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17大厦工程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9.03 MB
- 文档页数:9
天津市117大厦商业部分基坑支护方案分析更新日期:2009-03-24 01:15:05 点击:235天津Goldin Metropolitan 117大厦商业部分建筑高度为607m,地上117层,地下3~4层,主楼平面尺寸为67×67m。
本工程的基坑面积为193×264m,整体基坑面积大,开挖深度深,施工难度大。
基坑的围护结构采用“浅层卸土放坡,深层板式围护结构结合内支撑”的多梯次联合围护体系。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粉土和粉砂层。
采用岩土工程专业软件FLAC-2D进行数值计算,选取典型的计算剖面并简化,建立平面数值模拟的模型,模拟基坑开挖的全过程,预测分析基坑在浅层两级放坡及深层围护结构下分步开挖的变形规律。
由于基坑的范围巨大,在计算时考虑对称选取一半的剖面建模计算,水平方向为X向,竖直方向为Y向,基坑范围外的水平方向影响区域外沿约50m,深度取至第8层。
模型大小为199.5m×53.5m,11100个节点。
钻孔灌注排桩采用Pile单元进行模拟,地下连续墙和混凝土支撑均采用Beam单元来模拟,其中地下连续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interface界面单元和Beam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FLAC程序中的Pile 单元可以模拟桩与地基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桩与地基土之间的界面通过切向弹簧和法向弹簧来模拟,弹簧性状为非线性,桩与地基土之间可以通过Pile单元的节点来传递力和位移。
根据计算结果,基坑采用“顺作法”的开挖方式和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形式,在基坑开挖卸荷时所产生的坡脚变形和围护结构的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因此,认为本方案是合理、可行的,但在实际基坑的施工过程中,需加强监测,及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利的措施,以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和稳定性。
天津117大厦以其597米的高度以及创下的一连串“国内第一”成为建筑业的焦点。
该工程体量巨大、结构复杂,施工组织难度高、工期异常紧张。
日前,地下室结构顺利封顶,四台“巨无霸”塔机已经正式上岗,整个工程全面进入地上施工阶段。
按照计划117大厦将于2014年11月底32层以下将实现提前营业,届时,天津市民将提前走进这座令世界瞩目的世界摩天大楼。
这座117层、总高度达到597米的大厦目前稳坐"亚洲第一高楼"位置。
“巨无霸”塔吊春节前就位一台赫赫有名ZSL2700动臂塔机目前已矗立在由中建三局承建的天津高银117大厦项目建设现场,进行主塔楼钢结构的施工吊装。
不过很快又将有1台同型号的“兄弟”以及两台稍小型号的“朋友”加入到主结构的吊装工作中。
以确保年内现场内共有4台“巨无霸”塔吊参与主塔楼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运输和钢构件的吊装。
117项目使用的ZSL2700塔机是全国第4台,华北地区第一台。
据介绍,这种塔吊为动臂式、内燃机动力、全液压控制、无级调速的重型塔机,六节起重臂总长为60米,最大起重量100吨/2倍率,在最大起吊半径60米处,吊重为31.9吨。
最大起升高度超过600米。
项目关键技术破解世界难题承担钢结构施工的中建钢构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天津高银117大厦工程钢结构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现场焊缝和巨柱尺寸均为世界之最,超长超厚钢板剪力墙焊接量大,焊接变形难以控制。
近日,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外籍院士许溶烈等8名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项目采用的《超长超厚钢板剪力墙变形控制关键技术》、《超高层(300米以上)钢框架-芯筒结构伸臂桁架施工关键技术》与《超高层空间网格结构三维递归匹配、动态纠偏技术》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世界级难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将确保项目工期如期完成。
32层以下主要为写字楼高银金融117大厦是滨海高新区高银金融CBD中标志性建筑,计划于2014年11月底32层以下实现提前营业;2015年8月30日实现大厦主体结构封顶;2015年12月底,外幕墙封闭完成;预计2016年8月底全部施工完毕并投入使用。
天津高银117大厦圈点多钢结构塔楼施工难度大天津高银117大厦从其设计之初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是因为这栋建筑拥有10项工程之最。
国内之最:结构高度597米;单体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单体建筑基坑土方开挖200万立方米;国内民用建筑工程之最:桩长度100米以上;桩长细比120,水下浇注C55混凝土;工程桩钢筋规格直径50毫米三级钢,底板C50大体积混凝土体量7万立方米;自密实砼强度C70。
钢结构巨型钢柱尺寸24米×22.8米更是达到世界之最。
这些看点使这栋目前国内在建最高建筑让人们充满期待。
目前大厦正在进行的是地下室结构工程,6.5米厚的大底板将使用20层直径50毫米的钢筋,这种钢筋单根重量就达到183公斤,铺20层重量高达12000吨。
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说,这种型号的钢筋在钢筋中是最粗的一种,需要定制。
普通住宅中使用的钢筋一般在柱子部分的直径22毫米,梁部的直径只有16~18毫米,所以在这里使用的钢筋直径是普通住宅的3倍左右。
117大厦最高部分的塔楼是钢结构,楼内设有4根巨型钢柱,巨型柱由中心钢柱和四个方向的翼墙组成,整体重量达到1500吨。
单根巨型柱根据运输及吊装设备性能拆分为45个单元,最大单元重59吨。
如此大体量的钢构件如何吊到高空,然后对接,就得使用M1280塔吊。
这种塔吊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只有10台,而117大厦的现场将会有两台参与施工。
117大厦工程基坑开挖面积13.9万平方米,相当于18个标准足球场。
地下室工程是地下3层,局部4层,总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地下室结构部分混凝土总量约37万立方米,钢筋总量约8万吨,钢结构总量约1.4万吨。
117大厦无论从技术难度、施工工艺、商务管控、项目管理方面都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在此过程中,也将会有多项技术创新、国家专利随之产生,将成为工程的亮点。
117大厦结构体系与选型工程概况中央商务区总体效果图117大厦结构体系与选型工程概况天津市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区 ——中央商务区一期 中央商务区 期117大厦 由117 大厦、总部办公楼、 商业裙楼、地下车库等组成。
总建筑面积84万m2。
各单体通过地下室结构连成 整体,地下室平面尺寸为 264mx368m。
在地面以上各单体以抗震缝 分开。
总部 办公楼 地下车库商业裙楼117大厦结构体系与选型天津高银117大厦 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为 597 米,共117 层,结构高度597m。
塔楼首层至93层将用作甲级写字楼,94 塔楼首 将用作 级 字楼 层至顶层将用作豪华商务酒店。
塔楼平面为正方形,楼层平面随着斜外立 塔楼平面为正方形 楼层平面随着斜外立 面渐渐变小,塔楼首层平面尺寸约65 米 ×65 米,渐变至顶层时平面尺寸约45 米 ×45 米,高宽比9.7。
中央混凝土核心筒为矩形,平面尺寸约34 米×37米,主要用作高速电梯间、设备用 房和服务用房。
工程概况117大厦结构体系与选型工程概况117大厦结构体系与选型工程概况¾结构高度597m,是国内在建结构高度最高的超高层建筑。
¾建筑高宽比达到9.5,是国内高地震烈度区最为细柔的建筑。
¾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超高层建筑结构与基础安全保障技 术研究》示范工程 ¾巨型柱面积约45m2,是目前世界上截面最大、承载能力最强、 施工难度最高的多腔异形钢管混凝土巨柱。
¾塔楼建筑底部中庭区人字形巨型支撑长度接近50m,是目前国 内自由长度最大的BRB斜撑。
¾国内超高层首次采用通道塔施工技术。
国内超高层首次采用通道塔施工技术 ¾国内实施全过程结构性态监测超高层建筑之一。
117大厦结构体系与选型工程概况¾基础筏板厚度6.5m,是目前国内民用建筑厚度最大的筏板。
中国在建结构第一高楼—天津117大厦项目概况天津117大厦天津117大厦,规划占地面积约1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3万平方米,结构高度达到596.5米,仅次于828米的阿联酋哈利法塔,成为世界结构第二高楼、中国在建结构第一高楼。
单体开挖面积相当于18个标准足球场。
天津117大厦,突破500米大关,成为世界第8座、中国第5座超过500米的摩天大楼。
在设计方面,为满足结构受力安全要求,大厦的120米长桩是国内房建领域最长桩基;为提高整体结构承载力,大厦使用防屈曲支撑,单根重量210吨,为国内超高层领域防屈曲钢之最;大厦建筑面积达84.7万平方米,为摩天大楼建筑面积世界之最;为提高工程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能力,117大厦项目一次性浇筑完成6.5万立方米大底板混凝土,创民用超高层建筑最大体积底板混凝土世界之最。
此外,117大厦通道塔500.61米的总高度成为全球最高通道塔;597.45米的单井道运行高度,创造了单井道运行高度世界之最。
工程概况:该工程总建筑面积84.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49.7万平方米。
117塔楼总高度597,结构高度596.2米,是中国结构第一高,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加矩形框架的结构体系。
大楼首层65米乘65米,4200平方米,向上以0.88度的角度逐层缩小。
顶层46米乘46米,2100平方米,是一幢集甲级办公、六星级酒店、旅游观光、精品商业为一体的特大型超高层摩天大楼。
117大厦擎天巨钻,至尊闪耀。
工程特点与施工关键控制点:在中国所有的摩天大楼中,117大厦塔楼结构最高,体量最大,工期最紧,由此带来的施工关键控制点有——1. 确保塔楼工期节点是第一要务,对施工组织安排提出的难度最大。
2. 垂直运输是117塔楼施工的大动脉,塔吊、施工电梯的投入和合理安排是大动脉的保障。
3. 全力以赴确保32层以下提前运营,科学组织将运营与施工的影响降到最低。
4. 厚钢板剪力墙、大吨位矩形柱制作加工与吊装焊接,复杂钢筋的穿插与避让,高强混凝土超高泵送等施工难题需逐项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