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9_4全民守法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1 全民遵守法律
作业时限:30分钟 作业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4年9月1日,《环境爱护公众参与方法》实施四周年。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得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爱护的权利,畅通参与渠道,促进环境爱护公众参与依法有序发展。这一规定( C )
①切实保障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②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和途径
③可以为公民参与环保供应法律依据
④扩大了公民爱护环境的政治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该法的规定可以为公民参与环保供应法律依据,而且畅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②③正确;促进环境爱护公众参与依法有序发展与切实保障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没有干脆关联,①错误;公民的政治权利不能扩大,④错误。故选C。
2.在拥挤的深圳地铁7号线上,突然有人高喊“卧倒”,四周乘客忽然陷入慌乱,多名乘客跑动逃命,有不少人跑出了地铁……原来是有人在地铁上拍摄短视频。2024年5月20日上午,深圳市公安局证明,三名涉事男子已被警方刑拘。这一事务告知我们( A )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②公共场所的言论自由受国家爱护
③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
④政府具有社会主义文化管理职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公民因在公共场所拍摄短视频而引发秩序混乱,三名涉事男子已被警方刑拘。这一事务告知我们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行使权利必需履行相应的义务,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①③符合题意;公共场所合法言论自由受国家爱护,②说法错误;材料表明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不涉及文化管理职能,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
3.生态环境部、中心文明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自觉做生态环境爱护的提倡者、行动者、示范者,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漂亮中国。对此公民可以( D )
①利用言论自由履行应尽义务,随意各处张贴大字报宣扬建设绿色社区、绿色家庭
②行使监督权,加强对生态环境爱护工作的监督 2 ③主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参与各类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④履行生态环境爱护义务,践行生态环境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言论自由是公民的权利,不是公民的义务,且随意各处张贴大字报进行宣扬的做法错误,故①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监督权,且加强对生态环境爱护工作的监督,主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的职责而不是公民的职责,解除②。故选D。
4.近年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妨害平安驾驶的行为时有发生,严峻威逼道路交通平安。2024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指导看法,对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等危急事务中的乘客、司机各方,可能触犯的罪名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一规定( D )
①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②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爱护范围
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④旨在规范公众交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中的规定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旨在规范公众交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③④符合题意;这一规定的目的不是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①与题意不符;这一规定有利于保障公民合法权利,而不是扩大对公民权利的爱护范围,②说法错误。故选D。
5.2024年1月8日,福建省纪委发布了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的通报。在此之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也通报了五起恶意举报典型案例。而新疆纪委不仅用了“恶意举报”这样的字眼,且坚决表明白立场:要让诬告陷害、恶意举报者付出代价。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B )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不行放弃
B.公民行使监督权必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依法行政才能维护社会公允和正义
D.公民必需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管理活动
解析: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需履行,A不选;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要让诬告陷害、恶意举报者付出代价,说明公民应正确行使监督权,公民行使监督权必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照实反映状况,不得捏造事实、恶意陷害,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机关,C不选;材料涉及的是民主监督而不是民主管理,D不选。故选B。
6.近日,一段一男两女在北京地铁10号线内因扫码引发骂战的视频被爆出,在社会上引起高度关注。此次事务爆出后,地铁上其他乘客的冷漠看法也引发争议:在这2分20秒的过程中,车厢内没有一个乘客上前阻挡劝和。这反映出我国公民( C )
①权利意识有待提高 ②思想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3 ③义务意识有待提高 ④科学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此次事务爆出后,地铁上其他乘客的冷漠看法也引发争议:在这 2分20秒的过程中,车厢内没有一个乘客上前阻挡劝和”这反映出我国公民义务意识有待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有待提高,故②③应选。①④与题意无关。故选C。
7.市民小李在网上发微博实名举报本市主要领导,被警方依据《治安管理惩罚法》,以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处以行政拘留10日。小李不服警方行政惩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此相识正确的是( D )
①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
②警方依据《治安管理惩罚法》对小李处以拘留,做到了公正司法
③实名举报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体现,公民应依法行使监督权
④网上发微博是公民的言论自由,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能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司法机关公正司法,而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警方属于行政执法机关,警方做到了依法行政而不是公正司法,②说法错误;网上发微博是公民的言论自由,但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必需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④说法错误。故选D。
8.“敬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她)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①必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同等原则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爱护
③人格尊严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④必需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敬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她)有罪有错”,这说明必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同等原则,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爱护;③表述错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④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公民的权利,未涉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故选A。
9.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中国人的钱包越来越鼓,出境旅游的人数大幅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时不文明行为的屡屡曝光,为中国形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严峻影响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这提示我们( C )
①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主动性
②要履行好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③要自觉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④要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 4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影响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要求我们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无关。故选C。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由此可见( D )
①健康权是公民享有的基本的民主权利
②我国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③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权是国家的责任
④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日益充分的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说法错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民主权利;②说法错误,我国把维护人民权益放在第一位,但人民权益并不仅仅包括健康权益;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强调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表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权是国家的责任,同时也表明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日益充分的实现。故选D。
11.“抖音一姐”莉哥以其特有的烟嗓和甜蜜的笑容俘获了大批粉丝,但她的走红却只是昙花一现。其在虎牙直播时,公然篡改国歌曲谱,以喜笑颜开的方式表现国歌内容,并将国歌作为其“网络音乐会”的“开幕曲”,上海静安警方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惩罚。材料告知我们( B )
①敬重国歌是我国公民履行政治义务的体现
②公民应做到有序政治参与
③敬重国歌是维护国家荣誉的体现
④维护国歌尊严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公民应做到有序政治参与”,②不合题意;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④表述错误。故选B。
12.为激励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各地纷纷设立环境举报嘉奖基金,全面开展有奖举报工作。公民举报污染环境的行为是( B )
①行使合法权利,维护切身利益的体现
②履行法定义务,维护环境质量的体现
③行使国家权力,对环境治理进行监督
④运用合法手段,对污染行为进行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公民举报污染环境的行为是公民通过合法渠道行使自己的监督权,维护自身利益 5 的体现,①④正确;对环境的监督属于公民的权利而非义务,②错误;公民举报污染环境的行为不是在行使国家权力,③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人们维护权利、解决问题、表达诉求的有效制度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遵守法律,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需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目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加,“民告官”案件也不断增多,但是在维权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一些有违法治精神的非法治文化现象,公民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必需要做到全民遵守法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学问,说明全民遵守法律对公民政治参与的要求。(12分)
①全民遵守法律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全民遵守法律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各种义务。③全民遵守法律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值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遇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进行维权。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的学问,说明全民遵守法律对公民政治参与的要求,回答时可以从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角度分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遵守法律,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同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全民遵守法律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并作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突出强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相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我们党推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决心。“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亚里士多德的这句名言,再明白不过地说出了全民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精神融进民族精神血脉,法治文化注入国家文化内核,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动,法治力气深化人心,全民遵守法律正在成为现实。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学问,谈谈如何推动全民遵守法律。(14分)
①要着力增加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遵守法律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化开展法治宣扬教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同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遵守法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②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使尊法遵守法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③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提倡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的学问,谈谈如何推动全民遵守法律,回答时可以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