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25
初中历史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及进程;
2、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3、思考工业革命与英国殖民地扩张的关系’
2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涉及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型的重大问题,是学习本册教材的关键内容之一。
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教材前言对经济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人类社会文明转型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和其中的阵痛,进而理解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应该承担的使命与任务,做好人生的抉择。
课文引言介绍了飞梭的发明,这是工业革命在技术层面上的导火线性质的发明,可以作为课文的导入材料,构建学生新的思维平台,展开教学。
在初中阶段,一些学生已经掌握了飞梭的发明,现在可以引导学生读材料,提出问题,为什么飞梭的发明不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一是飞梭是工具不是机器,二是飞梭引起纺织领域的变化,而珍妮机的出现不仅引发了纺织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创造,还带动其他生产领域的发明和使用机器,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出第一目课题。
3重点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2、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圈地运动、贩卖黑奴和殖民掠夺;丰富的资源;广阔的海外市场;工场手工业技术的积累等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5、开始行业:棉纺织业(开始于轻工业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6、主要标志:瓦特改良的蒸汽机7、理论基础:牛顿力学原理8、时代:蒸汽时代(新能源:煤的开发、利用)9、交通领域发明:1814年,史蒂芬孙(英)发明火车;1804年富尔敦(美)发明汽船10、完成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前后;11、完成的标志:,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12、影响:①.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惊人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②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物质基础③同时也加重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地区的掠夺和剥削。
④.它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⑤.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负面影响:环境污染问题13、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行可持续发展。
第14课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和扩张1、最先:西班牙和葡萄牙是16世纪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2、最大:17世纪初,荷、英、法三个殖民国家兴起,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
《一》三角贸易1、原因:解决美洲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且殖民者有利可图。
2、过程:西欧(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非洲(黑人奴隶)美洲(金银和生产原料)西欧3、影响: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1、时间: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2、掠夺方式:公开抢劫、垄断贸易、鸦片贸易等3、影响: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三》拉丁美洲独立解放运动1、爆发的原因: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欧洲殖民者(西、葡)对拉美的残酷掠夺,导致了各种矛盾激化(根本)2、时间:18世纪未--19世纪初3、性质: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独立运动4、领导:拉美的土生白人5、序幕:1804年海地独立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6、过程:①玻利瓦尔由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1826年,西班牙在南美的最后一支军队向玻利瓦尔投降,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