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立体几何
- 格式:docx
- 大小:510.99 KB
- 文档页数:39
O a α A P O a α A P 9.3-2三垂线定理【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垂直问题。
【知识梳理】 1.斜线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2.重要公式 如图,已知OB ⊥平面α于B ,OA 是平面α的斜线,A 为斜足,直线AC ⊂平面α,设∠OAB =θ1,又∠CAB =θ2,∠OAC =θ.那么cos θ=cos θ1⋅cos θ2.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平面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②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0︒的角.4.三垂线定理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名称语言表述 图 示 字母表示 应 用 三垂线定 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PO a AO a a PA ⊥⇒⎪⎭⎪⎬⎫⊥⊂⊥αα ①证两直线垂直 ②作点线距 ③作二面角 的平面角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AO a PO a a PA ⊥⇒⎪⎭⎪⎬⎫⊥⊂⊥αα 同 上三垂线定理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的主要应用是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尤其是证明两条异面直线垂直,此外,还可以作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二面角的平面角.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抓住平面和平面的垂线,简称“一个平面四条线,线面垂直是关键”.【点击双基】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C )平面的一条斜线可以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D )a 、b 在平面外,若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两条相交直线,则a 、b 也是相交直线2.直线a 、b 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a 1、b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a 1⊥b 1,则a ⊥b (B )若a ⊥b ,则a 1⊥b 1(C )若a 1//b 1,则a 与b 不垂直 (D )若a //b ,则a 1与b 1不垂直3.直线a 、b 在平面外,若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个点和不过此点的一条直线,则a与b 是 ( )(A )异面直线 (B )相交直线(C )异面直线或相交直线 (D )异面直线或平行直线C αD A B OC A P BD M N Q l 4.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若P 点到△ABC 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5.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若P 点到△ABC 各边的距离都相等,且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在△ABC 的内部,则射影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6.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连结P A 、PB 、PC ,若P A ⊥BC ,PB ⊥AC ,则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7.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引两条斜线段,它们所成的角为θ.这两条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成的角为α(90︒≤α<180︒),那么θ与α的关系是 ( )(A )θ<α (B )θ>α (C )θ≥α (D )θ≤α8.已知直线l 1与平面α成30︒角,直线l 2与l 1成60︒角,则l 2与平面α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0︒,60︒] (B )[60︒,90︒] (C )[30︒,90︒] (D )[0︒,90︒]【典例剖析】例1.如果四面体的两组对棱互相垂直,求证第三组对棱也互相垂直.已知:四面体ABCD 中,AB ⊥CD ,AD ⊥BC ;求证:AC ⊥BD ;证法一:作AO ⊥平面BCD 于O , 连OB 、OC 、OD ,∵AB ⊥CD ,∴OB ⊥CD ,同理,由AD ⊥BC 得OD ⊥BC ,∴O 是△BCD 的垂心,∴OC ⊥BD ,从而AC ⊥BD .证法二:设AB =a ,AC =b ,AD =c ,则BC =b -a ,BD =c -a ,CD=c -b ,∵AB ⊥CD ,AD ⊥BC ,∴a ⋅(c -b )=0,c ⋅(b -a )=0,则a ⋅c =a ⋅b ,a ⋅c =c ⋅b .∴a ⋅b =c ⋅b ,即a ⋅b -c ⋅b =0,从而有b ⋅(c -a )=0,故AC ⊥BD .例2.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CB =90︒,∠ABC =60︒,PC ⊥平面ABC ,AB =8,PC =6,M 、N 分别是P A 、PB 的中点,设△MNC 所在平面与△ABC 所在平面交于直线l .(1)判断l 与MN 的位置关系,并进行证明; (2)求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解:(1)l //MN ,证明如下: ∵M 、N 分别是P A 、PB 的中点,∴MN //AB ,MN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MN //平面ABC .又∵MN ⊂平面MNC ,平面MNC 平面ABC =l ,∴MN //l .(2)取AC 的中点Q ,连MQ ,则MQ //PC ,而PC ⊥平面ABC ,∴MQ ⊥平面ABC .作QD ⊥直线l 于D ,连MD ,则MD ⊥直线l .线段MD 的长即为M 到直线l 的距离.在Rt △ABC 中,可求得AC =43,∴QC =23.又MQ =21PC =3,∠QCD =30︒,∴QD =21QC =3. 于是 MD =22QD MQ +=23.DC O B A abcN M P C B A 例3.如图,P 是Δ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 ⊥平面ABC 。
专题四立体几何一、考试内容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平行平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二、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6)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9)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三、命题热点高考对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直观图与三视图;二是考查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等;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有1~2个客观题和一个解答题.多为容易题和中档题.四、知识回顾(一)、平面.1.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面.注: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2. 两个平面可将平面分成3或4部分.(①两个平面平行,②两个平面相交)3. 过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1或3个平面.(①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内平行,②三条直线不在一个平面内平行)[注]:三条直线可以确定三个平面,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有0或1个.4. 三个平面最多可把空间分成 8 部分.(X 、Y 、Z 三个方向)(二)、空间直线.1. 空间直线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异面.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α,b 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⑦b a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b a =,则b a ,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2.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3.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下图).(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180,0∈θ)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 90,0∈θ) (斜线与平面成角() 90,0∈θ)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 ∈θ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5.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三)、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注]:①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平行,则a ∥α.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②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相交,则a 与平面α相交.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③若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则α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12方向相同12方向不相同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证之)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内)⑤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可能相交)⑥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⑦直线l 与平面α、β所成角相等,则α∥β.(×)(α、β可能相交)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若PA ⊥α,a ⊥AO ,得a ⊥PO (三垂线定理), 得不出α⊥PO . 因为a ⊥PO ,但PO 不垂直OA .●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推论: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注]: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可能相交,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的一个平面,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5. ⑴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注]: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⑵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四)、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1. 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2. 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哪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注]:一平面间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4.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二: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对应平面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5.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 P OA a P αβθM AB O证明:如图,找O 作OA 、OB 分别垂直于21,l l ,因为ααββ⊥⊂⊥⊂OB PM OA PM ,,,则OB PM OA PM ⊥⊥,.6. 两异面直线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θcos 2222mn d n m l +++=(θ为锐角取加,θ为钝取减,综上,都取加则必有⎥⎦⎤ ⎝⎛∈2,0πθ) 7. ⑴最小角定理:21cos cos cos θθθ=(1θ为最小角,如图)⑵最小角定理的应用(∠PBN 为最小角)简记为: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且又比交线夹角补角一半长,一定有4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比交线夹角补角小,一定有2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与交线夹角相等,一定有3条或者2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小,又与交线夹角一半小,一定有1条或者没有.(五)、棱锥、棱柱.1. 棱柱.⑴①直棱柱侧面积:Ch S =(C 为底面周长,h 是高)该公式是利用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得出的.②斜棱住侧面积:l C S 1=(1C 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l 是斜棱柱的侧棱长)该公式是利用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⑵{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 {直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⑶棱柱具有的性质: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注:①棱柱有一个侧面和底面的一条边垂直可推测是直棱柱. (×)(直棱柱不能保证底面是钜形可如图)②(直棱柱定义)棱柱有一条侧棱和底面垂直.⑷平行六面体: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注]: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推论一: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为γβα,,,则1c o s c o s c o s 222=++γβα.推论二: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各侧面所成的角为γβα,,,则2c o s c o s c o s 222=++γβα.[注]: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斜四面体的两个平行的平面可以为矩形) ②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棱柱一定是正棱柱.(×)(应是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直.棱柱才行) 图1θθ1θ2图2③对角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直四棱柱一定是长方体.(×)(只能推出对角线相等,推不出底面为矩形) ④棱柱成为直棱柱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棱柱有一条侧棱与底面的两条边垂直. (两条边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若两条边相交,则应是充要条件)2. 棱锥:棱锥是一个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注]:①一个棱锥可以四各面都为直角三角形.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棱柱棱柱3V Sh V ==.⑴①正棱锥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注]:i. 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ii. 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iii. 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等);底面为正多边形. ②正棱锥的侧面积:'Ch 21S =(底面周长为C ,斜高为'h ) ③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射影公式:αcos 底侧S S =(侧面与底面成的二面角为α) 附: 以知c ⊥l ,b a =⋅αcos ,α为二面角b l a --.则l a S ⋅=211①,b l S ⋅=212②,b a =⋅αcos ③ ⇒①②③得αcos 底侧S S =.注:S 为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可分别多个三角形的方法).⑵棱锥具有的性质: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⑶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I 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注]:i. 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各个侧面的l ab c B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ii. 若一个三角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则第三对角线必然垂直.简证:A B ⊥CD ,AC ⊥BD ⇒ BC ⊥AD. 令===,, 得-=⋅⇒=-=-=,,已知()()0,0=-⋅=-⋅c a b b c a0=-⇒c b c a 则0=⋅AD BC . iii. 空间四边形OABC 且四边长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iv. 若是四边长与对角线分别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是一定是正方形. 简证:取AC 中点'O ,则⊥⇒⊥'⊥'AC AC O B AC o o ,平面=∠⇒⊥⇒'FGH BO AC B O O 90°易知EFGH 为平行四边形⇒EFGH 为长方形.若对角线等,则EFGH FG EF ⇒=为正方形.3. 球:⑴球的截面是一个圆面.①球的表面积公式:24R S π=. ②球的体积公式:334R V π=. ⑵纬度、经度:①纬度:地球上一点P 的纬度是指经过P .②经度:地球上B A ,两点的经度差,是指分别经过这两点的经线与地轴所确定的二个半平面的二面角的度数,特别地,当经过点A 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时,这个二面角的度数就是B 点的经度.附:①圆柱体积:h r V 2π=(r 为半径,h 为高)②圆锥体积:h r V 231π=(r 为半径,h 为高) ③锥形体积:Sh V 31=(S 为底面积,h 为高)4. ①内切球:当四面体为正四面体时,设边长为a ,a h 36=,243a S =底,243a S =侧 得a a a R R a R a a a 46342334/424331433643222=⋅==⇒⋅⋅+⋅=⋅. 注:球内切于四面体:h S R S 313R S 31V 底底侧AC D B ⋅=⋅+⋅⋅⋅=- ②外接球:球外接于正四面体,可如图建立关系式.(六). 空间向量.1. (1)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亦称平行向量,指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注:①若a 与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共线.(×) [当0=b 时,不成立] ②向量c b a ,,共面即它们所在直线共面.(×) [可能异面]③若a ∥b ,则存在小任一实数λ,使b a λ=.(×)[与0=b 不成立]F E HG B C D A O'O rOR④若a 为非零向量,则00=⋅a .(√)[这里用到)0(≠b b λ之积仍为向量](2)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0(,≠b b a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具有唯一性),使b a λ=.(3)共面向量:若向量a 使之平行于平面α或a 在α内,则a 与α的关系是平行,记作a ∥α.(4)①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b a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b a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 、y 使b y a x P +=.②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三点......A .、.B .、.C .,则)1(=++++=z y x OC z OB y OA x OP 是P ABC 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简证:→+==++--=AC z AB y AP OC z OB y OA z y OP )1(P 、A 、B 、C 四点共面)注:①②是证明四点共面的常用方法.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c b a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c z b y a x p ++=.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 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 z y x ++=(这里隐含x+y+z≠1).注:设四面体ABCD 的三条棱,,,,d AD c AC b AB ===其中Q 是△BCD 的重心,则向量)(31++=用+=3. (1)空间向量的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 轴是横轴(对应为横坐标),y 轴是纵轴(对应为纵轴),z 轴是竖轴(对应为竖坐标).①令a =(a 1,a 2,a 3),),,(321b b b =,则),,(332211b a b a b a ±±±=+))(,,(321R a a a ∈=λλλλλ332211b a b a b a ++=⋅ a ∥)(,,332211R b a b a b a ∈===⇔λλλλ332211b a b a b a ==⇔ 0332211=++⇔⊥b a b a b a 222321a a a ++==(=⇒⋅=)232221232221332211||||,cos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212212212)()()(z z y y x x d -+-+-=.DB(2)法向量:若向量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α⊥,如果α⊥那么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3)用向量的常用方法:①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如图,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射线,其中α∈A ,则点B 到平面α②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21,n n 分别是二面角βα--l 中平面βα,的法向量,则21,n 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21,n 方向相同,则为补角,21,n 反方,则为其夹角).③证直线和平面平行定理:已知直线≠⊄a 平面α,α∈⋅∈⋅D C a B A ,,且CDE 三点不共线,则a ∥α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μλ⋅使CE CD AB μλ+=.(常设CE CD AB μλ+=求解μλ,若μλ,存在即证毕,若μλ,不存在,则直线AB 与平面相交).AB(七)、常用结论、方法和公式1. 对照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我们不难得到立体几何中的四面体的类似性质:①四面体的六条棱的垂直平分面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此四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②四面体的四个面组成六个二面角的角平分面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此四面体的内接球的球心;③四面体的四个面的重心与相对顶点的连接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此四面体的重心,且重心将每条连线分为3︰1;④12个面角之和为720°,每个三面角中任两个之和大于另一个面角,且三个面角之和为180°.2. 直角四面体:有一个三面角的三个面角均为直角的四面体称为直角四面体,相当于平面几何的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四面体中,记V 、l 、S 、R 、r 、h 分别表示其体积、六条棱长之和、表面积、外接球半径、内切球半径及侧面上的高),则有空间勾股定理:S 2△ABC +S 2△BCD +S 2△ABD =S 2△ACD.3. 等腰四面体:对棱都相等的四面体称为等腰四面体,好象平面几何中的等腰三角形.根据定义不难证明以长方体的一个顶点的三条面对角线的端点为顶点的四面体是等腰四面体,反之也可以将一个等腰四面体拼补成一个长方体.(在等腰四面体ABCD 中,记BC = AD =a ,AC = BD = b ,AB = CD = c ,体积为V ,外接球半径为R ,内接球半径为r ,高为h ),则有 ①等腰四面体的体积可表示为22231222222222c b a b a c a c b V -+⋅-+⋅-+=; O A BCD②等腰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可表示为22242c b a R ++=; ③等腰四面体的四条顶点和对面重心的连线段的长相等,且可表示为22232c b a m ++=; ④h = 4r.4、空间正余弦定理.空间正弦定理:sin ∠ABD/sin ∠A-BC-D=sin ∠ABC/sin ∠A-BD-C=sin ∠CBD/sin ∠C-BA-D 空间余弦定理:cos ∠ABD=cos ∠ABCcos ∠CBD+sin ∠ABCsin ∠CBDcos ∠A-BC-D5.从一点O 出发的三条射线OA 、OB 、OC ,若∠AOB=∠AOC ,则点A 在平面∠BOC 上的射影在∠BOC 的平分线上;6. 已知:直二面角M -AB -N 中,AE ⊂ M ,BF ⊂ N,∠EAB=1θ,∠ABF=2θ,异面直线AE 与BF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cos cos 21θθθ=7.立平斜公式:如图,AB 和平面所成的角是1θ,AC 在平面内,BC 和AB 的射影BA 1成2θ,设∠ABC=3θ,则cos 1θcos 2θ=cos 3θ;8.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9.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本讲主要内容】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立体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立体几何与其它知识点的综合问题【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融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于平面与几何体中,有计算也有论证。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系统地掌握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深刻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理解点到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2. 立体几何横向可与向量、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综合.3. 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解题方法指导】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动点P到直线A1B1与直线BC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解析:P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P到B的距离,动点P的轨迹满足抛物线定义.故选C.例2.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B⊥平面ABCD,(Ⅰ)若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Ⅱ)证明不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Ⅰ)解:∵PB⊥面ABCD,∴BA是PA在面ABCD上的射影,又DA⊥AB ∴PA⊥DA∴∠PAB是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PAB=60°,PB=AB·tan60°=3a ,∴ V 锥=3233·3·31a a a =(Ⅱ)证明: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PAD 与PCD 恒为等腰三角形,作AE ⊥PD ,垂足为E ,连结CE ,则△ADE ≌△CDE ,因为AE =CE ,∠CED =90o,故∠CEA 是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 与BD 交于点O ,连结EO ,则EO ⊥AC ,所以a AD AE OA a =<<=22,22a AE <, 在△AEC 中,02222cos 222222222<-=-=∙-+=∠AE a AE AE a AE EC AE AC EC AE CEA 所以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o。
侧(左)视图正(主)视图 俯视图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资料-- 立体几何一、选择题1 、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 ( )2、已知某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均为如图所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2 B 、3+22 C 、32 D 、3+323、已知a 、b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且a ⊥α,b ⊥β,则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 )A 、若a ∥b ,则α∥βB 、若α⊥β,则a ⊥bC 、若a ,b 相交,则α,β相交D 、若α,β相交,则a ,b 相交4、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 ,直线a 在平面α内,直线b 在平面β内,且b m ⊥,则“αβ⊥” 是“a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即不充分不必要条件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 、12B 、3 C 、563D 、46、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梭锥的表面积是( )A 、28+65B 、 30+65C 、 56+ 125D 、 60+125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 、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 、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D 、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8、已知直二面角l αβ--,点,A A C l α∈⊥,C 为垂足,,,B BD l D β∈⊥为垂足.若AB=2,AC=BD=1,则D 到平面ABC 的距离等于( )A、3 B、3 C、3D 、 1 9、已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三条侧棱长分别为4、4、7,若此三棱锥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是( )A 、81πB 、36πC 、81π4D 、144π10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已知AB =1,D 在棱BB 1上,且BD =1, 则AD 与平面AA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64B 、34C 、62D 、72二、填空题11、已知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等于 ___________cm 3.12、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是CD 、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1A M 与DN 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立体几何初步§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柱、锥、台、球的结构特 征的概括.考纲要求: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 物体的结构.经典例题:如图,长方体ABCD-ABCD 的长、宽、高分别是当堂练习:1•由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是()A. 六棱锥 B .六棱台 C .六棱柱 D .非棱柱、棱锥、棱台的一个几何体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w.w.w.k.s.5.u.c.o.m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 .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所组成的图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C.正方体的各条棱都相等 D.棱柱的各条棱都相等3.一个骰子由1~6六个数字组成,请你根据图中三种状态所显示的数字,推出“?”处的数字是()A.6 B.3 C . 1 D.24.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A.棱柱 B .棱锥 C . 棱台 D .可能是棱台,也可能不是棱台,但一定不是棱柱或棱锥 5. 构成多面体的面最少是( ) A.三个 B.四个C . 五个D . 六个6.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得到两个几何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几何体是棱锥,另一个几何体是棱台B.—个几何体是棱锥,另一个几何体不一定是棱台C. 一个几何体不一定是棱锥,另一个几何体是棱台D. 一个几何体不一定是棱锥,另一个几何体不一定是棱台7. 甲:“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截面一定是长方形”;乙:“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必修25cm> 4cm 3cm, —只蚂蚁从 A 到C 点,沿着表面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C.直角梯形绕它的一条腰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圆台D.截面是圆的几何体,不是圆柱,就是圆锥11.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得到的截面是四边形,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A.圆锥 B .圆柱C. 球体 D .以上都可能12.A 、B 为球面上相异两点,则通过A B 可作球的大圆有( )A. —个B .无穷多个C .零个 D.一个或无穷多个13.一个正方体内接于一个球,过球心作一个截面,下面的几个截面图中,必定错误的是()A. B . C14.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 ,得到两个几何体,一个是,另一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如右图,四面体 P-ABC 中,PA=PB=PC=2, . APB= BPC= APC=30. —只蚂蚁 从A 点出发沿四面体的表面绕一周,再回到A 点,问蚂蚁经过的最短路程是 ____________16. 如右图将直角梯形 ABCD 绕AB 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 几何体是由简单几何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边长为5cm 的正方形EFGH 是圆柱的轴截面,则从E 点沿圆柱的 侧面到相对顶点 G 的最短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_ . 18 .只有3个面的几何体能构成多面体吗?4面体的棱台吗?棱台至少几个面.A.甲正确乙不正确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A 三角形B .长方形9. 将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 A.圆锥B.圆柱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甲不正确乙正确 C .甲正确乙正确 C .D形成的几何体一定是( C.圆台 DB.面是八边形的棱柱共有 D .不正确乙不正确.形).上均不正确8个面19 .棱柱的特点是:(1)两个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2)多边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3)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反过来,若一个几何体,具备上面三条,能构成棱柱吗?或者说,上面三条能作为棱柱的定义吗?20.如下图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21 . (1)圆柱、圆锥、圆台可以看成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直角梯形中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将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三个图形之间的什么联系?(2) 一个含有300的直角三角板绕其一条边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圆锥吗?如果以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为轴旋转1800得到什么几何体?旋转3600又如何?必修2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1.2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以及直观图的画法重难点: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的画法规则及能画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判断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和结构,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理过程.考纲要求:①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②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③ 会画某些建筑物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④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经典例题:右图是一个多面体的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这个几何体是什么体?. . (2) 如果面A 在几何体的底部,那么哪一个面会在上面? : 爲(3) 如果面F 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 B ,那么哪一个面会在 |武| ;|丨 上面?(4) 从右边看是面 C,面D 在后面,那么哪一个面会在上面?3.若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俯视图是圆,则该几何体可能是(4. 下列几何体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相同的几何体是(5 • 一个含的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中,一定含有(7 •在原来的图形中,两条线段平行且相等,则在直观图中对应的两条线段( 当堂练习:1 •下列投影是中心投影的是( )A.三视图 B •人的视觉 C 2 •下列投影是平行投影的是( ) A.俯视图 BC.将书法家的真迹用电灯光投影到墙壁上斜二测画法 D ..人在中午太阳光下的投影•路灯底下一个变长的身影 D.以一只白炽灯为光源的皮影 A.圆柱 B. 三棱柱 C. 圆锥D.球体A. 球和圆柱B 圆柱和圆锥C 正方体的圆柱D . 球和正方体•椭圆Z- 12L丿A.平行且相等B •平行但不相等C •.相等但不平行既不平行也不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直观图仍然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梯形的直观图可能是平行四边形C.矩形的直观图可能是梯形正方形的直观图可能是平行四边形9 •如右图中“斜二测”直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是( A.直角梯形B •等腰梯形C •不可能是梯形D •平行四边形10 .如右图所示的直观图,其平面图形的面积为()A.四边形三角形圆CBD表示三个立方体叠加,那么右图中有个立方体叠成的几何体,从主视图是()CA •B 6 •如果用 □表示一个立方体,用 E □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A. 3 11 •若一个三角形,采用斜二测画法作出其直观图,若其直观图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12.如右图,直观图所表示的平面图形是(1 3.如右图,用斜二测画法作A ABC水平放置的直观图形得A A B C,其中A B=B C, A D是B i C i边上的中线,由图形可知在CABC中,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A. AB=BC=AC B . AD 丄BC C . AC>AD>AB>BC14 .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要保持_______ ,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应俯视图与左视图的宽度应__________ .15 .如果一个几何体的视图之一是三角形,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个几何体即可).16 . 一个水平放置的正方形的面积是4,按斜二测画法所得的直观图是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是17 .斜二测画法所得的直观图的多边形面积为a,那么原图多边形面积是.18 .如图是由小立方块描成几何体同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Ln19 .画出如图的三视图(单位:mm).• .一 2 倍A. 正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D . AC>AD>AB=BC___________________?20 .已知斜二测画法得得的直观图AA’BC是正三角形,画出原三角形的图形.21.如下图,如果把直角坐标系放在水平平面内,用斜二测画法,如何可以找到坐标为(a,b)的点P在直观图中的位置P ?N —------------ 卩响I Ii r必修2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考纲要求: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 :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C. AB, BC CD , DA 四条直线中总有两条平行D.直线AB 与CD 必相交5.空间不重合的三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 )A. 4或6或7个部分 B . 4或6或7或8个部分 C . 4或7或8个部分 D . 6或7或8个部分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一条直线上有一个点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这平面内;②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③若线段AB :-,则线段AB 延长线上的任何一点一点必在平面 :•内;④一条射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这条射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A.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③④D .②③7.空间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它们确定平面的个数为 n ,则n 的可能取值为()♦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重难点: 理解平面的概念及表示,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并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经典例题:如图,设E , F , G, H P, Q 分别是正方体 ABCD-ABQD所在棱上的中点,求证: E , F , G, H P , Q 共面.当堂练习:1.下面给出四个命题:①一个平面长4m,宽2m;②2个平面重叠在一起比一个平面厚;③一个平面的面2积是25m;④一条直线的长度比一个平面的长度大,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 0 B . 1 C . 2 D . 3 2.若点N 在直线a 上,直线a 又在平面:-内,则点N,直线a 与平面〉之间的关系可记作( )A. N a 三圧B. N a 二:£C. N 二 a 二二3. 空间不共线的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为( )A. 0 B . 1 C . 1 或 44.空间四点A , B, C, D 共面但不共线,则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D. N 二 a 二D.无法确定 ) A.四点中必有三点共线B .四点中必有三点不共线 语言.A. 1 B . 1 或3 C . 1 或2 或3 D . 1 或4 &如果a二耳b二耳7=A, ■ b二B,那么下列关系成立的是(A.二:9. 空间中交于一点的四条直线最多可确定平面的个数为( A. 7个10. 两个平面重合的条件是它们的公共部分有(11. 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三点所能确定的平面的个数是(12•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是(在正方体 ABCD-ABGD 中,直线 AC 交平面 ABCD 于点M,试作出点 M 的位置.. ■■■ ?D. 4个A.两个公共点B .三个公共点 四个公共点 两条平行直线A. 1或3个 B . 1或4个1个、3个或4个 .1个、2个或4个 A. 1个B . 1个或2个C. 1个或3个D. 3个13.空间四边形 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H 四点,如果EFcGH=P 则点 P (A. —定在直线 BD 上 B .一定在直线 AC 上 C .在直线 AC 或 BD 上 D .不在直线 AC 上也不在直线 BD 上14 .设平面:-与平面一:交于直线,直线a 二*,直线 b 一 I : , a - b = M ,贝 U M15 .直线 AB 、AD 二:―直线 CB CD — I 「,点 EwAB,点 FwBC,点 Gw CD,点 H E DA 若直线 则点M 必在直线上.16.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 ABCD-ABGD 中,M N 分别 为AA 、CD 的中点,过 DM N 三点的平面与直线 A 1B1交于 点P ,则线段PB 的长为17.如图,正方体 ABCD-ABCD 中,对角线 BD 与过 A 、 C 的平面交于点 M 贝U BM MD= (16 题)(17E 、F 、G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 AB BC CDDA 上的点,且EH 与FG 交于点O.19. 证明梯形是平面图形.20. 已知:直线a||b||c ,且直线与a, b, c 都相交.求证:直线a, b, c,共面.21 . HE 直线 FG=M1&如图,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2.2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重难点: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能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掌握公理 4及等角定理.经典例题:如图,直线 a,b 是异面直线,A 、B 、C 为直线a 上三点,D 、E 、F 是直线b 上三点,A '、BC '、D '、E '分别为 AD DB BE EC CF 的中点. 求证:(1) EABC —CDE ';(2) A '、B '、C '、D '、E '共面.当堂练习:2. 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3. 在正方体 ABCD-ABGD 中,与对角线 AG 异面的棱有(B. 4条4 .已知a , b 是异面直线,直线 c 平行于直线A . 一定是异面直线 C .不可能是平行直线 D .不可能是相交直线5.下面命题中,正确结论有( )①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② 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③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④ 如果两条直线同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 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 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等角,则这两条直线平行;② 平行移动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任何一条,它们所成的角不变;③ 过空间四边形ABCD 勺顶点A 引CD 的平行线段AE ,则.BAE 是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1 .若 a ,b 是异面直线,b, c 是异面直线,则a ,c的位置关系是A .相交、平行或异面相交或平行C . 异面D.平行或异面必修2A .异面B .相交C .平行D.异面或相交a ,那么c 与b ( )定是相交直线④ 四边相等,且四个角也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 27. 已知异面直线 a,b 分别在:.,卜内,面:-Q 1 =c ,则直线c()A .一定与a,b 中的两条都相交 B.至少与a,b 中的一条都相交 C .至多与a,b 中的一条都相交 D.至少与a,b 中的一条都平行&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指的是()①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②过空间中任一点与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平行的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 角;③过其中一条上的一点作与另一条平行的直线 ,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④两条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无法成角. A .①②B .②③C.③④D.①④9.空间四边形 ABCD 中 , AB 、BC CD 的中点分别是 P 、Q R ,且PQ=2 , QR= ... 5 , PR=3 ,那么异面直线 11. 空间四边形 ABCD 勺两条对角线 AC 和BD 的长分别为6和4,它们所成的角为 90°,则四边形两组对边 中点的距离等于( ) A . .13B . '一 5C . 5D. 以上都不对12. 如图,ABC —ABCD 是正方体,E , F , G H M, N 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 AE CF 13 .点A 是等边三角形 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AB=AC=AD=BC=aE 、F 分别在AB CD 上,且 =.C=:^ - . 0),EB FD 设表示EF 与AC 所成的角,I 表示EF 与BD 所成的角,则()A. f ( ■)在(0,;)上是增函数 B . f ( ■)在(0,匚)上是增函数C.f ( ■)在(0,1)上是增函数,在(1,匚)上是减函数D.f (・)在(0,=)上是常数14 .直线a 、b 不在平面:-内,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两条平行直线,则 a 、b 的位置关系是15.正方体 ABCD-ABCD 中,E 、F 、G H 分别为 AA 、CG 、GDi 、DA 的中点,则四边形 EFGH 的形状是AC 和BD 所成的角是( )A . 90 0B . 60 0C . 45 010 .直线a 与直线b 、 c 所成的角都相等: ,则b 、c 的位置关系是(A .平行B .相交C .异面D . 300 )D .以上都可能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GH 和EF 是相交直线 A.GH 和MN 是平行直线;B.GH 和MN 是平行直线;MN 和 EF 是相交直线 C. GH 和MN 是相交直线;GH 和EF 是异面直线 D. GH 和EF 是异面直线;MN 和 EF 也是异面直线- -13 316.空间四边形ABCD中, AD=1 , BC= •, 3 , BD= , AC= ,且AD _ BC ,贝U异面直线AC和BD所成的角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17.已知a ,b 是一对异面直线,且 a ,b 成70°角,贝U 在过P 点的直线中与a ,b 所成的角都为70°的直线有 ____________ 条.18 .已知 AC 的长为定值,D 吒平面ABC 点M N 分别是△ DAB 和A DBC 的重心. 求证:无论B D 如何变换位置,线段MN 的长必为定值.19. M N 分别是正方体 ABCD-ABQD 的棱BB 、BC 的中点, ⑴ 求MN 与AD 所成的角;(2)求MN 与Cq 所 成的角.必修2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 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重难点: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判定和证明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除了能熟练运用判定定理 和性质定理外,还要充分利用定义;线面关系的判定和证明,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的转化.20.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 ABCD 勺对角线AC=14cm,BD=14cm M 求异面直线 AC 与BD 所成的角.MN=7 3 cm,21 •在共点O 的三条不共面直线 OA i OB 1 OA| OC 1OA - OB , OA - OC . 求证:.ABC s . ■:A1 BQ .C 和G ,使得经典例题:直角A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A=SB=SC.⑴求证:点S与斜边中点D的连线SD_面ABC⑵若直角边BA=BC求证:BD丄面SAC当堂练习:1下面命题正确的是()A .若直线与平面不相交,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没有公共点B .若直线与平面不相交,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没有公共点C .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公共点,直线与这相交D .直线在平面外,则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2. 直线b是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下列条件中可得出b|| :的是()A. b与_:i内的一条直线不相交B. b与〉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C. b与〉内的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 b与〉内的所有直线不相交3. 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①若直线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内,则|| :•;②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有任意条直线都平行;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与这个平面平行④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A. 0个 B . 1个 C . 2个 D . 3个4. 下无命题中正确的是()①过一点,一定存在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的平面;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③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过其中一条直线一定有一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A .①B ③C .①③D .①②③5. 直线a ,b 是异面直线,A 是不在 A .过A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平行于 a , b B C .过A 有无数个平面平行于 a , b D6.直线a ,b 是异面直线,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B.C. D. a ,b 上的点,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过不在a , b 上的任意一点,可作一个平面与 过不在a , b 上的任意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 过不在a , b 上的任意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 过a 可以并且只可以作一个平面与 b 平行 7.下面条件中,能判定直线_平面.工的一个是(A . 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B过A 至少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 , b过A 且平行于a , b 的平面可能不存在 ) a , b 平行 a , b 相交 a , b 都平行)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面共有(12. 下列四个命题:①过平面外一点存在无数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②若一条直是( )8. 空间四边形 ABCD 中 , AC=AD, BC=BD,贝U AB 与 CD 所成的角为( A . 30 0B. 450.60 090 09.如果直线 与平面:-不垂直,那么在平面 A .不存在与垂直的直线 .存在一条与垂直的直线 C.存在无数条与垂直的直线 .任意一条都与垂直10.定点P 不在.'ABC 所在平面内,过P 作平面:•,使.:ABC 的三个顶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这样的平11.厶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 P,分别连结PA PB PC,则这四个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有(线和平面内的无数多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平面垂直;③仅当一条直线和平面 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且过交点时这条直线才和平面垂直;④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 平面,则和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必和这个平面垂直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 0B. 1D. 313 .如图,在正方形 SGGG 中,E , F 分别是 GG , GG 的中点,D 是EF 的中点,现沿SE, SF 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 G , G, G 三点重合于点 G,这样,F 列五个结论:(1)SG 丄平面EFG (2) SD 丄平面EFG ( 3) GF 丄平面 SEF; ( 4) EF 丄平面GSD (5) G 吐平面SEF.正确的 A. (1 )和(3) B. (2)和(5) C. (1 )和(4)D. (2 )和(4)14.若直线a 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 与〉的关系为 15 .在空间四边形 ABCD 中,M • AB, N • AD ,若MBAM空,则MN 与平面BDC 的位置关系是ND16.厶ABC 的三个顶点 A B 、C 到平面:-的距离分别为 2cm 3cm 4cm,且它们在平面二的同一侧,贝:ABC的重心到平面:-的距离为17.若空间一点 P 到两两垂直的射线 OA OB OQ 的距离分别为a 、b 、c ,则OP 的值为 a 、 18 .已知四面体 ABCD 中, M N 分别是也ABC 禾口 AACD 的重心, 求证:(1) BD|| 平面 CMN (2) MN|| 平面 ABD19.如图,空间四边形 ABCD 被 一平面所截,截面D(1)求证:CD||平面EFGH⑵求异面直线AB, CD所成的角.20. M N, P分别为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 BC CD上的点,且AM MB=CN NB=CP PD.21 . 如图O是正方体下底面ABCD中心,B i H_DO, H为垂足.求证:B i H丄平面ADC.必修2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重难点: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判定和证明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除了能熟练运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还要充分利用定义;线面关系的判定和证明,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的转化.经典例题:如图,在四面体S-ABC中, SA丄底面ABC,AB! BC. 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 SC于 D E.又SA= AB,SB= BC.求以BD为棱,以BDE< BD(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当堂练习: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求证:(1)AC||平面MNP BD||平面MNP (2)平面MNP与平面ACD的交线||AC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④与同一直线成等角的两平面平行A.①和②B.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③和④2 . 设直线,m,平面:.,■:,下列条件能得出:II ■-的是()A.£:•, m -霍,且(-1| i, m || 1 B . i: : , m二氓,且i II mC.「_「,m _ 1 ,且门|mD.{Tl、m I「:,且「I|m3. 命题:①与三角形两边平行的平面平行于是三角形的第三边;②与三角形两边垂直的直线垂直于第三边;③与三角形三顶点等距离的平面平行这三角形所在平面.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A . 0B . 1C . 2D . 34. 已知a,b是异面直线,且a_平面:•,b_平面一:,则:•与]的关系是()A.相交 B .重合 C .平行 D .不能确定5. 下列四个命题:①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直线平行;②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平面;③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④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其中正确命题是()A. ①、② B .②、④ C . ①、③ D .②、③6.设平面:|| , A . ,B - l:- , C是AB的中点,当A B分别在:内运动时,那么所有的动点C ()A .不共面B.当且仅当A、B分别在两条直线上移动时才共面C .当且仅当A、B分别在两条给定的异面直线上移动时才共面D .不论A、B如何移动,都共面7 .:-,-是两个相交平面,a二禺b-|「,a与b之间的距离为d i,与]之间的距离为d2,则()A . d i=d2B. d i>d2C. d i<d2D. d i _d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过平面外一点作与这个平面垂直的平面是唯一的B. 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是唯一的C. 过平面外的一条斜线作与这个平面垂直的平面是唯一的D. 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平面是唯一的9. 对于直线m n和平面a、B ,下列能判断a丄3的一个条件是()A . m _ n, m || 二n || :B . m l n, :• * := m, nC . m || n, n 丨「,m 二 xD . m || n, m . .、;,n.l 朴10 .已知直线I丄平面a ,直线m平面3 ,有下面四个命题:①〉// - =丨_m②:• . - =■ I // m③l//m= . -④I _m= :■// '■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A.①与② B .③与④ C .②与④ D .①与③ii.设:-- ■是直二面角,直线a二:富b :_二且a不与垂直,b不与垂直,则()A . a与b可能垂直,但不可能平行B . a与b可能垂直也可能平行C . a与b不可能垂直,但可能平行D . a与b不可能垂直,也不可能平行i2 .如果直线、m与平面a、3、丫满足:=3门丫,// a ,m a和0丄丫那么必有()a 丄丫且m 〃B C . m 〃B 且 丄m D . a 〃B 且a 丄丫13.如图,正方体ABC —A 1B1GD 中,点P 在侧面BCGB i 及其边界 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 AP I BD ,则动点P 的轨迹是( )A.线段BC B .线段BGC. BB 中点与CC 中点连成的线段D. BC 中点与BC 中点连成的线段14. 平面:■ ||平面二 厶ABC 和厶ABC 分别在平面:•和平面[内,若对应顶点的连线共点,则这两个三角形1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条线段 AB CD 交于点O 已知AO=4 BO=2 CD=9则线段CO DO 的长分别 为 __________________ .16 .把直角三角形 ABC 沿斜边上的高 CD 折成直二面角 A-CD-B 后,互相垂直的平面有 _________ 对.17.,;是两两垂直的三个平面,它们交于点O,空间一点P 到平面:■,':,的距离分别是2cm , 3cm, 6cm , 则点P 到点O 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已知a 和b 是两条异面直线,求证过 a 而平行于b 的平面:•必与过b 而平行于a 的平面一:平行.19. 如图,平面:|| ■-,线段AB 分别交:-,-于M N,线段AD 分别交:,-于 C 、D,线段 BF 分别交:-,-于 F 、E ,若 AM=9 MN=11 NB=15 S F MC =78.求 :END 的面积.20. 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C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 求证:平面PAd 直于平面PBCA. a 丄丫且 丄m B AMCF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