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自转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6.67 MB
- 文档页数:41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1(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
地球自转特征及地理意义一、地球自转的特征(一)方向1.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二)周期1. 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它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所用的时间。
2. 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点。
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360°59′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太阳日。
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一天的时间。
(三)速度1. 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小时。
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为0。
2.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两极点的线速度为0。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例如,在海拔较高的山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要大。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1. 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半球为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为夜半球。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2. 周期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这就使得地球上各地有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对生物的作息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人类的白天活动、夜晚休息,植物的白天光合作用、夜晚呼吸作用等都与昼夜交替的周期密切相关。
(二)地方时1.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这样,东边地点的时刻就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
2. 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例如,已知某地的经度和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可以通过经度差计算出时间差,然后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
如东经120°的地方时为12时,求东经135°的地方时,两者经度差为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且东经135°在东经120°东边,所以东经135°的地方时为13时。
地球自转及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以西向东的方向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小时约1670公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以下几点:1.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是导致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
当地球自转时,由于地球不断地转动,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情况就不同,从而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当地球上的一半是白天时,另一半则是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的现象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2.形成地球的自转力:地球自转也产生了一个叫做科里奥利力的力,这个力会影响到大气、水流、岩浆运动等地球上的物理过程。
科里奥利力会使得气候系统趋于稳定,影响风向和水流方向。
它还与飓风、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展密切相关。
3.形成地球的赤道膨胀:地球自转引起了赤道膨胀的现象。
地球赤道的周长要比两极的周长长,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地球的赤道半径要比极半径大。
这种膨胀使得赤道地区的气候较热,植被生长繁茂,而极地地区则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4.形成地球的地球仪:地球自转的概念也是地球仪的基础,地球仪是一种用来研究和表示地球自转、公转及地球其他运动的仪器。
通过地球仪,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现象,以及地球上的经纬度、地理位置等概念。
5.为航海和导航提供参考:地球自转对航海和导航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地球自转引起了经度的变化,所以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时差,可以获得准确的经度信息,从而在航海和导航中能够确定位置和方向。
总之,地球的自转对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科里奥利力、地球赤道膨胀、地球仪的构建以及航海和导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多样化,气候差异明显,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活动。
对于人们来说,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和地理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地转偏向力地球的形状二.昼夜交替1.地球产生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一个太阳日。
4.昼夜的分界线为晨昏线。
以晨昏线为界,靠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对太阳的为夜半球。
三.晨昏线的判断晨线昏线的判断:①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的为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的为昏线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四.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2.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3.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于太阳光线垂直4.晨线附近为日出时刻,昏线附近为日落时刻5.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长夜长均为12小时,6时日出,18时日落。
6.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 时,平分夜半球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
7.晨昏线在二分日(春分与秋分)时与经线重合,晨昏线在二至日(夏至与冬至)时,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为23.5°.8.晨昏线的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等于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极昼极夜最大范围的纬度(晨昏线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互余9.晨昏线的应用:晨昏线以15° /h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五.应用:①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②确定地方时 ③确定日期和节I 11l a 1l “M 11l“M a 1l I a . n n n"M| 气 ④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⑤确定昼夜长短 ⑥确定日出、 日落时间 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3)确定日期和节气: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及自转地理意义【高考目标定位】【基础知识梳理】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昼夜更替的成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见右图);由于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现象。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即24小时。
(注意:昼夜更替与昼夜现象的区别)(2)产生时差地方时的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这就产生了地方时。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每相差15个经度,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
地方时计算方法:钟点东加西减,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每隔1°,相差4分钟)(3)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a.规律:在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上。
b.影响:地球上,气流和水流等流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非常明显,如自西向东流的长江其南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为明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泥沙多沉积在北岸。
【例题1】读“地球公转轨道图”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轨道平面),回答:(1)在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在A、B、C、D四点中,近日点位于_______点,每年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位于_______点,每年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
(3)A、B、C、D四点中日地距离比较,由近到远的排列依次是_______。
(4)A、B、C、D四点公转速度比较,角速度、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依次是_______。
【例题2】读侧视图1:写出各点的地方时读俯视图2或变式图:写出各点的地方时,此时北京时间是图1 图2判断方法: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或昼半球最中间经线)为地方时时。
夜半球最中间经线的地方时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