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89.00 KB
- 文档页数:15
关于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摘要:砌体结构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有蒸压和烧结的实心砖和多孔砖。
砌体结构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小,抗震性能差。
为满足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要求,需要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砌体结构抗震砌体结构房屋在设计上,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
砌体结构要使地震作用的影响降到最低,必须在结构上刚度分布要均匀。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采取技术措施来提高其抗震能力。
1 抗震设计1.1 砌体结构的高度多层砌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取值。
在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砌体房屋的层数越高,高度相应越大,地震时的破坏也就越大,所以控制层数的方法来控制层高是削弱地震影响的有效方法。
1.2 结构体系结构要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
多层结构房屋纵横墙布置宜均匀,竖向上下连续,平面对齐。
窗间墙宽度设置尽量均匀。
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在两个方向适当布置纵横墙,因非承重方向的约束墙体少,要采用纵墙贯通布置的平面布置方法。
适当控制横墙间距,因为砌体结构中横墙间距过大时,纵向砖墙会因过大的层间变形而产生出平面的弯曲破坏,使楼盖失去传递水平地震力的能力,从而导致地震力还未传到横墙,纵墙就已先破坏。
提高墙体面积、砂浆强度也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1.3 平立面布置建筑平面尽量对称规则,房屋的端头和转角处不设楼梯间,结构的侧向刚度均匀变化,墙体沿竖向布置应连续,避免刚度突变。
当不可避免采用不规则方案时,将不规则的建筑布局分成几个相对规则的单元,设置防震缝,缝宽可以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采用50-100mm。
当局部尺寸不满足要求时,可用增设构造柱来满足。
砌体结构中也不宜过多配置混凝土构件,因为砖砌体和混凝土的变形模量不同。
2 结构抗震要求结构抗震要求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
抗震能力取决于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专升本)综合测试1之宇文皓月创作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6度设防的35m高的框架结构,其防震缝的宽度应为_____。
(2分)(B) 180mm参考答案:B2. 地震系数暗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一般,地面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则地震系数_____。
(2分)(C) 越高参考答案:C3. 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_____要求进行设计。
(2分)(D) 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取参考答案:D4. 框架—抗震墙结构安插中,关于抗震墙的安插,下列_____ 是错误的。
(2分)(D) 抗震墙宜安插在两端的外墙参考答案:D5. 《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_____。
(2分)(A) 水平直线参考答案:A多选题6. 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结构工程师的任务是_____。
(2分)(A) 对地震区域作抗震减灾规划(B) 对新建筑工程作抗震设计(C) 对已存在的工程结构作抗震鉴定(D) 对已存在的工程结构作抗震加固参考答案:A,B,C,D7. 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_(4) _ 因素查表确定。
(2分)(A) 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 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参考答案:B8. 面波的两种形式_____。
(2分)(A) 纵波(B) 横波(C) 瑞雷波(D) 乐夫波参考答案:A,B9. 一般说来,完整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包含_____三个方向的内容与要求。
(2分)(A) 概念设计(B) 构造措施(C) 抗震计算设计(D) 计算模型选取参考答案:A,B,C10. 有抗震要求的多高层建筑钢结构可采取结构体系_____。
(2分)(A) 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B) 框架-偏心支撑结构体系(C) 框架结构体系(D) 框筒结构体系参考答案:A,B,C,D判断题11. 纯框架结构延性差,抗侧力刚度差。
分析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摘要:本文就针对砌体结构的特点,对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层砌体结构的布置,提出了对附属构件进行抗震设计及验算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列出了多层砖房构造柱及现浇混凝土圈梁的设置要求,以完善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构造柱,圈粱1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分析确定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应考虑以下几点:1)将水平地震作用在建筑物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抗震验算。
2)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为剪切型。
3)房屋各层楼盖水平刚度无限大,仅做平移运动,因此各抗侧力件在同一楼层标高处侧移相同。
在计算多层砌体房屋地震作用时,应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为计算单元,在计算单元中各楼层的集中质点设在楼、屋盖标高处,各楼层质点重力荷载应包括:楼、屋盖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墙体上、下层各半的重力荷载。
2、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设防三水准2. 1 抗震概念设计2.1.1 房屋的高度和层数多层砌体房屋, 墙厚最小不小于190 mm, 总层数总高度不应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7.1.2 的规定, 高度允许稍有选择的范围应不大于1 m。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 表7.1.2 是适用于横墙较多的多层砌体房屋。
对于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 应比表7.1.2 的规定降低3 m, 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对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 还应再减少一层;对抗震横墙最大间距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7.1.5 要求的多层砌体房屋, 已不属于侧力作用下的刚性房屋, 不能按多层砌体房屋设计, 应按空旷房屋进行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 即高宽比, 不应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7.1.4 的要求。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
房屋总宽度的确定, 可分下列四种情况:对于规则平面,可按房屋的总体宽度计算,不考虑平面上局部凸出或凹进;对于凸出或凹进的较规则平面, 房屋宽度可按加权平均值计算或近似取平面面积除以长度;对悬挑单边走廊或单边由外柱承重的走廊房屋, 房屋宽度不包括走廊部分的宽度。
砌体结构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为了适当提高砌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指标,将B级施工质量等级的砌体材料的分项系数由 1.5提高到 1.6。
G E。
2.如果砌体结构的弹性模量为E,剪变模量为G,则G和E的关系近似为0.43.砌体结构最基本的力学性能指标是轴心抗压强度。
4.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弯曲抗拉强度以及剪切强度主要与砂浆或块体的强度等级有关。
当砂浆强度等级较低,发生沿齿缝或通缝截面破坏时,它们主要与砂浆的强度等级有关;当块体强度等级较低,常发生沿块体截面破坏时,它们主要与块体的强度等级有关。
5.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将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分为五个强度等级,其中最低和最高强度等级分别为 MU10 和 MU30 。
6.结构的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7.在我国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均规定有明显的极限状态标志或极限。
8.砌体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根据砌体结构的特点,砌体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一般通过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
9.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采用了定值分项系数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砌体结构在多数情况下是以承受自重为主的结构,除考虑一般的荷载组合以外,还应考虑以承受自重为主的荷载组合,这种组合的恒载分项系数G为 1.35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Q为 1.4 。
10.假设砌体结构的强度平均值为f,变异系数为f,则其具有95%保证率的强度标准值k f为mf。
(1 1.645)m f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所列砌体强度设计值是按照施工质量等级为B级确定的,当施工质量等级不为B级时,应对砌体强度设计值进行调整。
具体调整的方法就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所查砌体强度设计值乘以调整系数,对于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C级的,其取值为a0.89 ;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A级时,其取值为 1.4 。
1. 地震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2. 震源、震中、震中距: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臵叫震中;地面某处至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3. 构造地震:地壳的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
4. 地震波:由地下岩层断裂错动引起的振动,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外传播,就形成了地震波。
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是沿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分为横波和纵波;面波是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包括瑞雷柏和乐夫波。
5.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故在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区人们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6. 地震动:地震波传播到地面引起的振动。
其三要素:峰值、频谱、持续时间。
7.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一种度量,用M表示。
其数值是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图确定的。
微震M<2有害地震2<M<4破坏地震M>7,特大地震M>88. 地震烈度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遇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9. 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它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
10. 地震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地表破坏、建筑物破坏和次生灾害三种形式。
地表破坏主要表现为地裂缝、地面下沉、喷水冒砂、滑坡、塌方等形式;建筑物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主体结构强度不足形成的破坏和结构丧失整体性两种形式。
11. 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限制和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2. 三水准抗震设防要求: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破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遇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遇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机安全生命的严重破坏。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摘要:砌体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在我国的各类建筑中仍占82%以上的比例。
本文结合砌体结构抗震新规范,探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关键词:新规范;砌体结构;抗震设计1.引言传统的砌体结构是一种由脆性材料砌筑,屋面一般采用装配式结构或装配整体式组成的结构,经过破坏性大地震(邢台、唐山大地震),表明砌体结构在经受大地震的考验时抗震性能较差。
因此,国外抗震规范一般只允许建造3层及以下的砌体建筑。
考虑中国有丰富的黄土和砂石资源,有传统的生产和施工工艺,再者在城镇建设中,由于受人口集中,土地和经济的有限,砌体结构有其较好的适用性。
为了提高砌体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在研究和总结地震震害的基础上抗震规范进行了多次修订。
汶川地震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又进行了修订,此次规范修订,总结了震害经验,对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就砌体部分也做了修订,从抗震构造和抗震设计对砌体结构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2.砌体结构概念设计砌体结构的墙体布置,直接涉及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要求建筑和结构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确定建筑方案有较好的结构体系,结构工程师熟悉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在确定建筑方案时给出合理的建议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新规范延续了01规范在墙体布置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包括:(l)控制房屋总高度、层高、层数和高宽比等,避免整体弯曲变形。
(2)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体系并控制最大横墙间距,以减少楼盖平面内变形的不利影响。
(3) 砌体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避免因局部失效而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甚至倒塌(4)墙体宜均匀对称,对齐;竖向应上下连续,防止侧向刚度的突变。
较小房间的隔墙可改用非抗震墙。
(5)接梯间布置于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时,应采取加强墙体约束等措施,提高楼梯间的安全性。
(6) 对于竖向和平面严重不规则的房屋,如立面高差大丁6m、较大错层、或各部分结构刚度和质量截然不同,宜设置防震缝并符合最小缝宽的要求。
在遵循了以上基本规定之后,结合建筑方案,争取布置出合理的结构方案。
职称评审-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真题及答案五[单选题]1.地下工程的防水卷材的设置与施工宜采用()法。
A.外防外贴B.外防内贴(江南博哥)C.内防外贴D.内防内帖正确答案:A[单选题]2.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指出下列哪一个分类是不正确的?()A.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B.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C.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D.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1.1条: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1.1条: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3.0.2条:①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简称甲类。
②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简称乙类。
③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④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单选题]3.逆作法施工的地下室结构,国内外常用的施工缝浇筑方法中,施工最简单、成本最低,施工时可对接缝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减少收缩的施工方法是()。
A.直接法B.间接法C.充填法D.注浆法正确答案:A[单选题]4.抗震设计时可不计算竖向地震作用的建筑结构是:()A.8、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和长悬臂结构B.9度时的高层建筑结构C.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D.多层砌体结构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计算,一般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一、引言中国是砌体大国。
据统计,1980年的全国年产量为1600亿块,1996年增至6200亿块,为世界其它各国砖每年产量的总和。
全国基建中采用砌体作墙体材料约占90%左右。
在办公、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大量采用砖墙承重。
现在每年兴建的城市住宅建筑面积多达1亿m2以上。
在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轻工业厂房,以及影剧院、食堂、仓库等建筑也广泛采用砖墙、柱承重结构。
砖石结构还用于建造各种构筑物。
每座都有新发展和世界纪录我国还积累了在地震区建造砌体结构房屋的宝贵经验。
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在6度或6度以上地震设防区。
地震烈度≤6度的砌体结构经受了地震的考验。
经过设计和构造上的改进和处理,还在7度区和8度区建造了大量的砌体结构房屋。
据不完全统计,从80年代初至今10多年间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建造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建筑面积已达70-80亿m2。
可见砌体的安全成为关系砌体设计的重点。
二、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研究与应用使砌体的抗震不断发展。
60年代以来,我国粘土空心砖(多孔砖)的生产和应用有较大的发创造了条件。
近10余年来,采用砼、轻骨料砼或加气砼,以及利用河砂、各种工业废料、粉煤灰、煤干石等制无热料水泥煤渣砼砌块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砖、砌块等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砌块种类、规格较多,其中以中、小型砌块较为普遍,在小型砌块中又开发出多种强度等级的承重砌块和装饰砌块。
70年代以来,尤其是1975年海城—营口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对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约束砌体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其成果引入我国抗震设计规范。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在砖墙中加大加密构造柱形成所谓强约束砌体的中高层结构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和约束配筋砌体对应的是所谓均匀配筋砌体,即国外广泛应用的配筋砼砌块剪力墙结构,这种砌体和纲筋砼剪力墙一样,对水平和竖向配筋有最小含钢率要求,而且在受力模式上也类同于砼剪力墙结构,它是利用配筋砌块剪力墙承受结构的竖向和水平作用,是结构的承重和抗侧力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