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ableau中制作各种饼图的方法及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201.89 KB
- 文档页数:7
饼状图的制作方法饼状图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比例关系。
它通常用于展示不同类别的数据在整体中的占比情况,具有清晰、易于理解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饼状图的制作方法。
一、饼状图的原理与构成饼状图是由一个圆形饼状区域和多个扇形组成的图表。
饼状区域代表整体,每个扇形的面积表示各类别数据在整体中的比例。
整个饼状图的总面积等于100%,即所有类别的数据比例之和。
二、制作饼状图的步骤1.确定数据和类别首先需要确定需要展示的数据和类别。
饼状图通常用于展示相对比例关系的数据,例如不同产品销售额、不同地区的人口比例等。
2.整理数据将需要展示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计算每个类别所占的比例。
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3.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软件制作饼状图可以使用多种工具和软件,例如Microsoft Excel、Tableau、R等。
根据个人需求和熟悉程度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软件。
4.打开软件或工具打开选择的软件或工具,并创建一个新的项目或工作表。
5.导入或输入数据将整理好的数据导入软件或工具中,或直接在软件或工具中输入数据。
6.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根据数据的性质和展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在这里,选择饼状图作为展示数据的方式。
7.设置图表属性在软件或工具中,对饼状图进行属性设置。
可以设置颜色、字体、标题、图例等属性,以使图表更加美观和易读。
8.绘制饼状图根据数据绘制饼状图。
根据每个类别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绘制相应大小的扇形,并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
9.添加标签和数据为每个扇形添加标签,表示类别名称和所占比例。
标签应放在相应扇形的中心位置或边缘位置,以保证易于理解和辨识。
10.调整和优化图表根据需求,对饼状图进行调整和优化。
可以调整字体大小、颜色、布局等,使图表更加清晰和美观。
11.保存和分享完成饼状图的制作后,保存项目或工作表,并将图表导出为图片或其他格式,方便分享和使用。
三、饼状图的制作注意事项1.数据的准确性:在制作饼状图前,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图表错误。
饼图总结什么是饼图?饼图(Pie Chart)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图表,用于展示各个部分所占比例关系的图形。
饼图以一个圆形为基础,将整个圆划分为各个扇形,每个扇形的大小比例表示了各个部分的大小比例。
饼图常用于数据的可视化,特别适用于显示数据的相对比例。
饼图的基本结构和特点饼图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中心点(Center Point):饼图的中心点通常为空白或显示相关文字,用于提供额外的信息。
•扇形(Slice):饼图由多个扇形组成,每个扇形的大小表示相应数据所占的比例。
•标签(Label):标签用于标识每个扇形所代表的数据部分,通常位于扇形的外部,在饼图的边缘处显示。
饼图具有以下特点:•角度表示比例:饼图使用角度来显示数据的比例关系,每个扇形的角度大小与对应数据所占的比例成正比。
•相对展示数据:饼图适合用于展示各个部分相对于整体的比例关系,而不适合用于展示不同部分的绝对数值。
•飘逸的布局:饼图通常具有美观的布局,扇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排列,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感。
使用场景饼图常用于以下场景:1.比例展示:适合用于展示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特别适用于相对较少的类别。
2.市场份额:用于展示不同品牌、公司或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情况。
3.调查结果:用于展示调查问卷中各个选项的比例关系。
4.预算分配:用于展示预算在各个方面或项目中的分配情况。
5.产品销售:用于展示不同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占比。
制作饼图的步骤和方法制作饼图通常需要以下步骤:1.收集数据:收集需要展示的数据,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2.计算比例:计算每个数据所占的比例。
可以通过计算百分比或角度大小来表示比例。
3.选择工具:选择合适的绘图工具来制作饼图。
常见的绘图工具包括Excel、Python中的Matplotlib库、Tableau等。
4.绘制饼图:根据数据的比例和绘图工具的要求,绘制相应的饼图。
5.添加标签:根据需要,为饼图中的每个扇形添加标签,标明各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学习制作饼图的方法饼图是一种常用于数据展示的图表类型,通过划分一个圆形区域来显示各个数据部分的比例。
它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相对大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下面将介绍一些学习制作饼图的方法。
一、选择适合的图表工具在制作饼图之前,需要选择适合的图表制作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图表工具:1. Microsoft Excel:Exce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办公软件,内置了图表制作功能,包括饼图。
使用Excel制作饼图可以方便快捷,适合初学者。
2. Tableau Public:Tableau Public是一款免费的数据可视化软件,拥有丰富的图表类型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制作饼图的灵活性更高。
3. Google Sheets:Google Sheets是一款在线的电子表格软件,与Excel类似,也具备制作饼图的功能,同时可以与团队成员实时协作,方便共享。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熟悉程度,选择合适的图表工具进行制作。
二、准备数据制作饼图需要准备相应的数据。
一般饼图的数据是采用分类变量,用于表示不同类别的比例关系。
以下是准备数据的步骤:1. 确定数据类别:根据图表要表达的数据内容,确定需要展示的类别,例如产品销售额按照不同产品进行分类。
2. 收集数据:收集与每个类别相关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适合制作饼图的格式。
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并且包含每个类别的数值。
三、制作饼图制作饼图的步骤可以根据所选择的图表工具的软件界面而有所不同。
下面以Excel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制作饼图的基本步骤。
1. 打开Excel并插入数据:在Excel中打开一个新的工作簿,并填入之前准备好的数据。
2. 选中数据范围:选中数据范围,包括类别和相应数值。
3. 插入饼图:在Excel的菜单栏中选择“插入”,然后在图表区域中选择“饼图”。
4. 调整饼图样式: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饼图样式的调整,包括颜色、标题等。
5. 添加数据标签:为饼图添加数据标签,以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各个类别占比。
01 基本饼图饼图常用于表达多个子类的占比,通过观察饼图扇形角度的大小,可快速对比各子类间的相对关系。
在Tableau中,制作饼图比较方便,仅需依次将类别和相应度量信息拖动到标记区的颜色和大小即可。
仍然以Tableau自带的超市数据集为例,制作各地区销售额占比的饼图为:基本饼图功能相对单一,能表达的信息也比较有限。
02 环形图饼图的一个基本变形是环形图,是在饼图的基础上将中间镂空,以实现更为美观的效果。
应用Tableau是无法直接制作环形图的,需要稍微做一点变形,其基本思路是制作两个双轴饼图并同轴显示,设置两个饼图不同的大小,然后将其中较小的饼图设置为白色,即实现了大图镂空的效果。
描述起来比较复杂,直接做个动图:•制作双饼图,其中一个以地区作为颜色区分,另一个默认•调整两饼图大小,实现大小区分,而后设置同轴,调整小饼图颜色为白色•在外环饼图中,依据销售额区分大小,并设置标签信息以上就完成了一个相对基本饼图而言更为漂亮的环形图制作。
03 玫瑰图玫瑰图也叫南丁格尔玫瑰图,是由英国护士南丁格尔最早发明的可视化图形。
与基本饼图的最大区别在于,玫瑰图用扇形的半径大小区分各子类间大小关系,同时保持各子类扇形弧度一致,而后者则是用扇形角度大小来区分。
抛除所表达的疫情形势向上向好主题不说,这个图本身所带来的可视化效果也堪称颇具视觉冲击力。
那么如何用Tableau制作一个玫瑰图呢?客观上讲,Tableau制作玫瑰相对较为复杂,需要较多的计算公式和变换。
网上有很多教程,但对于Tableau初学者来说其实是比较复杂的。
本文给出一种非常简单和直观的做法,先看下效果:虽然扇形个数较少时比较难看,但也值得探究一下制作思路:构造辅助数据表,其中每个数据表用首尾封闭的点构成一个扇形,而后借助Tableau 的形状,实现绘制各个分类的扇形区域。
具体步骤为:•了解目标数据。
通过Tableau查询"超市"数据集中六大地区及销售量数据•构建辅助数据集。
圆饼的绘制与分析圆饼图是数据可视化中常用的一种图表形式,它以圆形的方式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部分,用于展示各部分数据在整体中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
圆饼图的绘制与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并从中获取有用的洞察。
一、圆饼图的绘制在绘制圆饼图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元素:数据集、数据标签以及颜色。
1. 数据集:圆饼图的数据集是指要进行比例分析的数据集,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数据项。
2. 数据标签:数据标签可用于标识每个数据项的名称或数值,用于辅助理解和分析。
3. 颜色:为了区分不同数据项,我们可以为每个数据项指定不同的颜色。
具体绘制圆饼图的步骤如下:1. 计算每个数据项所占比例:根据给定的数据集,计算每个数据项在整体中的比例。
比例计算公式为数据项的值除以整个数据集的总和。
2. 绘制圆饼图:使用适当的绘图工具(如Excel或数据可视化软件),根据计算得到的比例,绘制圆饼图的各部分。
3. 添加数据标签:在每个数据项所对应的扇形上添加相应的数据标签,包括数据项的名称和数值。
4. 设置颜色:为了区分不同的数据项,为每个扇形指定不同的颜色。
二、圆饼图的分析通过对圆饼图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 数据项占比:圆饼图清晰地展示了数据项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数据项的扇形大小,了解各个数据项的相对比例。
2. 比例关系:通过比较不同数据项的扇形大小,我们可以得知不同数据项之间的比例关系。
较大的扇形表示该数据项占比较大,较小的扇形表示占比较小。
3. 强调重点:我们可以通过突出某个数据项的颜色或放大其相应的扇形,来强调该数据项的重要性或突出特征。
4. 分类分布:圆饼图可以将数据按照不同的数据项分类展示,使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各个分类间的分布情况。
5. 相对关系:可以通过比较多个圆饼图,分析不同数据集或不同时期的数据项之间的相对关系和变化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圆饼图适用于呈现相对比例较为明显的数据集,对于相对比例较接近的数据集,圆饼图可能不太适用,容易引起误解。
饼图通常适用于展示各分类占总体的百分比,但在某些场景下,会有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本文将围绕饼图,使用Tableau来制作各种场景下的饼图。
(本文使用的数据源:示例-超市)1.普通饼图制作普通饼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1).先按住Ctrl键,分别选定类别和销售额(选定单个维度和度量),然后在智能显示卡中选择饼图。
(此时,视图中出现了饼图,并且在标记卡中,我们可以看到,标记类型是饼图,Tableau自动地将“类别”放到了颜色,将销售额放到了角度和大小。
)(2).由于饼图居于左上角,且较小,这里在工具栏中将标准切换至整个视图;(3).给饼图加上相应的标签:将类别和销售额都拖放至标签,点击标记卡中的文本标记的总计(销售额)右侧的下三角,选择快速表计算-总额百分比。
(4).由于总额百分比自动保留了3位小数,再次点击该胶囊的下三角,选择设置格式,然后将区的数字格式改为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最后的完成结果图如下:2.空心饼图(圆环图)圆环图在数据可视化分析方面也是比较常见的,制作方法和思路与普通饼图有所不同,由于空心饼图外形上是由两部分所组成——外饼图和内圆,所以,这里要用到双轴,具体步骤如下:(1).将记录数拉入列,并点击右侧下三角,将其度量的汇总方式由总计改为最小值,随后在标记卡中,将标记类型改为饼图,此时可以看到视图变为了一个圆;(2).将视图改为整个视图,按住Ctrl,在列上复制一个“最小(记录数)”胶囊;(3).在左边第一个最小(记录数)标记卡(姑且叫做标记卡1,“全部”为标记卡0)中,将类别拉至颜色和标签,将销售额拉入角度;(4).转到标记卡2,将颜色改为白色;(5).在列上右边的胶囊上右键,选择双轴,适当调节标记卡1和标记卡2中的大小,使之呈环状(标记卡1约在60%位置,标记卡2在40%位置。
(6).剩下的就是隐藏轴标题和各种线了,注意:中间的竖虚线是网格线,需要先由“无”改为白色,然后改为“无”3.嵌套饼图嵌套饼图适用于展示具有层级结构的两个维度数据的占比情况,做法与圆环图有类似。
饼图制作教程饼图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图表类型,用于展示数据的相对占比和比例关系。
它由一个圆形区域和多个扇形组成,每个扇形的角度代表数据的相对大小。
制作饼图的第一步是确定要展示的数据内容。
选择一个具有相关性的主题或数据集,例如销售额、地区人口比例、行业市场份额等。
接下来,根据数据的不同占比,将圆形区域分割为多个扇形。
每个扇形的角度大小与数据的相对大小成正比。
可以手动计算每个扇形的角度,也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来自动计算。
确定数据后,需要为每个扇形选择一个颜色。
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每个扇形,以便更清楚地显示不同数据的比例关系。
选择颜色时,可以使用亮丽、鲜艳的颜色,以增强图表的视觉效果。
然后,需要在饼图中添加数据标签。
数据标签显示每个扇形的具体数值,以便读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每个数据的比例和相对大小。
可以将数据标签放置在饼图内部或外部,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为图表添加标题和图例是制作饼图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标题描述图表的主题或含义,而图例则给出每个颜色所代表的具体数据内容。
这样读者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解读图表。
最后,对饼图进行美化和调整。
可以调整饼图的大小、边框、颜色等,以增强视觉效果和可读性。
考虑到观众的需求,合理选择字体、标签字号和颜色,以确保信息的清晰传递。
制作饼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简洁明了:饼图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太多扇形,以免造成视觉混乱和信息不清晰。
2. 按比例展示:每个扇形的角度大小应按照数据的比例来分配,以确保图表真实反映数据的相对大小。
3. 颜色选择:选择明亮、鲜艳的颜色,以提高饼图的可视化效果。
4. 标签布局:选择合适的标签布局和字号,以确保数据的清晰可读。
5. 标题和图例:添加标题和图例,以便读者理解图表的主题和含义。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制作出一个简单、直观的饼图,向观众展示数据的占比和比例关系。
饼图是一种常见且易于理解的数据图表类型,可以在各种场景中使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饼的绘制与解读饼图是一种用来展示数据占比关系的图表形式,它以一个圆形为基础,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扇形区域,每个扇形的大小对应该数据的相对比例。
通过对饼图的绘制与解读,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之间的比较和变化趋势。
本文将介绍饼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准确解读其中的数据。
一、饼图的绘制方法在绘制饼图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需要展示的数据,并计算出各个数据所占比例。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饼图的绘制:1. 绘制圆形:确定饼图的中心点,并以此为基础绘制一个圆形,圆心代表整体数据的总和。
2. 划分扇形区域:根据数据的比例,将圆形划分为不同的扇形区域。
每个扇形的角度大小应该与对应数据的比例成正比。
3. 添加标签:在每个扇形的内部或外部添加数据标签,标明对应数据的名称和比例。
标签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确保标签的清晰可读。
4. 配色与图例:使用明亮、对比度较大的颜色对各个扇形进行填充,以区别不同的数据。
同时,在图表旁边添加图例,说明每种颜色所代表的具体数据。
二、饼图的解读方法在解读饼图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1. 饼图的总体占比:通过观察最大的扇形区域,我们可以了解到数据中最大的占比是多少。
这有助于我们对整体数据的把握和理解。
2. 各个扇形的比较:对比各个扇形的大小,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对比例。
比较大小时,可以考虑扇形的角度大小和相邻扇形之间的差距。
3. 异常值的判断: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扇形与其他扇形之间相差较大,那么可以判断这部分数据为异常值。
通过进一步分析和了解,可以找出异常值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4. 数据的变化趋势:通过多个时间点的饼图对比,我们可以观察到数据的变化趋势。
比如,某个扇形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或变小,这表明该数据在整体中的比例也在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三、饼图的适用场景饼图适用于以下情况:1. 数据的占比关系:饼图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占比关系,特别适用于数据的相对比较。
2. 少量数据的展示:因为饼图原理上限制了扇形的数量,所以适用于展示少量数据,过多的扇形可能会导致图表过于拥挤,难以阅读。
Tableau基础使用指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Tableau基础使用指南”进行,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1章至第3章,具体内容包括:认识Tableau软件、数据连接与导入、基本图表制作、数据可视化基础、交互性操作入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Tableau软件的基本功能,掌握软件的界面布局及基本操作。
2. 学会使用Tableau进行数据连接、导入及数据预处理。
3. 掌握使用Tableau制作常见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展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据连接与导入、交互性操作入门。
教学重点:Tableau软件的基本操作、图表制作方法、数据可视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安装有Tableau软件的计算机、投影仪、教学PPT。
2. 学生准备:安装有Tableau软件的计算机、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Tableau进行可视化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Tableau软件(10分钟)(1)介绍Tableau软件的界面布局及基本功能。
(2)演示如何安装Tableau软件。
3. 数据连接与导入(15分钟)(1)讲解数据连接的基本方法。
(2)演示如何从Excel、数据库等数据源导入数据。
4. 基本图表制作(20分钟)(1)讲解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图表的制作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动手制作图表。
5. 数据可视化基础(15分钟)(1)介绍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则。
(2)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
6. 交互性操作入门(10分钟)(1)讲解交互性操作的基本概念。
(2)演示如何使用Tableau制作交互性图表。
7. 随堂练习(15分钟)根据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图表制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Tableau软件界面布局2. 数据连接与导入方法3. 常见图表制作方法4. 数据可视化原则5. 交互性操作入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使用Tableau制作一份关于某城市近5年GDP变化的折线图。
数据的表表示饼状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领域,饼状图是一种常用的表示数据比例的方法。
通过将数据以扇形的形式展示在一个圆形图表中,饼状图能够直观地呈现各个部分相对于整体的比例。
本文将介绍饼状图的基本原理、制作方法以及使用场景。
一、饼状图的基本原理饼状图的制作基于数据的百分比或相对比例,其原理是将一个圆形分割为多个扇形,每个扇形的大小与对应数据占比成正比。
通过圆心角的度数来表示数据的大小关系,最终形成一个直观的图表,可以一眼看清数据的分布情况。
二、制作饼状图的方法1. 准备数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要表达的数据,以百分比或者相对比例来表示。
例如,假设我们要展示某公司销售额的占比情况,可以准备如下数据:A部门销售额占比30%、B部门销售额占比40%、C部门销售额占比20%、D部门销售额占比10%。
2. 绘制基本图形: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或编程语言,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绘制饼状图。
首先,绘制一个圆形,并将其分割为对应数据数量的扇形。
3. 计算角度:根据数据的百分比或相对比例,计算每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大小。
我们可以通过将百分比转换成角度来表示数据的相对大小。
4. 绘制扇形:根据计算出的角度,依次绘制每个扇形,可以为每个扇形设置不同的颜色以区分。
5. 添加标签:为了增加图表的可读性,我们可以在每个扇形的中心或边缘添加标签,标明数据对应的具体数值或者标识。
三、饼状图的使用场景饼状图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分析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比例显示:饼状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的比例关系,适用于展示不同类别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的情况。
比如,市场份额的分布、产品销售额的占比等。
2. 对比分析:通过将多个饼状图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时间、地区或者群体之间数据的差异。
比如,不同月份的销售额占比、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占比等。
3. 重点突出:饼状图可以将某个类别或者数据突出显示,帮助观察者更加关注特定的部分。
可以通过将重点扇形放大、颜色加深等方式来实现。
Tableau教程_经典图例之NightingalesRose(玫瑰图)小白并非此图的原创,该图来源于tableau public,我是从群里拿到的,所以并不知道准确的原创是谁在此小白只是解析做图过程,由于太过繁杂,解释清楚整个过程对我来讲是一种挑战,将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讲解,会有几个练习,一步一个铺垫,都是为了做玫瑰图做准备先上图吧(小白使用其它数据,可能与这个图不是一模一样):练习一:使用12条每月的记录数,做一个圆形的散点图,请参照下方的数据与图例生成以上数据的脚本:select DATEADD(DAY, 1-DAY([Order Date]),convert(date,[Order Date] )) as Order_date, SUM(Sales) as salesfrom Orderswhere YEAR([Order Date]) = 2013group by DATEADD(DAY, 1-DAY([Order Date]),convert(date,[Order Date] ))order by DATEADD(DAY, 1-DAY([Order Date]),convert(date,[Order Date] ))1、打开Tableau Desktop,选择相应的数据库(把上面的数据存储在EXCEL也可以),选择自定义SQL,输入上面的脚本;2、将字段Order Date拖至标记功能区,右击该字段,选择“月”;3、创建计算字段,字段名称“x”,内容为:COS((INDEX()-1)*(2*PI()/WINDOW_MAX(INDEX())))创建计算字段,字段名称“y”,内容为:SIN((INDEX()-1)*(2*PI()/WINDOW_MAX(INDEX())))注解:正弦余弦就不赘述了,如果不懂去翻书吧WINDOW_MAX()是为了求得窗体内最大的值,WINDOW_MAX(INDEX())就是为了求得最大的索引值(说白了就是序列号)4、将X字段拖至列功能区,右击该字段,编辑表计算:根据以下因素计算:Order_date所在级别:Order_date 月重新启动间隔:无将Y字段拖至行功能区,与X字段设置相同4、按住CTRL键,将标记功能区中的[Order_date]拖至筛选器,选择“月”;5、通过选择不同的月份,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有几个月份,里面所有的点都处于均匀的角度分布;小结:以上的练习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如何将各个分区均匀分布,无论是12个月,或者是5个月,或者是7个月,都是均匀分布的练习二:只用两条数据:ID1102来做一个多边形扇形1、打开Tableau Desktop,选择数据源,该数据源之包含两条记录:1、1022、在工作表设计界面,右键度量中的id,创建-->数据桶,弹出窗体中数据桶大小:13、将id(数据桶), 拖至行功能区,右击,选择“显示缺省值” ,可以看到,原来只有1和102两条记录,现在数据变为1至102,而后将该字段拖至标记功能区4、分别创建计算字段x, y字段内容分别为:cos(2*PI()*(index() - 1)/WINDOW_MAX(INDEX())) sin(2*PI()*(index() - 1)/WINDOW_MAX(INDEX()))5、将字段x拖至列功能区,去y字段拖至行功能区右击x字段,计算依据-->id(数据桶)右击y字段,计算依据-->id(数据桶)标记功能区选择图形为:多边形得到下图:6、将标记功能区的id(数据桶) 拖至路径,我们得到一个圆球注意:这里是多边形做的,不是用饼图或圆点图思考:我们希望得到一个扇形,目前是一个饼图,如果将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点都放在圆心,那会怎么样呢6、我们对字段x和字段y做一些修改:x字段:IIF(INDEX() = 1 or INDEX() = WINDOW_MAX(INDEX()),0,cos(2*PI()*(index() - 1)/WINDOW_MAX(INDEX()))) y字段:IIF(INDEX() = 1 or INDEX() = WINDOW_MAX(INDEX()), 0,sin(2*PI()*(index() - 1)/WINDOW_MAX(INDEX())))得到下图:小结:我们的到了一个接近圆形的,扇形,当然,角度边小一些更清楚的看到是扇形继续思考:练习1解决了维度均匀分区的问题,练习2解决多边形扇形问题如果将扇形多边形放在每个分区里,问题是否可以得到解决正式开始制作玫瑰图:数据源准备,使用脚本生成数据:在附件中1、打开Tableau Desktop,选择SQL SERVER,选择自定义SQL,输入上面的脚本;2、在工作表界面,右键path,创建,数据桶;3、创建计算字段Count 内容:index()index 内容:index()Edges 内容:index()是为了定义计算级别4、创建计算字段Angle,内容:([Edges]-1)*(2*PI()/WINDOW_MAX([Edges]))类似于练习1的功能,取得每个分区的开始弧度5、创建计算字段Radius,内容为:AVG([sales]),是为了求得每个分区半径的6、创建计算字段Number of Slices,内容WINDOW_MAX([Count]) 注:个人对这个地方不是很理解7、分别创建计算字段X,YIIF([Index]=1 OR [Index]=WINDOW_MAX([Index]),0,WINDOW_MAX([Radius])* COS([Angle]+((([Index]-2)*WINDOW_MAX(2*PI())/([Number of Slices]*99)))))IIF([Index]=1 OR [Index]=WINDOW_MAX([Index]),0,WINDOW_MAX([Radius])* SIN([Angle]+((([Index]-2)*WINDOW_MAX(2*PI())/([Number of Slices]*99)))))基本思想,从中心点出发,最后回到中心点,那这个扇形将会被平均分为多少个等分,是99个①举例:假设index总共有5个点,1与5在中心点,2与4两个弧的边角,中间只有4,也就是弧度被分为2等分5-3=2 102-3=99((([Index]-2)*WINDOW_MAX(2*PI())/([Number ofSlices]*99))))②上面弧度加+ 分区开始弧度= ((([Index]-2)*WINDOW_MAX(2*PI())/([Number of Slices]*99)))) + [Angle]8、标记功能区选择图形为多边形9、将X字段拖至行功能区,将Y字段拖至列功能区,Date拖至标记功能区,右击-->月,然后拖至颜色path(数据图)拖至标记功能区-->路径 (确保显示缺省值)10、右击行功能区中X字段,编辑表计算-->根据以下因素计算-->高级分区:Date月寻址:path(桶)然后点击确定,回到上一个界面点击应用,一定要点击应用,这里不要退出11、计算字段是有下拉列表的index: 根据以下因素计算:path(数据桶) Angle:根据以下因素计算:Date所在级别:Date 月重新启动间隔:无Edges:根据以下因素计算:Date所在级别:Date 月重新启动间隔:无Count:根据以下因素计算:Date所在级别:Date 月重新启动间隔:无Number of Slices:根据以下因素计算:高级分区:空寻址:Date 月 path(数据桶)12、对Y字段做同样的设置,你的图应该可以看到假设你的图没有看到,那你也别问我,都写恶心啦。
小白并非此图的原创,该图来源于tableau public,我是从群里拿到的,所以并不知道准确的原创是谁在此小白只是解析做图过程,由于太过繁杂,解释清楚整个过程对我来讲是一种挑战,将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讲解,会有几个练习,一步一个铺垫,都是为了做玫瑰图做准备先上图吧(小白使用其它数据,可能与这个图不是一模一样):练习一:使用12条每月的记录数,做一个圆形的散点图,请参照下方的数据与图例生成以上数据的脚本:select DATEADD(DAY, 1-DAY([Order Date]),convert(date,[Order Date] )) as Order_date, SUM(Sales) as salesfrom Orderswhere YEAR([Order Date]) = 2013group by DATEADD(DAY, 1-DAY([Order Date]),convert(date,[Order Date] ))order by DATEADD(DAY, 1-DAY([Order Date]),convert(date,[Order Date] ))1、打开Tableau Desktop,选择相应的数据库(把上面的数据存储在EXCEL也可以),选择自定义SQL,输入上面的脚本;2、将字段Order Date拖至标记功能区,右击该字段,选择“月”;3、创建计算字段,字段名称“x”,内容为:COS((INDEX()-1)*(2*PI()/WINDOW_MAX(INDEX())))创建计算字段,字段名称“y”,内容为:SIN((INDEX()-1)*(2*PI()/WINDOW_MAX(INDEX())))注解:正弦余弦就不赘述了,如果不懂去翻书吧WINDOW_MAX()是为了求得窗体内最大的值,WINDOW_MAX(INDEX())就是为了求得最大的索引值(说白了就是序列号)4、将X字段拖至列功能区,右击该字段,编辑表计算:根据以下因素计算:Order_date所在级别:Order_date 月重新启动间隔:无将Y字段拖至行功能区,与X字段设置相同4、按住CTRL键,将标记功能区中的[Order_date]拖至筛选器,选择“月”;5、通过选择不同的月份,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有几个月份,里面所有的点都处于均匀的角度分布;小结:以上的练习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如何将各个分区均匀分布,无论是12个月,或者是5个月,或者是7个月,都是均匀分布的练习二:只用两条数据:ID1102来做一个多边形扇形1、打开Tableau Desktop,选择数据源,该数据源之包含两条记录:1、1022、在工作表设计界面,右键度量中的id,创建-->数据桶,弹出窗体中数据桶大小:13、将id(数据桶), 拖至行功能区,右击,选择“显示缺省值” ,可以看到,原来只有1和102两条记录,现在数据变为1至102,而后将该字段拖至标记功能区4、分别创建计算字段x, y字段内容分别为:cos(2*PI()*(index() - 1)/WINDOW_MAX(INDEX())) sin(2*PI()*(index() - 1)/WINDOW_MAX(INDEX()))5、将字段x拖至列功能区,去y字段拖至行功能区右击x字段,计算依据-->id(数据桶)右击y字段,计算依据-->id(数据桶)标记功能区选择图形为:多边形得到下图:6、将标记功能区的id(数据桶) 拖至路径,我们得到一个圆球注意:这里是多边形做的,不是用饼图或圆点图思考:我们希望得到一个扇形,目前是一个饼图,如果将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点都放在圆心,那会怎么样呢6、我们对字段x和字段y做一些修改:x字段:IIF(INDEX() = 1 or INDEX() = WINDOW_MAX(INDEX()),0,cos(2*PI()*(index() - 1)/WINDOW_MAX(INDEX()))) y字段:IIF(INDEX() = 1 or INDEX() = WINDOW_MAX(INDEX()),0,sin(2*PI()*(index() - 1)/WINDOW_MAX(INDEX())))得到下图:小结:我们的到了一个接近圆形的,扇形,当然,角度边小一些更清楚的看到是扇形继续思考:练习1解决了维度均匀分区的问题,练习2解决多边形扇形问题如果将扇形多边形放在每个分区里,问题是否可以得到解决正式开始制作玫瑰图:数据源准备,使用脚本生成数据:在附件中1、打开Tableau Desktop,选择SQL SERVER,选择自定义SQL,输入上面的脚本;2、在工作表界面,右键path,创建,数据桶;3、创建计算字段Count 内容:index()index 内容:index()Edges 内容:index()是为了定义计算级别4、创建计算字段Angle,内容:([Edges]-1)*(2*PI()/WINDOW_MAX([Edges]))类似于练习1的功能,取得每个分区的开始弧度5、创建计算字段Radius,内容为:AVG([sales]),是为了求得每个分区半径的6、创建计算字段Number of Slices,内容WINDOW_MAX([Count]) 注:个人对这个地方不是很理解7、分别创建计算字段X,YIIF([Index]=1 OR [Index]=WINDOW_MAX([Index]),0,WINDOW_MAX([Radius])* COS([Angle]+((([Index]-2)*WINDOW_MAX(2*PI())/([Number of Slices]*99)))))IIF([Index]=1 OR [Index]=WINDOW_MAX([Index]),0,WINDOW_MAX([Radius])* SIN([Angle]+((([Index]-2)*WINDOW_MAX(2*PI())/([Number of Slices]*99)))))基本思想,从中心点出发,最后回到中心点,那这个扇形将会被平均分为多少个等分,是99个①举例:假设index总共有5个点,1与5在中心点,2与4两个弧的边角,中间只有4,也就是弧度被分为2等分5-3=2 102-3=99((([Index]-2)*WINDOW_MAX(2*PI())/([Number of Slices]*99))))②上面弧度加+ 分区开始弧度= ((([Index]-2)*WINDOW_MAX(2*PI())/([Number of Slices]*99)))) + [Angle]8、标记功能区选择图形为多边形9、将X字段拖至行功能区,将Y字段拖至列功能区,Date拖至标记功能区,右击-->月,然后拖至颜色path(数据图)拖至标记功能区-->路径 (确保显示缺省值)10、右击行功能区中X字段,编辑表计算-->根据以下因素计算-->高级分区:Date月寻址:path(桶)然后点击确定,回到上一个界面点击应用,!!!!!一定要点击应用,这里不要退出11、计算字段是有下拉列表的index: 根据以下因素计算:path(数据桶) Angle:根据以下因素计算:Date所在级别:Date 月重新启动间隔:无Edges:根据以下因素计算:Date所在级别:Date 月重新启动间隔:无Count:根据以下因素计算:Date所在级别:Date 月重新启动间隔:无Number of Slices:根据以下因素计算:高级分区:空寻址:Date 月 path(数据桶)12、对Y字段做同样的设置,你的图应该可以看到假设你的图没有看到,那你也别问我,都写恶心啦。
饼状图的制作方法饼状图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图表,通过它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占比情况,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图表类型。
下面我将介绍饼状图的制作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图表类型。
首先,制作饼状图需要准备好所要展示的数据。
在准备数据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也要注意数据的分类和分组,以便更好地呈现数据的结构和比例关系。
接下来,打开数据处理软件,比如Excel,将准备好的数据输入到软件中。
在Excel中,选择“插入”菜单中的“饼状图”选项,然后选择合适的饼状图样式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图表的颜色、字体、标签等进行调整,以使图表更加清晰和美观。
制作好饼状图后,需要添加图表的标题和数据标签,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图表内容。
标题应简洁明了地概括图表的主题,数据标签则可以显示每个部分的具体数值或百分比,帮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除了在Excel中制作饼状图外,也可以使用其他专业的数据可视化软件,比如Tableau、Power BI等,这些软件提供了更丰富的图表制作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更灵活地定制和呈现饼状图。
在制作饼状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制作饼状图的基础,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2. 图表的清晰度和美观度也是制作饼状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合适的颜色搭配和字体设置可以使图表更加易于理解和吸引人眼球。
3. 标题和数据标签的添加可以使图表更具可读性,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图表内容。
4. 在制作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图表样式和设置,以使图表更好地表达数据的含义。
总的来说,制作饼状图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就可以轻松地制作出清晰、美观、准确的饼状图来。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好地应用饼状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饼图的制作方法饼图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它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占比关系,是统计学和商业分析中常用的图表之一。
下面将介绍饼图的制作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
首先,准备数据。
在制作饼图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需要展示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统计数据,比如销售额、市场份额、人口比例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制作准确的饼图至关重要。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图表工具。
在制作饼图时,我们可以使用各种统计软件或者数据可视化工具,比如Excel、Tableau、Power BI等。
这些工具都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制作出美观、准确的饼图。
然后,输入数据并进行格式设置。
在选择了合适的图表工具之后,我们需要输入准备好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格式设置。
这包括选择饼图的样式、颜色、标签显示方式等。
通过合理的格式设置,可以使饼图更加清晰、易于理解。
接着,添加图表标题和标签。
在制作饼图时,我们需要为图表添加标题和标签,以便更好地说明数据的含义。
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描述图表所展示的内容;标签则可以在饼图的各个部分显示具体的数据或者占比,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图表。
最后,对饼图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制作完成后,我们可以对饼图进行一些调整和优化,比如调整标签的位置、改变颜色搭配、增加图例等,以使图表更加美观和易于理解。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制作出清晰、准确的饼图,用来展示各种类型的数据。
饼图作为一种直观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占比关系,为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饼的绘制与分析饼图,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用于展示数据元素的相对比例。
它以圆形为基础,将数据分成不同的扇形,并用扇形的大小展示各数据元素的比例关系。
饼图的绘制和分析对于数据的呈现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饼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应用。
一、饼图的绘制方法饼图的绘制方法相对简单,下面将介绍饼图的绘制步骤。
1.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并确定需要呈现的数据元素。
比如,我们要展示苹果、橙子和香蕉的销售情况。
2. 计算数据比例:根据收集的数据,需要计算各数据元素的比例。
比如,苹果销售量为100箱,橙子销售量为80箱,香蕉销售量为50箱,那么它们的比例分别为10:8:5。
3. 绘制饼图:根据计算得到的比例,可以绘制饼图。
以圆心为起点,根据各数据元素的比例,绘制对应大小的扇形。
4. 添加标签:为了更清晰地表达数据元素,可以在每个扇形上添加文字标签,标明其对应的数据元素。
5. 美化图表:可以对饼图进行美化处理,如改变颜色、添加标题等,以增强其可读性和美观性。
二、饼图的分析应用饼图作为一种直观的图表工具,具有很多分析应用场景,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应用情景。
1. 数据比例展示:饼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各数据元素的比例关系,帮助读者了解数据的相对大小。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饼图展示不同地区的人口构成比例,以及各个行业的市场份额。
2. 时间序列比较: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饼图进行比较,可以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发展情况。
比如,我们可以将不同年份的财务报表用饼图进行对比,以观察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利润构成变化情况。
3. 分类数据呈现:饼图适用于展示分类数据,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各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饼图展示不同性别的人口占比、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等。
4. 强调特定数据:通过调整饼图的大小或突出显示某个扇形,可以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数据元素上。
这对于突出重要信息或者强调某个观点非常有用。
5. 相关性分析:当多个饼图呈现不同数据集时,可以通过比较饼图的变化趋势,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饼图通常适用于展示各分类占总体的百分比,但在某些场景下,会有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本文将围绕饼图,使用Tableau来制作各种场景下的饼图。
(本文使用的数据源:示例 - 超市)
1.普通饼图
制作普通饼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1).先按住Ctrl键,分别选定类别和销售额(选定单个维度和度量),然后在智能显示卡中选择饼图。
(此时,视图中出现了饼图,并且在标记卡中,我们可以看到,标记类型是饼图,Tableau自动地将“类别”放到了颜色,将销售额放到了角度和大小。
)
(2).由于饼图居于左上角,且较小,这里在工具栏中将标准切换至整个视图;
(3).给饼图加上相应的标签:将类别和销售额都拖放至标签,点击标记卡中的文本标记的总计(销售额)右侧的下三角,选择快速表计算-总额百分比。
(4).由于总额百分比自动保留了3位小数,再次点击该胶囊的下三角,选择设置格式,然后将区的数字格式改为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最后的完成结果图如下:
2.空心饼图(圆环图)
圆环图在数据可视化分析方面也是比较常见的,制作方法和思路与普通饼图有所不同,由于空心饼图外形上是由两部分所组成——外饼图和内圆,所以,这里要用到双轴,具体步骤如下:
(1).将记录数拉入列,并点击右侧下三角,将其度量的汇总方式由总计改为最小值,随后在标记卡中,将标记类型改为饼图,此时可以看到视图变为了一个圆;
(2).将视图改为整个视图,按住Ctrl,在列上复制一个“最小(记录数)”胶囊;
(3).在左边第一个最小(记录数)标记卡(姑且叫做标记卡1,“全部”为标记卡0)中,将类别拉至颜色和标签,将销售额拉入角度;
(4).转到标记卡2,将颜色改为白色;
(5).在列上右边的胶囊上右键,选择双轴,适当调节标记卡1和标记卡2中的大小,使之呈环状(标记卡1约在60%位置,标记卡2在40%位置。
(6).剩下的就是隐藏轴标题和各种线了,注意:中间的竖虚线是网格线,需要先由“无”改为白色,然后改为“无”
3.嵌套饼图
嵌套饼图适用于展示具有层级结构的两个维度数据的占比情况,做法与圆环图有类似。
具体步骤如下:
以类别和子类别这两个维度为例:
(1).同圆环图(将记录数拉入列,并点击右侧下三角,将其度量的汇总方式由总计改为最小值,随后在标记卡中,将标记类型改为饼图,此时可以看到视图变为了一个圆);
(2).同圆环图(将视图改为整个视图,按住Ctrl,在列上复制一个“最小(记录数)”胶囊);
(3).在标记卡1中,将“子类别”拉至颜色和标签,将销售额拉入角度(子类别数量较多,放在外围);
(4).在标记卡1中,将“类别”拉至颜色和标签,将销售额拉入角度(类别数量较少,放在里边);
(5).将视图改为整个视图,并做双轴,分别转到标记卡1和标记卡2,将大小适当调大(标记卡1要偏大,同圆环图);
此时嵌套饼图已现雏形,但类别与之类别没有对齐,颜色也没有对应好,需要继续调整:
(6).在标记卡2中,将类别的排序改为按销售额降序排序,将类别的颜色依次设为红,绿,蓝(仅需把橙色改为绿色);
(7).接下来,转到标记卡1,子类别的顺序一方面要与类别对应好,另一方面,也要按照销售额作降序排序。
这里需要做一个辅助的工作表,用来查看类别与子类别的对应关系,新建一个工作表,将类别拉至行,将销售额拉至列,并作降序排序,然后点击类别胶囊左侧的"+"号,展开到子类别,再次点击降序排序,生成如下表:
(8).接着按照辅助工作表中子类别的顺序在原工作表的图例中手动拖动子类别的顺序,排完后,结果如下图:
(9).接着调整子类别的颜色,编辑标记卡1的颜色,先在左边选中前4个,选中红色的调色板,分配调色板,对于第5至第8个、以及后面9个,也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用绿色和蓝色调色板分配颜色,结果如下图:
(10).最后,适当调整内圆外圆大小,将类别的标签都拖入到内圆里面,加上类别的销售额总额百分比至标签,去除多余的线条,最后结果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