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和三调地类变化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268.00 KB
- 文档页数:10
国土“二调”和“三调”有何不同?10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决定自2018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为什么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又与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有什么不同?下文将从多方面为您详细表述。
为什么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呢?2009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完成,建成了县、市、省、国家四级覆盖全国每一块土地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各级数据库中包括辖区范围内的每个地块的空间数据和面积、地类的相关属性数据,都实现了数据化留存。
不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际上是在基础数据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进行的,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耕地是亿亩,而到2012年,耕地数据是亿亩,这和过去传统掌握的数据比,从数据上看面积不一致,但实有耕地还是那么多,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制约使得数据不太准确,为了查清全国每一块土地的地类、面积、权属、分布等利用现状,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正式启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又与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有什么不同?预算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投入总金额约为150 亿元,其中地方投入约130 亿元。
有业内人士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范围及规模将超前两次。
对于空间信息产业及业内企业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加速发展的机遇。
时间二调:2年三调:1年半目的二调: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三调: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工作路径相比于第一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或将有较大不同。
地类名称二调三调一级地类二级地类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水田(011)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01)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水浇地(012)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02)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耕地(01)旱地(013)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103)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差异性研究作者:杨阳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9期一、引言国务院于2008年发布的《土地调查条例》第6条称,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进行土地变更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三调”)试点工作已经开始,相对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二调”),本次调查在技术指标、调查方法、土地分类等方面有所调整。
二、技术指标l比例尺。
区别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调查比例尺,“三调”中农村土地调查以1:5000比例尺为主,部分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采用1:2000比例尺。
城镇村内部采用1:2000比例尺,对于村庄内部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5000比例尺。
从整体上来看,在农村范围,调查的精度比“二调”更高了。
2数学基础。
“二调”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本次“三调”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我国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启用的地心坐标系,我国计划在8 10年的时间内逐步完成原国家大地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过渡和转换。
在国土部门,“三调”即将实现这种过渡和转换。
3分幅。
“二调”在农村调查部分采用1:10000标准分幅,“三调”的标准分幅则执行GB/T13989 2 0 1 2栎准,采用国际1:10)O地图分幅标准。
三、调查方法“二调”采用的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调查方法,矢量数据全部来源于实测或者图解。
“三调”是在“二调”数据的基础之上,采取影像判读和外业核实的方法将数据进行更新。
在设备方面,“三调”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采用平板电脑来进行外业调查和定位,采用这种定位方法,精度一般能保证在5ni以内。
除此之外,还有手机等其他举证设备,这种互联网+实地举证的方法已经在2017年度变更调查中开始使用,这也是对“三调”调查方法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内业方面,需要将“三调”的DOM影像与最新的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套合,提取数据库地类与影像不一致的图斑,根据这些套合不一致的信息,制作调查底图。
三调与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比分析研究周凯发布时间:2022-02-27T05:49:10.96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30期作者:周凯[导读] 针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的差异广州市房地产测绘院(广州市测绘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广东广州 510030摘要:针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的差异,对比研究了三调与二调土地分类体系的区别,详细例举了三调工作分类与二调土地分类的对照关系,并分析了两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为三调与二调成果的衔接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三调;二调;土地分类;对比分析1引言土地分类是国家掌握土地资源现状、制定土地政策、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同时也是土地调查工作的基础理论依据。
土地分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因此在三次全国性土地调查工作中形成了多种土地分类体系。
本文对比研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土地分类体系的区别,详细例举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TD/T1055-2019)(以下简称“工作分类”)与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以下简称“土地分类”)的对照关系,并分析了两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2三调与二调土地分类体系对比分析为满足生态用地保护需求,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湿地的保护力度。
三调工作分类首先将二级地类及以下的细分地类编码由3位数提升至4位数结构,并在二调土地分类原12个一级类的基础上,新增湿地一级地类,同时新增部分二级地类,还对部分二级地类含义进行了补充和细化。
三调工作分类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整体分类体系继承和创新于原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框架,有效保证了土地调查数据的有效继承和历史可追溯性。
2.1新增湿地一级地类湿地新增为一级地类。
三调新增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盐田5个二级地类,将具有湿地功能的沼泽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及新增5个二级地类归为湿地。
临汾市“国土三调”耕地与二调的比较研究作者:杨燕芹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第7期杨燕芹临汾市土地综合事务中心摘要:通过对三调耕地变为三调非耕地、二调非耕地变为三调耕地、三调耕地与二调耕地比较分析和三调耕地与各地规划安排耕地保有量比较几方面的对比,并针对临汾的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了空间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国土三调;二调;比较研究引言10年来,经济社会、地貌景观、土地用途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习总书记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
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所以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能更好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已于2020年底完成。
现将临汾市第三次调查和第二次调查成果中的耕地结果做一比较分析。
具体的变化情况如下:一、“三调”“二调”耕地流量变化分析(一)二调耕地变为三调非耕地二调耕地变为三调非耕地面积为63 912.43公顷。
其中,变为不含耕地的农用地53754.96公顷,变为建设用地的面积为5 404.68公顷,变为未利用地的面积为4 752.78公顷,各占二调耕地变为三调非耕地面积的84.11%、8.46%、7.44%。
可见二调耕地变为三调非耕地,主要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引起。
二调耕地变为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农村道路、设施农用地、田坎等农用地的面积分别为22 180.06公顷、26 681.74公顷、0.84公顷、498.69公顷、3 748.24公顷、645.31公顷、0.08公顷,各占二调耕地变为三调农用地非耕地的34.7%、41.75%、0.00%、0.78%、5.86%、1.01%、0.00%。
可见二调耕地变为三调非耕地中的农用地,主要是变为种植园用地和林地。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与二调的区别及建议作者:罗瑾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3期摘要:2017 年底,我国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在二调的基础上,对调查任务上进行了细化。
本文从技术手段、调查内容及数据应用三个层次定性对比二调及三调的调查内容,并从资料分析、明晰边界、数据多维的角度提出对三调实施的建议,以期对即将进行的土地调查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二调;城乡一体化;基本农田调查中图分类号:P96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9-0005-01一、引言土地调查是查实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后续开展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于2017 年底正式启动,有别于逐地块实地调查的方式,三调采用国家下发若干基础数据、问题图斑,内外业一体化调查及问题图斑互联网+ 举证的双轨制调查方式,实现土地的“精细化管理”。
由于二调至三调过程历时十年,城乡二元体制的废除,不动产登记的整合、自然资源部的重构等,对三调的工作内容和机制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定性对比两次调查内容及工作方式,对三调工作的具体实施,充分利用二调成果,有深刻的意义。
二、二三调对比分析三调的矢量数据依赖于二调基础上的变更调查数据,但相较于前者,三调新增了若干项调查内容,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没有内容的添加、错误内容的纠正”,总体上,三调与二调的区别可分为技术手段的改进、调查内容的变化和数据应用的差异。
1. 技术手段的改进我国高分及北斗产业的发展改善了遥感影像和测量观测的精度,因此也对普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在基础底图的选择上,国家统一下发的卫星影像精度由2.5 米提升到了1 米,城镇村内部调查的航空影像精度则要求优于0.2 米;投影及分幅统一采用高斯- 克吕格投影及3°带分带。
二调采用的80 坐标系由于缺乏高精度的外部控制,长距离精度较低,因此在数学基础上,三调采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精度比80 坐标系提高十倍[1]。
谈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与第三次调查的不同点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and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何宏(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110004)HE Hong(Shenyang Urban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I n s t i t u t e Co. Ltd ., Shenyang 110004, China)【摘要】根据{土地调查条例》中要求,每l 〇a 开展1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土三次调查是在国土二次调查基础上开展,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增加了部分调查内容,2次调查有区别、有联系。
论文研究结果对想深入了解国土二次调查和三次调查关系提供 有效帮助。
【Abstract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and Survey Regulations,a national land survey i s carried out every 10 years,and the three land survey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land survey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urrent s t a t 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art of the survey has been added, the results of t h i s study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ond land survey and the third land survey.【关键词】国土三次调查;土地调查条例;不同点【Keywords 】 three t e r r i t o r i a l investigations; land survey ordinance; differences 【中图分类号】D 922.3;DF 4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9467(2021)02-0223-03[DOI ] 10.13616/j .cnki.gcjsysj .2021.02.082基础。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差异化分析12娄国胜,王秋林(1.太原市国土资源调查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9;2.太原生态工程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5)摘要:2017年10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标志着“三调”工作正式启动,各地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文章通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在工作路线和技术路线方面的对比分析,对调查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更好地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
关键词:总体定位;土地调查;举证中图分类号:F301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87(2019)01-125-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作为新形势下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国家已掌握的土地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按统一的技术标准,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是全面查实查清国土资源的重要手段。
此次调查把土地资源调查与森林、湿地、草原、水资源等相关自然资源调查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张底板、一个平台、一套数据的自然资源调查成果,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国土资源数据的需要。
本文通过工作路线和技术层面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做分析对比,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特点和方式进行初步阐述,供大家参考。
1 总体定位不同2018年3月,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整合了原国土资源部、原国家海洋局、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还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和原国家林业局的相关职责,组建了自然资源部。
根据新的职责,考虑到全面查清我国目前国土资源家底,对集约节约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建立高质量的空间规划体系,履行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范围内的其他各类用地
采矿用地(204)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风景名胜用地及特殊用地(205)指城镇村用地以外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以及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
盐田及采矿用
地(204)指城镇村庄用地以外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特殊用地(205)指城镇村庄用地以外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风景名胜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