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浮岛及其设计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59 MB
- 文档页数:49
生态浮岛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陆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压力,海上生态浮岛工程已成为一种新兴的解决方案。
这种工程可以有效利用海洋资源,提供生态友好的居住环境,并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
二、项目概述海上生态浮岛工程是一种将人工岛屿建设在海上,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其打造成具有生态环保功能的新型城市建设项目。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海上生态浮岛可以提供高品质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空间,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
三、项目目标1. 提供更多的城市发展空间,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局势;2. 创造生态友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3. 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形象。
四、项目规划与设计1. 浮岛形状与规模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可行性,可以选择较为规整的方形或者矩形浮岛形状,并依据城市规划需要,设计相应的面积和高度。
2. 浮岛功能布局将浮岛规划为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公共服务区等多功能区域,合理布局生态绿化、交通道路和基础设施,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
3. 生态环保设计在浮岛建设中,注重生态环保设计,利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减少噪音和排放物的污染,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4. 建筑设计选择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建设绿色建筑,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五、主要技术方案1. 海上浮岛建设技术海上浮岛建设需要考虑海洋环境因素,采用先进的浮桥加固技术,确保浮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生态环保技术应用水质净化技术、垃圾处理技术、海洋养殖技术等,保护海洋环境,提高浮岛的可持续性。
3. 建筑节能技术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排放。
4. 交通运输技术规划完善的交通道路和交通枢纽,利用水上交通工具和轨道交通系统,解决居民的出行需求。
六、项目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阶段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制定建设方案和投资预算计划。
2. 建设实施阶段开展土地复垦、浮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做好环保治理和安全管理。
1 生态浮岛施工1.1 种植准备1.1.1水域选择与规划1.1.1.1水域选择水面开阔,通风良好,日照充足。
1.1.1.2浮岛(浮床)区域规划综合考虑景观、水体水质情况进行布局。
1.1.1.3水体类型生态浮岛(浮床)规划水域水体为未污染水体或者富营养化水体。
1.1.2水质在布设浮岛前对目标水域开展水体取样,测定总氮、总磷含量,水体总氮、总磷含量测定分别按照GB/T 11894和GB/T 11893的规定执行,水质评价按照GB/T 3838的规定执行。
1.1.3设施准备1.1.3.1设计选型生态浮岛(浮床)选择耐受性强、使用寿命长的有框湿式浮岛。
整个浮床由若干个浮床单体组成,浮床体边长为1m-5m,根据需要设计为三角形、四方形或者六边蜂巢型等形状。
1.1.3.2种植介质种植介质是由外被无纺布包裹、厚度为3cm-5cm的双层环保海绵制作而成。
1.1.3.3浮岛(浮床)组装根据设计需要的尺寸制作好浮体层,在浮体层里面填充制作成型的种植介质,将编织装饰层包裹于种植时,根部喷水保湿,并假植于湿润地块。
1.2 种植技术1.2.1种植时间生态浮岛(浮床)植物栽植在生长季节均可进行,植物越冬前或萌发初期为栽植适宜时期。
1.2.2配植模式根据不同水域形式,遵从水生植物景观配置原则,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造景。
1.2.2.1宽阔水域以营造浮岛植物群落景观为主,注重远大宏观和连续的效果,植物种植以量取胜,增加体量大质感强的植物种类,选择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错位搭配,采用丛植、片植两种方式营造水上景观;1.2.2.2小面积水域注重植物姿态、色彩、株高等的单株观赏价值,采用丛植方式营造景观;1.2.2.3自然河流根据水体流道宽窄并结合河岸带植物景观进行配置,选择体量较小、株高较低的植物进行点缀。
1.2.3种植密度生态浮岛(浮床)植物的种植预先考虑水面总体空间的安排,在一定水域面积范围内种植适当数量的浮岛植物并使整个浮岛植物群落光合作用正常,健康生长。
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布局及管理目录1概述 (3)1.1生态浮床概念 (3)1.2基本原理 (3)1.3分类 (4)2生态浮床结构 (4)3生态浮床设计 (8)3.1设计原则 (8)3.2准备工作 (8)3.2.1环境现状调查 (8)3.2.2工程目标 (9)3.2.3适应水质 (9)3.3已有设计及优缺点 (9)3.3.1传统型生态浮床 (9)3.3.2高科技型生态浮床 (10)3.4实用新型生态浮床 (12)4浮床植物设计 (16)4.1浮床植物选择原则 (16)4.2主要植物种类 (16)4.3种植成活率及密度 (17)4.4种植时间 (18)5浮床位置和布局 (18)6浮床系统保护 (19)7运行管理措施 (19)7.1浮床维护 (19)7.2植物收割和清理 (19)7.3病虫害 (19)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布局及管理1概述1.1生态浮床概念生态浮床,又称生物浮岛、生物浮床、人工浮岛或浮床无土栽培等,是一种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相兼顾的技术,其内涵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技术。
1.2基本原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浮床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最早的人工浮床是1979年由德国建造的floating campus。
90年代中期,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浮床净化技术在收获农产品、美化水域景观的同时,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N、P等元素,净化水质,保护水域环境。
生态浮床技术作为生物-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基本原理为:一方面,浮床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一些重金属等元素,同时植物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改善根系周围DO、pH等微观环境;另一方面,浮床植物庞大的根系为摄食藻类的大型浮游动物提供了庇护场所、分泌他感物质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同时植物根系为微生物提供载体,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提高水体微生物的活性,对净化污染水体,提高河流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如图1.1-1所示。
精心整理滨水生态景观设计的生态浮岛生态浮岛技术背景:人类的历史沿水而生,沿水而发展,水域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生存环境:而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我国的水域不断遭受污染,水质越来越差,甚至开始威胁到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人类的居住环境也遭受到严重损害。
1无锡、验。
20%时,对70%年在但面积过小,5年北京市首次采用人工浮岛技术治理什刹海、永定河等污染水体,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云南,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星云湖借鉴太湖经验,用泡沫作浮岛载体种植植物净化水质,积累了一定经验。
国外研究现状最早研究浮岛技术的学者是美国生态学家Gurney,他以研究加拿大雁获得“雁爸爸”称号而着名。
早在1951年他就提出,加拿大雁种群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不够。
为此,他在科罗拉多州西北部建造野生水鸟庇护场,将38只加拿大雁繁殖成为2000多只。
1971年发表加拿大雁的水上漂浮式人工巢论文,成为人工浮岛研究的先锋。
在他之后,Trivedy1978,Sasser1995,HaIIer1996等人也对人工浮岛进行了相关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为了改善水库、湖泊、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采用了植物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水域,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
1995年日本专业研究者首先在霞浦(土浦市大岩田)进行一次隔离水域试验,在隔离水域上设置人工生态浮床,一段时间后该水域水质有了明显好转;1996年在土浦港的人工生态浮床经调查显示对水质的净化起了重要作用;随后,又在滋贺县琵琶湖大约1500m2的水域里设置了60个人工生态浮床,2中,为过程中都能够分泌克藻化学物质,再加上浮岛能阻挡阳光直接照射在水面上,降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光照强度,从而使藻类的生长繁殖得到了有效抑制。
除净化污染水质,防止水华功能外,人工浮床还为高等水生动植物及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有利于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恢复。
生态浮岛的工作原理生态浮岛主要是通过植物的根系来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浮岛植物的根系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吸附水中的含氮、磷物质;另一方面根系可以分泌大量的酶来促进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再者,根系与微生物可形成相互协同效应,共同降解水中的营养盐类。
生态浮岛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生态浮岛是一种以大型浮动结构为基础,利用可再生资源,建设在水面上的综合利用项目。
生态浮岛工程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城市人民的休闲需求。
本项目选址在某市的城市河道,规划建设一座生态浮岛,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城市绿化空间,形成一处生态景观。
二、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愈发凸显。
城市绿地不足、水域污染、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重点。
因此,生态浮岛的建设将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三、项目优势1. 利用水域资源:选择在城市河道进行建设,有效利用水域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
2. 绿化环保:生态浮岛可进行多种植被的种植和绿化,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环境。
3. 休闲娱乐:生态浮岛可建设公园、休闲广场等娱乐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4. 创新科技:生态浮岛工程是一种新兴的城市规划利用方式,标志着城市建设的创新发展。
四、项目规划1. 生态浮岛设计规划总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分为生态绿化区、休闲娱乐区和公共服务区。
2. 生态绿化区:包括湿地植被、水生植物等,形成一片生态湿地,改善周边水域环境。
3. 休闲娱乐区:包括儿童游乐设施、露天音乐舞台、户外健身器材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4. 公共服务区:包括停车场、景观步行道、休息座椅等,满足市民休闲需求。
五、主要工程1. 浮体结构:选择优质环保材料制作浮体,以确保稳定性和耐久性。
2. 绿化工程: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种植,进行生态绿化。
3. 娱乐设施:采用环保材料搭建娱乐设施,包括儿童游乐设施、户外健身器材等。
4.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停车场、休息座椅、景观步行道等公共服务设施。
六、生态环保设计1. 生态保护:在建设过程中,尊重生态环境,保护周边野生动植物,保持水质清洁。
2. 太阳能利用:在浮岛上安装太阳能发电设施,利用太阳能资源,为浮岛供电。
生态浮岛工程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于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陆地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人们开始转向海洋开发。
生态浮岛工程是一种新兴的海洋开发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海洋资源,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生活空间。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国内外生态浮岛建设经验,提出一个具体的生态浮岛工程建设方案。
二、生态浮岛的概念和特点1.生态浮岛的概念生态浮岛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水面上构筑的一种能够提供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生产的综合性人工岛屿。
生态浮岛通常由固定在水下的浮体和上面的建筑组成,可以实现动态随波漂移和固定停泊。
2.生态浮岛的特点生态浮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生态浮岛可以降低土地资源紧张的压力。
由于生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而生态浮岛可以有效地利用海洋资源,为人们提供一个新的生存空间。
其次,生态浮岛可以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相比于拥挤的城市环境,生态浮岛的环境更加清新、宜人,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提升。
再次,生态浮岛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在生态浮岛上,可以建设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发电设施,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生态浮岛工程的建设内容1.浮体的选材和构造浮体是生态浮岛的基础,其选材和构造对于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选材上,应该选择轻质、耐老化、抗腐蚀的材料,如聚乙烯板、玻璃钢板等。
在构造上,要保证浮体的均匀受力,同时要结合海洋环境的特点来设计其形状和结构,从而使浮体对于波浪和风力有着良好的适应性。
2.生态环境的设计和建设生态环境包括岛屿的绿化、水体的治理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等内容。
在岛屿的绿化上,可以利用适应性强的绿植,如植被、花卉等,为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
在水体的治理上,可以采用人工湖泊、水生植物等手段,降低水质污染,保证水质的清洁和透明。
同时,要严格控制岛上的建筑密度,保持岛屿的自然景观,提高岛屿的生态环境质量。
⽣态浮岛⼈⼯湿地设计说明⽣态浮岛湿地设计说明⽬录1⼯程概况 (1)1.1⽔库概况 (1)1.2项⽬概况 (1)2设计依据 (1)3浮岛池设计 (2)3.1⽣态浮岛技术 (2)3.2⽣态浮岛湿地设计 (4)3.3联锁式植草砖护坡设计 (6)3.4堰坝设计 (7)3.5排⽔沟设计 (13)4施⼯组织设计 (13)4.1施⼯条件 (13)4.2料场选择与开采 (14)4.3施⼯导流 (14)4.4主体⼯程施⼯ (14)4.4.1⽣态浮岛护砌⼯程 (14)4.4.2排⽔沟⼯程 (16)4.4.3河坝⼯程施⼯ (16)4.5施⼯布置 (17)4.6风、⽔、电供应及通讯 (17)4.7施⼯总进度 (17)4.7.1施⼯总进度安排原则 (17)4.7.2施⼯总进度 (17)4.8安全⽣产 (18)5投资预算 (19)5.1⼯程概况 (19)5.2计价范围 (20)5.3编制依据 (20)5.4⼯程造价 (20)1⼯程概况1.1⽔库概况xx⽔库坝址位于xx县xx镇xx村,属新墙河⽔系。
坝址距xx镇8km,距xx县城 29km,保护下游 0.65 万⼈⼝、0.7 万多亩耕地的⽣命财产与安全,地理位置较为重要。
该⽔库集⽔⾯积为 18.05km2,坝址以上河道⼲流长度 10km,⼲流平均坡降5.4‰,⽔库正常蓄⽔位 52.2m(85 ⾼程系统,下同),设计洪⽔位 53.54m,正常库容 430 万m3,校核洪⽔位 54.03m,总库容643.9m3;死⽔位 45.7m,死库容 40 万 m3。
是⼀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1)型⽔库。
1.2 项⽬概况近年来,xx⽔库⽔环境污染等问题⽇益严重,⽔库⽔⽣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下:⽔⽣态现状① xx⽔库周边有⼤量农⽥,农⽥种植⽣产过程中为保证农作物⽣产和收获,经常使⽤⼤量肥料(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等农⽤化学品,这些物质在⼟壤累积,在降⾬及灌溉的驱动下,肥料中的氮磷以及农药中的有机组分等通过径流等向⽔库迁移,造成⽔库⽔体污染。
无锡亮坝桥段无锡江尖桥段3、亮坝桥段生态浮岛设计甲方要求分三段来做,可设计为从通汇桥桥墩至亲水平台为第一段;亲水平台对应水域为中段;亲水平台至亮坝桥为第三段。
每段浮床规格为:40m×10m。
即浮床总建设面积为1200平米。
4、江尖桥段生态浮岛设计从江尖桥桥墩到绿色古建筑可设计成15—20个浮床单元,每个通亲水亮坝浮床单元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
浮床造型可拼装成正方形、菱形、圆形等不同形状,每个单元栽植一个品种,浮床可任意组合排列。
5、使用的水生植物千屈菜:千屈菜科千屈菜属。
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
夏秋开花。
自然种生长于沼泽地、沟渠边或滩涂上。
喜光、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耐盐碱,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生长效果更好。
喜温暖及光照充江尖江尖绿色古建足,通风好的环境,喜水湿,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长在沼泽地、水旁湿地和河边、沟边。
现各地广泛栽培。
比较耐寒,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冬。
在浅水中栽培长势最好,也可旱地栽培。
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质肥沃的塘泥基质中花艳,长势强壮。
鸢尾:多年生草本。
叶灰绿色,剑形或条形,顶端长渐尖。
花茎中空,光滑,花深紫色或蓝紫色,具暗紫色及白色斑纹。
蒴果柱状长椭圆形,种子红褐色。
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产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生于海拔2700~3100米的水沟旁湿地或林缘草地。
黄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喜光耐半阴,耐旱也耐湿,砂壤土及粘土都能生长,喜水湿,常在水畔或浅水中生长。
[1]生长适温15--30℃,温度降至10℃以下停止生长。
在北京地区,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茎地下越冬,极其耐寒。
原产于南欧、西亚及北非等地,当前世界各地都有引种。
云南省有些园圃中引种;中国各地引种栽培,喜生于河湖沿岸的湿地或沼泽地上生长。
第三章生态浮岛安装与运行3.1以竹木结构为载体的人工浮床我们曾在苏州、杭州、上海、河南长垣县、河北魏县、沧州等地采用上述施工方法取得很好效果,也获得甲方好评,其特点是:成本造价相对较低,无污染、植物群落茂盛;但缺点是应用材料多,需很大场地堆放原材料,还需宽敞的组装地点。
生态浮岛的构建和水质净化机理生态浮岛是一种新兴的环保建筑物,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水体的水质,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生态浮岛的构建方法以及其水质净化的机理。
首先,生态浮岛的构建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理念。
常见的构建材料包括塑料浮筒和木质平台,这些材料具有轻便、坚固和耐用的特点。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生态浮岛可以容纳各种生物种类,并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生态浮岛的水质净化机理主要包括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
浮岛上种植的植物,如芦苇、浮萍等,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它们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从而净化水质。
同时,这些植物还能够为水体提供氧气,改善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另一方面,浮岛上的微生物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废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这些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藻类等,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
同时,微生物还能够分解和吸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从而提高水质。
除了植物和微生物,水质净化还可以依靠生物链的建立。
在生态浮岛上,各种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关系,通过捕食和被捕食,不断调节水体中的生物种群数量和结构。
这种食物链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控制水中的寄生虫和有害藻类的数量,提高水体的水质。
此外,生态浮岛还可以与其他水质净化设备相结合,如人工湿地和生物滤池。
人工湿地是模拟天然湿地的一种人工环境,通过湿地植被和微生物的作用,净化水质。
生态浮岛可以与人工湿地相连接,共同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生物滤池则是一种过滤装置,通过过滤材料和生物的共同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质。
总之,生态浮岛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分解和生物链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改善水体的水质。
它是一种环保的建筑物,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够与其他水质净化设备相结合,共同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浮岛在水质净化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态浮岛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土地利用压力和环境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城市功能的完善和环境保护的平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生态浮岛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空间利用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解决城市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围绕生态浮岛的设计方案展开论述,力求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打造出功能完善、生态友好的城市生态浮岛。
二、生态浮岛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将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浮岛。
2. 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浮岛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使其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 多功能性原则:浮岛的设计应兼顾不同功能需求,既能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又能提供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
4. 创新性原则:在设计中融入创新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建造材料、工艺和设施,提升浮岛的科技含量和美观性。
5. 社会参与原则:设计应充分考虑社区居民和公众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促进浮岛设计与实施的顺利进行。
三、生态浮岛设计方案1. 浮岛基础建设:选择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建造坚固的浮岛基础,确保浮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基础建设中融入环保理念,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水资源利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建造海水淡化设施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建设水生态系统,引入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提高水质净化能力,改善海域生态环境。
3. 绿化景观设计:在浮岛上设计种植各类植物的绿化带和景观区,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
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景观布局,增加浮岛的生态功能,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4. 城市功能设施:在浮岛上建设各类城市功能设施,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文化娱乐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态浮岛技术⽣态浮岛技术9.1技术简介⽣态浮岛技术是针对富营养化的⽔质,利⽤⽣态⼯学原理开发的⼀种以⾼分⼦材料为载体,长有⽔⽣植物或陆⽣植物,可为野⽣⽣物提供⽣境的飘浮岛。
主要由浮岛基质、固定系统和植物组成。
⽣态浮岛⼯作原理:通过⽔⽣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吸收和⽔⽣动物的摄⾷以及微⽣物的降解作⽤,达到⽔质净化的⽬的,其中NH-2浮岛植物的根系在⽔中形成的富氧环境和根系表⾯的⽣物膜能⾼效的降解⽔中的COD、氮、磷的含量,⽽根系膜内微⽣物产⽣的多聚糖能有效吸附⽔中悬浮物。
浮岛上植物根系拥有巨⼤的表⾯积,为⽔中微⽣物⽣长提供良好固着载体,起到“⽣物膜载体”的作⽤。
加快⽣态修复进程。
⼈⼯浮岛会吸引野⽣动物如昆⾍、蝶类、鸟类、两栖动物等在此栖息,从⽽增加物种多样性,能有效改善区域⽣态环境。
9.2⼯艺流程在建造⼈⼯浮岛时,必须进⾏周详的考虑和规划,其中包括建造之前的准备⼯作,实地的调查⽔质分析,有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浮岛的建造⽬的,成本的预算以及浮岛类型的选择⽅案等,进⽽指导建造⼯作,也有利于⽇后的监测和维护。
图9.1 ⽣态浮岛技术⼯艺流程图9.3技术要点8.3.1施⼯准备①按⼯程设计标准选择施⼯设备组配和设备放置场地。
②按⼯程合同⼊场要求,⼈员、设备和材料进⼊施⼯现场。
③设备到达施⼯现场前,完成设备场地和道路的平整⼯作。
④各类设备施⼯现场放置,空间布局要有序,线路、管路及材料布置⽆交叉。
⑤作好设备和其它物资的防⾬、防潮、防盗和防破坏的相关措施。
⑥指定专⼈负责技术设备和物资的安全。
⑦⼯程材料物资在指定地⽅整齐有序排放。
8.3.2位置选定在⽔体中划定搭建浮岛区域,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于植物种植以及收割管理;②⽔体的其他功能需求,如通航、⾏船、湖⾯保洁;③⽔体的观赏性,若需要突出浮岛的景观效果,⾄少应在视⾓10°~20°的范围内布设;④保证浮岛种植区域有⾜够的⽇光照射时间。
8.3.3铺设为了对⽣态浮岛/浮床的⽔质净化效果进⾏定量分析,分别设置3个边长为4m的正⽅形、⽔深1.5m的相互隔离的⽔池,在这三个隔离的⽔池⾥,A、B⽔池各放⼀个⾯积2m2、4m2的⽣态浮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