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空白)[1]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山东省人间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病例编码□□□□□山东省(区、市)市县(市、区)乡(镇、街道)1.基本情况1.1患者姓名:,联系电话:1.2性别:①男√②女□1.3年龄:岁□□1.4民族:1.5职业:①农民:养殖、贩卖牲畜、屠宰、售卖生肉类、皮毛加工、畜产品运输②工人:养殖、贩卖牲畜、屠宰、售卖生肉类、皮毛加工、畜产品运输③兽医④医务人员⑤学生⑥公务人员⑦教师⑧其他□1.6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7家庭住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8发病日期:年月日1.9住院日期:年月日1.10报告日期:年月日1.11所住医院名称:2.临床表现2.1症状体征2.1.1发热√①有②无□若发热:持续天体温最高℃2.1.2多汗√①有②无□2.1.3肌肉、关节酸痛√①有②无□2.1.4乏力√①有②无□2.1.5肝肿大①有√②无□2.1.6脾肿大①有√②无□2.1.7淋巴结肿①有√②无□2.1.8睾丸肿大①有√②无□2.2实验室检查2.2.1虎红平板凝集反应①阳性②阴性□2.2.2 SAT滴度大于1:100 ①是②否□2.2.3是否分离到病原:①有②无□2.2.4若分离到病原,标本为①病人血液②病人骨髓③其它体液④病人排泄物□2.3临床诊断:2.4治疗2.4.1抗生素治疗√①有②无□2.4.2菌苗治疗法①有√②无□2.4.3中医中药治疗①有√②无□2.4.4其①有,方法√②无□2.5转归:①痊愈②好转③未愈④死亡(年月日)□3.流行病学调查3.1发病前3周内是否有下列情况:3.1.1与动物接触:√①是②否□若是,动物类别(可多选):√①羊②牛③猪④貂⑤狐狸⑥其它:无□3.1.2饲养放牧:√①是②否□3.1.3屠宰病畜、肉或内脏加工:√①是②否□3.1.4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运输:①是√②否□3.1.5病畜接产或处理流产物:√①是②否□3.1.6配种:①是√②否□3.1.7动物疫病调查处置(兽医):①是√②否□3.1.8接触病畜的尿、粪等排泄物:√①是②否□3.1.9喝生奶:①是√②否□3.1.10狩猎、食用野生动物:①是√②否□3.1.11接触牲畜时有外伤:①是√②否□3.1.12家中有人患布病:①是(患病日期年月日)√②否□3.2个体防护情况3.2.1 与动物接触时是否采用防护措施:①是√②否□若是(可多选):①手套②防护衣③口罩④其他____ _3.2.2 与动物接触后是否洗手:√①是②否□若是,常用(可多选):√①清水②肥皂③消毒液④其他___ __3.2.3是否常换洗衣物:√①是②否□若是,频率:次 1/周□3.2.4是否饲养家畜:①是②否□3.2.4.1饲养种类与数量(多选):①羊_ 只②牛__头③猪___头④其它__ _,各只3.2.4.2牲畜是否在庭院内散养:√①是②否□3.2.4.3饲养环境、栏舍、饲养用具等是否进行清洁或消毒:①是√②否□若是,频率:次/月□3.2.4.4畜禽粪便是否经过无害化处理(焚烧、掩埋):①是√②否□3.3发病3周内是否食用羊牛肉?①是②否□3.3.1食用方式(可多选):①涮肉②炖肉③烧烤④其他3.3.2描述牛羊肉食用和加工过程,烧烤肉串形状:3.4既往病史无3.5确诊时间:年月日3.6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接触了带菌的羊感染所致4.调查小结该患者养羊年余只,不使用防护服、消毒液感染所致。
附表1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病例编码□□□□□省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基本情况:1.1患者姓名:1.2 性别:⑴男⑵女□1.3年龄:□□1.4民族:1.5职业:⑴农民⑵民工⑶牧民⑷渔民⑸学生⑹医务人员⑺散居儿童⑻干部职员⑼家务及待业⑽畜产品收购、屠宰⑾皮毛加工销售⑿乳肉加工销售⒀兽医⒁其他⒂不详□1.6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7家庭住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8发病日期:年月日1.9住院日期:年月日1.10报告日期:年月日1.11所住医院名称:2.临床表现:2.1症状体征:2.1.1发热⑴有⑵无□2.1.2发热持续(天)□2.1.3体温最高℃2.1.4多汗⑴有⑵无□2.1.5肌肉、关节酸痛⑴有⑵无□ 2.1.6乏力⑴有⑵无□2.1.7肝肿大⑴有⑵无□2.1.8脾肿大⑴有⑵无□2.1.9淋巴结肿⑴有⑵无□2.1.10睾丸肿大⑴有⑵无□2.2实验室检查:2.2.1皮肤过敏试验(× cm)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⑴+⑵—□2.2.3 SAT滴度为(1:)2.3临床诊断:2.4治疗:2.4.1抗生素治疗⑴有⑵无□2.4.2抗生素治疗方法2.5转归:⑴痊愈⑵好转⑶未愈□⑷死亡(年月日死于)3.流行病学调查:3.1与动物接触史:3.1.1畜别:3.1.2饲养放牧⑴是⑵否□3.1.3屠宰⑴是⑵否□3.1.4配种⑴是⑵否□3.1.5兽医⑴是⑵否□3.1.6梳绒⑴是⑵否□3.1.7收购贩运⑴是⑵否□3.1.8乳肉加工⑴是⑵否□3.1.9皮毛加工⑴是⑵否□3.1.10其它3.2防护情况:3.2.1使用防护衣⑴是⑵否□3.2.2橡胶手套⑴是⑵否□3.2.3口罩⑴是⑵否□3.2.4帽子⑴是⑵否□3.2.5胶鞋⑴是⑵否□3.2.6防护眼镜⑴是⑵否□3.2.7使用消毒液⑴是⑵否□3.2.8工作后洗手、脸⑴是⑵否□3.2.9进食前洗手⑴是⑵否□3.2.10其它3.3是否人畜共用食具⑴是⑵否□3.4是否人畜混居⑴有⑵无□3.5既往病史:3.6确诊时间:年月日3.7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3.8其他:3.9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
布病监测方案050725附件2: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一、概述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染疫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
布病不仅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及经济发展。
我国布病疫情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曾得到较好控制,发病率一度低至0.02/10万左右,90年代中后期,布病疫情有所回升,2003年人间疫情发病率达0.48/10万,部分省区出现暴发和流行。
为此,必须加强监测工作,以及时发现疫情,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趋势,为制定全国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根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16885-1997),和全国布病疫情态势,制定此方案。
二、监测目的1.掌握我国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2.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定义(一)病例定义1.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2)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3)实验室初筛:布病玻片、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内变态反应阳性。
(4)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5)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 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 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查,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滴度1:400(++)及以上。
附件1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国标码□□□□□□ 病例编码□□□□□第一部分患者基本信息(1-9项可从大疫情个案报告卡获取)1.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2.性别:⑴男⑵女3.出生日期: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岁□月□天)4.职业: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保育保姆⑹饮食从业人员⑺商业服务⑻医务人员⑼工人⑽民工⑾农民⑿牧民⒀渔(船)民⒁干部职员⒂离退人员⒃家务待业⒄其他,请注明:⒅不详5. 从事感染布病的高风险职业:⑴饲养⑵放牧⑶屠宰工⑷皮毛加工工人⑸乳肉加工销售人员⑹畜产品收购、贩运人员⑺兽医⑻实验室人员⑼其他,请注明:(10)不从事6.现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市、区)镇(乡)村(街道)(门牌号)7.发病日期:年月日8.诊断日期:年月日9. 报告日期::年月日10. 病程分期:(1)急性期(2)亚急性期(3)慢性期11. 本次患布病是否住院治疗:⑴是,住院时间为天;⑵否第二部分暴露史调查1.你是否有牲畜及其制品接触史:□是□否□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2)(1)接触牲畜种类(可多选):□ 牛□ 羊□ 猪□ 狗□ 鹿□ 其他,请注明:主要接触方式(2)有(可多选):□ 饲养□放牧□ 屠宰□ 产品(肉、奶、皮毛等)加工□ 贩运□ 交易□ 兽医□实验室□ 接种疫苗,型号为:□其他,请概要描述:(3)可能感染地点:□在家里□工作场所(如屠宰厂、养殖厂、皮毛加工厂等),请注明工作场所具体名称和地址:□ 其他,请注明:(4)可能传染源去向:(5)是否有共同接触人员:□ 是□ 否□ 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2)(6)共同接触人员2.您是否食用过未煮熟的牛羊肉、奶,或食用过生奶及奶制品?□ 是,深入追问食物来源:(1)具体食用了什么:(2)牌子、生产厂家、生产批次等:□ 否□ 不清楚(3)食用时间及购买时间等:(4)剩余食物去向:(5)是否有同食人员:□ 是□ 否□ 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3)(6)同食人员3.你是否到过布病流行区?□ 是□ 否□ 不清楚第三部分临床表现1.症状体征1.1 发热⑴有⑵无□1.2 发热持续(天)□□1.3 多汗⑴有⑵无□1.4 肌肉、关节酸痛⑴有⑵无□1.5 乏力⑴有⑵无□1.6 肝肿大⑴有⑵无□1.7 脾肿大⑴有⑵无□1.8 淋巴结肿⑴有⑵无□1.9 睾丸肿大⑴有⑵无□1.10 并发症:⑴有,请注明:__________⑵无□2.实验室检查结果2.1初筛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⑴阳性⑵阴性⑶未做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⑴阳性⑵阴性⑶未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⑴阳性⑵阴性⑶未做布鲁氏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疑似布鲁氏菌:⑴是⑵否⑶未做2.2确诊试验:试管凝集试验:⑴阳性,滴度1: + ⑵阴性⑶未做Coomb’s试验:⑴阳性,滴度1: + ⑵阴性⑶未做补体结合试验:⑴阳性,滴度1: + ⑵阴性⑶未做分离出布鲁氏菌:⑴是⑵否⑶未做调查单位:_________ 调查人员:_________ 调查日期:年月日附件2重点职业人群调查一览表省(区、市)地(市) 县(区) 镇(乡)填表时间:年月日备注 *临床症状:如具备布病主要临床表现(如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痛等症状)任何一项则填写“有”,否则填写“无”。
个人调查问卷问卷编号:采血编号:调查员姓名:调查日期:2010年月日调查地点:宁城县镇村表1个人资料与病史调查1、姓名:2、性别:①男②女3、年龄:岁4、民族:①汉②蒙③满④其它5、调查员:是否由被调查者本人回答的此问卷?①是②否6、职业:①农民②牧民③屠宰人员④食品加工人员⑤兽医其它〔具体描述〕:7、2010年以前患过布病没?①是②否结果回答①不进行8项调查8、患布病后一般会出现发热、乏力、多汗〔盗汗〕、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今年您有过这些症状吗?〔在方格里面打√〕(一)布病常识1、您听说过布病(布鲁氏杆菌病、懒汉病、羊病、扒床病)吗?①听说过②没听说过2、布病的临床表现知道吗?①知道②不知道③知道点3、得布病后不及时治疗会怎么样?①自己好②转成慢性③不知道4、得了布病应该去哪检查和治疗?①疾控中心②医院二、感染危险因素5、接触牛羊的落胎可能感染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6、生喝牛羊的奶、吃奶酪可能感染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7、接触牛羊皮毛可能感染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8、与布病患者握手可能感染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9、与布病患者共用餐具可能感染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10、吃没煮熟的牛羊下水、肉和干肉可能感染布病吗? 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11、您吃手把肉吗? ①经常②偶尔③不12、您吃烤肉串吗? ①经常②偶尔③不13、您吃涮羊肉吗? ①经常②偶尔③不14、家里自己加工羊蹄、羊头、收拾下水吗? ①经常②偶尔③不〔三〕布病防治知识15、买牛、羊都得经过检疫对吗?①对②不对③不知道16、羊得了布怎样处理? ①宰杀后吃掉②焚烧后深埋③继续喂养17、接羔戴手套可以防布病吗? 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18、用消毒液洗手可以防布病吗? 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19、不戴手套处理死羔可以得布病吗? 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20、不戴手套处理胎盘有可能得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21、接羔时戴手套吗? ①经常②偶尔③不22、处理流产物、胎盘戴手套吗? ①经常②偶尔③不23、切菜、切肉的刀和板应该分开吗?①应该②不用③不知道24、经常用消毒液洗手吗? ①经常②偶尔③不。
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表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表县乡村年月日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1、在我省,布病(羊儿病、懒汉病)的主要传染源:⑴羊⑵牛⑶猪2、宰杀牲畜是否可能感染布病: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3、喝生的牛羊奶是否可能感染布病: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4、吃没煮熟的牛羊下水、肉是否可能感染布病: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5、与布鲁氏菌病患者握手是否可能感染布病: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6、与布鲁氏菌病患者共用餐具是否可能感染布病: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7、抱羊羔是否可能感染布病: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8、给牲畜接生是否可能感染布病: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9、清扫畜圈舍是否可能感染布病: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10、居室内饲养才出生的羊羔是否可能感染布病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11、剪羊毛、梳羊绒是否可能感染布病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12、人得了布病后可能出现哪些症状(可多选)?⑴发热⑵多汗⑶乏力[4]肌肉关节疼痛13、您认为得了布鲁氏菌病不及时治疗会怎么样?⑴导致死亡⑵转为慢性,病情加重⑶自己变好【4】不清楚14、当您怀疑自己感染布病后,您会如何去做?⑴先自己吃药,不行再说⑵去当地医疗机构作检查⑶无所谓,不做任何处理15、反复发烧或发烧2周以上不愈时,是否考虑患了布病?⑴是⑵否16、布病治疗一般需几个疗程?每个疗程多少天?⑴.1 42 ⑵.2 21 ⑶.3 2117、处理布病病畜,下列那种处理方法正确:⑴继续喂养⑵卖到外地⑶病畜无害化处理18、正确处理羊流产物的方法有:⑴随地乱扔⑵焚烧⑶深埋19、布病的危害:⑴影响人体健康⑵阻碍畜牧业发展⑶经济损失20、关于预防布病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⑴病畜处理⑵做好个人防护⑶接种菌苗。
布鲁氏杆菌病流行状况调查目的了解双阳区布病流行情况,为防控布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双阳区2000——2012年的布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至2012年底,双阳区报告布病病例累计45例,男女比例为3.09:1,以21——56岁为主,分布于双阳区各个乡镇,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双阳区布病患者逐年增多,以青壮年人群为主,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标签:布病;流行病学。
双阳区地处长春市区东南50公里,属于半丘陵地带,鹿养殖业非常发达,养殖业户由原先的鹿乡镇逐渐向周边乡镇扩散,现已经遍布全区各个乡镇。
饲养方式以圈养为主,近几年来布病患者不断增多,流行态势日趋严峻。
现将2000—2012年疫情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0——2012年双阳区布病专项监测资料。
2000—2012年双阳区累计报告布病45例。
其中男34例,女11例。
1.2 方法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双阳区2000—2012年布病患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2.1 布病流行情况2000——2012年双阳区共报告布病患者45例,2003年后病例报告数逐年快速增长。
截止2012年底,双阳区共报告布病45例。
表1 2000——2012年布病流行情况年度当年病例数2000 12001 12002 02003 102004 32005 52006 102007 22008 92009 12010 22011 12012 0合计452.2 乡镇分布截止2012年底,双阳区7个乡镇均报告有布病患者。
其中鹿乡镇23例(51%)、太平镇12例(27%)、平湖街道办事处6例(13%)、其他乡镇街道4例(9%)。
2.3 人群分布2.3.1 性别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3.09:1,男性所占比例大于女性。
2.3.2 年齡患者以21——56岁年龄段为主,占86%。
小于21岁和大于56岁病例占14%。
患者中以青壮年人群为主。
2.3.3 职业患者中饲养员28例,占62%;兽医7例,占16%;加工6例,占13%;毛皮收购1例,占2%;其他3例,占7%2.3.4 文化程度患者中文盲6例,占13%;小学26例,占58%;中学9例,占20%;其他占9%。
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根据储存宿主和生化反应的不同,布氏杆菌可分为6个种,即羊种菌、猪种菌、牛种菌、犬种菌、绵羊附睾种菌及沙林鼠种菌,其中前3种又可分为若干生物群,以羊种菌致病力最强,猪种菌次之。
其流行范围甚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凡是有牲畜的地区都有流行。
我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布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一般牧区和半牧区高于农区,农区又高于城镇;城镇病人多集中在一些职业性较密切的工厂,如肉类加工厂、乳品加工厂、毛纺厂、皮革厂、畜产品仓库等。
任何年龄的人都能感染布病,一般中青年感染机会较多,我国男女之间布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
1.疫区类型1.1羊种布病疫区绵羊和山羊是羊种布氏菌的主要带菌者,又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群居生活致使羊间接触密切,易形成布病爆发流行,羊在流产和产羔期大量排菌、污染了环境,造成人或其它动物感染。
绵羊、山羊布病疫区的发生,常常首先是流产现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疫情信号,随后可见到个别新发病人。
羊种布病疫区有明显得季节性,一般是从3~4月份人的发病开始上升至7~8仍保持较高水平,冬季发病率较低,春季又开始回升。
1.2牛种布病疫区被牛种布氏菌感染的牛也是人类的传染源之一。
牛种布病疫区的流行时期可在产期和产后的泌乳期(牛泌乳期多在6~7月),因此人的发病在春夏季为高,其疫区多为散在性流行,感染率与发病率差距较大,病人症状轻,病程短,后遗症少。
1.3猪种布病疫区人间发病带有局部散发特点,在疫区内感染的人大部分没有临床症状,少数发病者症状也较轻。
2.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多汗、疼痛、神经痛、乏力。
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热型不一,变化多样。
高烧时患者一般神志清醒,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
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
多汗是布病主要症状,急性期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导致虚脱。
表1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地区国标码:□□□□□□病例编码:□□□□□1.基本情况:1.1 患者姓名:1.2 性别: 1)男 2)女□1.3 年龄:□□1.4 民族:1.5 职业:⑴农民⑵民工⑶牧民⑷渔民⑸学生⑹医务人员⑺散居儿童□⑻干部职员⑼家务及待业⑽畜产品收购、屠宰⑾皮毛加工销售⑿乳肉加工销售⒀兽医⒁其他⒂不详1.6 发病地址:1.7 家庭住址:1.8 发病日期:年月日1.9 住院日期:年月日1.10 报告日期:年月日1.11 所住医院名称:2.临床表现:2.1 症状体征:2.1.1 发热:⑴有⑵无□2.1.2 发热持续:天□□2.1.3 体温最高℃□□2.1.4 多汗:⑴有⑵无□2.1.5 肌肉、关节酸痛:⑴有⑵无□2.1.6 乏力:⑴有⑵无□2.1.7 肝肿大:⑴有⑵无□2.1.8 脾肿大:⑴有⑵无□2.1.9 淋巴结肿:⑴有⑵无□2.1.10 睾丸肿大:⑴有⑵无□2.2 实验室检查:2.2.1 玻片凝集反应:⑴阴性⑵阳性□2.2.2 虎红平板凝集反应:⑴阴性⑵阳性□2.2.3 皮肤过敏试验:⑴阴性⑵阳性□2.2.4 病原分离:⑴病人血液⑵病人骨髓⑶其它体液⑷病人排泄物⑸无□2.2.5 SAT 滴度为1:100++:⑴有⑵无□2.2.6 补体结合试验1:10++:⑴有⑵无□2.2.7 coomb`s 滴度为1:400++:⑴有⑵无□2.3 治疗:2.3.1 抗生素治疗:⑴有⑵无□2.3.2 抗原治疗法:⑴有⑵无□2.3.3 水解素治疗法:⑴有⑵无□2.3.4 溶菌素治疗法:⑴有⑵无□2.4 转归:⑴痊愈⑵好转⑶未愈⑷死亡(年月日)□3.流行病学调查:3.1 与动物接触史:3.1.1 畜别:3.1.2 饲养放牧:⑴是⑵否□3.1.3 屠宰:⑴是⑵否□3.1.4 配种员:⑴是⑵否□3.1.5 兽医:⑴是⑵否□3.1.6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正常产:是否3.1.7接触病畜的尿、粪等排泄物:是否3.1.8屠宰病畜、切肉、分离内脏:是否3.1.9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是否3.1.10剪羊毛过程中羊毛进入嘴或鼻子中:是否3.1.11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熟的肉或者手不洁就拿食物吃:是否3.1.12接触被牲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是否3.1.13接触牲畜的人员有外伤:是否3.1.14 其他:3.2 保护情况:3.2.1 使用防护衣:⑴是⑵否□3.2.2 使用消毒液:⑴是⑵否□3.3 是否人畜共饮一口井:⑴是⑵否□3.4 幼羔放卧室内饲养:⑴有⑵无□3.5 既往病史:3.6 布氏菌苗免疫接触史:3.6.1 接种年月:年月日3.6.2 菌苗种类:3.6.3 接种途径:3.7 确诊时间:年月日3.8 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3.9 其他:3.10 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
附表二布病流调表
附表二
家畜养殖场户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郑重承诺:所有填写的内容将严格保密,仅作为内部资料使用)市(州)联系人:时间:
1. 基本情况调查
2. 家畜来源及其淘汰情况
□自繁自养□外地购入□部分自繁、部分外地购入
2.1 如果外地购入,其来源地:
2.2 购入的家畜混群前是否进行隔离观察:□是□否
2.3淘汰原因
□发生传染病□发生代谢病□老弱□其他
2.4 每年大概淘汰数量头
3.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如无此情况不用填写)
3.1 是否曾经发生过布病
□是□否
如果发生过,发生的具体时间:
3.2 发病的临床症状(可多选)
□怀孕母畜流产□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公畜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3.3 与发病畜群密切接触的人群是否发病
□是□否
如果有人员感染发病,发病人数:
4.病死畜处理情况
□直接掩埋□无害化处理后掩埋□出售□自己使用或出售其肉品
-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基本情况1.1患者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 民族1.5职业(1)农民(2)民工(3)牧民(4)渔民(5)学生(6)医务人员(7)散居儿童(8)干部职员(9)家务及待业(10)其他(11)家畜屠宰与畜产品加工(12)不详口口1.6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7发病日期年月日1.8住院日期年月日1.9报告日期年月日1.10所住医院名称2. 临床表现2.1 症状体征2.1.1 发热(1)有(2)无口2.1.2 发热持续(天)口口2.1.3 体温最高℃2.1.4 多汗(1)有(2)无口2.1.5 肌肉、关节酸痛(1)有(2)无口2.1.6 乏力(1)有(2)无口2.1.7 肝胂大(1)有(2)无口2.1.8 脾肿大(1)有(2)无口2.1.9 淋巴结肿大(1)有(2)无口2.1.1 口睾丸肿大(1)有(2)无口2.2 实验室检查2.2.1 玻片凝集反应(1) - (2)+口2.2.2 虎红平板凝集反应(1) - (2)+口2.2.3 皮肤过敏试验(1)有(2)无口2.2.4 病原分离(1)从病人血液中(2)从病人骨髓(3)其他体液中(4)从病人排泄物中(5)无口2.2.5 SAT滴度为1: 100(++)(1)有(2)无口2.2.6 补体结合试验1:100(++)(1)有(2)无口2.2.7 Combs试验滴度为1:400(+ +)(1)有(2)无口2.3 临床诊断2.4 治疗2.4.1 抗生素治疗(1)有(2)无口2.4.2 抗原治疗法(1)有(2)无口2.4.3 水解素治疗法(1)有(2)无口2.4.4 溶菌素治疗法(1)有(2)无口2.5 转归(1)痊愈(2)好转(3)末愈(4)死亡(年月日死于)3. 流行病调查3.1与动物接触史3.1.1 畜别3.1.2 饲养放牧(1)是(2)否口3.1.3 屠宰(1)是(2)否口3.1.4 配种员(1)是(2)否口3.1.5 兽医(1)是(2)否口3.1.6 其他3.2 保护情况3.2.1 使用防护衣(1)是(2)否口3.2.2 使用消毒液(1)是(2)否口3.3 是否人畜共饮一口井(1)是(2)否口3.4 幼羔放卧室内饲养(1)有(2)无口3.5 既往病史3.6 布氏菌苗免疫接触史3.6.1 接种年月年月日3.6.2 菌苗种类3.6.3 接种途径3.7 确诊时间年月日3.8 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3.9 其他3.10 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4 调查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附件3:2012年葫芦岛市布鲁氏菌病防制与监测工作计划(细则)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本防制工作计划。
一、疫情调查处理: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所对辖区内发生的每起布病疫情均需开展个案及疫区调查处理工作,同时将本地疫情及时通报本级动物疫病控制中心。
1、病例个案流调:各地对辖区内发生的每例布病病例均需开展个案流调工作,填写附表1《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录入电子表格,每季度通过电子邮件将调查表报至市疾控中心,原始表留存备查。
2、疫区调查:个案流调的同时,在疫区开展病例检索工作,主动发现其他病例,填写附表2《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附表3《人间布病实验室检查登记表》、附表6《临床医院布病监测登记表》。
并对疫区传染源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填写附表7《疫区主要传染源动物调查处理情况调查登记表》。
3、调查报告及报表上报:各地每季度将上季度所有疫情调查处理情况形成一个调查报告,汇总附表7生成附表8《人间布病疫区调查处理汇总表》和附表9《疫区畜间调查统计表》,将调查报告和汇总表通过电子邮件报至市疾控中心。
4、发生暴发疫情时,及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进行疫区处理,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分离,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的有关要求完成报告并上报。
二、省级监测点工作:兴城为省级布病监测点,由兴城地方病防治所开展以下监测工作。
(一)一般情况调查:1.人口资料:监测点内人口资料和总劳动力数。
按年龄别、性别分别统计(年龄分组0-,10-,20-,30-,40-,50-,60-),此材料按当地最近一次人口普查资料填写。
2.居民生活条件、卫生习惯,对布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职业人群对布病的个人防护情况等。
3.畜牧业概况:家畜种类、饲养量、饲养方式、经营方式、配种方式、产羔期、流产物处理方式,畜舍设备及卫生状况,常见疾病,饮用水源与居民用水源的关系,水源污染情况。
布鲁氏杆菌病健康教育调查问卷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1、姓名:()2、性别:(1)男,(2)女。
3、年龄:()岁。
3、民族:①汉族,②满族,③回族,④其他。
4、职业:①农民,②牧民,③干部,④学生,⑤养殖户,⑥屠宰人员,⑦皮毛加工人员,⑧乳及乳制品加工人员,⑨布病防治和检测人员,⑩其他。
5、文化程度:①文盲②小学③中学④中专⑤大专⑥大学及以上6、居住地:()省()县市区()乡镇社区()村社组。
二、养殖情况(非养殖户跳过不填)7、家庭是否饲养牲畜?(1)现在饲养:饲养时间:()年()月。
(2)过去饲养:饲养时间:()年()月。
(3)从来没有饲养。
8、饲养的牲畜类别:(1)牛,(2)羊,(3)猪,(4)其它(具体描述)。
9、养殖牲畜的数量:(1)0-10,(2)10-20,(3)20-50,(4)50以上。
10、养殖牲畜养殖方式:(1)圈养,(2)放养,③其它(具体描述)。
11、兽医工作人员是否每年对你家的牛羊及其他牲畜进行检疫或接种布病疫苗?(1)每年检疫或接种疫苗,(2)过几年检疫或接种疫苗,(3)从来没有检疫或未接种疫苗。
12、饲养牲畜近几年有没有流产或死胎的现象?(1)有,(2)偶尔有,(3)没有。
13、饲养牲畜近几年有没有拐子畜,睾丸炎?(1)有,()年()月,(2)偶尔有,(3)没有三:布病基本常识(每答对一项得3分,共计100分)14、您听说过布病、懒汉病、蔫吧病、羊病、扒床病吗?(1)听说过,(2)没听说过。
15、您知道布病是由什么传染给人的吗?(1)羊,(2)牛,(3)猪,(4)以上都是,(5)其他(注明:)。
16、您知道布病的感染方式吗?(1)消化道,(2)呼吸道,(3)皮肤黏膜,(4)以上都是()。
17、您知道人得了布病会出现那些症状?(1)发热,(2)乏力,(3)出汗,(4)肌肉关节酸疼,(5)其他()。
18、如果您有发烧、多汗、全身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症状会怎么办?(1)自己服药,(2)去当地医疗机构就治。
布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高新区乡(镇)村请在您认为正确的答案上面画“√”(只能选择一个答案)1. 您知道人与家畜都可患上布病吗?(1)知道(2)不知道2. 您知道人患了布病有什么症状?(1)发烧、多汗、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睾丸肿大(2)尿频、尿急、尿痛(3)不知道3. 怀疑自己患了布病该怎么办?(1)不用管,过些日子自己就好了(2)在家里随便吃点止痛药或到小诊所打两天点滴(3)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进行诊断和系统的治疗4. 人患布病主要是哪些家畜传染的?(1)病鸡、鸭、鹅(2)病羊、牛、猪、鹿(3)不知道5. 下面哪些行为容易患上布病?(1)饲养、放牧、接羔、剪毛、屠宰(2)吃煮熟了的牛、羊肉(3)不知道6. 有人说患上布病与血型有关系,您认为对吗?(1)对(2)不对(3)不知道7. 家畜患了布病有哪些表现?(1)很快死亡(2)没什么表现(3)流产、早产、死胎、不孕、产奶量下降、个体瘦弱等(4)不知道8. 怀疑家畜患了布病怎么办?(1)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检疫、免疫、淘汰(2)全都卖给别人(3)自己杀了吃肉(4)不知道9. 您在给羊接羔、治病或屠宰时,知道应该穿防护服、戴手套、工作后消毒吗?(1)知道(2)不知道10. 您知道通过免疫可预防家畜患布病吗?(1)知道(2)不知道11. 当你买羊(牛)的时候,知道要检疫吗?(1)知道(2)不知道12. 羊掉羔后流产物污染了羊圈消毒处理了吗?(1)处理(2)没处理13. 你家在卧室内养幼羔吗?(1)养(2)不养14. 你知道牲畜的流产物不能随意丢弃吗?(1)知道(2)不知道15. 不能吃生肉喝生奶(1)对(2)没关系(3)可以16. 私自贩卖布病牲畜(1)违法(2)可以17. 牲畜栖息地或圈舍、生活环境定期严格消毒处理(1)是(2)否18. 羊冬季产羔应放在产羔室,不要放入人居室内饲养(1)是(2)否填写日期调查者。
附表1 布病个案调查表编号:______________ □□□□□□一、基本情况1. 患者姓名:_________2.性别: 1男 2女□3.年龄:_____岁□□□4. 民族: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其他少数民族□5. 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其他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7.家庭住址: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县(市区)_____乡(镇/居委会)____村(街道)二、发病情况1. 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2. 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3. 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5.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6. 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7. 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8. 入院诊断:1疑似布病,2布病,3其他9. 入院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10.出院诊断:1疑似布病,2布病(临床诊断),3布病(实验室确诊),4其他11. 治疗情况:抗菌药物名称: ____________首次使用时间: 剂量:疗程赫氏反应:有___,无___ 是否用激素治疗: 是___,否___12.转归:1 痊愈, 2 好转, 3 死亡(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三、症状和体征发热: 有__ 无__,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肌痛: 有___ 无___,无力: 有___ 无__ 淋巴结肿大:有___ 无__ ,呕吐: 有__ 无___肝肿大: 有__ 无___,脾肿大: 有___ 无__ ,少尿: 有__ 无__, 颈项强直: 有__ 无___,抽搐: 有___ 无___ ,瘫痪: 有__ 无__, 意识障碍: 嗜睡_____,谵妄____,昏睡____,昏迷______其他四、实验室检查检查项目首次采样时间首次检查结果第二次采样时间第二次检查结果检查项目首次采样时间首次检查结果第二次采样时间第二次检查结果五、接触史及有关因素调查发病前1月内接触可疑动物:有___,无____,时间:___年___月___日,接触方式:调查单位:调查者:调查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新疆兵团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表师团连(一)基本情况1、性别①男②女2、年龄3、民族4、职业(二)布病常识1、您以前听说过布病(布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懒汉病、扒床病、蔫巴病)吗?①听说过②没有听说过2、布病的临床表现知道吗?①知道②不知道③知道点3、得了布病后不及时治疗会怎样?①自己好②转成慢性③不知道(三)布病防治知识5、接触牛羊的落胎可能感染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6、生喝牛羊的奶、吃奶酪可能感染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7、接触牛羊的皮毛可能感染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8、与布病患者握手可能感染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9、与布病患者共用餐具可能感染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10、吃没煮熟的牛羊下水、肉和干肉可能感染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11、买卖牛、养都得经过检疫对吗?①对②不对③不知道12、羊得了布病后如何处理?①宰杀后吃掉②焚烧后深埋③继续喂养13、接羊羔戴手套可以防布病吗?①可以②不可以③不知道14、用消毒液洗手可以防布病吗?①可以②不可以③不知道15、不戴手套处理死羔有可能得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16、不戴手套处理胎盘有可能得布病吗?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不知道17、切菜、切肉的刀和板应该分开吗?①应该②不用③不知道(四)行为习惯18、您吃手抓肉吗?①经常②偶尔③不19、您吃烤肉串吗?①经常②偶尔③不20、您吃涮羊肉吗?①经常②偶尔③不21、家里自己加工羊蹄吗?①经常②偶尔③不22、接羔时戴手套吗?①经常②偶尔③不23、处理流产物、胎盘戴手套吗?①经常②偶尔③不24、经常用消毒液洗手吗?①经常②偶尔③不调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1.基本情况:1.1调查对象类别(1)病例(2)对照(在病例家或邻居家选取)1.2姓名: 1.3性别:⑴男⑵女 1.4年龄:岁电话:1.5 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中学(4)高中、中专(5)大学及以上1.6职业:⑴农民⑵民工⑶牧民⑸学生⑹医务人员⑺散居儿童⑻干部职员⑼家务及待业⑽畜产品收购、屠宰⑾皮毛加工销售⑿乳肉加工销售⒀兽医⒁配种员⒂其他从业年限:年1.7发病地址:县镇(乡)村组1.8家庭住址:县镇(乡)村组2.发病情况(仅病例填写)2.1发病日期:年月日2.2报告单位:;报告日期:年月日;2.3诊疗过程:2.4症状体征(指近1个月内)2.4.1 发热:⑴有⑵无;发热持续(天);体温最高℃2.4.2 (午后)乏力:⑴有⑵无 2.4.3 多汗:⑴有⑵无2.4.4 头痛:⑴有⑵无 2.4.5 食欲减退:⑴有⑵无2.4.6 肌肉酸痛⑴有⑵无 2.4.7 关节疼痛:⑴有⑵无2.4.8 肝肿大⑴有⑵无 2.4.9 脾肿大:⑴有⑵无2.4.10 淋巴结肿大⑴有⑵无 2.4.11 睾丸肿大:⑴有⑵无2.4.12 乳房肿痛⑴有⑵无 2.4.13 其它2.4.14 近一年内你出现过上述一个或多个症状吗?⑴有⑵无3实验室检查:确诊日期:年月日3.1虎红平板凝集反应⑴—⑵+3.2 试管凝集实验1:100 ++ ⑴有⑵无3.3 病原分离⑴—⑵+4.流行病学调查(病例问调查发病前6个月,对照问调查前6个月)4.1与动物接触史:4.1.1 接触畜别:主要,次要4.1.2 接触方式(可多选):1.饲养(1)经常(2)偶尔(3)不 2. 放牧(1)经常(2)偶尔(3)不3. 处理、照料病死畜(1)经常(2)偶尔(3)不;如有是否戴手套等(1)是(2)否4. 处理流产物(1)经常(2)偶尔(3)不;如有是否戴手套等(1)是(2)否5. 接生幼畜(1)经常(2)偶尔(3)不;如有是否戴手套等(1)是(2)否6. 打扫畜圈(1)经常(2)偶尔(3)不;如有是否戴手套等(1)是(2)否7. 抱牲畜(1)经常(2)偶尔(3)不;如有是否戴手套等(1)是(2)否8.给牲畜接种免疫或看病(1)经常(2)偶尔(3)不;如有是否戴手套等(1)是(2)否9.宰杀牲畜:(1)经常(2)偶尔(3)不,如有是否戴手套等(1)是(2)否10.宰杀病畜:(1)经常(2)偶尔(3)不,如有是否戴手套等(1)是(2)否11.食用病/死牲畜:(1)经常(2)偶尔(3)不12. 挤奶(1)经常(2)偶尔(3)不;如有是否戴手套等(1)是(2)否13.饮用生奶(1)经常(2)偶尔(3)不14.食用半生畜肉(1)经常(2)偶尔(3)不15、直接接触牲畜(1)经常(2)偶尔(3)不16、切生肉菜板是否再切熟食(1)经常(2)偶尔(3)不4.2.3 接触牲畜时防护:(1)手套(2)口罩(3)工作服(4)鞋套或胶鞋(5)眼罩防护用品使用频率:(1)经常(2)偶尔(3)否4.2 畜圈是否定期消毒⑴是⑵否4.3 畜圈距离人居住距离米4.4 是否人畜共饮一口井⑴是⑵否4.5 幼羔放卧室内饲养⑴有⑵无4.6 牲畜情况调查4.6.1 现养殖牲畜数量:羊只;牛头;猪头;马匹;犬只;4.6.2牲畜养殖方式(1)圈养为主(2)放养为主,如放养,跟别人家是否混放?(1)经常(2)偶尔(3)不4.6.3 近1年内是否有病死畜⑴有⑵无,如有,病死原因病死后怎样处理:(1)埋(2)吃(3)送人(4)丢弃(5)剥皮(6)其它4.6.4 近1年内是否有牲畜流产情况⑴有;⑵无如有,流产数量只,怎样处理:(1)埋了(2)丢弃(3)喂狗(4)其它4.6.5 近1年内是否从外引进牲畜:(1)是(2)否;如是:引进情况描述4.6.6牲畜是否接种布病疫苗(1)是,接种时间(2)否4.6.7 经检测有无阳性畜,(1)有只,(2)无4.7 个人卫生习惯调查4.7.1 饭前是否洗手(1)经常(2)偶尔(3)不4.7.2 接触牲畜后是否洗手(1)经常(2)偶尔(3)不4.7.3 回家后是否洗手(1)经常(2)偶尔(3)不4.7.4 回家后是否更换衣服(1)经常(2)偶尔(3)不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 民族
1.5职业(1)农民(2)民工(3)牧民(4)渔民(5)学生(6)医务人员(7)散居儿童(8)干部职员(9)家务及待业(10)畜产品收购屠宰(11)皮毛加工销售(12)乳肉加工销售 (13)兽医 (14)其他 (15)不详
口口.
1.6发病地址县(市、区)(乡)村(街道)号
1.7发病日期年月日
1.8住院日期年月日
1.9报告日期年月日
1.10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1)有(2)无口2.1.2发热持续(天)
2.1.3体温最高℃
2.1.4多汗(1)有(2)无口2.1.5肌肉、关节酸痛(1)有(2)无口
2.1.6乏力(1)有(2)无口
2.1.7肝胂大(1)有(2)无口2.1.8脾肿大(1)有(2)无口2.1.9淋巴结肿大(1)有(2)无口2.1.1口睾丸肿大(1)有(2)无口2.2实验室检查
2.2.1玻片凝集反应(1) - (2)+口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1) - (2)+口2.2.3皮肤过敏试验(1)有(2)无口
2.2.4病原分离(1)从病人血液中(2)从病人骨髓中(3)其他体液中(4)从病人排泄物中(5)无口
2.2.5 SAT滴度为1:100(++)(1)有(2)无口2.2.6 补体结合试验1:100(++)(1)有(2)无口2.2.7 Combs试验滴度为1:400(+ +)(1)有(2)无口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1)有(2)无口2.4.2抗原治疗法(1)有(2)无口2.4.3水解素治疗法(1)有(2)无口2.4.4溶菌素治疗法(1)有(2)无口
2.5转归(1)痊愈(2)好转(3)末愈(4)死亡(年月日死于)口
3.流行病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3.1.1畜别、
3.1.2饲养放牧(1)是(2)否口3.1.3屠宰(1)是(2)否口3.1.4配种员(1)是(2)否口3.1.5兽医(1)是(2)否口3.1.6其他
3.2保护情况
3.2.1使用防护衣(1)是(2)否口3.2.2使用消毒液(1)是(2)否口3.3是否人畜共饮一口井(1)是(2)否口3.4幼羔放卧室内饲养(1)有(2)无口3.5既往病史
3.6布氏菌苗免疫接触史
3.6.1接种年月年月日
3.6.2菌苗种类
3.6.3接种途径
3.7确诊时间年月日
3.8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3.9其他
3.10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
4.调查小结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
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