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 第五章 热与能 5.2 热量 比热容(一)
- 格式:doc
- 大小:235.00 KB
- 文档页数:8
热量(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热与能第二节内容。
第五章是整个初中唯一热学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内容主要是热量和比热容,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热传递和热量。
前面已经学过了温度和温标,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会实行热传递,热量是物理学中为了衡量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而引入的一个概念。
热传递为后面内能的学习展开铺垫,热量的学习从而引入本节教学重点比热容的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什么是热传递现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以及热量的定义、单位、符号和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因素。
重点是理解热量的概念,难点是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相关。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之前主要学习物理中声、光、力的现象。
这个章开始学习热学现象,以及学过第一节的温度和温标以及分子动理论的相关内容。
知道了物体的冷热水准是用温度去衡量,知道了温度的高低影响分子的热运动,这些为本节热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热学现象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从日常生活的现象入手,由宏观进入到微观,这些将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积极性。
三、教案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复习热传递、热量、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实例、探究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
通过复习热传递的概念和三种传递方式,引出热量的概念;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对“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实行合理猜想。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热量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猜想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
方法是:通过创设两个情镜引导学生猜想到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会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
然后通过加热水和食用油的演示实验,通过观察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时间不同,引导学生猜想出物质的种类会影响吸收热量大小。
四、教学目标1、知道热传递现象以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和符号。
3、知道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因素。
5.2热量比热容上海松江民乐中学张德福一、教课任务剖析本课时学习热量、研究影响物体汲取热量多少的要素。
热量是物理学中为了权衡热传达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而引入的一个观点。
研究影响物体汲取热量多少的要素这实验是本课时的要点。
学习本课时内容的基础是温度、温标、热传达,控制变量法。
本课时环绕烧水的情形激发学生对“物体温度高升时,汲取的热量与什么要素有关”进行合理猜想与假定。
并在研究的过程中考证猜想与假定完美实验,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与采集数据、剖析与概括等的科学研究环节,感觉科学研究活动的方法。
本课时的教课要修业生踊跃参加,关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经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征、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经过客观现象研究其背后隐含的客观事实,认识形成物理观点的科学研究方法,体验合作研究和小组间的分享关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知道:说出热量的定义、符号及单位。
理解:理解热量是权衡热传达过程中能量转移多少的过程量。
知道:说出物体汲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高升(降低)的温度及物质种类之间的关系。
理解:理解相同质量的不一样物质,高升相同的温度,汲取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过程与方法感觉:经过对一根火柴完整焚烧后放出热量值的介绍,感觉焦耳是一个很小的胸怀单位。
感觉:经过对生活中烧开水实例的剖析、感觉物体汲取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及高升温度的关系。
认识:( 1)经过对物体汲取热量与物质种类关系的研究过程,认识察看现象、记录数据、归纳结论的科学方法。
( 2)经过对影响物体汲取热量多少要素的研究过程,认识控制变量法。
3、态度、感情与价值观感悟:经过对影响物体汲取热量多少要素的研究过程,体验合理猜想的必需性及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研究影响物体汲取热量多少的要素。
难点:研究物质汲取热量的本事。
四、教课资源1、器械:铝架台、两只小烧杯、水和煤油、两支温度计、酒精灯、火柴、钟表。
第五章 5.2(2) 比热容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比热容的相关知识。
比热容是热学重要的物理量之一,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也为九年级“密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完成本节内容学生需要知道热传递、理解温度、温标和热量的相关知识,同时需要会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本节课从“海边”情景入手,引起学生思考,提出疑问。
然后以用生活中的“烧水”情景引发学生对“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的猜想。
接着以“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的关系”为主线,师生共同探讨,明确实验验方案和和步骤要求,通过进行实验、分析归纳、交流总结等环节,初步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最后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对本节课刚开始的疑问进行解释,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完成本节课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断完善实验方案,在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会透过现象找寻、探究事物背后隐藏的客观事实或本质,认识到在科学探索的路上实验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体验到合作探究和小组间分享的快乐。
完成本教学设计需要1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知道比热容的单位;(3)会查比热容表,会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知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加热时间长短来反映物体吸收热量多少”,感受“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2)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试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建立比热容概念,激发探究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养成小组合作与交流分享的团队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这一特性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
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的形成过程;(2)对“通过加热时间长短反映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理解。
《比热容》教案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比热容》是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温标,热传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相关,实行合理猜想与假设,然后以“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为主线,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方案、实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讨论等这个系列的科学探究环节,感受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建立比热容的物理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
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的热量三个物理量相关,理解起来有困难。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教材更为注重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实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使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考虑到这个节内容较多,将热量计算放到下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水平;(2)经历研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之间的关系,体验使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实行实验操作与收集数据、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水平和创新精神。
2.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重点组织指导学生实行探究活动,归纳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五、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比较、归纳、综合法: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归纳、综合,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沪教版2020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热与能 5.2 热量比热容(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已知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后,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铁块的温度高B.铜块的温度高C.铁块的温度升高得多D.铜块的温度升高多2 . 如图所示为内燃机工作时的某冲程示意图,关于该冲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B.气缸内燃气分子热运动加剧C.该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气缸内燃气从外界吸收热量3 . 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4 . 用相同的酒精灯和同样的烧杯盛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如图,反映的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A.甲的比热容大B.乙的比热容大C.它们的比热容一样大D.无法判断5 . 炎炎夏日,烈日下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很清凉,傍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暖暖的,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A.密度B.内能C.热量D.比热容6 .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质甲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B.加热相同的时间物质甲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C.加热10min物质甲吸收的热量是2.52×105JD.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给甲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7 . 取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装在相同的容器中.现分别对它们加热,控制实验条件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下图是这两种液体在沸腾前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此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相同时,乙液体的温度一定较高C.甲、乙液体被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的温度变化较大D.加热到甲、乙液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乙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8 . 质量相同的 A、B 两金属块,把它们都加热到100℃ ,然后分别投入装有质量相同、初温都为0℃ 的 C、D 两杯水中,测量的结果:金属块 A 使 C 杯的水温升高了10℃ ,金属块 B 使 D 杯的水温升高了20℃ .设两金属块比热容为和,则与的比值为()A.4 : 9B.9 : 4C.1: 2D.2 :19 . 如果一桶汽油用掉了一部分,对剩下的汽油而言,不变的物理量是A.密度、比热容、热值B.质量、体积、密度C.质量、体积、比热容D.质量、体积、热值10 .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0℃的冰没有内能C.做功不一定改变物体的内能D.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11 . 将一瓶酒精用去,关于剩余部分酒精的质量、比热容和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变为原来的B.热值、比热容不变、质量变为原来的C.质量、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D.质量、热值不变、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二、填空题12 . 甲、乙两种液体质量都为1kg,丙液体质量为2kg,三种液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由图可知,乙液体的比热容和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三种液体中较为适合做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是_______液体.13 . 如图所示,有两根粗细、长短相同的铜棒和铁棒,在两根棒上以酒精灯为中心用蜡对称粘上几根火柴.当酒精灯加热时,会发现火柴掉下来的顺序如图中的箭头所示,而且是铜棒下面的火柴先掉光.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1)热从物体温度__________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__________的部分;(2)两根棒中导热性能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14 . “热”字有不同的含义,物理学中有“温度”“内能”“热量”三种,写出下列各句中“热”的含义。
课题:热量、比热容的复习一、教课任务分析比热容是第五章的核心观点,本节所波及的比热容、热量计算是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同时也是高中热学的根基。
比热容观点对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并且波及的物理量许多,初中生对事物存在着浓重的好奇心,但他们仍处于形象思想到抽象思想的过渡期间,所以复习从生活现象引入到比热容观点的形成过程,师生逐个梳理本节内容的知识,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更深刻的理解,并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使学生获取方法与经验。
本节课是借班上课,不知道学生的详细状况,可是上课的学生是奉贤区弘文学校初二的学生,弘文学校地处南桥中心城区,学生根基处于区内上游水平,所以绝全局部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具备必定的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
经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在获取悉识的同时,充足领会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研究过程和应用物理知识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本节经过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后经过对实验的分析议论牢固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认识。
再而经过典型的题目的练习,使得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提高。
使学生充足感觉已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研究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又运用比热容的一些知识来解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觉生活与物理的亲密联系。
二、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1〕理解热量,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质汲取的热量与哪些要素相关。
2〕理解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
3〕会用公式Q=cm△t。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复习再次经历比热容观点的成立过程。
2〕再次经历运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征解说一些简单现象,感觉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复习要点和难点要点:理解比热容、会用公式Q=cm△t。
难点:科学方法在比热容观点成立过程中的运用。
四、教课资源自制PPT幻灯片、热量比热容的复习活动卡。
五、教课方案思路本节课从生活现象下手,依照?课标?要求进行复习,浸透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的科学修养得以提高。
沪教版2020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热与能 5.2 热量比热容(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已知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后,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铁块的温度高B.铜块的温度高
C.铁块的温度升高得多D.铜块的温度升高多
2 . 如图所示为内燃机工作时的某冲程示意图,关于该冲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B.气缸内燃气分子热运动加剧
C.该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气缸内燃气从外界吸收热量
3 . 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4 . 用相同的酒精灯和同样的烧杯盛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如图,反映的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
A.甲的比热容大B.乙的比热容大
C.它们的比热容一样大D.无法判断
5 . 炎炎夏日,烈日下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很清凉,傍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暖暖的,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A.密度B.内能C.热量D.比热容
6 .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
B.加热相同的时间物质甲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
C.加热10min物质甲吸收的热量是2.52×105J
D.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给甲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
7 . 取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装在相同的容器中.现分别对它们加热,控制实验条件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下图是这两种液体在沸腾前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此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相同时,乙液体的温度一定较高
C.甲、乙液体被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的温度变化较大
D.加热到甲、乙液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乙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8 . 质量相同的 A、B 两金属块,把它们都加热到100℃ ,然后分别投入装有质量相同、初温都为0℃ 的 C、
D 两杯水中,测量的结果:金属块 A 使 C 杯的水温升高了10℃ ,金属块 B 使 D 杯的水温升高了20℃ .设两
金属块比热容为和,则与的比值为()
A.4 : 9B.9 : 4C.1: 2D.2 :1
9 . 如果一桶汽油用掉了一部分,对剩下的汽油而言,不变的物理量是
A.密度、比热容、热值B.质量、体积、密度
C.质量、体积、比热容D.质量、体积、热值
10 .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0℃的冰没有内能
C.做功不一定改变物体的内能D.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11 . 将一瓶酒精用去,关于剩余部分酒精的质量、比热容和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变为原来的
B.热值、比热容
不变、质量变为原
来的
C.质量、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
D.质量、热值不
变、比热容变为原
来的
二、填空题
12 . 甲、乙两种液体质量都为1kg,丙液体质量为2kg,三种液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由图可知,乙液体的比热容和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三种液体中较为适合做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是_______液
体.
13 . 如图所示,有两根粗细、长短相同的铜棒和铁棒,在两根棒上以酒精灯为中心用蜡对称粘上几根火柴.当酒精灯加热时,会发现火柴掉下来的顺序如图中的箭头所示,而且是铜棒下面的火柴先掉光.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1)热从物体温度__________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__________的部分;
(2)两根棒中导热性能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 . “热”字有不同的含义,物理学中有“温度”“内能”“热量”三种,写出下列各句中“热”的含义。
热水的“热”_________;摩擦生“热”_________;吸热升温的“热”_________。
15 . 一个物体由于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取决于____、____和_______。
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质量是100 g的铝块,升高30 ℃需要吸收___ J的热量,降低30 ℃放出____ J的热量。
16 . 北方供暖大都采用水暖,这主要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较大的特性。
新疆天晴多,日照时间长,是利用太阳能的好地方,一大桶100㎏的水经过一天的日晒,温度可由20℃升高到40℃,则水吸收的太阳能是_______________ J。
17 . 2017年5月,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在机体结构上,设计人员使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由于铝锂合金________更小,所以相比较同体积的普通铝合金质量更小,舱壁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能,可维持舱内的温度,降低能耗.
18 . 淘气的小明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让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发现图钉帽变烫了,这是用______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北极圈爱斯基摩人的冰屋可拒寒风于门外,由于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室内外之间几乎不能发生______。
19 . 水的比热容是4.2 ×103J/(kg·℃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A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质A的比热容________水的比热容(选填“<”、“>”或“=”).加热2.5min 物质A吸收的热量约为___________J.如果将物质A倒去1/4后,剩余的比热容将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
或“减小”) .
20 . 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_____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时,_____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直至_____相同.
三、实验题
21 . 为了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吸热升温现象,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沙子和水,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沙子和水____;
(2)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可以推想,如果给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则____升高的温度会更高些,两者增加的内能_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2 .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所得的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该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则甲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吸收的热量;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______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________(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选填“甲”或“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四、计算题
23 . “西气东输”工程实施后,淮北市民现在也使用了清洁环保的天然气.家住市区的小明想:将一壶水烧开究竟需要多少天然气呢?他通过实践收集了如下数据:水壶里放入2L、20℃的水,大火加热直至沸腾;又在物理书中查到天然气热值为8×107J/m3.(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1)烧开这壶水,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如果小明家天然气炉具的效率是60%,烧开这壶水,需要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
24 . 根多家庭中选择使用燃气热水器,若某家庭用燃气热水器将质量为100kg温度为20℃的自来水加热到60℃,消耗的天然气体积为0.6m3(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5×107J/m3,求:
(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该热水器工作时的效率.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实验题1、
2、
四、计算题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