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依法行政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7.03 KB
- 文档页数:7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人民与国家的统一、最大程度的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宪法、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等原则。
国家做出的任何政策都有其基本原则,在执行该政策时一定要遵循其基本原则执行,这是最基本的标准。
▲一、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原则是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准则。
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规定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2.必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3.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4.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5.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6.必须把推进依法行政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拓创新与循序渐进的统一,既要体现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
7.必须把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统一起来,做到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积极履行职责。
▲二、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依法行政提出了六项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这六项要求对指导和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2.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依法行政基本内容依法行政基本内容一、什么是依法行政及我国依法行政的简要历程。
二、依法行政的目标是什么?三、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四、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五、加快行政程序建设有哪些基本要求?六、对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文件备案的规定所涉及到的基本文件1.2004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2008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3.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钓鱼执法”拷问着行政程序的公正上海市民张晖驾车遇路人搭乘,被闵行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扣押,并以无营运证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行为为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此案掀起2009年全国人民对“钓鱼”执法的质疑热潮。
张晖向闵行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行政处罚决定,法院当庭判决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违法。
一、依法行政的概念及其历程(一)概念: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司法机关对该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
1、依法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依法行政所谓之“行政”是公共行政。
3、依法行政所谓之“法”是广义的法——包括规范性法律文件与规范性文件“四类地区”包括(1)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的市;(3)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4)经济特区。
规范性文件——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行管理,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公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
其名称一般为“规定”,“办法”,“通告”,“意见”,“决定”等。
(二)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基本历程1.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是中国行政法制开始生长和发展的时期,是我国行政法的初创阶段。
宪法国家法律(全国人大及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部门规章(国务院下属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政府规章(地方政府制2.五十年代中期到文革结束1957年一1978年的20年间,整个说来,是行政法制被摧残、被践踏的年代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开始经历四个阶段A.恢复法制阶段(1978年-1993年)B.加快立法阶段(1994年-1997年)C.依法治国成为基本方略阶段(1998年-2001年)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02年至今)二、依法行政的目标是什么?1、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论述依法行政原则篇一:论依法行政原则论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原则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其基本含意是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之拘束。
法治(Rule of law)要求政府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办事;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如果违反法律,超越法律活动,即要承担法律责任。
法治的实质是人民高于政府,政府服从人民。
德国行政法学者认为依法行政原则包括三项内容:(1)法律创制。
指法律对行政权的运作、产生绝对有效的拘束力,行政权不可逾越法律而行为; (2) 法律优越。
指法律位阶高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一切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 法律保留。
指宪法关于人民基本权利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透过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皆必须有法律授权,否则,其合法性将受到质疑。
日本学者认为,依法行政在具体制度形式上体现为三项要求:(1)建立议院内阁制、议会制的民主主义,通过国会对行政进行政治限制; (2) 在这一前提下,行政立法、行政处分和行政程序中,存在着立法优先的要求或者立法的统制问题;(3)通过法院对行政进行司法方面的事后救济,而不限于行政监察之类的行政内部监督。
在我国,依法行政原则主要包括下述要求:第一,依法行政的“法”,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宪法的效力最高,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法规的效力高于规章。
在下位阶法的原则、内容与上位阶法发生冲突时,执法机关应适用上位阶法而不应适用与上位阶法相抵触的下位阶法。
依法行政首先要求依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只有符合宪法、法律的规定时,才能作为行政行为的依据。
第二,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的明文规定行政。
除此之外依法行政还要求政府依法的原理、原则行政。
这是因为:其一,法律的具体规定是有限的,而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事务是无限的。
其二,法律规定是受法的原理、原则支配的,法的原理、原则不仅指导立法,而且也指导法律的执行和法律争议的裁决。
依法行政原则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
几点:
一、依照法律行政。
依法行政的首要原则就是必须按照法律来做事。
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行为都要依照法律规定来执行,不得随意改变或
违反法律规定。
行政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
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二、公开、公正、公平。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行为中要公开、公正、公平。
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应当把行政行为的信息、原则和程序
公之于众。
公正是指行政行为必须依照客观事实和公正规律办理,不
能受到个人或团体的利益干扰。
公平则是指各项行政行为都要公正对
待每个涉及方。
三、民主参与。
依法行政的要求还包括民主参与原则,即行政机关在
行政管理过程中应当尊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
行政机关对外公布政策、方案、计划等信息,并听
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政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四、保护权益。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尊重、保
护个人和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在行政实施中应当进行数据保护、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不侵犯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依法行政原则是我国行政管理中最基本的原则,为行政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级行政机关必须严格遵守依法行政原则的要求,确保行政管理公正、透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依法行政基本原则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法律法规性文件进行管理和操作的行政活动。
依法行政基本原则是指在行政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律原则和规范,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依法行政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原则,也是其他原则的基础。
合法性原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进行,不能超越法定职权范围,不能违法滥用职权。
政府在制定政策、实施措施时必须有法可依,不能凭空设定或擅自修改法律。
二、公正性原则公正性原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要公正、公平、公开。
公正性原则强调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管理公共资源时要坚持公平正义,不能偏袒一方或滥用职权,要保证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三、程序正义原则程序正义原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必须遵守合法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程序正义原则强调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时要依法取证、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申辩,不能随意制定行政决策,要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效率性原则效率性原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要高效、快捷、便利。
效率性原则强调政府在办理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时要采取科学管理、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市民和企业。
五、服务性原则服务性原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要以服务为宗旨,为公众提供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
服务性原则强调政府在履行职责时要积极回应公众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六、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要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
透明度原则强调政府在决策、执行和结果公布等方面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信息,确保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实现。
七、责任追究原则责任追究原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要勇于担责,对失职行为进行追究。
责任追究原则强调政府在行使职权时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工作失误、渎职等违法行为要进行追究,维护法律权威和公共利益。
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法行政,即政府及其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事务、履行行政职能时必须依法操作,以法律为依据,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制度要求,也是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探讨依法行政的原则以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一、1. 法定性原则法定性原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之一。
根据法定性原则,行政行为应该基于法律的授权,且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罚、裁决、许可、批准等行为,应当依据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能凭借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
法定性原则的确立,保障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不超出法律赋予的界限,规范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它也使公民和组织能够清楚地了解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和行使方式,便于监督和维权。
2. 公平正义原则公平正义原则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原则之一。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时,要坚持公平正义,平等对待公民和组织。
公平正义原则体现在行政机关在处理事务时要进行公开透明,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决策的公正合理;在执行行政行为时要尊重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争议解决中要公正中立,依法予以裁决。
公平正义原则的贯彻,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它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保障,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 权责一致原则权责一致原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原则之一。
根据权责一致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时必须明确界定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于法律,但权力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
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应当遵循法律规定,尽职尽责,承担相应的责任。
权责一致原则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滥用权力、任性行使行政职权的问题。
二、依法行政的意义1.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依法行政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关在处理社会事务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依法行使职权,可以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
依法行政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A.依法、公正、廉洁B.以人民为中心C.高效、便利、簡潔D.监管和服务并重答案:C2.依法行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B.保障公民合法权益C.加强政府权力的调控D.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答案:B3.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公平、公正、公开B.依法、高效、廉洁C.保护、守信、互利D.科学、民主、法制答案:A4.依法行政的基本路径是什么?A.建设法治政府B.推进依法行政理念C.加强内部管理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答案:A二、判断题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政府行政的程序是否合法。
A.正确B.错误答案:B2.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权力合法、有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A.正确B.错误答案:A3.公民和法人享有的权益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来进行维护。
A.正确B.错误答案:A4.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A.正确B.错误答案:A三、简答题1.请简述依法行政的内涵。
答: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的权限和方式,依照法律规范进行行政活动的一种管理方式。
具体包括:以法律为依据,依法履行职能;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以法制建设为目标,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2.请简述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答: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优化行政管理;(3)促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4)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稳定。
3.请简述依法行政的具体实践。
答:依法行政的具体实践包括:(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权限和限制;(2)加强行政监督和法律监察,防止滥用职权和腐败行为;(3)完善行政程序,规范决策和执行过程;(4)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5)依法处理行政争议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四、案例分析题某市政府部门在进行一项重要决策时,未按法定程序听取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随后引发了社会上的强烈抗议和舆论批评。
依法行政的具体原则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公正、公平、公开、高效的行政管理。
依法行政的具体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它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操作,不能超越法律的范围,不能滥用权力。
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才能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二、公正公平原则公正公平原则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公正、公平地对待各方当事人,不能偏袒一方,不能歧视任何一方。
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应当公正公平,不得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公开透明原则公开透明原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应当公开透明,不得搞秘密、不得隐瞒真相。
公开透明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四、服务公众原则服务公众原则是依法行政的宗旨之一。
它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
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应当符合公众的利益,满足公众的需求,解决公众的问题。
五、责任追究原则责任追究原则是依法行政的保障之一。
它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对错误、失职行为进行追究。
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应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得随意变动,不得任意扩大权力。
六、程序正当原则程序正当原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操作,不能违反程序规定。
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应当经过合法、公正、公开的程序,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七、效率优先原则效率优先原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注重效率,提高行政效能,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
依法行政基本知识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服务社会公共利益时所遵守的法律规则和程序。
该理念强调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公正、透明,并且为公众所认可。
以下是依法行政的基本知识:一、依法行政的原则1. 法律优先原则: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必须依据法律规定,依法行事。
2. 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注重社会效益,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先导。
3. 公正、公平原则: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公正、公平、合理地处理各类事务。
4. 服务为先原则: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注重为民服务,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主要目标。
5. 信息公开原则: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注重信息公开,向公众主动公开有关政策和行政活动的信息。
6. 责任追究原则: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依法严格追究行政人员的责任,确保行政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二、依法行政的制度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应遵守以下制度:1. 行政许可制度:政府在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时,必须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许可,确保权力的合法行使。
2. 行政裁量权制度:政府在处理事务时,必须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裁量,遵从相关尚未规定的事项必须依法决策。
3. 行政监督制度: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应当对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确保他们依法行政。
4. 行政处罚和行政赔偿制度: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必须依法对违法行为给予处罚,并赔偿受到损失的公民或组织。
三、依法行政的标准1.法治标准: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完全遵守法律规定,行政权行使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
2. 公正、公平标准: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公正、公平、无私地处理各类事务。
3. 服务标准: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时刻满足公众的需求。
4. 民主标准: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注重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民主协商和听证。
5. 效率标准: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服务公众。
6. 信息公开标准: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注重信息公开,确保公众了解政府的行政信息。
总之,依法行政强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行政管理,致力于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服务质量。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人民与国家的统一、最大程度的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宪法、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等原则。
国家做出的任何政策都有其基本原则,在执行该政策时一定要遵循其基本原则执行,这是最基本的标准。
▲一、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原则是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准则。
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规定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2.必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3.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4.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5.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6.必须把推进依法行政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拓创新与循序渐进的统一,既要体现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
7.必须把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统一起来,做到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积极履行职责。
▲二、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依法行政提出了六项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这六项要求对指导和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2.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依法行政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热门城市:安阳律师青海律师阳原县律师上饶律师
黔南律师伊春律师上海律师成都律师天津律师上饶律
师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会听到依法行政,意思是执法人员在
行使政治权利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不能肆意妄为,
但很多人并不清楚依法行政的内容和基本原则,并不了解依
法行政的内涵,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
什么。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其中主要是行政机关)
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
活动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包括权限规定、实体和程序规定)
而不得与法律相违背,违法行为应无效或应撤销,违法者必
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这里,合法性原则的“法”,整
个而言其形式可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以及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规章可采取一种比较务实性的态度,
有限地承认规章即对符合法律、法规的规章承认其有效性,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章则不承认其作为法的形式;在规范上既应包括实体法规范又应包含程序法规范;在规范的结构上,不应仅限于义务性规范而且还应包括权利性规范和权义复合规范。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根据我国的情况,行政合法性原则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要求:
1、行政主体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并具备相应的资格。
一项行政
活动的合法,首先就要求实施行为的主体必须合法。
如果进行行政活动的主体没有依法成立或者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其所为的行为自然不应具有法律效力。
该项内容包括行政机关和其他行使行政权的组织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资格和
组织条件以及人员条件。
2、行政活动必须要有法律的依据。
“无法律即无行政”(当然我们没必要限定在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而应包括法律、法规及授权立法),行政活动只能依照法律的规定而进行;没有法律的规定即表明其无权进行活动,行政机关不能任意地采取行动。
这也是行政活动和公民的活动的最大区别。
有人认为,在消极行政领域内是“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
行政”,而在积极行政(或服务行政)内则是“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作为”。
我们以为任何性质的行政都必须要有法律的依据,既然有“积极行政也应符合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的要求,不得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表述,就表明该类行政活动要有法律依据,而不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作为”。
对行政机关而言,只有法律有明文规定(不仅限于具体操作的规定还应包括原则)才得为之。
法律为行政机关设定了职责权限范围、活动的手段、方式及程序等,行政机关只能依据法律的这些规定行事而不得在其外行为,没有法律的授权或规定,行政机关就没有这种活动的自由。
否则,就属于无效或违法的行为。
▲法律依据的具体内容可从下列3个方面来要求:
1、没有法律依据,不得使人民负担义务或限制权利;
2、没有法律依据,不得为公民设定权利或减免其义务(当然符合法定物条件和理由,行政机关是可以依法设定权利或减免其义务的,即行政机关不得任意作出影响公民或组织的权利义务的行为);
3、必须在法律授权或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行政权。
4、行政机关必须实施法律。
在我国,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必须执行法律,且下级行政机关必须执行其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
因此,行政机关必须采取措施或行动保证法律规范的实施。
有关行政机关
的权利规范、义务规范,行政机关都必须遵守;而且,行政机关还必须尽一切力量保证法律赋予的职权和职责得以实现。
“行政机关不仅有消极的义务遵守法律,而且有积极的义务采取行动,保证法律规范的实施。
”其四,违反法律的行政活动属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在法律上不具有法律效力,有关国家机关有权予以撤销、变更或宣告无效;行政违法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关法律责任问题将在行政责任性原则部分论述)。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构成
就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而言,除了从上述若干具休要求来分析外,我们还可将其注入深刻、具体的内容,吸收若干子原则作为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构成。
笔者以为,对行政合法性原则具体可确定下列子原则:
法律优先原则(或称法律优越原则)。
法律优先原则的基本含义在于行政行为或其他一切行政活动,
均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此处所谓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该项原则包含如下含义:
1、法律优先于行政,行政必须服从法律,在效力上法律高于行政法规、规章及行政机关作出的任何行政决定。
根据我国《宪法》有关条文的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上
层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即“不抵触”原则。
可见,在我国其他形式的法规、规章在效力上都是低于法律的。
2、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应优先适用法律,否则将导致法律适用的错误。
3、行政活动应直接根据法律而作出或者间接根据法律(依据法规或者依法制定的规章的规定)而作出。
4、法律保留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即某些事项只能由法律予以规定(即法律的专属范围),或者必须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有权予以规定。
法律保留的事项范围一般是在对公民的基本人仅的限制方面(如《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的设定权专属于法律)。
法律保留原则的含义除了指国家立法机关有制定限制人权
的法律的权限外,还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明确授权行政机关制定法规或决定来限制人权(如《行政处罚法》第10和、第12条的规定)。
5、禁止越权原则。
权力只有在其法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才是合法有效的,为确保行政权的行使符合法律授权的范围,必须要以禁止主原则来规范行政权的行使(或者行政活动)。
禁止越权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超越了其法定权限范围的行为在法律上都是违法或无效的。
行政机关不得越权,如果越权则其行为不具有法律效
力。
“这是因为,法律效力必须法律授予,如不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它就在法律上站不住脚。
”因此,法院及其他有权国家机关可以撤销越权行为或者宣布越权行为无效。
按越权的一般理解,越权既包括实体上的越权(超过法定权力范围),也包括程序上的越权(即违反法定的必须遵守的程序)。
笔者以为下列几种情况可归入越权:
1、是无权限。
即有关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个人根本无行政权或者无管辖权却行使了一定的行政权力。
通俗地说,即“无权行使了有权”。
2、是超越了权力的行使界限。
行政机关有一定的行政权力范围,但其行使超过了该范围,我们将该类越权行为称之为“横向越权”。
如地域越权、工商机关行使公安机关的职权等。
3、是“纵向越权”。
除不同职能的行政机关外,在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也存在职权权限的划分,根据组织法的规定上下级行政机关也不得相互越权。
纵向越权即下级行政机关行使了上级行政机关的职权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行使了下
级行政机关的职权,
4、是“内部越权”。
即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行使外部行政机关的职权,这种行为也应属于越权行为因而无效。
另外,在实践中还存在内部机构之间相互越权的情况。
对这种情况从法治的严格要求来说也是不允许的,应属于一种违
法行为,但从行政机关整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角度来看,则不宜认为该种情况当然无效。
以上就是关于▲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的问题的相关解读,依法行政在法律上有多方面的要求,行政机关不能把没有法律依据的义务强加给公民,也不能为公民减免义务,否则就是违法的,如果您的利益受到侵害,想找律师帮助,网站为您提供相关律师解答您的疑问。
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清远律师。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