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37.22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战国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
3.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是秦朝的创始人。
4. 汉朝的兴盛和汉武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汉武帝是汉朝的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5. 三国时期的分裂和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魏、蜀、吴三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权。
二、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不平等条约则是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公平的条约。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文化背景。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政党,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5. 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世界古代史1. 希腊古典文明和雅典民主制:希腊古典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雅典民主制是希腊古典文明的政治制度。
2.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大的一个帝国,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帝国的一位重要皇帝。
3. 印度古代文明和佛教的传播:印度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佛教是在印度发源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一种宗教。
4.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亚、欧洲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5. 埃及古文明和金字塔:埃及古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金字塔是埃及古文明的一种宗教建筑。
高考历史必考重点知识不管此时的你是学霸级别还是学渣分子,不管此时的你成功还是失意,不管此时的你迷茫还是有方向,请你认识自己,好好爱自己。
再怎么羡慕别人的钱包,身份,地位。
那都不是自己的。
收起你的伪装愚昧,好好地做自己,记住自己在糟糕也是自己,请善待自己。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考重点知识,希望大家喜欢!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
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
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
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
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
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
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
核心是盛与衰。
英德关系(1)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联合普奥反法。
(2)1814— 1815 年英国同普奥共同操纵维也纳会议,建立维也纳体系。
(3)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4)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相继取得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的胜利,最后打败德国,取得一战胜利。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1.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特征之一。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通过封爵制度来管理统治国家的一种制度。
2.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主要包括皇帝、王公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的人。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王公贵族是统治者的亲属,士人是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农民是生产者,奴隶是为贵族服务的人。
3.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家族的血缘关系和封地的分封制度。
4.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存在了几千年,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兴盛于宋明两代,直到清朝灭亡。
2.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史书和文论等。
3. 科举制度的目的是选拔人才,并通过考试来检验考生的学识和才能。
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但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实际能力、容易导致腐败等。
三、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1.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
2. 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以农业为基础,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以农村为主,社会结构以农民为基础。
3. 农耕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培养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4. 农耕文明也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农业技术、工艺制作、交通运输等。
四、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1.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
它连接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地区和非洲等地。
2.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终点是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
3.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
同时,中国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外来的文化、物品和技术。
4.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也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42个高频考点一、中国的政治文明【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高频考点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历史高考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学科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各个地区的高考历史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历史学科的高频知识点还是有一些共同的。
下面将对历史学科的高频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古代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变:黄河流域的文明、长江流域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等。
(2)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的兴衰更替,思想家的著作与思想。
(4)秦汉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统一帝国的建立。
(5)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6)唐宋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二、近代史(1)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尤其是朝代更替的原因。
(2)鸦片战争及其后果,近代中国对外关系与积极应对的原则。
(3)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的道路选择。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其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现代史(1)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世界多极化等。
(2)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
以上只是历史学科的一部分高频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考生进行复习备考提供帮助。
当然,在准备历史考试的过程中,考生还需要深入学习教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熟悉题型和考点,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考生保持长期的积极性和耐心。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科目,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让我们对社会、国家和人类有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历史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及其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秦统一六国和秦朝的建立4. 汉朝的六个时期及其特点5.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7. 宋朝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 辽金夏的兴起与覆灭9.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10. 明朝的兴起、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11. 清朝的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对外侵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任务1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13.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二、世界史知识点1. 远古史时期的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内容2. 古代文明(如伊尼干、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的兴衰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士统治4. 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5. 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革命6.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7. 英法工业革命及工业化的全球扩散8. 近代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包括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扩张)9.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1. 冷战与两极格局12.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3.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4.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5. 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权的统治6.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7. 北伐战争及国共合作8.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政权建设9. 抗日战争的爆发、长期战争与人民抗战胜利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四、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2. 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革命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4.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与战后秩序的形成6. 冷战与两极格局7. 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全球跨国公司的兴起8.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与发展道路9.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发展受阻的原因10.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展五、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关系1. 近代中国的开放与世界的联系2.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的相互影响3. 世界历史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4. 中国近代史对世界现代史的启示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1、历代赋税制特征、演变原因及作用2、水利建设及作用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二、中国近代现代史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就及经验教训。
(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好”时期,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时期)。
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背景、措施、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
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巨变中,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6、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评价。
(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8、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现在是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和平外交。
9、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南朝鲜)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0、城市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
11、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创新;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宽容、尊重、合理吸收。
12、用眼光审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2、19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原因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在独立前,必须先反殖反帝,取得民族独立,解决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有成就,土耳其较典型,但各国各地很不均衡,都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国内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差,国民素质低,经济政策、结构不合理等,国际有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科,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史部分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西周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保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古代农业的发展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此外,还需了解古代的土地制度,如井田制、均田制等。
4、古代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大商人。
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宋朝时,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如商帮的兴起。
5、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荀子则主张礼法并施。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强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明清之际,出现了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思想家,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中国近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三历史必背重点知识总结(考点整理)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消极方面,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高考历史必背重点知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途径:①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②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初步发展的条件: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③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实业家及企业:①张謇的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②荣宗敬、荣德生的江苏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③周学熙河北唐山创办的新洋灰公司④刘懋赏、冯济川在山西成立的保晋矿务公司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原因:内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外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松侵略主要表现:①实业团体不断涌现②海外投资增加③新建厂矿多④新增资本多⑤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⑥重工业有一定发展(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的经济侵略⑤内战的破坏高三如何高效复习1、树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树立通史为本的意识,以时间为历史基本框架,以国别、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为辅助,构建清晰和等级化了的知识体系。
高三历史全部知识点归纳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区别- 古代文明的起源2. 古代中国-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百家争鸣- 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治国- 汉朝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 隋唐盛世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与文化创新-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变革与稳定3. 古代世界-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兴衰-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希腊化时代-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基督教的传播-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的发展-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教会权威-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科学革命二、近现代史1.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全球扩张2. 现代中国- 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 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与社会进步3.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与国际关系- 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趋势与新秩序三、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2.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 历史比较法与历史综合法3. 历史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历史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历史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培养- 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的形成通过对上述知识点的系统归纳与深入理解,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历史学科的核心内容,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仅供参考: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2.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包括土地制度、农业耕作方式、手工业发展等。
3.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4.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5.世界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要
国家、人物和文化。
6.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包括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历史人物。
7.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包括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
8.历史事件的比较和联系:包括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和联系,以及同一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比
较和联系。
9.历史地图和图表:包括历史地图和图表,如疆域图、人口分布图、经济发展曲线图等。
10.历史概念和术语:包括历史学科中常用的概念和术语,如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等。
2023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超详细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__,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__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历史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掌握历史的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的成绩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历史,下面对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的兴衰演变,以及周朝的封建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起和相互争霸。
3.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中国、焚书坑儒、兵马俑的发现;汉朝的高质量统治、丝绸之路的开拓。
二、近代史1. 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和东西方文化交汇、封建主义的兴盛;清朝的海禁政策、与列强的战争。
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对封建统治的挑战。
3. 辛亥革命和后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现代史1. 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敌后抗战等重要战役的经过和影响。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四、世界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各种原因,以及维尔萨伊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凡尔赛体系的瓦解,以及战争的全球影响。
3.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冷战的起源、核武器竞赛、苏联解体、全球化的趋势等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
五、其他重要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 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重要的农耕文化、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的繁荣。
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影响。
以上只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希望能给大家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同时,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扩展知识面,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加油!。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文化科目,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高考中,历史也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下面将介绍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关系-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国家统一-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中央集权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 隋朝的政治改革和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航海活动-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2. 世界史-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尼罗河文化- 古印度文明的伊迪亚和弯曲河流域- 古希腊城邦的斯巴达和雅典- 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法制建设-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封建国家的演变- 教会的影响和十字军东征- 近现代历史-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 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签署《凡尔赛条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联合国的建立3. 当代史-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争霸- 冷战期间的核武器竞赛和区域冲突- 亚洲国家的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 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 朝鲜半岛的分裂和对峙局势- 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 全球化的影响和跨国公司的崛起-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以上是历史高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历史科目的考试。
同时,历史的学习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增强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祝愿大家在历史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史-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与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隋唐时期的盛世与科举制度- 宋元明清的变迁与封建制度的终结2. 世界史-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二、近现代历史1.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2. 世界近现代史- 一战与巴黎和会-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经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二战的爆发与联合国的成立-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苏联解体三、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事件的直接与间接原因- 事件的短期与长期影响2. 历史人物的评价- 人物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人物的决策与历史进程3. 历史时期的特征与比较- 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 中外历史时期的对比分析四、历史资料的分析与运用1. 原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区分- 原始资料的识别与解读- 二手资料的评估与利用2. 历史资料的批判性分析- 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资料的偏见与立场3. 历史论证与论文写作- 论证的逻辑结构与方法- 论文的格式与写作技巧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概要,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高考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年考试真题进行详细梳理和深入学习。
您可以根据这个结构在Word文档中添加具体的知识点和细节,以创建一个完整的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一、古代历史1. 古埃及文明-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 象形文字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人-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3.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和莫亨佐-达罗- 城市规划和排水系统4. 古代中国- 夏、商、周三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 长城的建造5.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雅典民主-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6. 古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 罗马法- 罗马帝国的扩张二、中世纪历史1. 拜占庭帝国- 东正教的形成- 拜占庭文化和艺术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传播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3.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 教会影响- 十字军东征4. 中国的唐宋变革- 科举制度- 宋朝的商业和城市发展- 唐宋文化和艺术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和新教的兴起- 欧洲宗教冲突3. 启蒙时代-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 科学和哲学的进步4. 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5.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美国宪法的制定- 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和影响6. 19世纪的帝国主义和殖民扩张- 欧洲列强的殖民活动- 亚洲和非洲的反殖民斗争7.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事件和影响8. 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抗- 冷战对世界政治的影响9. 全球化和现代世界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 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 全球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请根据以上概要创建一个Word文档,并根据需要添加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确保文档格式规范,包括清晰的标题、子标题、列表和段落。
您可以使用Word文档的样式和格式工具来增强文档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历史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历史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是高中历史知识的基础部分,结合考试大纲,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古代史
1.古代古代思想文化及其影响:封建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古代经学思想及其影响、古代礼仪思想及其影响、古代文学思想及其影响、古代社会制度、古代文明及其特点。
2.古代史重要君主与其所在的朝代:如西周的汤、武、昭、康王,秦的嬴政、汉的刘邦、武帝,汉朝的后羿、诸葛亮、桂芝、女真等人。
3.古代史重要文化:如商代的殷商文明,西周时期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笼统制度,秦朝的建制、货币、行政地理、法制和文字改革,汉朝四书五经、人口膨胀,两晋时期学习思想影响及其它。
4.西汉之前的春秋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季诸、诸侯制度;战国时期的六国纷争、楚汉争霸,重要军事家、政治家的出场与著作,及其影响等。
二、中国中古史
1.中古时期的思想文化:五代十国及其统一和分裂,宋朝的隋炀帝朝与南宋分裂,南宋政治和经济发展,北宋文学及其影响,金元末期国家衰亡与战乱,改革、宗教运动及其影响,宗教文化,考古发现等。
2.重要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周瑜、孙权等;重要历史事件:如黄巾起义、八王之乱、五代十国,辽三家,金元之乱等
三、近代史
1.近代史:清朝的统治思想及其影响,中国的处境及应对方式,改革开放以及相关的重要事件,鸦片战争败走以来的民族复兴运动,和汪精卫领导的反清复辟,诸葛亮历史及其新旧思想,五四运动,中华民国建立1及其维护,国民党内部政治运动及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内战,抗日全国抗战,国民政府搬迁与民国三大运动,新中国成立及其发展及重要事件等等。
2.重要人物:毛泽东、孙中山、蒋介石,黄兴、陈毅、蔡元培、朱德、陈独秀、李大钊、汪精卫、张闻天、蔡赴朝、徐世昌等。
四、现代史
1.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文化体制的演变、民主改革的实施,新的改革开放的实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新的社会制度的建设,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以及其他重要历史事件。
2.重要人物:贾模、陈云、胡耀邦、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