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二课时练新人教必修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15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二课
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合作学习】
1、辛弃疾的词以好用典故见长。
课文用了哪几个典故?
明确:上阙用了、两个典故,
下阙用了、、三个典故。
2、分析第一、二个典故。
说说前两个典故蕴含了什么用意?
3、分析第三个典故。
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4、诗人写北魏太武帝在长江边的瓜步山上建行宫(佛狸祠)祭神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借用北魏太武帝典故的用意何在?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陈同甫,陈亮的字,同作者一样,也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因而遭主和派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他到上饶去访赋闲居此的辛弃疾,二人曾写词唱和。
1.这首词里的起句“醉里……”和尾句“可怜……”是写;中间的沙场情景,建功立业的情景都是写,作者通过写梦想和现实矛盾,悲和壮的对照,突出表现了作者。
2.“小序”中说“赋壮词”的“壮”是指作者描写梦想的部分,这一部分包括:。
3.而此词壮中有悲,“悲”主要体现在。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1.下列加点字有两个错误注音的一项是导学号 41594112( B )A.遥岑.(jīn)寻觅.(mì)鲈.鱼(lú)季鹰.(yīnɡ)B.断鸿.(hónɡ)玉簪.(zhān)脍.炙人口(huì)烽.火(fēnɡ)C.封狼居胥.(xū)倩.女(qīng)廉颇.(pō)戈.壁(ɡē)D.祠.堂(cí)揾.泪(wèn)螺髻.(jì)仓.皇(cānɡ)【解析】A.“岑”读cén;B.“簪”读zān,“脍”读kuài;C.“倩”读qiàn;D项无错误。
2.下列没有典故的一项是导学号 41594113( A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B.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3.对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1594114( B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第一句,用叙述的语句交代出登临的季节、地域的辽阔,第二句写水国景象,长天空阔,无际无涯,水天相接,秋意无边。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写山,既写了山的形也为山传了神。
“玉簪螺髻”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山形的,“献愁供恨”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山的“神情”的。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之句,写登楼眺望时的环境。
照应题目,点明地点、人物,并进一步交代登楼的时间。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四句写诗人登楼的种种表现,抒发他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苦闷。
【解析】比喻、拟人颠倒。
4.下列对词句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1594115( B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
第2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2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遥岑.(cén)鲈鱼堪脍.(kuài)倩.何人(qiàn)B.玉簪.(zān) 舞榭.歌台(xiè)佛狸.(lí)祠C.螺髻.(jì) 求田问舍.(shè)揾.英雄泪(wèn)D.巷陌.(bāi) 献愁供.恨(ɡònɡ)羽扇纶.巾(ɡuān)【答案】D(陌:m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栏杆拍遍神雅社鼓远目嬴得B.犹愁风雨金戈铁马天际可堪C.红巾翠袖邪阳草树吴钩仓皇D.千里清秋气吞万里登临烽火【答案】D(A雅—鸦、嬴—赢;B.犹—忧;C.邪—斜)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答案】C(“雪”是借喻,比喻浪花)4.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答案】C(应是“赞扬当年刘寄奴北伐的英雄气概”)5.《永遇乐》的上半阕凭吊雄踞东南的孙权、气吞中原的刘裕,作者的用意是() A.歌颂历史上江东的英雄人物。
B.感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足迹无处寻觅。
C.颂扬历史上的英雄,抒发今不如昔的喟叹。
D.赞美昔日的英雄,寄托自己的壮志空怀的恨事。
【答案】 D6.对词的上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两句既有写实,又有怀古,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遥岑.()玉簪.()螺髻.()鲈.()鱼堪脍.()倩.()揾.()舞榭.()2.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
楚天千里清秋,()(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遥岑远目:断鸿:脍:倩:揾:二、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你感觉本词的风格怎样?5.读完本词你觉得诗人是怎样的形象?哪句可以看出来?诗中有一句概括了流泪原因,是哪句?6.这里的“意”理解为词人的思想感情,那么词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具体有哪些感情无人领会?7.上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8.下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9.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孙仲谋()舞榭()巷陌()金戈()元嘉()狼居胥()仓皇()可堪()拓跋焘()张浚()王玄谟()佛狸祠()()2补写出空缺部分。
舞榭歌台,、。
想当年,,。
,,赢得仓皇北顾。
3.解释加点词。
风流:寻常:草草:北顾:可堪:二、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
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请找出使用典故的诗句5.说说孙权和刘裕的共同点?用此二人典,蕴含了什么用意?)6.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7.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
8.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故的用意。
参考答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答案1.遥岑(cén )玉簪(zān )螺髻(jì)鲈(lú)鱼堪脍(kuài )倩(qiàn )揾(wèn )舞榭(xiè)2. 水随天去秋无际。
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稼轩.(xuān) 泪(wèn) 舞榭.(xiè) 今(qì) B .岑.寂(cén) 羹.(ɡēnɡ) 巷陌.(mò) 然(yì) C .螺髻.(jì) 鱼(lú) 金戈.(ɡé) 财(liǎn) D .堪脍.(kuài) 河(sì) 嘉.许(jiā) 犷.(ɡuǎnɡ) 【解析】 “戈”应读ɡē。
【答案】 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流年 雄才大略 苍皇 哗众取宠B .愤概 谋取利益 频繁 发号施令C .南渡 神鸦社鼓 祭祀 矫揉造作D .理睬 惊慌失措 合谐 鸦雀无声【解析】 A 项,“苍”应为“仓”;B 项,“概”应为“慨”;D 项,“合”应为“和”。
【答案】 C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 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 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 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解析】 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 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遥岑远目B .赢得仓皇北顾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尚能饭否【解析】A项,目,名词用作动词,看,望;B项,北,名词作状语,向北;D项,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答案】 C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一、课文阅读训练(一)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二)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答:()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三)古典诗词讲究炼字,作者往往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字词,表达十分丰富的内容。
阅读时须处处留意,字字咀嚼,才能有所得。
1.《雨霖铃》上阕描写了送别的典型环境。
试按要求摘引原文词语作答:①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送别时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送别的心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送别的表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扬州慢》(包括小序)写景很有特色,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心态等各个角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描绘了金兵劫后扬州凋蔽、残破的图景,抒发了悲怆之情。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稼轩.(xuān)仿佛.(fú)涔.涔(cén) 鲈鱼堪脍.(.kuài)B.玉簪.(zān) 无觅.(mì)金戈.(gé) 封狼居胥.(xū)C.嘉.许(jiā) 江堤.(dī)菜羹.(gěng) 排难.解纷(nàn)D.寥.落(liáo) 尽.管(jìn)仓皇.(huáng) 舞榭.(xiè)歌台【解析】B项中“戈”应读gē;C项中“羹”应读gēng;D 项中“尽”应读jǐn。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解析】B项“概”应为“慨”;C 项“胪”应为“鲈”; D项“雀”应为“鹊”。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解析】A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碧梧老枝”;B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D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
【答案】 C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远目(小而高的山)..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 遥岑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 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解析】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脍”指把鱼、肉切细,D. “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 A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流风余韵)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课堂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一)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二)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3)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三)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知识目标(1)、(2)难点:知识目标(3)学习指津: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比较学习法本课文所选辛弃疾的两首词,主题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总体风格是雄健、豪放。
都大量使用了历史典故,借古讽今。
两首词作于不同时期。
《水龙吟》是早期作品,作者时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词中虽然用了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等景象来陪衬、点染,但没有柔媚繁缛之感。
《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65岁的高龄在镇江任职,他本以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发现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愤。
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扬、激奋;晚期作品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同为豪放派的词人,苏轼与辛弃疾的风格也同中有异。
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
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评论者总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学习过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一、预习感知1、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号,山东历城人。
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风格)为主,关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背景: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辛弃疾通判建康,当时他正值壮年有为,但朝士都庸俗之辈。
词人此时已南归八年,虽几番上书奏御敌之策,但都无下文。
英雄失意,年华虚掷,难得一遂报国之愿。
这年,他登临建康赏心亭,写下这首词,借以倾吐自己的抑郁悲愤之情。
2、注音:玉簪( )螺髻( ) 鲈鱼堪脍( ) 揾英雄泪( )3、写下你的疑问:二、探究学习1、整体感知:(1)你感觉词的风格怎样?(2)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2、分片讨论:(1)上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辛弃疾词两首—力挽山河难酬壮志的英雄心一、基础夯实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稼轩.(xuān) 揾.泪(wèn) 舞榭.(xiè) 迄.今(qì) B .岑.寂(cén) 菜羹.(gēng) 巷陌.(mò) 屹.然(yì) C .螺髻.(jì) 鲈.鱼(lú) 金戈.(gē) 敛.财(Iiǎn) D .堪脍.(kuài) 汜.河(sì) 嘉.许(jiā) 粗犷.(kuàng) 答案:D 解析:D 项,“犷”应读“guǎ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断鸿 脍炙人口 求田问舍 神鸦社鼓B .巷陌 舞榭歌台 仓皇北顾 望中犹记C .震撼 金戈铁马 栏杆拍遍 鲈鱼堪脍D .怄气 叩人心弦 封狼居胥 红巾翠袖答案:D 解析:D 项,叩—扣。
3.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 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 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 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
舞榭.歌台 榭:楼台。
答案:A 解析: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
C 项,“风流”指英雄业绩。
D 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尚能饭.否B.赢得仓皇北.顾C.遥岑远目.D.竹杖芒鞋轻胜马.答案:B 解析:B项,名词作状语,向北。
A项,名词作动词,吃饭。
C项,名词作动词,看,望。
D项,名词作动词,骑马。
5.对这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习题练习二(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相似的一项是()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下列词句中有关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中运用了晋朝人张翰闻秋风而归故乡的典故。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句中运用了三国时刘备拜访陈登的故事。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句中运用了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伐北魏的典故。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赵国老将廉颇的典故,是用来隐喻自己的。
3.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稼轩(xuān)揾泪(wèn) 舞榭(xiè)迄今(qì)B.岑寂(cén) 菜羹(gēng) 巷陌(mò)屹然(yì)C.螺髻(jì)鲈鱼(lú) 金戈(gé)敛财(liǎn)D.脍炙人口(kuài)汜河(sì)嘉许(jiā) 粗犷(guǎng)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流年雄才大略苍皇哗众取宠B.愤概谋取利益频繁发号施令C.南渡徒然虚度祭祀矫揉造作D.理睬惊慌失措合谐鸦雀无声5.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遥岑远目B.赢得仓皇北顾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尚能饭否7.下列词句语序没有倒置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二、语言表达8.每逢佳节,许多学生总忘不了给老师、同学、亲人送贺卡,以优美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真挚的感情。
第6 课辛弃疾词两首(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4题。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
景泰五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编修。
成化六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
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辞,不许。
丁父忧,服除,起南京吏部右侍郎,就改礼部左侍郎。
二十二年春,召佐兵部。
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诏从之,命都御史屠滽往。
贵州镇巡官奏苗反,请发兵,建议将从之,直言起衅邀功,不可信。
命官往勘,果无警。
是年九月改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
逾月,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直明敏博学,练习朝章,而躁于进取,而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旻相恶。
直初规礼部侍郎,而旻荐他人。
直以中旨得之。
次日遇旻于朝,举笏谢。
旻曰:“公所谓简在帝心者。
”自是怨益深。
后在南部八年,郁郁不得志,属其党万安、彭华谋内召,旻辄持不可。
诸朝臣亦皆畏直,幸其在南。
及推兵部左、右待郎,吏部列何琮等八人,诏用琮,而直以安,华及李孜省力,中旨召还。
至是修怨,与孜省等比。
陷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珪,舆论喧然不平。
刑部郎袁清者,安私人,又幸于内侍郭闰。
勘事浙江,輘轹诸大吏,吏部尚书李裕恶之。
比还,即除绍兴知府。
清惧,累章求改,裕极论其罪,下诏狱。
安、闰以属直,为言于孜省,取中旨赦之,改知郧阳。
孝宗立,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连章劾直。
给事中宋琮及御史许斌言直自初为侍郎以至入阁,夤缘攀附,皆取中旨。
帝于是薄其为人,令致仕。
弘治九年表贺万寿,并以太子年当出閤,上《承华箴》,引先朝少保黄淮事,冀召对。
帝却之。
正德中卒,谥文和。
(节选自《明史·尹直传》)【注】①輘轹(líng lì):车轮碾压。
比喻践踏,欺压;②出閤;皇子出宫接受和管埋封国。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B.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C.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D.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丁忧,也称“丁艰”。
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
B.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政、休致等名称,都指官员辞职归家。
D.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尹直入仕以后,建言积极、有实干精神。
他上疏请求修纂《大明通典》,并续写完成《宋元纲目》,在处理占城王以及贵州镇巡官求援等问题上表现出果决、明察的优点。
B.尹直聪敏博学,熟悉朝纲,但求官心切。
他一心想要担任礼部侍郎一职,但当尹旻举荐了他人之后,他凭借内宫直接下旨夺得此位,与尹旻之间的怨恨逐步加深了。
C.尹直结党营私,在朝廷内部多不得人心。
在尹旻等人的阻挠下,尹直在南部为官八年,郁郁不得志,等他回来便开始勾结万安、彭华、李孜省以及袁清等复仇,后他被李裕任命绍兴知府。
D.尹直被人弹劾,被皇帝鄙薄,后来借上表为皇帝祝贺生日谋求复出,但是没有成功,死后谥为“文和”。
4.把文段(一)和(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1)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
(2)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李小文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追求本真、超凡脱俗的一面,又有和现代科学精种的相通之处,他的特立独行,堪与魏晋名士相比。
②从年初业内喊出全年600亿票房的目标,到最终以457亿差强人意地收官,电影市场沧海横流,希望与失落、野心与焦虑众声喧哗。
③儿子走后,母亲除了倚门倚闾外,每天晚上都在窗前点一盏灯,终夜长明。
每晚睡前都收拾孩子的床铺,把被子打开,枕头摆好。
④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模式,有利于彻底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⑤正常的社会关系对于每个人而言,犹如布帛菽粟一样不可缺少,一个人从上学到就业、退休,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A.①④ B.③⑤ C.①③ D.②④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B.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C.在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作家喜欢用穿越的方式,打通时光隧道,让人物交错出现在古代与现代,来体现自身的理想。
D.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文明素养,特别是对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尤其为全社会所关注。
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学综合排名存在难以避免的不合理性,①与大学办学质量水平密切相关的校园历史文化积淀、教学管理、学生工作②后勤服务等等,都难以通过显性的数据来表达,具有特别重要性的教学质量③难以量化。
④,一些所谓综合实力排行,并不能真正反映大学的水平,⑤其价值和⑥学校的借鉴意义也不如学科排名。
①②③④⑤⑥A 究竟乃至 / 因为 / 对于B 究竟甚至非常 / 同时对C 毕竟乃至也因此 / 对于D 毕竟甚至也然而同样关于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分)人们见过山羊都会认为它很温顺,见到野猫就会觉得它很凶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秘密在于动物的瞳孔:①,而猫科等动物的瞳孔却是垂直的窄缝。
动物的瞳孔形态为什么不同呢?一项针对200多个物种的研究显示,②。
竖条状瞳孔和圆形瞳孔有助于一些肉食动物捕猎,而水平状的瞳孔有助于另一些物种从远处发现捕猎者,③。
第 6 课辛弃疾词两首(二)1.A句译文: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遇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知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该派遗大巨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五.“为安南所逼”译为“被安南遇迫”可以为一句,排除BD.“议者”是“欲送之还”的主语,故选A.2.A 处于丁优期间的一些人由于国家需要,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3.C “后他被李裕任命绍兴知府”错,被李裕贬为绍兴知府的人是袁清,不是尹直,原文“刑部郎袁清者,安私人,又幸于内侍郭闰.勘事浙江,輘轹诸大吏,吏部尚书李裕恶之.比还,即除绍兴知府”。
4. 尹直,字正言,秦和人.景泰五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官编修.成化六年,上疏请求编修《大明通典》,并且续写完成《宋元纲目》.成化十一年,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推辞不就,不被允许.遭遇父亲去世服丧,丧期满,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郊,就地改任礼部左侍郎.成化二十二年春天,被召回朝廷辅位兵部.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遇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知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该派遗大巨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五.诏命听从他的建议,命令都御史屠清前去.贵州镇巡官奏报苗族造反,诱求发兵,朝廷议论打算依从他,但尹直说这是挑起事端邀请功赏,不能听信.命令官员前去考察,果然没有敌情.这年九月,改任户部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过了一个月,)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尹直明察敏悟博学.熟悉朝廷的章程,但是急于进取.同时,(他)性格骄慢忌妒,不自我检点约束,和吏部尚书尹旻关系不好.尹直当初想任礼部侍郎,而尹旻推荐了他人,尹直靠内宫皇帝直接下旨得到了这个职位.第二天在朝堂上遇见尹旻,他举起药板称谢.尹旻说:“你是所说的从生帝心里选出来的人.”从此二人怨恨渐渐加深.后来他在南京呆了八年,郁郁不得志,嘱咐他的同党万安、彭华设法召(他)回朝廷,尹旻就把持住不准许.众位朝廷大臣也都畏惧尹直,庆幸他留在南京.到推荐兵部左、右侍郎的时候,吏部列出何珠等八个人.诏命任用何珠,而尹直靠万安、彭华和李孜省的力童,让立帝直接下旨召他回朝.从此报讨厌他.等他回朝,马上授予他绍兴知府.衷清害怕,多次上奏章请求改任,李裕用最终的利法判处他的罪过,被关进钦犯监狱.万安、郭润把这件事托付给尹直,尹直为他在李孜省面前说好话,取得内宫皇帝的圣旨赦免了他,改任那阳知府.孝宗登上皇位,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人接连呈上奏章弹幼尹直.给事中宋琼和御史许斌说尹直从当初当侍郎到进入内阁,拉拢关系攀附权贵,都是取自内宫皇帝的圣旨.皇帝于是邵薄他的为人,命令他退休.弘治九年,他上表祝贫室帝生日,并且借口太子年纪应当出镇自己拥有的封地,上《承华茂》,援引前朝少保黄淮的旧例,希望被皇帝召对.皇帝拒绝了他。
正德年间死去,谧号“文和”。
5.D(①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褒义词。
②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对象错误。
③倚门倚闾: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爱护。
④有教无类: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
望文生义。
⑤布帛菽粟: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
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6.B(A成分残缺,在“最大程度地”后加介词“将”;C表意不明,“来体现自身的理想”可以理解为作家,也可以理解为作家笔下的人物; D结构混乱,主动、被动选其一,可去掉“对”或删去“尤其为社会所关注”)7.C(①毕竟: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结果或原因。
究竟:毕竟,到底,强调事物经过变化最终达到的结果。
②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侧重程度,乃至:甚至,侧重范围。
③和前文形成并列,用“也”。
④引出因果关系的结果。
⑤不填更简洁。
⑥表对象,不用表关涉的“关于”)8①山羊一类的动物瞳孔是水平形状的②瞳孔不同形态与动物生存方式相关③以便及时逃脱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