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教案第九章第一节 美国
- 格式:doc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一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地理词汇掌握不足,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学生对美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
2.难点:美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的相关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美国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美国相关的图片、地图等课件,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等景观。
2.资料:收集有关美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
3.问题:准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等图像,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等景观,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美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操练(10分钟)分发资料,让学生阅读有关美国经济发展的内容,然后回答问题: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有哪些?这些产业是如何分布的?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总结美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主要讲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美国这一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等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掌握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美国地理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的特点。
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
2.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美国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地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国的地理位置,提出问题:“请大家来说说美国位于哪个半球?它的地理位置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美国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州、联邦等行政区划设置。
3.操练(10分钟)针对美国地理特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美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讲解美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美国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原因。
3、运用地形图和其它资料,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以及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4、运用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节巴西
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有大量混血种人是巴西的一个重要人文特征。
2.用事实说明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3.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于林的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
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通过地图确认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2.会利用数字、图表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
3.掌握美国的地形和气候,以及对美国发展农业的影响4.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以及硅谷的位置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2.运用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华人对美国繁荣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认识美国人种存在的问题,培养种族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美国发达的工业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1.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构成、人口特点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大家猜猜她要去的是哪个国家?学生:美国。
一、概况——美国的范围及位置教师:了解一个国家,先了解它的位置,请根据图填写图中相应的空白内容。
一、概况——美国的人口、人种、居民教师:根据美国的人口构成图完成相应的内容教师:美国人种的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请大家结合材料来谈一谈你对美国“民族大熔炉”的看法。
【材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材料】根据图中的对话,谈谈你对美国不同人种政策的感想。
教师: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因此,人们称美国是“民族大熔炉”。
然而,在美国社会中,却存在着人种歧视问题。
教师:请看“2003美国主要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在世界的位次”表格,反映了美国农业有什么特点?学生:农业大国。
教师:农业生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气候、地形……二、农业——美国的地形教师:根据美国的地形图,填写相应的内容教师:从图可知,美国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学生:平原二、农业——美国的气候教师:根据美国的气候类型和降水分布图,完成相应的内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较多,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分布等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和经济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美国的电影、音乐、体育等方面有较高的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主要城市。
2.了解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认识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4.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主要城市。
2.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城市分布。
2.案例分析法:以美国为例,分析其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认识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相关案例和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主要城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美国的相关知识,内容涵盖了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美国这个国家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美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难点: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美国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地图、文字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2.资料:搜集与美国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等,引导学生关注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地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美国地理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引言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的重要途径,如何设计一节优秀的地理公开课,成为了地理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享一份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的优秀教学设计,帮助地理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边界、主要地理特征等;2. 技能目标:能够利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标出美国的位置,并知道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国的兴趣,增强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边界和主要地理特征;教学难点:通过地图工具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并了解美国的地理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电子屏幕、投影仪、地图(包括世界地图和美国地图)、图片等;2. 材料准备:美国的相关教材或教育资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播放美国风景片或分享一些关于美国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美国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第二步:导学1. 屏幕展示通过投影仪将世界地图和美国地图呈现在电子屏幕上,向学生展示美国的地理位置。
同时,解释美国的边界和与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2.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美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大平原、落基山脉等。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第三步:师生互动讨论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对美国的地理特征进行深入了解。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请问美国的哪些州拥有海岸线?2. 美国最高的山峰是什么?3. 美国有哪些著名的湖泊或河流?第四步:小组合作1. 分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美国州份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州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收集相关信息,使用地图等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3. 小组汇报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所研究的美国州份,包括所选州的地理特征、文化特色等。
六、教学总结在教学总结环节,可以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提高,展现他们的表现和成果。
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影响美国农业的自然因素。
(二)能力目标1.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概况2.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学材与学情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以图激趣创设情境:课前2分钟大屏幕上播放一些产品的商标.问题引领:1.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上述图片的认识。
2.所有图片都指向一个国家,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你对它的印想.3.展示美国国旗,介绍美国国旗星条案的含义.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设计意图: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和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教学评价:通过一组问题来评价学生对美国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教学环节二:阅读地图以图定位1问题引领:有人说美国是一个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国家,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运用地图说明理由。
.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部分属寒带。
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热带。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邻国位置。
(美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问题看似让学生从图中获取美国纬度位置信息,实际是让学生学会查找领土组成。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通过查找地图指出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2.会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3.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4.通过对经济统计资料的分析,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及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5.知道美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已对全球造成严重影响。
能力目标1.使学生掌握在地图上查找一个国家领土构成的方法和技能。
2.通过“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探究,培养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意识。
德育目标1.通过认识美国,尊重移民国家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以及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和重视高科技的态度。
2.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美国农业地区化特点。
2.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美国是世界资源消耗大国。
※教学难点1.美国领土包括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美国农业地区化特点。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资料分析、角色模拟、综合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世界政治地图、有关录像、图片等资料。
2.绘制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所学习的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是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学生议论:东半球),对,这些国家都是属于东半球的国家。
那么西半球有哪些代表性国家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讲授新课]温故:1.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往东至160°E的半球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的半球为西半球)2.在西半球上分布的是哪两个大洲?以什么为界?(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设疑:你知道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是怎么划分的吗?解惑: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明确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等的划分与差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地形、气候、河湖特点,以及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4.运用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课时(共2课时)【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美国人种存在的问题,培养种族平等的观念。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理解美国地形、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评价任务】1.通过阅读教材,结合七年级关于世界人口内容,说出美国人口构成及来源,说出美国人口数及增长原因,完成学习任务一,对应学习目标一检测。
2.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美国地形图,说出美国领土组成,说出美国的位置,填写美国的主要地形区名称,完成学习任务二,对应学习目标一。
3.通过美国降水量分布图和美国本土气候图,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回答美国小麦区和乳畜带农业发展有利条件,完成任务三、四,对应学习目标三。
【学法建议】本章节的学习是这学期的第四章节,认识美国的人种问题,可以结合七年级人口相关知识思考。
关于国家或地区位置与范围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方法,可以自行完成关于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在过程中可以选取适当的地图作为参考。
关于美国农业的学习,要充分了解美国的自然环境,理解美国地形、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1.根据76页活动题说出美国居民的人种构成及来源,美国的民族构成情况。
根据74-76页教材内容说出美国的人口数及增长原因。
学习任务(二)请认真阅读教材P77图9.6和七下地理图册回答:1.美国本土位于北温带,位于热带的是州,寒带的是州。
2.美国西临洋,东临洋,南临湾。
3.美国北邻国,南邻国。
第一节美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通过地图确认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2.会利用数字、图表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
3.掌握美国的地形和气候,以及对美国发展农业的影响
4.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以及硅谷的位置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2.运用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华人对美国繁荣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认识美国人种存在的问题,培养种族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美国发达的工业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构成、人口特点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大家猜猜她要去的是哪个国家?
学生:美国。
一、概况——美国的范围及位置
教师:了解一个国家,先了解它的位置,请根据图填写图中相应的空白内容。
一、概况——美国的人口、人种、居民
教师:根据美国的人口构成图完成相应的内容
教师:美国人种的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请大家结合材料来谈一谈你对美国“民族大熔炉”的看法。
【材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
【材料】根据图中的对话,谈谈你对美国不同人种政策的感想。
教师: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因此,人们称美国是“民族大熔炉”。
然而,在美国社会中,却存在着人种歧视问题。
教师:请看“2003美国主要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在世界的位次”表格,反映了美国农业有什么特点?
学生:农业大国。
教师:农业生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气候、地形……
二、农业——美国的地形
教师:根据美国的地形图,填写相应的内容
教师:从图可知,美国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学生:平原
二、农业——美国的气候
教师:根据美国的气候类型和降水分布图,完成相应的内容。
二、农业——美国的河流与湖泊
教师:根据美国的河流与湖泊分布图,找出美国主要的河流与湖泊二、农业——特点
教师:同学们,根据老师资料和图,一起了解美国农业的特点吧。
学生:机械化生产……
教师:阅读资料和美国农业带分布图,总结美国农业的特点是机械化和专业化突出。
接下来请大家结合教材,对美国农业带进行辨认,在相应的位置填写美国的农业带
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美国在不同的地区发展了不同的农业。
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争,结合美国地形图、人口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美国不同农业带形成的原因。
学生:
教师:美国现代化的农业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美国的工业又有什么特点呢?
三、工业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美国的工业分布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读图,根据区位划分,美国工业区可分为哪三个工业区?
2.总结、归纳每个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和工业城市。
3.分析这些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教师:美国的工业体系完整,工业部门齐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在这些工业部门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美国创汇的主要产业。
请图片。
四、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教师: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和工业大国,但是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世界的资源和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请看图
教师: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为此,美国应对世界的资源和环境负有更大的责任。
五、练习
六、教学反思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本节教学设计以概况、农业、工业等为主要的线索,介绍农业的同时,把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掌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利用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不足的地方在于课堂的容量太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