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掩盖错误为历史罪行招魂难自我救赎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2017.07军事文摘彭光谦安倍复活军国主义意识形态为哪般?国外有句名言:“上帝要谁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这正是今日安倍政权种种倒行逆施的真实写照。
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安倍政权接连采取一系列举措,丧心病狂地为早已被历史所埋葬的军国主义招魂,在复活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的邪路上“暴走”。
举世为之错愕与震惊。
安倍在为军国主义招魂复活出云号 2013年8月6日,在广岛原子弹爆炸68周年之际,日本海上自卫队在神奈川县横滨市,举行日本2万吨级大型DDH183直升机航母下水仪式。
日本不仅掩耳盗铃,将直升机航母说成是驱逐舰,以掩盖其扩军备战的野心,还刻意延用当年臭名昭著的日本帝国海军巡洋舰出云号的名字,为该舰命名。
昔日的出云号是甲午战争后,日本用从中国勒索的银两,向英国订购的装甲巡洋舰。
排水量近万吨,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日俄战争,并担任过天皇座舰。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出云号作为旗舰,停泊在黄浦江苏州河口,是日舰中的“头狼”。
国民党将领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述“八一三”淞沪会战:“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是我国抗战中,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
”在这惨烈的战斗中,到处有都有出云号罪恶的影子。
可以说,出云号作为军国主义的侵略工具沾满了无辜国家人民的鲜血。
直到1945年,该舰才被美军击沉。
日本选在这个时候用“出云号”命名新舰,足见其对这个葬身鱼腹70年的军国亡魂一直难以释怀。
复活加贺号 2017年3月22日,日本第二艘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正式服役,日本再次以旧日本帝国海军的加贺号航母的名字命名新舰。
原加贺号航母,和出云号一样是当年侵华战争的急先锋。
1932年2月,加贺号出动舰载机空袭上海、苏州和杭州等地。
1937年7月,日本全面入侵中国后,加贺号一直活动在中国海域,多次对南京、南昌、成都等地狂轰滥炸,对中国人民欠下累累血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加贺号是执行偷袭任务的日本联合舰队中6艘航母之一。
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观后感《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是一部引发巨大争议的记录片,通过让一些曾参与过二战的日本战犯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进行忏悔,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让我思考到战争对一个国家和个人的影响。
首先,《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以战争为背景,通过采访战犯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
这些战犯在片中诉说着他们亲身经历的战争经历,他们描述了当时的战火、死亡和毁灭。
他们面对着镜头,深情地回忆和反思着战争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灾难,这些回忆不仅让人感同身受,更让人对战争的可怕和无情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次,这部纪录片还通过战犯的忏悔,让观众看到了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道义责任的担当。
战争是世界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然而,面对曾经的罪行,这些战犯没有回避,他们勇敢地站出来,公开展示他们的过去,并对他们所犯下的罪行深感忏悔和内疚。
对于这些战犯来说,他们的忏悔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负责,更是对人类基本道德的追求和对个人良知的呼唤。
同时,这部纪录片也让观众深入思考战争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战争使人性沦丧,使人们为了个人或国家的利益而背弃了原有的道义和良知。
战争的残酷迫使人们做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无论是战犯还是普通士兵,都无法逃脱战争中的疯狂和混乱。
通过这些战犯的忏悔,观众能够看到战争对个人灵魂的摧残和对整个国家道德底线的冲击。
这种深刻的思考引起了我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还引发了对历史正义和和平教育的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战的幸存者逐渐减少,战争的记忆逐渐模糊。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对历史的了解往往来自于教科书或电影,而这些渠道通常只能提供片面的信息。
因此,我们有责任保持历史的真实和公正。
对于战犯的忏悔,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也是对战争罪行的谴责。
而研究和传播这些历史,对于促进和平教育和珍爱和平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南京大屠的历史悔过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悔过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军侵华过程中的一场灾难性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
日本政府及其军队对此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今,与和平与友谊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日本政府应该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这一事件的悔过之情。
首先,日本政府应该正视历史,认定南京大屠杀是事实。
历史是不容抹杀的,南京大屠杀是确凿而残酷的历史事件,有海量的证据和众多的见证人证实其真实性。
因此,日本政府应该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巨大人道灾难。
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其次,日本政府应对南京大屠杀表达真诚的悔过之情。
悔过不只是口头的道歉,更需要付诸于实际行动。
日本政府应该通过向遇难者家属提供补偿、修建纪念碑和设立历史教育基金等方式,尽可能的弥补历史伤痛。
同时,应该加强对历史教育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历史真相得到准确传达,以避免新一代的日本人陷入历史歪曲的误区。
再者,日本政府应该与中国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历史的悔过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行为,还需要通过双方的沟通与合作实现。
日本政府应该与中国政府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友好关系,以实际行动消除战争留下的阴影与误解。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加深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最后,日本政府应该在国际社会上承担起与历史事件相关的责任。
作为国际常任理事国之一,日本应该以身作则,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努力,维护国际法治和世界和平。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谴责战争罪行,避免历史悲剧再次上演。
总之,南京大屠杀是一场历史悲剧,但悲剧不能成为掩盖真相和遗忘历史的借口。
日本政府应该认识到南京大屠杀的严重性,正视历史,表达真诚的悔过之情,与中国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并在国际社会上承担起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历史的阴霾中迈向更加和平与友好的未来。
九一八日本侵略的借口与谎言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被视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起点,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事件背后,日本以各种借口掩盖侵略真相,编织了一系列谎言和理由,企图合理化其侵略行为。
然而,事实清晰地揭示了日本的借口与谎言,为我们揭开了这段黑暗历史的真相。
首先,日本以“维护铁道安全”为借口发动侵略。
当时,俄国南满铁道公司在中国东北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利益,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瓜分这些地区的经济资源,精心策划了“炸车事件”,并将其归咎于中国抗日志士。
这一借口无视了中国主权,为日本侵略行为打开了合法性的口子。
其次,日本以“保护华人”为借口进行侵略。
事实上,日本对华人的侵略和迫害是残酷而不容忽视的。
他们以“保护华人”为名义,在中国各地积极扩大影响力,然而华人却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大牺牲品。
这一借口和谎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日本表面上自我标榜的所谓“友好合作”的假象。
此外,日本还以“反恐怖主义”为借口。
日本在东北地区积极策动了一系列破坏行动,如波茨坦的爆炸袭击事件。
他们宣称此次侵略行为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并保护日本在中国的利益。
然而,这只是日本为了达到自身目的,对中国发动侵略的又一伪装。
这一借口的谎言可谓是与现实情况背道而驰。
最后,日本以“维护和平稳定”为借口进行侵略行为。
在九一八之后,日本逐渐对中国实施全面侵略,将其自身称为“东亚共荣圈”的领导者,并为实现其侵略行径树立起所谓的“和平稳定”的局面。
然而,这种所谓的“和平稳定”不过是日本实现军事扩张的借口,对中国以及整个东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九一八的借口与谎言被辩证的事实所揭示,中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对此加以深刻的揭露和谴责。
正是日本的侵略行为和其背后的借口与谎言,给中国带来了长期的灾难和痛苦。
然而,我们相信,历史的真相永远无法被扭曲和淡忘,我们必须将借口与谎言揭示出来,警示世人,珍惜和平、捍卫正义,让历史的丑恶无处遁形。
日本右翼政客将大规模“拜鬼”战败日“招魂”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军国主义的罪行和野心止步于此。
然而,69年后的今天,日本仍有部分右翼势力在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鼓噪扩军强武。
尤其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以来,亲自参拜靖国神社,并纵容阁僚“拜鬼”,歪曲历史,使日本成为地区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逆流而动为“招魂”69年后仍需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日益成为国际共识时,安倍政府偏偏逆流而动。
自第二次上任伊始,安倍便抛出“侵略未定义”论,企图发表新的谈话否认承认侵略史实的“村山谈话”及日军从军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
安倍政权还修改教科书,加强所谓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否认南京大屠杀,妄图为一己私利颠倒历史,营造军国主义复活的气氛和土壤。
在今年3月的国会质询中,安倍避重就轻,勉强承认日本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但他刻意逃避承认“反省责任”,更是绝口不提“殖民”和“侵略”字眼。
舆论由此质疑,没有真正的“深刻反省”,岂能有“诚挚的歉意”?据日本媒体报道,今日,虽然安倍出于外交方面的考量暂缓参拜靖国神社,但仍会以自民党总裁的身份供奉“玉串料”(祭祀费),以表达“心意”。
对于阁僚的参拜,安倍一直持纵容态度。
日本绑架问题担当相古屋圭司、行政改革担当相稻田朋美、总务相新藤义孝等都将在当天参拜靖国神社,更可能有100多名国会议员加入参拜队伍。
目前,靖国神社供有包括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上千名乙、丙级战犯在内的亡灵,每年均吸引一些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政客来此“顶礼膜拜”,为战犯“招魂”。
分析指出,靖国神社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和右翼精神的支柱。
参拜靖国神社对饱受日本侵略苦难的有关亚洲国家人民而言,就如同“有人在希特勒墓前献花”,绝对不可接受,也不可原谅。
战败后德日态度截然不同战后秩序在日本受忽略?有学者指出,一个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玩火者必自焚。
正视历史竭诚追悔以取信于天下——日本对侵华历史罪行应持的态度姜伸饴【期刊名称】《南昌高专学报》【年(卷),期】1995(000)003【摘要】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当我们和全世界人民一道隆重纪念这一伟大历史性胜利的时候,不会忘记半个世纪前结束的那场由法西斯强盗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空前浩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参战最早、作战时间最长、作出牺牲最大的国家,战争使中国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以千亿美元计. 学习历史,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是对历史负责,以史为鉴,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永奠和平。
受害的一方应该如此,加害于他人的一方更应如此.然而从日本战后出现的种种现象,却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和愤慨。
在日本,人们对当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人员伤亡的人数记得清清楚楚,但是他们中有的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却百般抵赖。
日本学校的历史教科书,从来未用“侵略”【总页数】1页(P19)【作者】姜伸饴【作者单位】南昌高等专科学校政法系,南昌3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731.31【相关文献】1.一部坦然正视日本侵华历史的力作--读冈部牧夫《伪满洲国》 [J], 马玉良2.日本侵华历史不容否定——评日本右翼势力对侵华历史之歪曲 [J], 关捷;关伟3.收藏历史以史为鉴--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又有新证 [J], 彭雄4.正视历史悔恨悠悠──日本安藤娟女士专访江西德安代父忏悔侵华罪行 [J], 郑远馥5.正视历史才能取信于国际社会——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重要前提 [J], 张森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为何无法彻底反思二战罪行同为戕害千万世界人民的二战轴心国,德国和日本对待自身二战罪行的忏悔言行,天壤之别。
一边是在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惊世一跪的德国总理勃兰特、一边是执迷不悟屡屡参拜靖国神社向甲级战犯鞠躬请愿的日本各类政客;一边是连年主动向受害人赔偿的德国政府、一边是连自己所犯慰安妇大屠杀罪行等都拒绝承认的日本极右翼势力。
为何日本与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差异如此之大?巨大差异的具体现象,相信在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之间,无需赘言(修改教科书、甲级战犯当首相、不承认强征慰安妇、不承认大屠杀、妄言发展核武等等)。
本文要说的,是原因。
国内的一些学者,将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失败,归为日本无法彻底清算二战罪行的最主要原因,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姿态,而非他们对问题实质的看法。
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根本原因,是这个国家自身的问题,是内因在决定;外因虽会有影响,但并不能起根本作用。
本文先述外因,再论内因,以期大家可以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理解日本人对二战的心理。
外因一:日本本土在二战末期并没有被盟军陆军直接进攻和占领。
二战末期的日本,与一战后的德国很是相似:都是在本土没有受到盟军地面部队占领的情况下投降的。
这一事实的优点是,反法西斯正义力量得以更多的保存、征战中的士兵可以减少数十万的牺牲、战争可以尽快结束。
但缺点却是,本土没有被彻底扫荡的国家,国内还保存着大量的拥有军国主义思想的人,他们并没有在本该发生的、本土被盟军进攻的战争中战死,而是苟延残喘到战后重建,他们的躯体活着,他们的军国主义的思想也同时在灌输于自己的后代,成为未来极右翼势力兴起的火种。
可以看看,目前活跃在日本政坛的右翼势力中,有多少的父辈祖辈拥有着军国主义色彩,他们本该在二战末期、战死于或剖腹于盟军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的战争中,但是盟军陆军没有进攻日本本土,故他们自己以及后代得以死灰复燃。
二战后的德国不同于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后德国本土被彻底占领,拥有纳粹思想的人,几乎全部战死,因此,二战后的德国,比一战后的德国,更容易反思自己的错误,因为犯错的人基本都战死了!现在的日本,就非常像一战后的德国。
The secre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innovation, which is more so now than at any time in histor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征文心得体会__范文【5篇】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征文心得【篇一】缅怀英烈,牢记历史——纪念抗战胜利75年__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
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
__年了,__年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自此扭转百年衰败沉沦的历史,古老的中国从此走向民族的独立与自强。
侧耳细听,似乎还能听见七十年前的炮声,还能听见抗日先烈气壮山河的呐喊,还能听见八百里太行烈马追踪的嘶鸣。
遥想当年,祖国那积贫积弱的时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大好河山,置我同胞于水火,丧心病狂的杀戮掠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大罪。
一边是战争狂人冷气阴森的狞笑,一边是国土沦丧、满目疮痍、血流成河。
在中华民族存亡的非常时刻,多少热血儿女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加入救亡图存的行列,他们为赶走日本鬼子,求得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中写就了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的人生篇章。
怎能忘记,丧尽天良的日寇在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怎能忘记,灭绝人性的日寇对我东北同胞的活体实验;怎能忘记,关内关外,大江南北,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屠刀所向,尸骨成山……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征文心得【篇二】__年,对于个人的一生来说,刚好一个花甲,似乎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但对于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来说,却异常的短暂。
人上__,容易健忘,但中华民族__年前那段惊天地、泣鬼神、异常悲壮的抗战历史,却不容许忘记。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__年前的胜利来之不易,代价万分沉重。
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人民都是受害者,而付出的牺牲之大,遭受的苦难之深,当数中国人民为最。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演讲稿(精选5篇)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篇一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和大家一起缅怀先烈、反思历史、展望未来。
幽远的钟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太阳的光芒照亮了祖国大地。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祖国神圣领土已有八十年了,是中华民族倍受屈辱的日子。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借口在中国卢沟桥上丢失了一名士兵,向中国挑衅。
之后,抗日战争爆发了。
从80年前这天起,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展开了疯狂的侵略战争。
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生化武器。
无数同胞倒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在无数革命先烈铺起的血路下,中华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战。
从此,白山黑水,长城内外,中原大地,珠江两岸,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父教其子,兄勉其弟,妻子送郎,共赴国难,开始了空前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才将日本人赶出了国门,劈开了如今的新天地。
于我个人来说,爱国,从来不是什么虚无飘渺的词汇,也不是多么高尚伟大的行为。
保卫边疆是爱国,奥运夺冠是爱国,惩治贪腐是爱国,舍身成仁是爱国,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遵纪守法也是爱国,恪尽职守也是爱国,申张正义也是爱国,坚持原则也是爱国,认真学习也是爱国,爱岗敬业也是爱国。
爱国不是一种道德风尚,只是一个人,一个社会的人的基本原则。
从来没有人拿枪逼着你爱国,这只是一个人自发自愿自觉的本能。
你以为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只是为了捍卫理想?主义?只是为了一枚勋章,一纸朝廷的奖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泰山耸立,黄河滔滔,昆仑巍峨,长江浩荡。
意气风发、信心百倍的中国人民将聚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冲破任何艰难险阻,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也是最好的教科书。
《东京审判》电影观后感600字五篇看完了大型历史剧《东京审判》后,我久久不能忘怀。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600字星期三的晚上看完了大型历史剧《东京审判》后,我久久不能忘怀,耳边还在回响同学们激动的怒骂声和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的掌声。
在反日情绪如此高涨的今天,又加上几乎遗忘了所学过的历史,我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有时候难免有些困惑。
《东京审判》再现了日本投降后,远东军事法庭审判28名甲级战犯的过程,唤起了我一些记忆,也帮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所以不必追求情节的合理性,演员的演技,一部电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已经可以让人致敬了。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剧,它几乎还原了当年审判的全部场景,我们仿佛置身于其中。
看完了这部片子,我的心中涌动了一股强烈的反日情绪。
但是,这种情绪不同于以往。
以前,我对日本的了解就是日本人都很坏,他们侵略中国,是不可饶恕的罪人。
而通过这部片子,我才清楚,日本民族本来也是一个善良的民族,但是这些“统治者”的误导,野心,使得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而他们日本人民的生活也很苦。
可见,战争对胜利的或是失败的国家都是一种深深的无法磨灭的伤害。
对于我们“80”后的这一代人,距离战争的硝烟已经太过久远,我们对战争的了解少得可怜。
以前看战争片,历史片,只会让我们觉得非常的兴奋,非常的激动……而东京审判让我们更多的感觉是震撼。
一种非常强烈的震撼。
当梅汝傲说“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时。
当所有法官,坚持中国法官的座位要排在英国以后,梅汝傲头也不回的离开会议室时。
当在庭审中,所有的犯人都说自己无罪,并且还看到东条英机坐在坐位上强词夺理时,当看到末代皇帝溥仪的出庭作证时,当看到日本老板娘被子弹打死的情景时,……这些能让人不感到震撼吗?影片是从中国法官梅汝傲的角度作为切入点的,它将整个庭审过程中的一些节点作为重点,同时还穿插了中国记者和日本记者之间的恋情,以及某些日本人的觉悟,某些日本青年对战争的曲解、对中国的仇恨心态以及报复行为,日本老兵在战争后留下的阴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战争中响应国家号召被侮辱后的恐惧……我不得我不再次说战争带给我们的伤害实在太多。
日本掩盖错误为历史罪行招魂难自我救赎
中国将以立法形式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于情于理于法,都是理所应当的。
这恐怕又会使日本政客百爪挠心、心虚气短。
不出所料,日本果然打出“中国打造历史包围圈”的后手牌以应对。
有没有什么“包围圈”暂可不论,实情是,如果日本背着历史包袱不放,只能是,现实不妙,未来堪忧。
或许,不少日本人也并不晓得安倍政治的深奥,心里有些纠结:“上一代人的事与我们无关”,“69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揪住不放”。
被压迫者与压迫者、被屠杀者和屠杀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
压迫者出于洗清罪名的考虑,选择故意忘却;屠杀者出于毁尸灭迹的算计,设法篡改历史。
这也并不奇怪。
如果日本站在被侵略和被屠杀国家的人民的角度想一想,体验过自己的父兄被屠杀,自己的妻女被奸淫,自己的国土被践踏,自己的老百姓被奴役,也许就会懂得中国人为什么念念不忘历史。
日本不是每年都要纪念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掉吗?日本人是人,中国人也是人。
日本不能忘却,中国难道就应该忘却吗?所不同的是,日本老百姓被害的肇事者,恰是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使广岛、长崎遭到灭顶之灾。
不论哪个国家,作为战争的被害者,应该共同谴责的是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
也或许说,怎么有的国家不再提那段历史,而中国人却揪住不放。
这种想法未免天真。
出于地缘政治或现实利益考虑,受害国对那场战争的反应可能会有差异。
有的国家不想提、不愿提、不敢提,各有其目的。
但历史就是历史,不想、不愿、不敢触碰,并不意味着那段历史就不存在。
不要说过去了69年,就是过去了几百年,二战的历史是抹不掉的。
美国人不会忘记珍珠港被袭以及其后发生的太平洋战争;东南亚一些国家也不会忘记日军摧毁他们的家园、奴役他们的人民。
日本曾经是军国主义国家,是战败国,必须接受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这件事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被抹去。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说,“为什么在二战结束69年后才设定这一国家哀悼日,日本方面是抱有疑问的”。
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没有人说这一代日本人发动了侵略战争,但这一代日本人如果罔顾历史,篡改历史,非但不承认错误,还要祭起上一代军国主义旗子,那就不能不引起被害国人民的愤慨和警惕。
正如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祭奠甲级战犯,必然遭到世界和平力量的谴责。
安倍不停地说,要和这个那个国家作出解释。
这套说辞讲给日本人听,或许尚可;讲给被害国人民听,恐怕很难。
这个世界上不光有个日本,还有许多国家;这个星球上不光有个大和民族,还有许多民族。
惹了人家,害了人家,还要人欣然接受,这不公平。
侵略就是侵略,更重要的要有勇气正视历史,走和平发展道路。
理智和聪明的民族应该懂得从失败和沉沦中汲取教训,以真诚和虚心的态度改过自新,而不是掩盖错误,为罪行招魂。
这样做非但不能摆脱梦魇般的恶名,也很难自我救赎。
中国人早就说过,处理好中日关系,必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其中的因果关系合乎情,顺乎理。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曾经有过不光彩历史的国家,如果对历史全无反思,未来恐怕麻烦会更多,又遑论安倍所期望
的那样“夺回强大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