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串讲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51
生理学课程说课稿PPT课件•课程介绍•教学内容与安排•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目•师生互动与课堂管理•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录01课程介绍课程背景与意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相互关系,为理解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生理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010204课程目标与要求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学会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命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03《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材参考资料网络资源《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生理学实验指导》(自编教材)等中国大学MOOC 、超星尔雅等在线课程平台,以及相关学术网站和数据库。
030201教材及参考资料02教学内容与安排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难点知识点梳理对生理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包括细胞生理学、血液生理学、循环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泌尿生理学、神经生理学、感觉器官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等。
重点难点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如细胞信号转导、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心血管活动调节、肺通气与肺换气、肾小球滤过功能等,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
课时分配与教学计划课时分配根据教学大纲和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各个章节的课时,确保重点章节有足够的课时进行深入讲解。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周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作业布置、实验安排等,确保教学有序进行。
授课方法与手段授课方法采用多种授课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课件、动画演示、视频教学等,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生理目录•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与吸收生理•能量代谢与体温01绪论定义任务古代生理学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实验,积累了一些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经验性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解剖学的发展,生理学开始从描述性向实验性转变。
17-19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奠定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随后,神经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世纪至今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手段不断更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生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医学的基础学科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医学提供了关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知识和理论。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对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02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非脂溶性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差转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转运方式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膜泡运输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03020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心肌的收缩特点:全或无式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液钙离子依赖性强平滑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与肌浆网钙离子释放03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比重、粘滞性、渗透压等,这些特性对于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输血原则04循环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1 2 3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血管生理血管的分类和功能血流阻力与血压的维持微循环与物质交换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05呼吸生理肺通气原理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01肺通气动力02肺通气阻力03气体交换与运气体交换原理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两个过程,前者是指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者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