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精粹课时训练.doc
- 格式:doc
- 大小:39.05 KB
- 文档页数:3
练案三标点符号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育:有的借观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深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讲解并描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个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个恳求,希望人应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
C.一粥一饭觉香甜,生活因此健康、暖和、妥当;一瓢一箪是清淡,人生因此随意、自由、安心。
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
D.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里的“容”不仅是宽容、理解;也是默许、等待;不仅是思想的无终无止,更是情感的无穷无尽。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尚无配套的惩罚条例,但是此次禁烟有两个主动意义:第一,将对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起到警示作用,公众意识将得到提升。
其次,餐馆、酒吧等经营场所,以及车站候车室、封闭式站台等非经营区域将全部取消“吸烟区”。
B.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
“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让人实在无语:“我的地盘我做主,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孩子了。
”C.“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党和国家领导人领先垂范,开创了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网络问政”新风,并将其引向深化和常态化。
D.石碑上面,包孝肃公(包拯卒后,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谥号“孝肃”)的姓名,被百姓们摩挲出了深深的指痕。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脊轩虽然窄小,破旧而又阴暗,可它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时刻,唯有项脊轩才能唤起主子对过去生活的深许久远的回忆。
B.法国19世纪闻名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阅读是为了活着”。
缺少阅读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其中文学阅读更是一种名贵的行为,干脆和人的灵魂相关。
C.那么真正的生活会是怎样?如何过上好玩又有用的生活呢?在我看来,真正好玩的生活应当是内心充分的释放,是安静而又美妙的。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用法【含答案】【典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
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古镇的古树还有不少,然而,全镇子内内外外,哪一棵都没有“龙爪榕”这么煌煌赫赫,它的“爪”大约已繁衍出十万个了吧?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
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
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
于是乎,你的眼睛里已全部是龙子、龙孙、龙孙孙们的刀枪剑戟,或曰手臂连着手臂,气势顶着气势,山连着山。
俯身向地下看,“龙爪榕”的布局也是一个合纵连横的大战场,数个大根凸起,在地面上盘起让人不解其意的各种图形。
更多的中根、小根乃至小小根,则一直延伸过来,生长到深不可测、宽不可测、远不可测的未知——也许整个古镇的地下,都是它的根系在维系和支撑着吧?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怎样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B.难道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四点的,它肯定响过。
C.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D.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2.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
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压过来的滚滚而过的蔓延着的流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C2.①树和人本来不会搂抱,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②“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2020 年全国III 卷高考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
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
没有中华文化的,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B. 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C. 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D. 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B. 互为一体前赴后继博大精深卓尔不群C. 互为一体薪火相传繁荣昌盛源远流长D. 一脉相承前赴后继繁荣昌盛卓尔不群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B. 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C. 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D. 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答案】17. A 18. C 19. B【解析】17 题详解】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时间:45分钟分值:37分)题组一专项练1.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最近,我们看到,武汉大学的吴天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大学语文研讨会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甲】比如大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它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乙】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丙】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
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
A.甲B.乙C.丙解析甲句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为句号。
答案 A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甲】我们说,老人要从思想上改变,接受新的生活观念。
老人退休以后,要建立新型家庭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合理安排退休后的生活,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其他可以陶冶情操的运动或文艺上面。
【乙】适当减少对子女感情的投入,降低对他们的期盼值,进而达到对子女的依恋适度,并使之充实孤独老人的生活。
通过网络,我们看到,当时,【丙】人们对空间和时间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空间和时间是无限可分的;二是空间和时间是由不可分的小段组成的。
A.甲B.乙C.丙解析丙句中分号应为逗号。
答案 C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对外追讨越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甲】加拿大等国政府态度的转变,对携公款50多亿美元(注意,此乃2__000年统计数。
)外逃的众多犯罪嫌疑人说,可谓当头一棒。
【乙】精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常回家看看”是给钱、给物代替不了的。
许多“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并不是子女给予物质就能解决的,【丙】他们需要子女的精神抚慰,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
专题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 下列句子中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唐代古文化运的袖是愈,他的主是“文以道”“惟言之去”,之“文起八代之衰”。
B.套用王勃的一句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 不是也有意?C.一北一南,迥然不同的两个地域,迥然不同的两种模式,如今却面着同的窘境——技工人缺口。
D.年味淡了,是和社会展的必然?是其中有原因?我是漠然置之?是极主地去做些什么?2.下列句子中,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李明考上了清大学,在建筑系学;王芳上了学院,会;我当了餐服:我都能开自己的美好未来。
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的皮鞋作坊?已没法弄清了。
C.任中的两种,展开想像,以《××与××的》,写一个200 字左右的片段。
D.藏,水流,荒地,国有森林和其他海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3.下列句子中点使用正确的一是()A.“ 化嘛!” 迅先生微笑着:“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底下着个:可怕的化思想。
”B.山路崎,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走不个背着三十多斤西的山村女孩子( 她才只有十四 ) 。
C.麦收以后,地是种玉米呢?是种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莫衷一是。
D.木的大街上到着水果,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得人的香味儿。
4.下列句子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麦收以后,的地都播种完了,就剩下地。
地是种玉米呢,是种薯呢?到底种什么呢,村民,莫衷一是。
B.1861 年以后,慈禧曾在此“垂帘听政”( 是那拉氏控制朝政的一种形式子手曾国藩、李章等,并勾“洋”,狂地了太平天国运。
C.“ 兮秋,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 。
自从屈原吟唱出人的佳句,) ,指使“木叶” 一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代的人,突出地成他笔下的形象。
D.次校委的“献心”活所募集的捐款,据不完全:高三年捐了一千元,高二年捐了九百元,而高一年多达一千八百元,同学捐款十分踊。
2020高考语言运用之标点符号题专练与答案解析高考语言运用之标点符号题专练与答案解析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经典”一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西方学者对“经典”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探讨和阐发。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什么是经典作品》中写道,“假如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词,它能最充分地表现我所说的‘经典’的含义,那就是成熟……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的时候,语言及文学成熟的时候;它一定是成熟心智的产物”。
A.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B.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C.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据说就是杜D.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鹃。
2.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的分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美好生活表达了人存在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
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具有世界性,是各民族国家普通的向往、共通的命题;另一方面具有民族性、契合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在此当中形成的文化精神、文化心理。
A.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
B.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
C.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D.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
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
3.下列各句中的叹号和文中的叹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语言文字运用(第1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回顾“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直是高频考点。
近几年全国卷将词语放在阅读文段中考查,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无论是新高考卷还是全国卷都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填写成语,这既考查考生的成语积累量,也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准确把握词语使用对象和准确判断词语感情色彩与适用语境是词语考查的主要方面。
考点一成语填空近几年全国卷对成语的考查题型是客观题,而2022年新高考Ⅰ卷、Ⅱ卷第18题,全国甲卷、乙卷第17题均采用主观题考查成语填空。
此类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填写的成语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该题型突出考查考生的成语的储备量,对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情景性和灵活性有更高要求。
成语填空题型新颖,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词语的积累。
方法指导成语填空题的语境分析法(1)找出关键句。
这里的关键句是指与需填入的成语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句子。
一般而言,这些句子暗含了对成语的解释说明。
(2)分析语境,确定关键信息。
首先对空缺处前后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句中的信息点,然后分析其含义,再将此含义缩减为对应的词语。
(3)结合分析,选出合适成语。
在给定的语境中需要考虑词语使用对象、范围、词义侧重点、感情色彩等,最后选出一个合适的成语填写即可。
考点二辨析近义成语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侧重考查辨析与正确使用近义成语的能力。
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表现在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范围的大小不同、使用的对象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词性不同等几个角度。
方法指导近义实词辨析方法1.辨析词义(1)正确掌握词义。
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相异语素的细微差别,从而辨析近义词的词义。
如:“不力和不利”中的“力”和“利”。
“力”指力量、尽力、得力;“利”指好处,顺利。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
专题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唐代古文化运动的领袖是韩愈,他的主张是“文以载道”“惟陈言之务去”,苏
轼赞之为“文起八代之衰”。
B.套用王勃的一句诗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C.一北一南,迥然不同的两个地域,迥然不同的两种经济模式,如今却面临着同样的
窘境——技术工人缺口。
D.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别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
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李明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建筑系学习;王芳上了财贸学院,读会计专业;我当了餐
厅服务员:我们都能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
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C.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写一个200 字左右的对话片段。
D.矿藏,水流,荒地,国有森林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
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
B.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多斤东西的山村女
孩子( 她才只有十四岁 ) 。
C.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
D.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
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儿。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麦收以后,别的地都播种完了,就剩下这块地。
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呢,村民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B.1861 年以后,慈禧曾经在此“垂帘听政”( 这是那拉氏控制朝政的一种形式
刽子手曾国藩、李鸿章等,并勾结“洋枪队”,疯狂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 。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佳句,) ,指使
“木
叶”这一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突出地成为他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D.这次校团委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所募集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一
千元,高二年级捐了九百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一千八百元,同学们捐款十分踊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夺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姚明苦笑了一下说:“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鲜花和掌声,而忽视这背后的汗水和辛苦呀!”
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
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C.假如有这样一本书,能给“下海”或将要“下海”者以警示,告诉他们何处可能
有陷阱,怎样才能达到金光灿烂的彼岸,那该多好!
D.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 ( 斑斑,方言,即斑鸠 ) 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最近,教育部制订了中学语文“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
课标是课程改革的依据。
B.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像“吾谁欺”,“不我知”,“夜以继日”,现代不用
了。
C.钓鱼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
不竭。
” ( 《明一统志》)
D.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
从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7.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
方可用。
”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B.对社会考生、省外回湘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 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后转入我省的学
生) ,高校录取办法将在我省高考改革方案中予以明确规定。
C.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
心”与“庆幸”平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D.如果生命真是租来的,你还会埋怨条件不好吗?还会指责别人吗?对于租来的生
命而言,风天、雨天,哪一天不好,天天都好。
8.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
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B.有人断言,先生这样的天才,“在号称有四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才出现一个,恐怕
能跟他伦比的一个也没有。
”这句话说得未免夸大。
C.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闻的疾
病?
D.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对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表示不满,而冯
小刚对此则保持沉默。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阅读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不断生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
当然,提出问
题很难,解决问题更难,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
在最后。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却是相反,缘故是第二种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C.格里高尔接着又朝窗口望去,那阴暗的天气——人们听得见雨点敲打在窗格子铁
皮上的声音——使他的心情变得十分忧郁。
D.孟子,鲁国邹人( 现山东省邹县) ,为子思的弟子( 一说是再传弟子) 。
10.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是()
A.广州的BRT工程正在施工进行,许多人都关心这项工程完工后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
多大的便利?
B.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和世界文
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C.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参考答案
1.解析:选择疑问句的问号应放在后面,“必然”和“漠然置之”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答案: D
2.解析: B 项,陈述句,两个问号都应改用逗号;C项,书名号应改用引号; D 项,前三处逗号应改用顿号。
答案: A
3.解析: A项中“鲁迅先生微笑着说”后用逗号; C 项“是种玉米呢”后用逗号; D 项“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中顿号应为逗号。
答案: B
4.解析: A项中“村民”前逗号改为问号; C 项中第一个句号置于前面后引号内; D 项中“一千八百元”后用句号。
答案: B
5.解析: A 项说后的冒号应该为逗号; B 项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
范围。
其实不然。
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
应将冒号改为逗号,或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D项
括号的内容是对“斑斑”的解释,应紧接在“斑斑”后。
答案: C
6.解析: A项第二个破折号改为逗号; B 项去掉第二和第三个逗号; C项句号改到后括号的后面。
答案: D
7.解析:“哪一天不好”后的逗号改问号。
答案: D
8.解析: A 项“生存”后问号改为逗号,句末应用句号;C项是一陈述句,句末用句号;D项“实话实说”是节目,不是书名,应用引号。
答案: B
9.解析:括号使用有误。
第一个括号应置于“邹”后,因为括号内容是对“邹”的解
释,而不是对“邹人”进行解释。
答案: D
10.解析: A 项,整句话不是疑问句,不要求回答,所以最后的问号应该改成句号。
项,“中国讲习班”不用书名号,用引号。
(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刊名、篇章名、影剧名、歌曲名、图画名和法规文件等题名,而文艺晚会名、大赛名称、广电专栏名、证书
名称、店名应该用引号。
)C 项,举办的活动内容共三大类,三大类之间应用逗号隔开,
艺评论活动”后顿号改逗号,第二大类中又有三小类,用顿号隔开。
答案: D
B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