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

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

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
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

2003年2月

第2期(总179期)

中国工业经济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Feb.2003

N o.2

【产业经济】

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

信息产业的启示

胡汉辉 邢 华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

[摘要] 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发展,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产业融合产生的前提是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以及产业管制环境的变化。按

照技术发展的方向,产业融合有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形式。由于信息技术

的渗透性、带动性、倍增性、网络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

趋势。信息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信息产业的生产效率,改善信息产业的管制方式,加速

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促进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因此,深入研究产业融合理论以

及产业融合对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对推动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信息产业;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3)02-0023-07

产业融合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产业间的壁垒,加强产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植草益,2001)。在产业演进和产业发展史中,产业融合现象随处可见。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产业作为一个巨大产业开始不断融合。

一、产业融合理论的发展

1.产业融合理论的提出

早期的产业融合研究集中在技术革新基础上的计算、印刷、广播等产业的交叉和融合。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Negrouponte用三个圆圈来描述计算、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会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技术融合,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话都可以通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来显示,而且不同形式的媒体彼此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得到加强,这一现象被称为“数字融合”。“数字融合”的发展为语音、视像与数据文件等信息内容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使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产业出现产业融合。植草益(2001)在对信息通信业的产业融合进行研究后指出,不仅信息通信业,实际上,金融业、能源业、运输业(特别是物流)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之中,他预测,不只在这四个产业领域(一直实施着经济限制的领域),在制造业,产业融合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大

[收稿日期] 2003-01-08

[作者简介] 胡汉辉,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邢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大拓宽了产业融合的研究视野,为更好地构建产业融合的理论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产业融合的涵义及特征

马健(2002)在对西方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以后认为,产业融合较为准确和完整的涵义可表述为: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这个定义说明,产业融合具有下述特征。

(1)产业融合发生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技术进步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原因,放松管制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外部条件。通用技术的出现和管制条件的放松,降低了产业的壁垒,使产业之间的渗透、交叉和融合成为可能,推动了产业融合的发展。

(2)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产业的边界和交叉处。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产业的面貌。然而,这些技术革命往往只在产业内部发生作用,在提高产业效率的同时也固定了产业的边界。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核心而引发的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模式,而且改变了产业间的交互关系。通过信息技术革新,原来互相独立的产业相互渗透,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产业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3)产业融合改变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在“合并后的产业”,企业数量自然会增加,竞争也自然会激化(植草益,2001)。由于产业融合,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企业并购、流程重组、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等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

3.产业融合的前提条件

(1)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最直接的条件。技术革新由于开发出了替代性或关联性的技术、工艺和产品,使这些产业可以对传统产业进行渗透,从而改变了原有产业的技术路线以及产业经营的内容和形式;同时,由于这些产业技术的互联性和互换性的加强,彼此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加速发展,从而改变了产业的竞争合作关系。

(2)业务融合。技术融合并不一定意味着产业融合。技术融合出现以后,需要调整原有的产业发展战略,整合企业的物质、技术、人力和管理资源,在创新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业务,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3)市场融合。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应以市场融合为导向。市场融合是产业融合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只有创造出足够的需求,才能实现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的价值。在市场融合的过程中,企业应建立新型的竞争合作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市场融合的风险。

(4)产业管制环境的变化。放松管制使原来独立发展的自然垄断产业得以凭借技术和经营优势互相介入,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激化。同时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使得原来产业内部的规制失去意义。技术融合以及建立在技术融合基础上的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促使产业管制进一步放松,从而为产业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4.产业融合的三种形式

(1)产业渗透。产业渗透往往发生在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产业边界处(见图1)。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不断获得突破,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逐渐成长起来。这些高科技产业,一方面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逐步向传统产业延伸。由于高新技术往往具有渗透性和倍增性的特点,使得高新技术可以无摩擦地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并会极大地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和生物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产生了诸如机械电子、航空电子、生物电子等新型产业。而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产业渗透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电子广告、电子图书、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书店等都是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的证明。

(2)产业交叉。产业交叉是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间的融合(见图1)。产业

交叉往往发生在高科技产业的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由于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的融合,这种延伸将产生产业边界的交叉融合,最后导致产业边界的模糊或消失。尤其对放松管制后的自然垄断行业来说,它们扩张产业链的技术和业务条件比较成熟,产业交叉融合的现象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些发生交叉的产业往往并不是全部融合,而只是“部分的合并”,原有的产业继续存在,因此这也使得融合后的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形式。产业交叉例子是研究中出现比较多的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产业的融合。

图1 产业融合的三种方式(图中箭头表示技术发展的方向)

(3)产业重组。产业重组是实现产业融合的重要手段,是产业融合的另一种方式(见图1)。这一方式主要发生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之间,这些产业往往是某一大类产业内部的子产业。比如第一产业内部的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子产业之间,可以通过生物链重新整合,融合成生态农业等新的产业形态。这种新业态代表了产业的发展方向,既适应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产业效率。

二、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

1997年,美国沿用多年的“标准产业分类(SIC)”被新的“北美产业分类标准(NAICS)”所替代。新的“北美产业分类标准”与原先执行的“标准产业分类”最为重要的不同是,提出了一个“标准产业分类”所不具有的全新产业概念:信息业。信息业的代码是51,分别由出版业、电影和录音业、广播和传播业以及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业所组成(见表1),很明显,这里划定信息业的标准是围绕“内容”展开的。这说明,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的概念已经超出了固有的模式,信息对传统载体的依赖大大减少,信息资源与传统产业融合而成的“内容产业”成为信息业的核心。在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着设备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三业”并存的局面,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的产业渗透作用日益明显,信息产业内部的产业重组和高技术产业的产业交叉加速发展,促进了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

1.信息技术的特点加快了信息产业的融合

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最主要的原因,由于信息技术具有渗透性、带动性、倍增性、网络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推动了信息产业的融合。

(1)渗透性。渗透性是信息技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渗透性的基础是技术的通用性和开放性。通用性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开放性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兼容性和扩充性。信息技术的渗透性使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成为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已覆盖到生产制造、产品设计、办公室业务、家庭生活、医疗保健、教育、交通通信、商业、科研、娱乐、保安、金融、气象、资源勘探、军事、大众传播等许多方面。

(2)带动性。信息技术对信息产业及其他产业都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在产业内部,信息技术带动了微电子、半导体、激光、超导等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外部,则带动了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仪器仪表、海洋、航天航空等产业的发展。

(3)倍增性。信息的生产成本很高,但是复制成本却很低,这就决定了信息产品生产过程的低边际成本、高产出和高附加值的特点。信息技术倍增性的特点使信息产业得以低成本扩张,迅速开拓新的业务和市场,加速产业融合。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国际电联的统计结果显示,一个国家对通信建设的投资每增加1%,其人均收入可提高3%。

(4)网络性。当一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该产品别的用户的数量时,这种产品就具有网络性外部性的特点。通信技术就是一个主要的例子:电话、电子邮件、互联网、传真机和调制解调器都显示出网络效应。受网络效应影响的技术受到正反馈的影响,当产品达到临界容量时,就会出现爆炸性增长。因此,为了达到临界容量,产业内部的企业经常建立战略联盟或拉拢竞争对手共同建立标准、推广新技术。例如C D技术的初始推广者索尼和飞利浦,与内容提供者(如时代华纳)以及竞争对手(如东芝)联合起来,推广DVD技术,唱机和唱盘制造商都加入其中。这种策略往往会导致产业内部重组和融合。

(5)系统性。系统在信息技术中无处不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中央处理器和内存条、驱动器和控制卡、录像机和录像带等。通常,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由处于不同产业中的多家企业按照不同的生产和商业模式制造出来的。传统的竞争集中于竞争者、供应商和顾客,在信息经济中,出售互补产品的企业同样重要。信息技术对系统的依赖性意味着企业不仅要重视竞争对手,还要重视合作伙伴,组成联盟、扶持伙伴和保证兼容(或不兼容)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建立在产业互补基础上的联合形成了产业的交叉融合。

表1北美信息产业分类标准(NAICS)中的信息业

产业分类号行业名称备注

51信息业

 511 出版业

5111 报纸、期刊、书籍和数据库出版业含数据库及目录、贺卡和其他出版业

5112 软件出版业

 512 电影和录音业

5121 电影和录像业含电影院、露天电影院和邮寄服务

5122 录音业含综合录音

 513 广播和传播

5131 无线电与电视广播

5132 有线网络和节目分销但不包括有线电视销售网络

5133 传播业含有线、无线传播、转播权拍卖、卫星传播 514 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业

5141 信息服务业含新闻报业联合组织、图书馆和档案馆以及网上信息服务

5142 数据处理服务业

资料来源:http://w w w.census.g ov。

2.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

(1)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互联网是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双向结合,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迅速地提供多种信息服务。互联网兼有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

和网络性的特点,通过网络互动的过程,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大量的商机。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渗透融合的典型例子,电子商务是产业渗透的主要形式。电子商务从两个方面体现了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一是企业内部的ERP信息系统,这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二是电子交易,即生产者、供应商和客户通过通讯网、互联网查询、发布、传递、反馈相关信息,洽谈业务,订立合同,实行电子支付结算,并最终完成实物交易的新型产业和全新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对传统信息产业渗透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并购,两者的合并弥补了网络公司和传统业务的不足,通过产业渗透实现了双赢。盈动通过收购香港电讯使其成为一家集因特网内容供应商及因特网供应商于一身的宽频因特网供应商,大大提高了其核心能力。

(2)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业务的交叉。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业务的交叉融合是产业融合理论中研究比较多的领域。一是技术融合。传统的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业务所使用的技术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的电子通信服务各自形成自身的通信链,某一类的通信和内容只能在特定的分配网络和终端机之间传送,因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信息产品。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语音、照片、广播和文字都可以转成数字通过同一种网络和终端传输机显示,这就为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业务的融合创造了条件。二是业务融合。技术融合发生后,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业务纷纷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开发新业务,扩展和延伸产业链。电信业扩展了其传统的低速数据和语音传输的优势,逐渐向视频通信等宽带业务发展。广播电视部门在扩大有线电视业务的同时也开始把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数据传输、点播电视以及电话业务作为他们扩展的领域。另外,利用互联网传送音频信号可以大规模降低用户的费用,同时也是IP网络逐步向多媒体业务支持的最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些业务的扩展使原来独立的产业出现了交叉,在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的基础上,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业务等产业的融合产生了。

从专用平台到非专用平台的转换以及从低宽带到高宽带的转换加快了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业务的产业融合。通常人们用“全业务网络FS N(Full Service Netw ork)”描述接入网最后承载的各种业务:即以广播电视为特征的娱乐业务,以桌面多媒体为主体的计算机数据业务以及电话为特征的通信业务。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业务既相互融合,同时又保持了各自独立的业务,大大改变了原来产业的竞争合作关系,为企业扩大规模,扩展业务范围,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创造了条件。

(3)内容产业加快信息产业的重组。与“部分的合并”相对应的是“全面融合”。这种融合是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的基础上发生的。产业重组是“全面融合”的主要方式,而“内容产业”的概念很好地概括了信息产业的“全面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内容对载体的依赖大大减少,电子书籍、数字电影、网上音乐、图片和声音等数字化信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认识。针对这种变化,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首先提出“内容产业”的概念。欧盟的In fo2000计划对内容产业的定义是: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服务的企业,其中包括在各种媒体上的印刷品(报纸、书籍、杂志等);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以传真及光盘为基础的服务以及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等。

“内容产业”概念的提出是信息产业重组的结果。信息产业包含的范围很广,产业内部的子产业围绕“内容”展开重组,使原来相互独立的子产业形成连续开发的产品链。“内容产业”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迪斯尼公司的卡通形象。迪斯尼公司围绕着这些形象授权或开发了录像带、图书、VC D、MT V、电子游戏等多种信息产品,使原来彼此独立的电影、电视、出版、软件等产业围绕内容重组融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产业融合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技术发展的不足正日益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们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迅速提高了

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VC D、DVD、彩电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然而我们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没有注意技术的消化和创新,导致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严重不足,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另外,我国的信息产业起点比较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这使得我们在操作系统、芯片、集成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如前所述,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没有技术的迅速发展,就根本谈不上技术融合,而没有技术融合,产业融合将很难发生,也就无法利用产业融合提高信息产业的效率,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因此,从产业融合理论的角度上看,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高新技术的主体是企业,国家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高新技术投资。国家还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基础技术的研究。通过建立官学产研的技术网络,加快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

2.积极培植产业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业态

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是产业融合的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的形成过程都会出现新的产业形态,这些产业形态往往是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部门,积极培育这些新业态对于提高信息产业的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产生了融数字和网络技术与传统业务为一体的新业态。由于这种新业态兼有高科技和传统产业的优势,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传统产业应该积极接受高科技产业的渗透和改造,高科技产业应该坚持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形成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传统产业才能焕发新的活力,高科技产业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高科技产业之间的交叉导致了“部分的合并”。原来的产业继续存在,在产业延伸和互补的地方出现产业融合。产业交叉融合改变了原来的竞争合作关系,在产业融合的地方,企业数量增多,竞争开始激化。竞争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企业倒闭和亏损的现象。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激烈的竞争给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企业为了取得竞争的胜利,必须积极改善业务流程、开发新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因此,发生于产业融合区域的竞争往往会带动企业整体能力的提高,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产业重组带来的是信息产业的“全面融合”。内容产业的价值在于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链,带动内容创作和软件生产等结点产业的发展。应该加强信息产业的产业链管理,保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兴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从我国信息产业的结构上看,电子信息制造和通信业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则明显不足。产业融合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产业融合中出现的新的产业形态往往以信息服务的形式出现。因此,必须加强新型产业的培育,促进信息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3.重视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

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是产业融合实现的必要前提。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适应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企业经常采取兼并联合、战略联盟等手段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整合业务和市场能力。然而现实中企业之间兼并收购和战略联盟的成功率并不高,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合并的风险。因此要特别注意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重视企业联合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和知识的冲突,在战略扩张的同时注重企业的内部重组。

我国的信息企业规模还比较小,竞争力还不强,应该鼓励企业之间各种形式的合作。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必然要求,在产业融合的领域进行竞争的企业必须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才能赢得市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业务和市场的融合,推动信息产业在新型合作关系基础上的健康发展。

4.按照产业融合的要求完善管制政策

发生在电信、广播电视等产业之间的融合经常受到产业管制环境的影响。事实上,只有在放松管制的条件下,才会出现企业之间互相介入,从而推动产业融合的发展。国家在打破垄断方面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放松产业管制以促进产业融合。原

来的产业管制集中在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不能交叉,产业融合后,不同产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原来的产业管制失去意义。因此,要研究新的管制方式,使管制内容从严格的市场准入转向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等方面来。按照产业融合的要求重组管制机构对于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助于引导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将于2003年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分类,将投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元器件的生产合并为“通信设备、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了“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并对其进一步细化,比较好地体现了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产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国际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分析》,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第2期。

〔2〕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载《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5期。

〔3〕唐娟、缪其浩:《信息资源建设和内容产业》,载《情报学报》2001年第4期

〔4〕周振华:《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研究》,载《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6期。

〔5〕〔日〕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载《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6〕美国商务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曲维枝:《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张磊:《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0—2001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Theory of I ndustry Merge and Implication

on Development of I nformation I ndustry of China

HU Han2hui XI NG Hu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S outh2East University,Nanjing210096,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renovation,industry merge is becoming m ore and m ore im 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y economy.The preconditions for industry merge include merge in technology,operation,market and change in industry g overnance.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echnical extension,industry merge takes three kinds of forms which are industry penetration,industry crossing and industry restructuring.Industry merge in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being acceler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 formation technology:penetrating,driving,multi2increasing,net effect and system effect.Merge in in formation industry will benefit to prom ote the industry productivity,im prove the industry g overnance, accelerate the upgrading and reconstruction in traditional industry,speed up the diffusing and penetrating of in formation technology.S o research in theory of industry merge and the im plic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 formation industry has both the theoretical and the practical meaning to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alization of China.

K ey Words:industry merge;in formation industry;informationalization

〔责任编辑:王燕梅〕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班级:信管5081 姓名:张智超学号:7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摘要:以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为视角,通过分析我国信息化的初始发展环境、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成效和我国信息发展的基本经验,结合国际信息化发展趋势,讨论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信息化基本现状加以梳理,以期对认识和促进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裨益。 关键词:信息产业;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引言 回首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产业的出现和不断进步,给当代生产力系统、产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带动了整个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使得信息产业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信息产业的出现也带动了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1我国发展信息化的初始环境 1.1信息化发展的内部环境 我国信息产业是在全球经济化和全球信息化的浪潮背景下展开的,国际产业转 为我国参与国际信息产业的分工提供了机遇,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代表了世纪交替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从外部环境看,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而我国是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双封逼近”的背景下,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再分配,向信息产业倾斜,实现要素的间接转移来发展信息化的。【1】(P45-47)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信息化“是一种在国际环境影响下,受外部冲击的逼迫而引发的变革,是对现代性之外部挑战的回应”。【2】(P18-22)从内部环境看,通过自身的改革开放,一方面积极融入世界信息产业的分工,延伸国内产业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国内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经济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在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的条件下,瞄准信息技术的跳跃发展和广泛渗透性特征,努力通过推广应用信息化经济的发展进程,能够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1.2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国情 关于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条件,普遍认为是被迫走向现代化之说。实际上,20世纪60年代国际信息产业就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了。世界以美国为代表,亚洲以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1978年,我国电话总数仅280多万部,电话普及率%,而世界平均为%,信息制造业的产品和技术更是落后世界三十年。信息化潮流已经到来,还没有为信息化发展做好准备的我们应该如何抓住优势,利用好机会,克服劣势,消除威胁,实施适合自己国情的信息化成为了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的关键所在。从信息经济发展零开始,如何符合国际市场的信息化经济,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从现实现代化看,要用六十年时间来完成西方200百年完成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从产业结构看,要实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升级过程;从信息化模式看,已经有美国、欧洲、亚洲等各种模式可以复制;从经济增长方式看,是粗放向集约转变。我国的基本情况是: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生产力发展多层次,不平衡;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城乡存在二元经济的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信息化道路。 2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成就 信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十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2~3倍于GDP的增长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2007年,我国电话普及率达到57%,通信业务总量完成2万亿元。(2)截止2008年6月,我国网名数量已达到亿,成为为世界上网名最多的国家,宽带网民数量达亿人,手机网民达7305万人。IP V4地址数排名世界第三,CN国家顶级域名数为世界第二,建成全球最大的下一代互联网IP V6示范网,第三代移动通信实验网也初具规模。(3)通信普及、用户使用和产业规模三者的良性互动,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础,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信息经济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利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18-12-26T09:25:51.140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作者:杨贻朵[导读]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日益占据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技术强国的领军产业。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日益占据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技术强国的领军产业。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处于蓬勃发展趋势,产业产品日益创新,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希望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内涵丰富,包括软件、通信、计算机、网络、消费电子等众多领域,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将与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的设备、硬件、系统、软件开发和应用服务等过程集合的产业[1]。近几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智能制造的强国战略,中国也随即规划出“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政策,希望可以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美国以高通、思科、IBM等大型国际公司为代表,位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第一强国位置;韩国以三星、LG等为代表,位于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第一的位置;日本以索尼、夏普、松下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在2016年的电子信息产品产值约12万亿日元。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市场普遍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18年全球规模将达到2.34万亿美元[2]。 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高速发展,并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国内一些优势企业在很多领域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间的差距,甚至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子信息企业。但从不同层面看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监管之间的不匹配 创新与监管历来是一种紧张关系,需要维持平衡状态[3]。新兴技术的发展,往往面临这法律、制度、政策、伦理等多方面的难以实践的新挑战。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政策规定经常落后于行业发展,例如2017年年底频发P2P暴雷事件。在消费者还未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与“红利”时,决策者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避免透支电子信息产业公信力。 (二)技术发展引发安全担忧 随着“数据驱动”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新技术的应用场景,给我们带来快捷的同时,安全隐含也不断突起。传感技术、万物互联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身份信息、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在网络空间快速传播。2017年,各种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恶意软件导致信息泄露,诈骗信息、勒索病毒的出现,极大的干扰了我们正常的生活。 (三)技术发展引发就业冲击 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为我们带来红利的同时,也给在各行各业的大量劳动者带来巨大的冲击。比如京东已经运行的无人超市将很有可能取代大量收营员;京东无人配送车也正式开启常态化的配送运营,可能会取代大量的快递员;Siri的诞生也让客服行业就业岌岌可危。电话推销员、保险业务员、接线员、前台、打字员、会计等传统行业的就业人员都有可能将人工智能取代被取代。 (四)产业发展不平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一哄而上”的发展模式,虽然总体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国家大力资助集成电路产业,各企业在基金感召下纷纷追捧这股热潮,虽然产业模式迅速提升、产业链迅速搭建,但在这股热浪退下后,很可能无法实现高端突破,其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将会面临困境。 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应用对策 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一是要抓住全球化浪潮,二是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监管力度的加强与适时国家的发展战略调整;三是加强电子信息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推进产业创新。 (一)抓住机遇,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我们应当利用全球化趋势,抓住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趋势加强的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在国内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强化技术跨国交流与联系,壮大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实力和全球地位。 (二)加强引导、监管 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必须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市场活力与政府的引导、监管能力。在加强引导方面,政府需要在确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的同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鼓励企业原始创新。同时,政府还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迭代完善尖酸方式,创新监管模式,改善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法律环境。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建设 新的生产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了准入门槛,造成核心人员的缺失,新模式下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尤为重要[4]。首先,国家政策应当鼓励有相关技术背景的高校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包括新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高校、企业应当积极联合建设培训基地,创建综合学界和业界培训课程;高校应当创造出灵活、生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编写前沿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知识与最新实用技能。 四、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不平衡、市场监管不足、还未处于全球领先的状态。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与可持续性前进,为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国家必须加强监管与引导,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完善的法律环境;必须抓住全球化的机遇,鼓励跨国技术的交流;同时还需要重视新人才的培养,重视相关教育机构的构建,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国平卢明华.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41(4). 63069 [2] 陶于祥, 袁野, 樊自甫, 万晓榆. 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1). 89-95 [3] 张于喆.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及政策建议. 宏观经济管理. 2018. (03). 53-60

信息产业发展报告

信息产业发展报告 2007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依托“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打下的基础,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高速增长,占全市GDP的比例逐年升高,2007年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为49.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7.16%,信息产业已成为全市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和增强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 一、充分发挥产业发展资金的作用,助推产业发展 为促进我市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给企业提供有效扶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信息产业发展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信息产业发展,靖贵阳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意,建立了“贵阳市信息产业发展资金”并拟订了《贵阳市信息产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信息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工作,理顺项目审批流程,完成了信息产业发展资金的立项、审核等工作。在2007年内对全市30多家信息技术企业给予500万元资金扶持,支持IT优势和重点项目10个,其中动漫及网络游戏类项目3个,信息产品制造业项目3个,软件项目4个,共支持资金170万元。完成“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租赁费用及贵州华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基于CAN/LIN网络的汽车车身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的申报工作。启动第二批信息产业发展资金项目的申报。 二、积极组织实施“1261”工程,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 与市经贸委共同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1261”工程,在总结“1050”企业信息化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强了对建成的信息化项目的验收和后评估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引导作用。现已完成2007年“贵阳市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申报项目130项,总计申报资金5231万元;下达企业信息化项目85项,标准软件55项,共计扶持资金1200万元。完成贵阳市新天光电公司信息化系统等33个项目的验收工作。 三、抓住动漫产业契机,促进和推动信息产业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文件精神[国办发(32)号文],于2007年7月12日“贵阳市数字内容产业园”举行了揭牌仪式。产业园获得了省经贸委、科技厅、信息产业厅和省新闻出版局共同授牌的全省唯一的数字内容产业示范园称号。“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的建设思路:以动漫产业为突破口,在我省打造一个规模较大,产值较高,衍生产品丰富的数字内容产业园,以加速产业积聚,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和推动贵阳市信息产业的发展。入驻产业园的动漫企业、软件开发企业、和设计工作室已达14家,企业员工230人。入园企业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动漫企业6家、软件企业4家、数字电影媒体企业1家、衍生产品加工企业1家,设计工作室2家,完成产值6400万元。目前,《贵阳市动漫产业发展规划》已由省科技厅立项,规划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邮政及电信运营业快速发展 (一)邮政 【概况】2007年,市邮政局抓住邮政体制改革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工作模式,切实提高质量,企业得到平稳发展。 1.在加大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发展重点业务、竞争性业务。速递物流类业务紧紧围绕“优化作业流程,实行一体化运作的基础上,推进速递物流板块的业务、客户、网络资源三方面实现整合”这一主线,在经营思路上紧扣市场,牢牢抓住重点项目,全力打造“EMS”和“中邮物流”两大品牌形象。全年速递业务完成收入2801.72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鲜花礼仪收入完成6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8%;证照类收入完成4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6%;物流业务收入完成881.4万元,比上年增长62%。省内一体化业务收入完成209万元,比上年增长45%;中邮快货业务收入完成53.9万元,比上年增长3253%;航空货代业务收入完成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61%;整车直递业务收入完成441万元,比上年增长57.5%。

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信息产业的概述 (一)信息产业的含义。信息产业主要是由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信与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开发业(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电子出版业、其他信息内容业)三大产业组成,它是一个国家构筑信息基础设施并使其正常发挥效益所必须的产业。 (二)信息产业的特点。传统产业如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在其运行过程中,处处离不开信息的处理、传输、获取和使用。产业信息化的结果催化了信息产业的出现。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它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它是辐射面广的高渗透型产业:它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它是高资金、高智力投入的产业;它是省资源、省能源、无公害产业;它是高效益、高产出、高增值的产业。因此,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 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信息产业的市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开拓。近五年,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健、务实的措施以及优惠的扶持政策,我国信息产业在全球剧烈动荡、发展低迷的情况卜,一直保持着二倍的速度健康发展。 以下是我国信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年份企 业单 位数 工 业总 产值 资产 总计 固定 资产 原价 固定资 产净值 年平均 余额 负债合 计 流动负 债合计 所有 者权 益 利润总 额 本年 应交 增值 税 全部从业人 员年平均人 数(万人 2008年14347 12296 2007年14091 25190 2006年9709 2005年8868 10273 从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通讯设备、计算机行业正在一年年迅猛发展。 企业的数量从2005年的8868个发展到2008年的14347个。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 2. 1通信业 我国通信业近年来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也最快,发展模式己由羊断经营转向竟争开放,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通信综合能力基木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据中国信息年鉴和中新网披露:2001年我国的通信网络己形成“八纵八横”的格局,光缆线路总长度为197万公里,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659个城市,2 070个县(区),还开通了中日、中美、亚欧等多条陆地和海底光缆。经过2002 .2003年的发展,中国电信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光缆总长度达到271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达54. 7万公里;基础数据网络端曰规模达到140万个,互联网拨号服务器端曰346万个; 中国己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传输网,端到端的宽带应用环境正在形成,促进了电信网络向基于11'的宽带综合业务网转变。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己跃居世界第一,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全社会通信消费的增长。2003年我国电话用户新增1. 12亿户,总数达到5. 32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0lc o其中固定电话总数为2. 63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己达2. 69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20. 8部/百人,全国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89. 20lc ,互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8年10月28日)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带来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普及应用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何全面把握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明确我国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取向,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信息技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大机器工业时代;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以电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20世纪下半叶,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迅速席卷全球,使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从以工业化为主导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变,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世界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见图1)

1.1信息技术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化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科技发展史表明,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到实现产业化往往需要经历很长时间。与以往相比,当代信息技术创新更加活跃,计算机、微电子、软件、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工艺和性能加快更新(见表1)。1965年,摩尔(Moore)对集成电路集成度翻番现象作出预测。从后来的情况看,1960~1975年,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平均每年翻一番。1970~2004年,动态存储器中的晶体管数大致每18个月翻一番,微处理器大致每24个月翻一番。1971~2006年CPU上单个晶体管成本大约每7年下降1个数量级,集成电路的性价比明显提高。(见图2) 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广泛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硬件制造与软件开发相结合,物质生产与服务管理相结合,实体经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管理等的现代科学技术。初中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信息技术是什么不太明白,本节主要从总体上给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为以后学习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 ·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 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 3.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搜索查找信息发展、信息技术与其它科学,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体验信息时代发展快速的感受。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难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有关信息传输媒介的音像资料。 2.有条件的可用网络教室上网搜索有关知 识。 五、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知识、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协作完成,教师辅导。 七、教学教程: (一)、温故互查 1.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 2.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息的发展和趋势的知识。 (二)、设问导读 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设问导读,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 次革命。 (三)、自我检测 (学生活动自我检测: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摘要:近几年,在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 针对我国当前空间信息产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GIS;资源共享;专业人才;自主创新 1 当前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首 先要对空间信息系统有一定的认识。空间信息系统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对空间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和应用等,其中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 息系统由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库、分析应用模型和图形用户界面及系统 人员组成,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为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信息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球信息、资源、环境的一个缩影,可以将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上的资源、环境以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反映,通过计算机技 术以及其他技术的结合,完成对空间信息的采集、保存、管理、应用等,在空间信息系统 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关系着地球表面信息的采集、管理、应用以及对相 关信息的发布等,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得到突飞猛 进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其在空间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当前国际上提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以后,全球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地理信息系统得到飞速的发展,并且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效益。因此我国很多企业开始投身于和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产品研究和生产中,进而推动 了我国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 我国近些年对空间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空间信息系 统研究和发展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发展中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首先,企业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在空间 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将其发展的主导方向进行明确,是将其经济增长空间进行扩 展的必要选择,但是当前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将其产业的发展主导方向确定,进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中,需要将主导产业、龙头产业、 商业产业等进行结合,不让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孤立的状态。 其次,当前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完全实现空间信息共享。当前我国 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中,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空间信息共享体系,大多企业都是以个体为主 进行业务行为,企业间的联系性不强,没有空间信息空间的平台和渠道。正是因为没有一 个完整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所以很多地理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无法真正地完成空间信息资 源的转换和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出现重复建设、重

信息技术发展规划.doc

小岔乡九年制学校信息技术 教育发展规划 在新的世纪,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运用于学校教育,将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乃至办学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自治区教育强县实施细则》等纲领性文件都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硬件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学校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重视和优先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进行科学、统一的规划。学校以2006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我校配置机房及远教系统为契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概况 近年来,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有较大规模的投入,不断探索技术更先进、理念更超前的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之路。 全校14个普通教室,其中3个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由台式电脑、液晶投影仪、多媒体讲台、幕布、有线电视频道增补器、音箱等组成。卫星下载由台式电脑、液晶投影仪,远教接收系统等组成。小学部各班由实物视频展示台和34#彩电组成。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目前由教导处负责管理,配备一名专职网络管

理员,要负责网络运行和学校电脑的维护。目前,我校28名教职员工其中专职教师27名。 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规划 (一)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现代化”,并要求“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因此,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完善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2007年—2010年的具体目标是: (1)全面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和网络软件建设,做到设施完善,功能明确,作用突出。 (2)提高全校45岁以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水平,使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教育因素。 (3)完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效率,推广课堂交互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效益。 (4)加大对教师的校级培训力度,多管齐下,加强考核与监督,进一步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地派出教师参加上级培训及社会上的培训。 (5)加强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教学研究,

201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

201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 最具活力中小企业申报书 企业名称: 通信地址: 申报日期: 年月日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2019年2月 填表须知 一、申报书需要逐项填写,实际内容不发生的,请填写“无”,数据有小数时,保留到小数点 后两位。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须在承诺书上签字,加盖企业公章,否则视为无效。 三、“基本情况”栏目 “主营业务范围”须填写测绘地理信息业务。 四、“财务情况”栏目 1.营业收入:年度营业收入根据企业审计过的财务报表如实填写。 2.测绘地理信息业务营业收入:申报企业主营业务为测绘地理信息的,同“营业收入”;申报企业为综合业务的,须剥离非测绘地理信息营业收入。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3.按业务类型、用户类型、市场区域的各细分项目营业收入总和,均需与2018年度测绘地信营业总收入一致。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4.业务类型:依据《地理信息产业统计分类(2017)》划分,具体如下。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地理信息服务:遥感测绘服务(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下管线测量、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等)、地图服务(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地图编制、互联网地图服务,地图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地图文化创意等)、导航定位服务(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网等服务,基于地理位置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地理信息系统服务(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基础地理信息和专题地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整合应用的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按照用户需求进行的地理信息集成、开发服务,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地理信息大数据服务等)及其他地理信息服务(地理国情监测服务以及其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地理信息硬件制造与软件开发:测绘仪器制造、地图文化产品制造、导航定位芯片及终端设备制造、遥感仪器及装备制造、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软件、测绘软件、遥感软件、导航定位软件、地图制图软件、地理信息安全软件等开发)。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应对方法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应对方法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主的成熟区域。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关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 信息产业不仅在各种经济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国防也有其更重要的应用。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防与主权,尤其是在奉行实力政策的国际舞台上,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大对信息产业开发的投入不仅是经济上的利益问题,同时对国家的主权以及人民的尊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东莞、长江三角洲、天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模式三地发展模式特点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很强的外资直接投资推动、政府间接培育、中央政策鼓励大量引进外资,地方政府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特点。但不同区域由于地方发展历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呈现出较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东莞卫星平台式集群模式。其特点:发展基础来自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台湾接单(含研发和运筹),东莞生产,香港出口。最大的特点是,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上,更低成本地嫁接了台湾IT产业发展的模式,即透过企业间十分发达的网络化联系实现灵活的生产协作,大中小企业合作,上下游联动,形成了典型的卫星平台式集群结构。长江三角洲大、中企业聚集模式。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型于21世纪初,起步晚,但起点高,并以大中企业的聚集为主。发展机制可归结为台湾产业界与电子信息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战略布局互动的结果。产业群的发展趋势是,大型跨国公司逐渐成为集群的核心。特点是价值链分工以若干个大企业为核心,新企业的衍生多为基于这些大企业的纵向衍生,同时也伴有少量横向衍生的模式。集群中辅助性企业都以这些大企业为核心进行衍生,在企业之间以市场交易的方式配置资源,在核心大企业之外存在大量辅助性企业,它们大多与某一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其外围。天津:单核状集群模式。天津信息产业集群形成的直接动力是来自美、日、韩的跨国公司,产业群成长的根本动力是建立在供给与需求机制上的跨国公司与当地国有企业之间产业链的融合。产业群的形成使得天津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并成为天津市的主导产业。天津的电子信息产业群呈现出明显的单核状结构特征。产业群的单核企业为大型跨国公司。 2.三地发展模式之比较 东莞集群模式:台湾接单(含研发和运筹),东莞生产,香港出口。典型的卫星平台式集群结构,该模式地方根植性不足,企业容易发生区位转移,有产业“空洞化”风险。长江三角洲集群模式:发展机制可归结为台湾产业界f包括资金、企业家和技术等)与电子信息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战略布局互动的结果。大型跨国公司成为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力量。起步晚但起点高,是一种大、中企业的聚集型的集群发展模式。天津集群模式:群集形成的根本动力是建立在供给与需求机制上的跨国公司与当地国有企业之间产业链的融合。大企业从非核心业务中退出,给本地中小企业留出了发展空间,呈现出明显的“单核状结构特征。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效应明显不足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类企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产业的规模效应明显不足。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很多应用领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或完整的产业链,市场化程度不高,在国际、国内影响力有限。 2.产业发展联动效应较弱 传统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互动性较弱,未形成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信息化与电子信息产业的互动发展有待深化,信息化的推进没有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需求和市场基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分支也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未来将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二、现代通信技术向着网络化,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也催生了信息技术的成长,一方面,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量有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衍生于信息技术的行各行各业也竞相发展。 三、信息技术将会促使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 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将紧密集合,这将是信息技术的作用面和影响面更为宽广。 总结:从以上各个方面综合来看,信息技术有一些共同

的发展趋势: (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紧密联系的,随着要传递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趋势。因此从器件到系统,从处理、存储到传递,从传输到交换无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发展。 (2)综合集成。社会对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采集、处理、存储与传递的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的结合,各种媒体的结合,各种业务的综合都体现了综合集成的要求。 (3)网络化。通信本身就是网络,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网络化。各个使用终端或使用者都被组织到统一的网络中,国际电联的口号“一个世界,一个网络”。虽然绝对了一些,但其方向是正确的。 而在这种共同趋势下信息技术所面的主要问题就是信 息技术人才的缺乏,技术人员的培养速度远远比不上人们对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增长速度。 总之,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市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成为大势。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姓名:李小燕 学院:数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5班 学号:20090512048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作者:李小燕 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数学学院2009级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被视作现代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基础。在全球信息化大势所驱的影响下,我国的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不断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全球占有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信息经济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清楚的了解我国信息经济的发展全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本文从我国信息经济发展的环境,信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一、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概述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资源基础,经济基础和科技发展基础。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又称资讯经济,IT经济。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是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不断发展起来的。所谓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在信息经济中,居重要地位的则是芯片、集成电路、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光纤光缆、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数据传输、信息网络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环境保护、航天与海洋等新兴产业部门,同时,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部门通过产业化而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信息科学理论的日趋成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世界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信息产业也逐渐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人类迄今为止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信息产业以不同寻常的速度迅速崛起,进而成为“新经济”的表率,并非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行为,而是出于该行业创新能力强,技术更新快、竟争激烈等特点,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形成的自然现象。信息产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人们对于何为信息产业还未形成一致看法,美国学者波拉特将信息产业定义为“从事信息生活、传播、处理、储存、流通和服务的生产部门”。所以可以把信息产业定义为以现代新兴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信息资源搜集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信息经济的结构特征 信息经济既具有与其他经济一样的特征,也具有一系列它所特有的结构特征.随 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广泛应用,近些年来,世界信息经济的结构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信息经济的结构特征越来越明显,主要体 现在以下方面: 1.信息经济的企业结构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传统的企业结构都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而新兴信息企业结构都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不但投资少,效率高,最终还将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得到全面发展。 2.信息经济的劳动力结构是智力劳动型的.企业结构的状况决定着劳动力结构的状况,由于新兴信息经济的企业结构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而以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软件编制人员等脑力劳动者为主的劳动力结构也必然发生根本变化,传统体力劳 动者将经过再教育成为新的脑力劳动者.

2017年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分析报告

2017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报告 (宋超智) 2017年,在国家后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不断突破、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坚持改革创新发展,优化地理信息供给结构,不断拓展“地理信息+”新的服务业态,尽管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产业规模增幅有所放缓。但是,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仍保持了稳定增长、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 第一部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一、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1、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2017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利用统计数据测算和大数据分析显示,2017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5180亿元,同比增长%。 2、测绘资质单位数量稳步增加 截至2017年8月底,全国测绘资质单位数量突破万家,较2016年末增加%,其中,甲级单位数量首次突破一千家。十八大以来,为减少同质化竞争压力,国家局适度控制传统业务领域单位升甲,甲级单位数量在增速为%,有所减缓;由于行业内人员、装备水平整体提升,乙、丙级单位数量增加较快,分别为%、%,丁级单位增速为%,小幅下降。 3、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测绘资质单位从业人员数量为4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40万人,占比由2012年的66%提升到85%。截至2017年8月,全国取得注册测绘师资格的人数为13106人。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企事业单位实力总体提升 十八大以来,测绘资质单位总体实力大幅提升,平均产值和人均产值分别增加33%、27%,甲级单位更为显着,分别提升50%、42%。甲级单位完成的产值从262亿元增长到529亿元,占比从49%增加到57%。 2、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十八大以来,测绘资质单位中民营企业的数量、所属从业人员、完成的产值大幅增长,在测绘资质单位的占比显着提高。截至2017年8月底,测绘资质单位中民营企业数量达11264家,占比达62%,但民营企业资质等级相对较低,人均产值万元,低于资质单位平均水平。 3、百强门槛显着提高 从中国地理信息协会评选的2017年百强企业中,按2016年测绘地理信息产值计算,最低入围门槛亿元,较2014年提高了亿元,最高值为亿元,平均值为亿元,各项指标均显着提升。 百强企业测绘地理信息产值总计254亿元,同比增长27%;占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的%,较去年提升个百分点。其中,有30家企业的产值同比增长超过50%。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施规划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施规划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施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 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不含电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及电信服务企业)完成产值2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工业增加值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1.2%。目前全市纳入电子信息产业统计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有238家,企业从业人员数约3.6万人。 (二)产业优势。 1.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显现。高新区初步形成了软件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经开区形成了以捷敏电子、国晶微电子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新站区即将形成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器件和电子原器件产业基地,老城区形成了以中国科大、工大、大学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人才培育基地。此外,与电子信息产业密切相关的汽车、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等优势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近年来,企业承担国家863等科技攻关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千余项。由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开发的 第 2 页共 19 页

“基于本体的交通系统驾驶员个性化培训技术开发及标准化”项目、科大讯飞开发的“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项目、美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SS——型数字化色选机”项目、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CR12002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 息平台”等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3.软件产业及外包发展迅速。年,软件、系统集成、软件出口及外包收入40亿元,年达到约52亿元,同比增长32%。至年底,全市软件产业已认定并通过年审的软件企业共250余家,已登记软件产品1100余件。软件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的企业有10家,超千万元的有35家。软件产品应用范围涉及语音合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安全生产、交通监控、企业ERP、网络通信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软件企业。软件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相互拉动,逐步形成稳步、快速发展的趋势。 4.基础条件与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改善。市是国家唯一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龙头城市,具有较为明显的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商务成本和区位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环境和发展所需的保障条件已得到了极大改善,初步建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资源共享体系,为重大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导产品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行业重点 第 3 页共 19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