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操作评分表-吸痰术
- 格式:xls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吸痰评分标准表格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行为,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
在评估吸痰效果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痰液的性质、分泌程度、患者的协作程度和吸痰技术的准确性。
下面是一个吸痰评分标准的参考内容,详细描述了各个评分指标的判断标准。
1. 痰液的性质:痰液的性质是评估吸痰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痰液的颜色、黏稠度和量来评估痰液的性质。
评分标准如下:- 颜色:0分(透明无色)、1分(黄色)、2分(黄绿色)、3分(绿色)- 黏稠度:0分(无痰)、1分(有痰但较稀)、2分(粘稠但可吸出)、3分(非常黏稠无法吸出)- 量:0分(无痰)、1分(少量痰液)、2分(中等量痰液)、3分(大量痰液)2. 痰液的分泌程度:痰液的分泌程度是评估吸痰效果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根据痰液的分泌程度来评估痰液的分泌情况。
评分标准如下:- 分泌程度:0分(无分泌)、1分(少量分泌)、2分(中等分泌)、3分(大量分泌)3. 患者的协作程度:患者的协作程度对于吸痰效果至关重要。
评估患者的协作程度可以通过观察患者是否能够配合吸痰过程,并给予相应的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 协作程度:0分(拒绝配合)、1分(不配合但可操作)、2分(配合一半时间)、3分(完全配合)4. 吸痰技术准确性:吸痰技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吸痰效果。
评估吸痰技术的准确性可以通过观察吸痰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和并发症,给予相应的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 技术准确性:0分(错误且存在并发症)、1分(错误但无并发症)、2分(部分正确但有错误操作)、3分(完全正确且无错误操作)综合评分:根据上述指标,可以将各项指标的分值相加得到最终的吸痰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 0-3分:吸痰效果较差,需重新评估和调整吸痰方案- 4-6分:吸痰效果一般,可以继续保持现有吸痰方案- 7-9分:吸痰效果良好,可以继续保持现有吸痰方案- 10-12分:吸痰效果优秀,保持现有吸痰方案并持续监测需要注意的是,吸痰评分标准仅为参考,实际操作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
吸痰技能操作及评分标准全集
文档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
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表
科室:_______姓名:________考核人员:________分数:_________
气管导管气囊压力表操作评分标准
目的:
1、监测气囊压力,防止气道压力过高,造成气道粘膜损伤,重者可形成食管气管瘘。
2、监测气囊压力,防止气囊压力过低,造成脱管或吸入性肺炎。
注意事项:
1定时监测气囊压力,禁忌在患者咳嗽时测量。
2、避免过多过快地抽出和充入气囊气体。
3、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机气道低压报警、或低潮期量报警时,应重新检查气囊压力
4、呼吸机持续低压报警,在气管插管处听到漏气声、或者用注射器从气囊内无限抽出气体时,可能为气囊破裂,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5、放气前,前先吸净气道内和气囊上的滞留物。
经口吸痰法考核评分表科室:考生:总分:
项目操作要点
分
值
扣
分
评估实施80分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洗手、
戴口罩
3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检查符合要求5评估环境:清洁,光线充足,拉床帘3患者评估:了解病情,听诊双肺、拍背、查看口腔6告知操作目的,配合要求,调节氧流量10戴手套,调节负压,试吸6按照口腔—咽部—气道内顺序吸痰,每吸一处更换一根吸痰管10吸痰管插入时不带负压,插入所需深度后,吸痰管后退0.5-1cm ,
带负压,边旋转边上提,每次吸引时间小于15秒。
吸痰过程中观察
患者面色、呼吸
15
询问患者感受,擦净口鼻部,脱手套,查看口腔,听诊肺部10整理床单位,观察吸出痰液颜色、性质5健康教育,交待注意事项3分类处理垃圾,洗手,记录3
评价20 分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简述内容重点突出6操作方法正确,未引起操作相关并发症5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3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沟通5体现人性化关怀4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