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种类和关系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34.50 KB
- 文档页数:36
概念的种类和概念间的关系概念是人们对事物、现象、思想等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是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特征或意义的事物进行抽象和归纳的结果。
概念的种类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比较常见的分类标准有两种:从认知角度划分和从语言角度划分。
从认知角度划分,概念可以分为原始概念和复合概念。
原始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是人们对个别事物所取得的最初认知,包括对事物的感知、形状、颜色等直观认知。
复合概念是由原始概念经过思维加工和抽象形成的,是对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进行整合和归纳的结果,例如“动物”、“植物”等。
从语言角度划分,概念可以分为一般概念和个别概念。
一般概念是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进行普遍归纳和抽象,是一种广泛适用的概念,例如“动物”、“植物”、“家具”等。
个别概念则是对具体个体或事物进行特殊化的概念,是一种特定的概念,例如“猫”、“桃花”、“沙发”等。
概念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主要包括包含关系、互斥关系和包含互斥关系。
包含关系指的是一个概念包含另一个概念,前者称为上位概念,后者称为下位概念,上位概念具有更广泛的范围,下位概念具有更具体的内容。
例如,“动物”是一个包含“猫”、“狗”、“牛”等下位概念的上位概念。
互斥关系指的是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排斥,它们表示的事物具有明显的差异或对立的属性。
例如,“喜欢”和“讨厌”是互斥关系,表示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包含互斥关系指的是一个概念同时具有包含关系和互斥关系,即一个概念既是另一个概念的上位概念,又与其他下位概念存在互斥关系。
例如,“动物”是“植物”和“矿物”的上位概念,同时又与它们存在互斥关系。
除了包含关系、互斥关系和包含互斥关系外,概念之间还可以存在着其他类型的关系,比如关联关系、并立关系等。
关联关系指的是两个概念之间具有相关或相似的属性或特征,它们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例如,“苹果”和“梨”是具有关联关系的概念,它们都是水果的一种。
并立关系指的是两个概念在某个语境或领域中属于同一层级,相互之间没有包含或互斥的关系。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和概念间的关系有这么一个诡辩:“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已》是鲁迅的小说,所以《孔乙已》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结论显然是荒谬的,但是推理似乎又无懈可击,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呢?这就涉及到概念的种类问题。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属性。
举个例子说,“人”这种事物具有多种属性:有五官四肢,会行走,会说话,会思维……其中,“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属性,就是人会说话、能思维。
概念有两个重要的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前者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后者指的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在概念中的反映。
比如:“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有三条边、三个角,内角和是180度的多边形”,它的外延包括“各种规则的和不规则的三角形”,即所有的三角形。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概念分为不同的种类。
概念一般有以下三类: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单独概念:是反映某一个别事物的概念。
它的外延外延只有一个,是独一无二的。
一般以专有名词或摹状词表达。
如长江、地球、雷锋、孔乙已普遍概念:是反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别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普遍概念是指外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的概念。
如树木、学校、作品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群体,非群体)根据概念外延的性质(群体,非群体),所指称的对象是集合体,还是非集合体而作出的分类,可以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
集合体:指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不一定能反映其中的个体如:森林、书籍、群岛、车队、中国女子排球队、党、词汇、阶级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
与集合体不同,非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组成它的个体一定具有。
树、书、岛、汽车、党员、词、工人例如:森林是有广泛用途的。
树是植物怎样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1、集合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属性只是集合体具有,其中的个体不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