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8)
- 格式:docx
- 大小:15.27 KB
- 文档页数:2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6)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备考需要一定的语文功底,对于已经丢掉书本多年的考生,我们推荐本店铺,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第四十六首别云间【年代】:明【作者】:夏完淳【作品】: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注释】1.“云间”,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家乡。
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
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2.“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
3.“南冠”,用春秋钟仪的故事。
4.“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5.“灵旗”,汉武帝为伐南越,祷告太一,作灵旗。
这里指抗清的旗帜。
【作者小传】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上海松江县人。
其父夏允彝,其师陈子龙,均是文名卓著、讲求气节的民族英雄。
夏完淳被清廷捕获,洪承畴想软化他,夏坚贞不从,还把洪奚落一番,便从容就义,年仅十七岁。
著作有《玉樊堂词》,其作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在明末词坛占有重要的位置。
【导读】这首词直接抒发了作者昂扬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无限依恋之情,表达了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以及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开头两句,点明自己三年来的踪迹和目前的处境。
用语悲壮,立意深沉,写得震摄人心。
“三年”与“又”联用,暗示离乡之久,思念之深,永别之憾。
中间四句,写他对事业无成的慨叹和永别家乡时的依恋心情。
感情深挚,语出肺腑,催人泪下。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9)第四十九首论诗【年代】:清【作者】:赵翼【内容】: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小传】赵翼(1727-1814),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清末诗人和历史学家。
他的文艺理论主张独创,反对模拟。
作者论诗共五首,这是其二。
【注释】以七绝组诗论诗,始自唐代大诗人《戏为六绝句》。
其后仿之者,金元间有元好问之《论诗绝句三十首》,清初府王士祺之《戏仿无遗山〈论诗绝句〉》,清中夜则有赵翼的《论诗》。
传诵最广的要数赵翼《论诗》中的这首绝句了。
[李杜]李白和杜甫。
[才人]有才能的人,指杰出诗人。
[风骚]《诗经》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里泛指有时代特色的诗歌创作。
【导读】赵翼是历史学家兼诗人,长于说理。
即使是记游、吊古、歌咏山川之作,也往往免不了发点议论,而且又常常不假比喻、不用典故,还常用浅显的近乎口语的语句,直抒胸臆。
所以,他的部分短诗写得意思显豁,易懂易诵。
这首绝句言简意赅,道出了诗论中的一个大道理: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诗歌必须随着时代而变化,应该具有时代精神和特点。
首先,作者认为李白、杜甫诗歌的成就诚然很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他们所反映的内容,歌唱的调子已经合不上新时代的节拍而失去新鲜感了。
诗又应该有自己的创造,即使像李白、杜甫那样的大诗人,也不能代替后人的创造。
[page]诗歌的三、四两句进而提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肯定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诗人,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领导着当代的诗坛,开一代新的诗风。
诗并没有随着号称诗之“黄金时代”的唐王朝之灭亡而消亡。
历代诗相传,都有优秀诗人,北宋之苏轼、南宋之陆游、金元间元好问等,不都是各自时代的“领风骚”的“才人”吗?更为重要的是,赵翼此论不仅体现了历史的发展观点,而且包含着追求创造的精神,呼唤诗人们摆脱崇古的观念和拟古的创作路子,理直气壮地去争新、创新,创造出适应当代人审美意识的诗篇,做自己时代“领风骚”的“才人”。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20)第二十首望岳【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坎坷。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
【注释】此诗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至开元二十八年(740)间,杜甫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
[岳]指东岳泰山,主峰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北。
[岱宗]即泰山。
《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
岱,始也;宗,长也。
”岱,即“泰”字的音转。
宗,泰山在五岳中居首位,为诸山所宗。
夫,语助词。
“齐鲁”句意思是说:泰山苍翠的山峦,在齐鲁之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齐鲁,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
”[青]指苍翠的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神奇秀丽。
“阴阳”句意思是说:山南山北,此晓彼昏,迥不相同。
极言泰山之高大。
[阴]山北背日为阴。
[阳]山南向日为阳。
[割]分。
“荡胸“句意思是说:山中云气层生,弥漫飘拂,涤荡胸襟。
[曾]同“层”。
[决眦(zì)]张目极视。
决,裂开。
这里是极力睁大的意思。
[眦]眼角。
[入]收入视野,看到。
[会当]定要、终当。
[凌绝顶]登上最高峰。
[一览众山小]用《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句意。
【导读】杜甫的诗篇善于把广阔的现实社会生活加以艺术概括,形象地反映重大政治题材,又善于作细节的描写,语言凝炼有力。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37)第三十七首浣溪沙【年代】:宋【作者】:晏殊【内容】: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小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注释】[《浣溪沙》]唐时教坊曲名。
“沙”或作“纱”。
这首词写春暮引起的年华流逝的伤感。
[一曲新词酒一杯]白居易《长安道》:“艳歌一曲酒一杯。
”这里化用其意,指边饮酒,边听曲,作自我排遣。
[香径]形容花间小路。
[徘徊]来回走动。
【导读】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境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
上阕内容是,触景生情,感慨岁月流逝,年华易去。
首句写悠闲的诗酒生活,继而由眼前的景物引起今昔的联想,产生了时光与年华易去难留的淡淡愁思,于是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
下阕借写伤春的惆怅,抒发自我排遣的心情。
面对花残燕归的景象,伤春叹老之情更为浓烈。
“无可奈何”写主观情感;“花落”、“燕归”写令人伤感的客观规律。
最后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结,形象鲜明。
人物惆怅不安、孤独寂寞的情状跃然纸上,达到了以形显情的效果。
[page] 作者善于描写眼前景物引起的刹那间感受。
全词写得淡雅自然,俏丽隽永,音节谐畅,如珠转玉盘。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整巧妙,含蓄流利,被后人称为天然奇偶。
【今译】唱一曲新词我饮一杯酒,去年独酌也是这时候。
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必背古诗词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中,古诗词是考察教师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必背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在考试中经常出现,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素材。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包括抒情、咏史、写景、哲理等,它们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师在备考时,不仅要熟记这些诗词,更要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色,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资格证高中必背的古诗词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高中必背的古诗词是考察教师对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必背古诗词,教师在备考时应重点掌握:
1. 《诗经》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深远。
2. 《楚辞》中的《离骚》、《九歌》等,展示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精神。
3.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以其豪放洒脱、想象丰富著称。
4. 杜甫的《春望》、《登高》、《登楼》等,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5.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以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著称。
6. 王维的《使至塞上》、《过香积寺》等,展现了其山水田园诗的清新与宁静。
7. 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批判闻名。
8. 苏轼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表现了作者的豪放与哲思。
9.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充满了激昂的爱国情怀。
10. 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等,以其婉约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著称。
这些古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资源。
教师在备考时应深入理解每首诗词的背
景、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准确传达给学生。
同时,教师还应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古诗词的美。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24)第二十四首左迁至蓝关侄孙湘【年代】:唐【作者】:韩愈【内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小传】韩愈,字退之,南阳人。
少孤,刻苦为学,尽通六经百家。
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
初为监察御史,上疏极论时事,贬阳山令,元和中,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
裴度讨淮西,请为行军司马,以功迁刑部侍郎。
谏迎佛骨,谪刺史潮州,移袁州。
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
使王廷凑归,转吏部,为时宰所构,罢为兵部侍郎,寻复吏部。
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愈自比孟轲,辟佛老异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后学,以之成名者甚众。
文自魏晋来。
拘偶对体日衰,至愈,一返之古。
而为诗豪放,不避粗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
集四十卷,内诗十卷,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
今合编为十卷。
【注释】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上书谏迎佛骨,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赴潮州途中。
[左迁]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称降职为左迁。
[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
[侄孙湘]侄孙韩湘,字北渚,穆宗长庆三年(823)登进士第,官大理丞,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
封,指谏书。
[朝(zhāo)奏]早晨送呈谏书。
[九重天]指皇帝。
[潮州]又称潮阳郡,州治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
[路八千]言长安和潮州间相距遥远。
[圣明]对唐宪宗李纯的颂词。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明]一作“朝”。
[事]一作“政”。
[肯]岂肯。
[衰朽]衰弱多病。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4)第四十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年代】:宋【作者】:辛弃疾【内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作者小传】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辞海》1989年版)【注释】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志。
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
[壮词]雄壮的词。
[梦回]梦醒。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接连不断吹起号角。
[“八百”句]:是说长途征战,与部下同甘共苦,一起生活。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第四十五首过零丁洋【年代】:宋【作者】:文天祥【内容】: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小传】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
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
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
有《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零丁洋]在广东中山县南。
南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十月二十六日,文天祥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县北)被元军所俘。
元将张弘范随即又去追击在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县南海中)的帝昺,强迫文天祥随船同往。
这首诗就是他经过零丁洋时写的。
第二年正月间,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
文天祥就将这首诗给张弘范看,张弘范自知无望,作罢。
[“辛苦”句]是说起用以来历尽千辛万苦。
[起一经]因通晓《易》、《书》、《诗》、《礼》《春秋》一经之一而被起用,此指他考中进士被朝廷起用。
[“干戈”句]是说四年来经历了多次抗元的战斗。
[寥落]荒凉冷落(一说指战斗稀疏)。
[四周星]四年。
文天祥于帝显德元年(1275)起兵勤王,于帝昺祥兴元年(1278)被俘,前后共四年。
[惶恐滩]江西赣州市北章水、贡水合流处到万安县界赣江中有十八滩,其中之一为惶恐滩。
文天祥于宋端示景炎二年(1277)在空坑(今江西吉水县附近)被元军打败,曾从这一带退往福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
[零丁]孤单,没有依靠。
[留取]留得。
[汗青]史册。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本文摘自: 1 福建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7)第四十七首 天净沙•秋思【年代】:元【作者】:马致远【作品】: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小传】马致远(1250-1323?)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
有《东篱乐府》。
【导读】本篇是元人小令的名作,被称为“秋思之祖”。
“悲愁以于劲秋”,秋天景色本来就易于触发愁思,加以时值黄昏,人在旅途,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作品虽短小,但由于所描绘的景物,表达的情思都颇具普遍意义,因而成为传唱久远的典范作品。
本曲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描绘了一幅非常真切动人,萧瑟悲凉的秋郊夕照图。
从自然界工作苍凉的景色,衬托出天涯游子飘泊的情怀,读后使人感到好像身临其境,凄凉的心情油然而生。
作者以高度的艺术天才,把自然界孤立的景色精巧无比地排列和组织起来。
把郊野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西风、夕阳,足下的古道、小桥、流水,身边的瘦马,远处的人家,组成一幅错落有致,浓淡分明的图画,从而使这些原本是各自独立的景物,形成一个具有感情色彩又互不分离的整体,毫无堆砌的痕迹。
景中含景,色泽苍劲鲜明,耐人寻味,给人以浓烈的艺术享受,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今译】僵老树枝上悬挂着干枯的藤条,黄昏时,天空飞动着归巢的乌鸦。
一弯溪水淙淙地从小桥下流进过,远处疏疏落落有几户人家。
古老荒凉的道路不知伸向何处,西风萧萧,路上走着一匹瘦马。
暮色苍茫,夕阳西下,肝肠寸断的游子沦落天涯。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
(48)
第四十八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年代】:元
【作者】:张养浩
【内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小传】
张养浩(1296-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注释】
[潼关]地名,在陕西省潼关县。
关城雄距山腰,下临黄河,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山河表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楚之战前,子犯劝晋文公决战,说即使被打败了,晋国“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意思说晋国外面是河,里面是山,形势足以固守。
这里用此成语,说潼关形势很险要。
[西都]汉代以长安为西京,又称西都。
这里泛指秦、汉、唐在此附近所建的都城。
[踌躇]犹豫。
[秦汉经行处]指一路上经过的秦汉以来的历史遗迹。
[宫阙]指秦汉以来历代皇宫建筑。
【导读】
这是一首元曲中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著名小令。
作者借“怀古”为题,指出在封建社会里无论怎样改朝换代,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只有深重的灾难和不幸,这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此曲寥寥数语,高度概括,精辟深刻,醒人耳目,堪称佳作。
潼关东临崤山,西近华山,山山相连,峰峦如聚,上有高山,下有大河,黄河波涛滚滚,一个“怒”字表明动态,写得气势非凡。
继以“山河表里”突出潼关的险要。
面对这种壮美的景色,作者不是抒发思古幽情,却以“望西都,意踌躇”转过,陡然用“伤心”两字带出对秦汉的慨叹,从“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引出真正的怀古主题,足抵一篇长篇政论。
全文只有四十四个字,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以高度的艺术概括,表现了相当丰富的思想内容。
【今译】
华山的群峰从四面八方奔集会聚,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似发怒,依山临水的潼关啊,多么雄伟险固。
我远望长安古郡,禁不住心潮起伏。
伤心那秦汉时代的遗址,千万座宫殿楼台已统统变成了土。
一个朝代兴盛了,老百姓受苦;一个朝代衰亡了,老百姓还是苦。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