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 格式:ppt
- 大小:260.50 KB
- 文档页数:5
哈勃空间望远镜_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望远镜,又称“千里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是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使人看到远处的物体,并且显得大而近的一种仪器。
望远距离、放大倍率、分辨率为其重要因素。
贵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最大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圈梁合龙,这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1995年,我国天文学家提出了在喀斯特洼地中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设想,并选址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
2021年,该项目获得国家审批立项,成为我国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FAST项目具有三大自主技术创新:一是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天然地貌建设巨型望远镜;二是采用主动反射面技术,整个反射面由4600多块可运动的等边球面三角形叶片组成;第三项创新是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技术,将万吨平台降至几十吨,实现了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
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将在2021年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向全世界开放。
已经有多个国家的天文学家提交了研究观测计划。
智利最大望远镜智利阿塔卡玛沙漠建造世界最大望远镜欧洲南方天文台将在智利阿塔卡玛沙漠建造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
该望远镜镜片直径是一座足球场长度的一半,它对可见光和红外线的灵敏度将是现存望远镜的十倍。
天文学家希望,这座望远镜能帮助人们破解有助于解释宇宙演化的暗物质秘密,甚至能探测到外星人的行踪。
这座世界上最大望远镜算是目前最强大的“天空之眼”了。
牛津大学教授伊索贝尔·胡克表示:“英国的天文学家将获得最新的天文科研成果,这是一项令人激动的建造计划。
”天文望远镜的选址需要晴天数高、水气量少、空气稳定(天文上称为视相度佳);此外还必须考虑建造、运作与维修的成本,以及和其它主要望远镜和仪器进行联合观测的方便性。
广袤的阿塔卡玛沙漠是全世界最干燥、光害最稀少的地点之一,因此是全球最佳的天文观测点之一。
【说明文阅读】《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
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辨认出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
1946,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明确提出,在太空中加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管制。
③1990,这一设想终成现实。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
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以外的物体。
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
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
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
2021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获得的数据引起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认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左右,证实多功能质量黑洞处在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使科学家更好地认知恒星和行星的构成,并观测至太阳系外存有有机物。
20去,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刊登了7500多篇论文,并使之沦为历史上最存有科学价值的仪器。
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道,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是它就是一台强悍的机器,而且是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横跨了出来。
它就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使人类自省:这就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于什么边线?我们就是谁,我们该如何做为?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Lizier《天文爱好者》第6期,有所删减)15.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2分后)16.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2分)请问:17.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2分)请问:18.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
1.引言太空,是人类永恒的梦想之地。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星河中的奇观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向往。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有幸目睹了太空中的壮丽景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太空之眼”。
2.太空之眼的诞生太空之眼,全称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ESA)合作研制的一款太空望远镜。
它于1990年4月24日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后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太空之眼距离地球约600公里,因其极高的分辨率和灵敏的感应器而被誉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仪器之一”。
3.探索宇宙的奇观太空之眼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观测星系、行星和其他宇宙物体,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以下是太空之眼探索到的一些宇宙奇观:3.1.星系碰撞太空之眼的观测结果揭示了许多星系碰撞的壮观景象。
例如,大麦哲伦星系与银河系之间的碰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星系云雾,这种现象在宇宙中非常罕见。
此外,太空之眼还捕捉到了其他星系碰撞的画面,使科学家们对星系演化的理解更加深入。
3.2.行星诞生太空之眼观测到了许多行星诞生的过程。
通过对星云中的恒星形成区域进行观测,科学家们揭示了行星形成的奥秘。
他们发现,行星诞生于围绕恒星的尘埃盘中,这些尘埃随后聚集成行星。
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地球外生命的存在条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3.3.黑洞活动太空之眼对黑洞的观测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它拍摄到了许多黑洞吞噬周围物质的画面,并发现了许多超大质量黑洞。
通过对黑洞的研究,科学家们对宇宙中的引力和时空弯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人类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提供了重要参考。
3.4.星际云雾太空之眼还观测到了许多星际云雾的壮丽景象。
这些云雾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气体和尘埃,形成了美丽而神秘的图案。
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云雾的研究,揭示了宇宙中恒星形成和演化的规律,为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4.太空之眼的意义太空之眼的诞生和运行,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宇宙奇观的壮丽画面,更深化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训练及答案(2011承德中考语文阅读题)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
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
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
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
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
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
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
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
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
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2.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4.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
宇宙穹顶的守护者;探索太空中的巡天望远镜宇宙穹顶的守护者:探索太空中的巡天望远镜在广袤的太空中,隐藏着无数的奥秘和未知。
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一直在持续进行,但由于地球大气的限制和尘埃的干扰,地面上的望远镜只能观测到有限的范围和清晰度。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终于找到了突破的方法,那就是将望远镜送入太空。
巡天望远镜(Space Telescope)是一种特殊的望远镜,目的是解决地面上望远镜所面临的问题。
它们被放置在外太空中,远离地球的大气和其他干扰因素,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观测宇宙。
最著名的巡天望远镜之一便是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它于1990年发射并部署在地球轨道上。
哈勃望远镜的启用标志着人类探索太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哈勃望远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捕捉到极为细微的光线,这些光线在地球的大气中被散射或吸收。
这使得哈勃能够拍摄到极其遥远的星系、行星和恒星,甚至可以观测到宇宙起源的痕迹。
通过哈勃望远镜,我们发现了宇宙中的黑洞、星云、行星状星云等令人惊叹的景象,这些都为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另一个重要的巡天望远镜是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它预计在2021年发射并部署。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是当前最大、最先进的太空望远镜,它将具有更强大的观测能力和更高的分辨率。
它将不仅仅是哈勃望远镜的升级版,而是一台全新的望远镜,能够进一步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能够观测到更远的宇宙,甚至可以研究到宇宙大爆炸后的宇宙初期。
它将帮助我们研究暗物质、暗能量和星系形成的过程,有望解决一些宇宙学上的谜团。
除了哈勃和詹姆斯·韦伯望远镜,还有许多其他巡天望远镜正在筹备中或已经发射。
这些望远镜将进一步拓宽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并帮助科学家们回答关于宇宙起源、黑洞、暗物质等重大问题。
赞扬哈勃望远镜的句子《哈勃望远镜,宇宙的超级眼睛》嘿,朋友!你知道哈勃望远镜不?那可不是一般的玩意儿,它简直就是宇宙送给我们地球人的超级大礼啊!咱就先说说哈勃望远镜看到的那些绝美星空图吧。
以前咱只能抬头瞅瞅那片模糊的天空,星星就像眨着眼的小不点,模模糊糊的。
可哈勃望远镜一拍,哇塞,那画面,简直美炸了!五彩斑斓的星云就像一朵朵盛开在空中的超级大花朵,各种星系像是挂在天上的超级大圆盘,那细节,清晰得让人惊叹不已!感觉就像是宇宙给我们开了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而哈勃望远镜是那个唯一的门票持有者。
它就像一个超级千里眼,能穿越无尽的黑暗,帮我们看清遥远宇宙的奥秘。
以前咱们对宇宙的很多疑问,都因为它而有了答案,或者至少有了更多的线索。
有了哈勃望远镜,咱们对宇宙的了解那可是唰唰地往上涨啊!你说它厉不厉害?简直厉害到没边了!它就像一个独自在太空中遨游的超级英雄,默默地为我们探索着宇宙的秘密。
要我说啊,哈勃望远镜就是宇宙的明星,它的存在让我们这些地球上的家伙们感受到了宇宙的神奇和无限可能。
每次听到关于哈勃望远镜又有什么新发现的时候,我都激动得不行。
感觉自己就像是跟着它一起在宇宙中冒险一样。
而且想象一下啊,它在太空中孤独地坚守岗位这么多年,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这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吧!还有啊,多亏了哈勃望远镜,让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到那么震撼人心的宇宙画面。
以前只能靠想象,现在直接有真实的照片摆在眼前,这感觉太爽啦!它让宇宙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宇宙的魅力。
总之呢,哈勃望远镜就是牛!它为我们打开了宇宙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精彩和奇迹。
咱们得好好感谢它,希望它能一直好好工作,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多震撼和惊喜!哈勃望远镜,永远是我心中的宇宙超级英雄!。
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100篇广东:被妖魔化的沙尘暴(李栓科)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
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
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
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
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
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
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
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
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
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八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学校班级学号一、基础及运用(共38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陨(shǔn)落狼藉(jí) 懵(měng)懂喋(dié)喋不休B.鄙(bǐ)视簌(sù)簌擦拭(shì) 热泪盈眶(yíng)C.轻蔑(miè) 奔丧(sàng) 颓(tuí)唐孤苦伶仃(lín)D.出没(mò) 蹒跚(shàn) 讪(xiān)笑令人心颤(chà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 垂手可得文质彬彬立推之地寄人篱下B.呆若木鸡不能自己一片狼籍喋喋不休C.顽固不化明辩是非捣毁老巢变卖典质D. 俯拾皆是触目伤怀情郁于中背井离乡3.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A.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B.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
13位唐山农民用淳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C.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和“嫦娥一号”研发团队,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入围者,“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的当选,更是众望所归。
D.直到今天,“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光芒仍灼灼其华,烛照神州,激励着新一代青年。
4.下列没有语病的选项是()(3分)①生活在计算机时代的人们发现,“离开电脑不会写字了”,“有些字认得是认得,就是写不出”。
②随着电脑输入法功能的日益强大,让许多人在键盘上敲字的速度也“飞”了起来。
③会打字,但不会写字,这成为当今电脑一族患上了“怪病”。
④越来越多的人担忧,这样下去会导致书写能力的退化,出现一群只会看不会写的新“文盲”。
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世界最强太空望远镜——哈勃望远镜1990年的今天,哈勃望远镜进入太空,在随后的29年内,它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把人类的天文学研究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也给大众留下了许多流传甚广的宇宙美图。
它的巨大成功,和同样伟大的航天飞机任务是分不开的。
1.它是由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的,望远镜13.2米长、4.2米的直径、11吨重,可见航天飞机运载能力(尺寸和重量)有多强。
2.它被部署入轨以后,由于重大镜片生产缺陷问题,精度距离预想的结果相去甚远,几乎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哈勃要成为大半个太空垃圾。
3.哈勃进入太空后,一旦各种仪器展开后,是很难收回的;航天飞机对于着陆重量也有要求,这个庞然大物重达11吨。
基本不可能重新带回来维修。
4.航天飞机因而展示了全世界所有载人航天器都不具备的巨大优点:大规模太空机动能力、大尺寸容量、自带机械臂、超强舱外活动功能,甚至可以做到三人同时出舱行走,因而可以对哈勃进行维修。
5.从1993年到2005年,奋进号、发现号、哥伦比亚号、亚特兰蒂斯号(挑战者号事故后仅有4架了)先后对其进行了5次大规模维修,不仅修正了镜片缺陷,还做了大量核心器件维护更新。
这是一笔巨额的花费,因为整个航天飞机项目最后平均下来单次任务费用高达惊人的15亿美元(~2000/135)!不过这些维护也大大延长了它的寿命,这才有了它连续工作29年的奇迹,从最后产出结果来看5次维修还是很值的。
6.航天飞机2011年退役后,人类从此失去对哈勃望远镜的维护能力。
它也的确暴露了一系列新故障,毕竟已经可以用“老态龙钟”来形容这个老将。
所有人都清楚,总有一天会没法拯救它了。
7.这也是为什么,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延期了这么久还在做检查检查再检查,因为它去的地方是距离地球150万千米之外,比哈勃的500千米远了太多,人类是不可能过去修的。
这是个造价100亿美元的主,比哈勃都要贵很多(哈勃是美国军方80年代的锁眼11系列侦察卫星去库存半送给天文学家的,造价才十多亿美元级别)。
哈勃太空望远镜抬头仰望,穷尽视野的极限,我们想探索,探索被称为宇宙的巨大体。
她创造我们,却又在迷惑我们。
关于她,我们有太多的想象和猜测···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里,对天文现象的观测和记录一直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事物之间规律和联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从古人们裸眼观测,用自己的想象和神话般的描述来记录宇宙,到近代科学先哲们发明望远镜来拉自己与近星空的距离,再到之后更大型的、各种各样的地面望远镜的投入使用,宇宙,这个超越一切文明的存在,慢慢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
一、新方向:太空天文望远镜的概念提出。
但是,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人们一直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地面上的一切外层空间观测活动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稠密大气的影响,有时候甚至是干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就提出了,能否在外太空,即以高出地球大气的地球轨道上建立天文观测的太空基地。
1946年,天文学家莱曼·斯比泽在他所提出的论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观测优势》一文中提出,太空中的天文台有两项优于地面天文台的性能。
第一,角分辨率(物体被清楚分辨的最小分离角度)的极限将之受限于衍射,而不是由造成星光的闪烁、动荡不定的大气所造成的视像度。
受限于技术,在当时,地面基地天文望远镜解析力只有0.5—1.0弧秒,但是在太空中的望远镜只要口径2.5米就能达到理论上衍射的极限值0.1弧秒。
第二,在地面上的望远镜几乎观测不到被大气层吸收殆尽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在这样优越的条件诱惑下,科学家们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不断的进行轨道望远镜的实验和轨道天文台任务。
二、新视野:哈勃望远镜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1968年,美国国家宇航局(以下简称NASA)确定了在太空中建造三米反射望远镜的计划。
当时暂命名为大型空间望远镜(LST)或者大型轨道望远镜。
并计划在1979年发射。
在NASA与美国国会的一番博弈之后,在欧洲宇航局的积极合作配合下,这个项目启动,新的大型空间望远镜也开始设计,发射期推迟到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