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代词(一)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语法知识之词类划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实词名词一表示人或事物等表示人或事物:学生、教师、教室、书本表示时间:早晨、明天、夏季表示方位:东、西、左、右(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语法特征1、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2、能加数量词不能加副词3、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4、有的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实词表示动作、行为:唱、笑、支持、保卫 发展、扩大、提高喜欢、希望、热爱有、出现、消失表示可能、意愿:能、会表示趋向:来、进来表示判断:是、就是语法特征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2、能加副词“不。
只有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加程度副词3、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动态4、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限于可持续的动作的词语。
实词形容词一表示性质、状态表示事物状态:明媚、娴静、激动、快表示事物性质:甜、伟大、诚实、好表示事物形状:高、圆、直、弯表不定数量:多、少、全、许多、好些语法特征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2、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4、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5、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实词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表示使令:使、 请、允许、 鼓励 表示发展变化 表示心理活动表示存在消失(能愿动词) (趋向动词)数词一表示数目和次序表示确数:二、二分之一、万表示概数:几、许多、三四十表示序数:第一、初二、老大语法特征1、常跟量词构成数量短语2、数量短语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3、一些数词有固定用法实词量词一表示计算单位(单位词)物量词:尺、斤、朵动量词:阵、顿、趟复合量词:秒立方米、人次、架艘次语法特征1、常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2、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复,组成“BB”式实词代词一一有代替、指示作用人称代词:我、你、她、大家、自己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怎么指示代词:这、那、这样语法特征:(1)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2)近指与远指(指示代词)(3)任指与虚指(疑问代词)虚词副词一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表示时间、频率:已经、马上、常常、再三表示程度:很、极其、最、稍微表示范围:都、总、仅仅表示重复:连续、再、也表示语气:可、却、倒、难道表示肯定、否定:可能、不、必定、也许(1)只与动词、形容词组合(2)多数不能单独回答问题(3)一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
现代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一一对应一、名词(Noun)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是句子中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补语等。
例句:1. 我们去公园玩。
2. 这本书很有趣。
3. 她是一位医生。
4. 桌子上有一杯水。
5. 他喜欢看电影。
二、动词(Verb)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词语,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动词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等。
例句:1. 他正在吃饭。
2. 我喜欢唱歌。
3. 他们昨天去了北京。
4. 她正在学习英语。
5. 我们明天要去旅行。
三、形容词(Adjective)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性的事物特征或性质的词语,常用来作定语修饰名词。
例句:1. 这个苹果很甜。
2. 那只小狗很可爱。
3. 我们度过了愉快的假期。
4. 这个问题很困难。
5. 这个城市很繁华。
四、副词(Adverb)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用于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例句:1. 他们快速地跑了起来。
2. 她慢慢地走进房间。
3. 我们经常一起去看电影。
4. 她很努力地学习。
5. 他们昨天晚上一起吃了饭。
五、代词(Pronoun)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可以用来指代人或物。
例句:1. 他是我的朋友。
2. 她喜欢读书。
3. 这是我的钱包。
4. 他们正在等待我们。
5. 这些是你的书。
六、介词(Preposition)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与其他词语之间关系的词语,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
例句:1. 我们在公园里散步。
2. 他们坐在桌子旁边。
3. 我们为了你的健康而努力。
4. 她生日的时候我们给她一个惊喜。
5. 我们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成功了。
七、连词(Conjunction)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语、句子等的词语,可以表示并列、选择、因果、转折等关系。
例句:1. 我喜欢喝咖啡和茶。
2. 你想吃苹果还是香蕉?3. 他很累,但是他继续工作。
4. 因为下雨,所以我们取消了外出计划。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之一词性分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名词同义词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特点方面。
“才能”与“才华”,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ě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动词同义词着重点往往表现在动作的方式方法上。
“发现”和“发明”,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侧重于创造。
“化装”与“化妆”,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形容词同义词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性质、状态上。
一的古汉语用法范文古汉语是指古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它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古汉语的"一"字作为数量词、代词、数词等多种语法成分出现,具有丰富的用法。
下面是一篇以古汉语中的"一"字为主题的范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其用法。
一、古代人对"一"的认识"一"作为基础数字,代表着最小的整数单位。
在古代的书籍中,人们常用"一"来表达事物的个体或单一的数量。
例如:"一人",表示一名人;"一物",表示一件物品;"一国",表示一个国家。
这种说法简洁明了,常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记载等。
二、古代数学中的"一"在古代数学中,"一"字的用法更为抽象和严谨。
在《九章算术》等古代数学著作中,"一"被认为是所有数的基础,是数学运算的起点。
古代人将"一"看作是数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它使得各种数学运算成为可能。
因此,"一"在古代数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一"的引申意义除了表示数量和数学运算外,古代人还将"一"字引申为其他更广泛的意义。
比如,"一心"意味着全心全意,专注于其中一事物;"一言一行"意味着言行一致,遵守承诺;"一手遮天"意味着制造欺骗或隐瞒真相等。
这些用法充分体现了古代人对"一"的抽象和丰富的理解。
四、"一"字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一"字的运用更多地体现了修辞手法。
古代文人经常使用"一"字来进行比喻或夸张。
比如:"一顾倾人城",形容人的一眼之触即使整个城市的人都为之倾倒;"一世龙门",指成为龙门的人只需一次机会或一次表现就能成功。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汉语又称华语、中国话、中文等,属汉藏语系,至少15亿使用者,是中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亦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欢迎阅读参考!!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复习提问: 1. 判断:性质形容词重叠后变为状态形容词。
2.“双”是什么词?
3. 判断:数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
4. 判断:有的基数形式也可以表示序数意义。
5. 判断:“年”、“月”、“日”是表示时段的量词。
(六)量词1. 类别(1)名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
①个体量词,指称单个事物。
个只头匹页枚张架辆座②集体量词,指称集体事物。
双对打副套群伙对组窝堆批③不定量词,指称不定量事物。
些点④度量词。
表示度量衡单位。
A. 长度:里丈尺寸公里米厘米毫米B. 重量:斤两钱分吨公斤克毫克C. 面积:亩公顷(1公顷=15 亩)平方丈平方米平方公里D. 容积:石斗升(1石=10 斗,1斗=10 升)毫升E. 体积:立方米F. 时间:分(钟)秒小时天周年G. 货币:元角分量词有专用和借用之分。
借用的名量词主要由名词充当,直接用在数词或指示代词之后。
一床书一桌子菜一碗水一篮子水果(2)动量词。
表示动作的次数。
回一趟家看了一遍吃了一顿坐了一回场1cháng :用于事情的经过。
一场透雨一场大战场2chǎng :用于文体活动。
三场球赛一场演出一场电影动量词也可以借用。
(1)时间量词:年日天分秒钟头住了三天看了三个钟头(2)器官量词:拳脚眼巴掌指头口打一拳瞪一眼踢一脚喝一口(3)工具量词:刀枪棍子水板凳鞭子筷子砍三刀给一枪敲一棍子洗一水抽一鞭子(4)伴随量词:曲步声圈唱一曲走两步喊一声转两圈(5)同形量词。
看一看走一走敲一敲摸一摸听一听课堂思考:1. 下列句子中有无量词?如何理解?(1)昨天这支队伍一共飞行了38
架次。
(2)该货车收费标准是2元/吨公里。
2. 下列句子中有无量词?如何理解?(1)本院今年将增加8台套左右的医疗设备。
(2)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应至少有两篇部外文文献。
3.300 架次=___ 架×___ 次4.10 人次= ___ 人×___ 次5.8 台套=___ 台+___ 套6.2 篇部=___ 篇+___ 部7.“一把牙刷”如何理解?
8.“踢了十个毽”中的量词属于哪一个小类?(3)复合量词①相乘关系:架次人次件次吨公里秒立方米②相加关系:件套台套台件篇部篇本2. 语法特点(1)量词一般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而是与数词或指示代词组成数量短语或指量短语。
一下这下两瓶那瓶思考:量词可否单独充当定语?条件是什么?①“一+量词”单独充当定语时,“一”可以省略。
滴水不漏滴水穿石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买(一)件衣服讲(一)个故事②“些”和“点”是特殊的量词,可以省略数词“一”单独作定语、补语。
有(一)点<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大了(一)点慢(一)些(2)量词内部可以作有限扩展,可以直接受形容词的修饰。
一大包一长条一大堆(3)大多数量词可以重叠。
①作主语,表示“每一”或“多”的意思。
个个都是神枪手人人都会干②作定语,表示“每一”、“多”的意思。
条条大路通罗马件件展品都是一流的③作状语,表示“逐一”、“连绵不断”的意思。
天天向上步步高升层层包围代代相传④作谓语,表示“众多”或“连绵不断”的意思。
夏日的夜晚,微风阵阵,繁星点点。
捕鱼场上,锣声阵阵,渔歌声声。
⑤数词“一”同量词组合后也可以重叠,重叠形式为“一A一A”, 或省略为“一AA”。
作用同量词重叠基本一致。
一个个生龙活虎,惹人喜爱。
一件件衣服都是新的。
老张把他们一个个背过去。
雪花,一团团地往下落。
一趟一趟地跑北京五张无张地数纸十块十块地花钱(4)有些量词兼属不同的小类。
①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兼属一把椅子一把沙子一副丑恶的嘴脸一副手套②名量词和动量词兼属一顿饭骂了一顿一阵风闹了一阵一场电影大雨下了两场(5)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既有习惯性又有选择性。
①习惯性一头牛一匹马一只羊一口猪一条/尾鱼一张桌子一把椅子②选择性点状物:点粒颗滴线状物:线丝条支面状物:片面幅方笔:支管根杆井:口眼花:朵束枝簇3. 表达作用(1)区别语义①用不用意思不同。
给你一刀――给你一把刀给他一筷子――给他一根筷子②专用量词可以分化歧义。
“个”是个泛化量词,有时会引起歧义。
一个学生的建议→一位/名学生的建议→一项学生的建议一个教室的报告→一位教师的报告→一份教师的报告③近义量词可以显示细微的语义差异一弯新月一钩新月一些希望一点希望一线希望一丝希望看了一遍看了一次看了一下看了一阵(2)表达色彩* 表扬了一顿* 一位坏蛋(3)协调音节层层树,重重山,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
(阮章竞《漳河水》)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贺敬之《回延安》)课堂思考判断:1. 所有的量词都可以重叠。
2. 重
叠量词前的数词只能是“一”。
3. 比较数量短语重叠充当不同句法成分时的意义:一幢一幢的楼房,挡住了远望的视线。
一幢一幢地验收楼房,非常严格。
(七)代词 1. 代词的性质代词是具有替代和指示作用的词。
从句法功能上来看,代词内部成员没有共同的句法功能,不是从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类,而是根据表达功能,即根据是否具有替代和指示功能而划分出来的特殊词类,因此,代词的语法功能与它所替代的实词和短语大致相当。
(1)代替名词的与名词功能相当。
你谁什么这(2)代替动词、形容词的与动词、形容词的功能相当。
这样这么样那样(怎么)样(3)代替副词的与副词的功能相当。
这么那么怎么(4)代替数量短语的与数量短语的功能相当。
几多少2. 代词的类别从替代或指示的对象的角度可以把代词分为三类。
(1)人称代词我(们)你(们)他(们)它(们)别人大家自己本人自个儿大伙儿他人旁人之其①“我们”与“咱们”A. 我们既可以用于“排除式”,也可用于“包括式”;“咱们”不能用于“排除式”。
排除式排除听话人,包括式包括听话人。
B.“我们”是通用体,“咱们”是口语体。
C. “我”和“我们”有时可以换用。
我们认为=我认为我国=我们国家D.“咱”是口语词,既可以相当于“我”,也可以相当于“咱们”。
咱不跟你比咱老百姓今儿真高兴②反身代词“自己”A. 复指,跟在复指对象的后面。
我自己知道。
他自己没做好,不能怪别人。
B. 回指,直接充当主宾语回指前面提到过的某人。
我看了半天,自己也不懂。
你这样下去,只会害
了自己。
C. 替代,替代句中未出现的某个主体。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③他称代词“人家”A. 指具体的人,相当于第三人称。
咱们老百姓怎么能跟人家比,人家是大款啊,什么都有。
B. 相当于别人,跟“自己”相对。
人家的东西不能要。
文章是写给人家看的,要明白易懂。
C. 转称自己,有不满或撒娇的语气。
人家等你半天了,你才来。
人家就是想要这款的嘛。
④古汉语人称代词“之”、“其”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可以使用。
“之”相当于第三人称“他(们)”、“她(们)”、“它(们)”。
“其”除了相当于第三人称以外,还可以相当于第一、第二人称。
对于这些顽固分子,我们首先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他们)对于这些新出现的坏现象、坏苗头,我们绝不可麻痹大意,任其发展。
(它们)就这件事,你很难自圆其说。
(你)* * <div id="loadingAD"><div class="ad_box"><div class="waiting"><strong>文档加载中...</strong>广告还剩<em id="adtime"></em>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