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存储与检索
- 格式:ppt
- 大小:218.50 KB
- 文档页数:36
第一章信息检索概述1,什么是信息检索?它有哪些主要类型?信息检索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能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其中相关信息的过程。
有目的和组织化的信息存取活动,其中包括“存”和“取”两活动。
旧分类方法:文献检索、事实检索、数据检索新分类方法:文本检索、数值检索、音/视频检索2,试分析阐述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信息集合、需求集合、匹配与选择,信息检索三阶段及期特点?答:即信息集合与需求集合的匹配与选择。
(1)信息集合是指有关某一领域的,经采集、加工的信息的集合。
形成可供用户访问与检索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以一种公共知识结构,它有可能弥补某个特定用户的知识结构缺陷,即可以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或是获取知识的线索,或者提供某种信息区激活人脑中存储的知识。
(2)需求集合: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众多用户不同形态的信息需求的汇集,就形成了需求集合的存在。
信息需求的产生与满足,是实施信息检索行为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实施信息检索行为的目的所在。
(3)选择与匹配:面对信息集合与需求集合,如何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了解与沟通的桥梁,以便能够从信息集合中快速获取用户所需要或所缺少的信息与知识呢?这就需要信息检索提供一种“匹配”机制。
它的主要功能在于:能够把需求集合与信息集合依据某种相似性标准进行比较与判断,进而选择出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
这里,我们要求匹配机制至少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匹配标准,即相似性标准;二是执行匹配的动因。
3,信息检索主要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1)手工检索阶段,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印刷文献(图书、期刊、会议、专利、学位论文)为主要检索对象;以各类文摘、题录、和目录性工具书为可利用的主要检索工具;以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为开展信息检索服务的中心机构。
(2)计算机化检索阶段(脱机批处理检索时期、联机实时检索时期、联机网络化与多元化检索时间),主要特点:以各类机读数据库为检索对象;各类信息中心,联机服务中心作为新兴的信息服务部门而存在;信息检索用户逐渐由专业检索人员(检索中介)向个人终端用户转移和扩散。
第一章网络信息概述一. 基本概念1信息狭义:信号和消息广义: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运动方式的体现,是物质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反映了物质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状态与特征。
2 知识按照表述方法可以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可编码的知识,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
以文字、语言、图像的形式保存下来,如专利、商标、计划、软件设计报告等等。
显性知识是可以编码和表述的,有载体的。
隐性知识又可称为不可编码的知识,是存储在人们大脑里的经历、经验、技巧、体会、感悟、智能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就是你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直接交流和表达出来的知识。
隐性知识的特点是不易被认识到、不易衡量其价值、不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掌握3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精确描述:凡是用文字、图形、代码、符号、音频、视频等方式记载在一定载体上的每一件记录,均称为“文献”。
构成文献要素有三,知识、记录与载体方式。
4情报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为一定目的而传递的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钱学森:“情报是激活了的知识”情报是对特定的人而言的,对需要它的人而言是情报,对不需要的人而言它只是信息与知识。
知识与信息转化为情报必须经过传递、只有将特定的知识与信息传递到特定需要的人那里,它们才能成为情报。
传递是情报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 网络信息的特性1 性质客观性寄附性传递性共享性衍生性时效性2 特点数量大来源广语种多多媒体传播快跨国界内容杂更新快三. 网络信息的资源1 知识信息网站教育和科技部门网站,如:学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政府部门等。
2 文献信息网站出版和收藏文献网站。
有数字图书馆,如:超星、书生之家等;数字平台,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
四. 网络信息的检索主要信息网站种类:政府网站(.gov)免费教育机构(.edu)科研部门(.ac)商业网站(.com)收费社会组织(.org)互联网络(.net)五.图书馆印刷型文献:图书、期刊、工具书、报纸电子型文献:随书光盘、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及其他数据库1. 按文献内容性质划分(不同加工深度)零次文献(Zeroth Litterature) 是指非正式出版或非正式渠道交流的文献,未公开于社会,只为个人或某一团体所用。
第一章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一.概述1.信息与文献信息知识的分类:已掌握的知识和需查询的知识。
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并且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传输和储存。
这里有几个词组需说明: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研究的对象(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机械运动、化学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运动方式: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运动状态: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状和态势。
信息已成为与物质、能量同样重要的三大资源之一。
信息是一种原料,人类接受外界大量信息后,经过实践活动和大脑的思维机制加工提炼后变成有用的知识(知识的认识程度)。
文献:将知识记录并保持在一定的载体上,就形成了文献。
文献信息是文献所表达的内载信息,以文字、符号、声像信息为编码的人类精神信息,也是经过人们筛选、归纳和整理后记录下来的信息。
科技文献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记录,积累了许多有用的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和科学假设,反映了科学技术研究的进展和水平,是科学信息的主要来源。
2.信息的特点(1)普遍性;信息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c从宏观的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万事万物都是信息的母体;(2)时效性:信息的获得和传送需要时间,信息反映的总是特定时刻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当人们获得信息后,它反映的是某段时间的事物,是一种历史纪录,如果传递很慢,信息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3)传递性:指信息的空间和时间效应,信息可以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时期传到另一个时期;信息的传递决定了信息的可扩散性,信息是通过各种渠道、媒介传播和扩散;(4)共享性:信息在传播和使用的过程中,载体本身的信息并不因此而减少,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极大地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5)可转换性:信息的物质载体形态是可以相互转移变换的;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金钱、效益、质量等;(6)可伪性:在人们得到信息后,必须进行分析判断和筛选,以便正确享用信息。
课件第一章1 纸质文献资源的存储与组织的4个基本要素:信息内容、载体材料、记录符号和记录方式2 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区分(课本P23)零次文献:尚未经过系统整理形成正式文献的零散资料,包括草稿、记录和谈话等。
它与一次文献的重大区别在于前者没有形成正式文献,没有正式发表。
一次文献:作者最初发表的原始文献。
主要类型有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这些文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等明显特征,是科技查新工作中进行文献对比分析的主要依据。
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用做文献检索工具。
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文学类型,如书目、索引、文摘等都是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在运用一次文献成果并借助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一次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揭示某种规律性认识的文献类型。
如综述、述评、百科全书等。
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
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零次和一次文献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它既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对象,又可作为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3 (课件第二章)信息存储与检索定义信息存储与检索是信息检索的全称形式或广义的信息检索,又称为信息存取,它既包括采用多种形式记录信息、排序信息的信息存储过程,也包括通过一定的设备、采用一定的手段与技巧从信息系统中快速、准确地搜寻所需信息的方法与活动。
广义的信息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
信息检索第一章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第一节基础概念一、信息概述(一)信息的定义:信息指的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
世界三大基本要素:信息物质能量(二)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①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物质相对独立地存在。
②信息业来源于精神世界,但又不限于精神的领域。
③信息是具体的,并且可以被人所感知、提取、识别,可以传递、存储、变换、显示、检索和利用。
2.普遍性3.可存储性4.可传递性5.扩散性6.共享性7.时效性(三)信息的功能1.经济功能①运用信息可以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创造财富。
②使用信息取代劳动力、资金、材料等资源创造财富,实现经济效益倍增。
③直接让信息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中创造财富。
④通过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减少失误,创造财富。
2.管理与协调功能5M资源:人、财、物、设备、管理办法信息的管理与协调功能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①传递整个组织的运行目的,有效管理5M资源。
②调节和控制物质流和能源流的数量、方向和速度。
③传递外界对系统的作用,保持组织的内部环境稳定。
3.选择和决策功能4.研究与开发功能二、知识1.知识的概念: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是人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
2.知识的类型①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②实体知识和过程知识。
③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
三、情报1.情报的概念:情报是具有特定传递对象的特定知识货有价值的信息。
2.情报的特征①动态性②按特定的方式传递③为特定目的服务的④常常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机密性3.情报的类型零次情报:私人笔记、手稿、设计草图、会议记录、口头言论等。
一次情报: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科学论文、专利说明书、会议文献、专著等。
二次情报:书目、索引、文摘等三次情报:综述、专题评论、年度总结、研究进展报告、数据手册、专业年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