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说课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探索出来的一条独特道路。
该道
路通过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保障人权和法治保障
的完善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注重法律体系的建设。
中国通过制
定和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确保法治依据和法律适用的明确性。
例如,宪法和刑法等基本法律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
供了基础性的准则,并且修宪进程建立在广泛的人民智慧和民主
参与的基础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强调执法水平的提高。
中国注重提
升执法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确保执法公正与人性化的结合。
为此,中国不断加强执法机关的组织建设和执法能力的培养,通
过法官、检察官和警察的素质提高,保证了法律的严格实施和公
正执行。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致力于保障人权和法治保障
的完善。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权保障的核心地位。
通
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司法公正和反腐败等措施,保护人民的
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法治保障的完善也体现在打击犯罪和
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建设方面所提
出的重要发展理念。
它通过强调法律体系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
保障人权等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步和完善。
在中国
的大舞台上,法治道路将继续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
的基础和保障。
《走依法治国之路》说课稿金庄中学杨志义各位评委领导: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走依法治国之路》。
对于本节课我主要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设计思路一、说教材:(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懂得走依法治国之路的重要性。
本课内容是上一节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与前面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是学好后一节课《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监督》的思想基础,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依法治国是管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从而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方略的涵义,懂得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在国家生活中究竟发挥着哪些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全面正确地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这其中懂得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则是重点中的难点。
因为:1、只有认识到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公民才能自觉自愿地守法,才能为下一节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奠定思想基础,所以说是重点。
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市场经济、文化建设、社会稳定、民主政治4个方面,这4方面尤其民主政治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对民主政治认识模糊,在此基础上,课本单独有一段指出依法治国是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那更是理论性强而且高度抽象,但课本没做任何的解释。
这一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所以是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为了通过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三要义”——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在教学中选择了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为教学创设一定的生动活泼的情境、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注重从基本事实中导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栗战书道路问题关系全局、决定成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把这件大事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一定要正确,政治保证一定要坚强有力。
这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总起来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
法律制度与政治制度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必须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础,我国一切法律法规和相关体制机制必须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们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的根本结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彻底摧毁了国民党政府的旧法统。
坚持和推进依法治国,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具体内涵则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即实行法治;通过实行法治,实现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个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一、历史沿革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实行。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强大,依法治国主张与自由、平等、民主、宪政等进步观念开始广泛传播。
但是,正如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一样,资本主义也不可能有彻底的法治。
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应当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必然是而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最高历史类型的依法治国。
而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到形成体系、制度也经过了一个过程。
1996年2月8日,在中央第三次法制讲座的总结讲话中,江泽民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同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一条基本方针,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1997年9月,“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正式写入宪法修正案。
这也标志着依法治国理念已经从宪法的高度得到了确认。
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走依法治国之路说课稿
走依法治国之路(说课材料)
这节课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17 课第一目的内容,课题是走依法治国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设计这节课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教学重点、难点:这节课的知识点是围绕以法治国的地位、概念、要求、意义四个问题展开的。
在这四个问题中,依法治国理解起来比较复杂,确定为教学的难点。
而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中考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重点来处理。
二、教学方法:在教发上,一是课前发放学案,让学生做完,达到初步感知教材的目的,课上检查预习情况;二是课上在学生做题的基础上,小组讨论,相互补充,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学案教学和小组讨论有机结合起来;三是以学案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
三、教学流程:首先注重导课,通过一段视频,两张图片,导入新课,以期达到引人入胜,引起学生一些感性的认识,为教学创设一种氛围。
二是设置一段班级讨论,让每个同学说除依法治国某一方面的特征,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整体上总结出依法治国的概念。
三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列举了大量的材料,让学生透过这些材料,深刻认识到依法治国对民主政治,对于市场经济秩序,对于文化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四是让学生走进生活,。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党领导下的法治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符合时代要求的一条独特的法治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
只有党的领导下的法治建设,才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了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法规体系,提高立法质量;加强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权威性;加强依法治国,使法律成为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方式。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利于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演进和理论创新。
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经验和成就。
4.培养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历史演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经验和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创新。
2.培养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并简要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二、知识讲授(25分钟)1.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演进。
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
引导学生理解政治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创新。
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创新内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科学发展、人民利益至上等核心理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案例分析(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班级任课老师指定的一个具体案例为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成就。
学生可以针对案例中的政策制定、政府管理、民主选举等方面展开讨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经验和成就。
四、讨论总结(20分钟)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些核心理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经验和成就有哪些?3.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可以对其他国家有所启示吗?五、拓展练习(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表达。
北师大版初三政治《坚持依法治国》说课稿范文
为大家带来了初三政治坚持依法治国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依法治国》。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新课改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都应紧紧围绕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我首先来谈谈对学生学情的分析。
一、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已经掌握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特别是上一课所学的《神圣的宪法》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们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一些社会现象也有自己的判断,但同时又会认为政治生活离他们很遥远,缺乏自觉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意识。
本课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依法治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民版)九。
思政课·特等奖教案张会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要点与教学方案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应章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教学目的与要求: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讲清讲透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为何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等理论重点和难点问题。
澄清疑难问题,批判错误认识,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与我国古代法治及西方法治道路的区别,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认同与道路自信。
教学重点及难点:1.“党大还是法大”理论澄清与辨析2.现代“依法治国”与古代“以法治国”的区别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古今对比与中外对比4.德治与法治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5.在法治道路问题上为什么要穿合适的鞋、走自己的路教学内容:§教学导入与概述:用纪录片《法治中国》第一集“奉法者强”(22'30〃—25'12〃)观看视频片段导入教学,吸引学生关注,起到“定场”和“点题”的作用。
道路问题关系全局,决定成败。
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认准方向、找准道路,否则就会事与愿违,犯根本性错误。
法治建设也是如此。
虽然现代国家治理大都强调法治,但是法治模式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统一标准。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必须与本国国情和社会制度相适应,穿合适的鞋,走自己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
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
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
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在中学阶段,政治课程是学生接触民主思想、了解国家政治制度、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渠道。
因此,对于政治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公民素养,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掌握其与西方民主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政治制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和内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 西方民主制度的局限性和缺陷。
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国家观念。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五、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或白板2. 投影仪及PPT课件3. 案例分析材料4. 视频资料(如新闻报道、专家访谈等)六、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案例分析、比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选举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政治参与的过程。
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历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主题。
接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讲授新课(30分钟):首先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背景和内涵,强调其与西方民主制度的区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六章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大学生能够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法治领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道路。
情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教学难点: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8温州滴滴顺风车奸杀案8月24日13:30,被害人在微信群中确认已在车上。
8月24日14:09,被害人在微信群中称,进入无人山区,“怕怕,师傅开的山路,一辆车都没有”。
8月24日14:14,被害人发出最后四个字“救命”“抢救”,至此再无消息。
8月24日15:42,被害人好友,向滴滴平台阐明事情经过后,滴滴平台表示“将有相关安全专家介入处理此事,会在1小时回复”。
8月24日16:00,被害人好友多次继续联系滴滴平台,确认事情进展。
同一时刻,受害人的另一名朋友向永嘉上塘派出所报案,要求获得司机具体信息(电话、车牌等),但无果。
8月24日17:42,滴滴平台表示已联系上司机,嫌疑人表示受害人没有上车。
被害人好友要求滴滴平台给出嫌疑人具体信息(电话、车牌等),被滴滴平台拒绝,称泄露用户隐私。
8月24日20:00以后,被害人好友得到消息称滴滴已将司机的车牌信息给警方。
8月25日 2:12 ,被害人好友在新浪微博发布寻人消息,引发网友和媒体关注。
8月25日凌晨4时许,犯罪嫌疑人,滴滴顺风车司机钟某被抓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教案【导言】本教案旨在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概念和基本内涵;2.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3.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概念和基本内涵1.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 法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3. 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历程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起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进程;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现阶段和特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主要特点1.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 法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3. 法治道路与中国国情的高度契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展开1. 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引导学生掌握其核心要义和基本原则;2.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其起点、历史进程和现阶段特点;3.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主要特点,强调其全面依法治国的方略、法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集中体现,以及法治道路与中国国情的高度契合。
三、总结1. 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解和掌握;2.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
【课堂讲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随堂测试等方式进行课堂讲评,评价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解和学习情况。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说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建设道路,是中国法治发展的独特之处,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针,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形成的独特法治理念和实践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注重法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强调法治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点。
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是中国法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路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中国坚持法治国家建设,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加强法治建设,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构建法治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中国法治事业的发展和法治社会主义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最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总要求,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保障,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总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法治精神,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法。
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说课稿(原创版)目录一、课标要求二、教材分析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五、总结正文一、课标要求本课的课标要求是让学生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以及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过程,以及这一道路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面的经验上,完成工作中心转移,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始于 1978 年。
当时,中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中国开始了一场深刻的改革开放。
这场改革的重要标志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首先,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 9.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
其次,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385 元人民币增加到 2018 年的 64,000 多元人民币。
再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五、总结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展的成功之路。
这一道路的开辟和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祉。
第一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节导引】道路问题关系全局、决定成败。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论断,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方向、道路、抓手,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事件回放】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主体内容】一、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法律知识:什么是法治?法治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法治包括两点,一是有优良的法律,二是优良之法得到民众普遍遵守,这个思想得到了后来者的发扬,并构成了当代法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