‥‥‥‥2。
2。
1植物2。
2。
2土壤2。
2。
3气候2。
2.4地貌2。
2。
5地质2.3社会经济状况‥‥‥‥‥‥‥‥‥‥‥‥‥‥‥‥‥‥‥‥‥‥‥‥‥‥‥2.3。
1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2。
3.2工业生产情况2。
4土地利用状况‥‥‥‥‥‥‥‥‥‥‥‥‥‥‥‥‥‥‥‥‥‥‥‥‥‥‥‥‥2。
5水土流失状况‥‥‥‥‥‥‥‥‥‥‥‥‥‥‥‥‥‥‥‥‥‥‥‥‥‥‥‥‥3设计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腰堡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设计‥‥‥‥‥‥‥‥‥‥‥‥‥‥‥‥‥‥4.1立地类型划分‥‥‥‥‥‥‥‥‥‥‥‥‥‥‥‥‥‥‥‥‥‥‥‥‥4。
2林业生态工程布局‥‥‥‥‥‥‥‥‥‥‥‥‥‥‥‥‥‥‥‥‥‥‥‥‥‥5单项林业生态工程设计‥‥‥‥‥‥‥‥‥‥‥‥‥‥‥‥‥‥‥‥‥‥‥5。
1坡面水土保持林‥‥‥‥‥‥‥‥‥‥‥‥‥‥‥‥‥‥‥‥‥‥‥‥‥‥‥5。
2沟道水土保持林‥‥‥‥‥‥‥‥‥‥‥‥‥‥‥‥‥‥‥‥‥‥‥‥‥‥‥6管理措施6。
1人工林抚育管理6.2工程管理6。
3 资金管理6.4 信息管理6.5 物资管理7 效益分析8进度安排1引言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布置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
流域是地面水和地下水天然汇集的区域,是水土流失和开发治理的基本单元。
流域大小的划分是相对的,根据水利部规定,中国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小流域概念,是指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的流域。
实践证明,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集中、连续的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条成功经验。
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与总体规划的制定作者:吴福田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10期摘要:一个地区,如一个流域或一个区域,在进行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时,最主要的就是要制定长远的建设目标,做出宏观的总体规划。
这不仅是具体规划设计的依据,而且是调查规划地区今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远景建设的蓝图。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总体规划制定一个地区,如一个流域或一个区域,在进行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时,最主要的就是要制定长远的建设目标,做出宏观的总体规划。
这不仅是具体规划设计的依据,而且是调查规划地区今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远景建设的蓝图。
一、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和方向的制定1.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的制定长远建设目标是指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最终目标。
从林业生态工程规划的角度出发,就是制定森林覆盖率战略发展目标,确定林业生态工程空间格局与时序配置,以及应该获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有了这个目标,就能确定今后造林和封山育林的长期任务,并据以制定发展速度,规划近期或一定期限内林业生态工程总任务量。
所以,长远建设目标的制定是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制定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的原则依据在制定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时,一般要有全面观点,坚持生态经济的观点,遵循既需要又可能的科学实用的原则。
其主要依据如下-①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可能。
首先是当地气候、土壤等适于林木生长,又有一定土地可用于发展林业生态工程;其次,当地社会劳力、经济水平都允许造林营林,不致成为限制因素。
②国家整体利益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需要。
如三北地区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需要达到的森林覆盖率,全地区长期建设的需要和当地人民致富〈发展生产和经济收入)要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③造林规划地区在过去制定的综合农业区划、土地利用区划、林业区划等。
此外,原《森林法实施细则》关于森林覆盖率在山区要达到70%以上,丘陵区要达到40%以上,平原区要达到10%以上的要求,也应当作为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