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图案之美(2)
- 格式:pdf
- 大小:14.98 MB
- 文档页数:20
《图案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技能目标: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装饰图案。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难点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准备:笔、纸张、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通过图片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图案之美》2.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说一说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你认为很漂亮的装饰图案。
生:有衣服上的字母图案,教师黑板报,还有的展示作业本上的几何图案......3.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目标,提高注意力。
二.探究阶段1.通过图片欣赏,师生一起讨论总结图案题材有哪些?风格有哪些?形式美法则有哪些?题材:植物,动物、人类、风景、几何形等风格: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现代图案形式美法则:对称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三.教师作品欣赏并进行分析。
四.教师示范并讲解。
五.学生作业练习并提出要求绘画步骤。
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图案制作方法、技巧)。
第一步:先确定自己想画哪种造型的图案。
第二步:构思造型有哪些特征。
第三步:开始作画(构图要饱满,形象生动,材料不限)第四步:上色(涂色要均匀)。
第五步:用黑色勾线笔勾边(线条要流畅)。
最后保持画面整洁。
六.作业展评互相欣赏讨论评价,体验成功感。
(自评——互评——师评)七.拓展阶段图案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大到我们生存的空间,图案已经无处不在,图案用它独特的美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有了图案的陪伴,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课后,请同学们调查、收集生活中有意义的图案,希望同学们用装饰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以致用,动手实践,美化自己的生活。
图案之美——探寻蓝印花布的图案美设计意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传承创新“设计”的内容。
首先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
在教学内容稍上做调整,将蓝印花布的图案作为重点研究。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蓝印花布纹样的图案寓意及基本构成方法,并用创新的绘画手段简洁又实用地突出主题。
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美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特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延伸至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改善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体会装饰图案所蕴含的文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图案的内容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蓝印花布装饰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创造的方法,感受中国文化的悠久与博大,认识图案艺术中的形式美是表达审美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教学准备:子孙桶、蓝印花布、可吸磁白板、磁性图案、笔、纸、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看,我今天带来一样东西,猜猜是什么子孙桶。
里面放着枣子,期盼“早得贵子”;花生寓意长生不老;桂圆、莲子等干果代表多子多福;再放进五只红鸡蛋,象征“五子登科”。
包着子孙桶的什么布——蓝印花布。
老师讲诉自己的故事。
老师就来自“蓝印花布之乡”南通。
这块包袱布,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
经历了我奶奶、爸爸,还有我,祖孙三代的结婚仪式。
看看它的图案有何特点寓意是什么有仙鹤、蝙蝠、蝴蝶、梅花、竹子等。
表达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中华博览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造型天地第2课熟悉的物品第3课情感的记录第4课人类的朋友经典魅力第5课耕牛·战马设计空间第6课花的变化第7课图案之美第8课装点生活世界之旅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
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2、自然界中的植物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发展阶段: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在中国画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图案的几种常见分类方法,通过不同类型图案的赏析,体会图案的内容美特征;2、掌握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图案的形式美法则,能够用形式美法则发现图案之美、生活之美;3、能够从内容美与形式美两方面进行思考,运用图案设计方法,有创意地设计装饰图案。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知识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其学习知识的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2、学会用美的眼光欣赏生活,用美的方式装点生活。
2学情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花的变化》一课的延续和发展。
课程内容从花卉图案扩展到植物、动物、风景、人物等多种图案,更加丰富与抽象。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思维能力,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从大量直观的形象中提炼出抽象的内容,帮助其理解、记忆、运用课程知识点。
总体来说,七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控力较弱,需要教师设置各种活动,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以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现代学生处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思维较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在创造力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创意设计,从而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师作品展示1、教师作品展示:一花一世界,每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在珍珠泉公园,盛装的孔雀永远是镜头的焦点;江南水乡,温柔秀丽,令人神往;作为一个自恋的人,老师把自拍照也画了下来,还印在了衣服上……2、教师提问:我想请大家观察一下,老师的画和现实的照片一样吗?得出图案的概念:这种非再现性的图形表现就是图案。
第七课图案之美(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了解剪纸的图案表现手法及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教法:讲授、示范教具:课件剪纸作品红纸剪刀马克笔一、复习巩固上节内容1.课件出示花的变化一课三种纹样图式,学生说出纹样名称。
2.出示图案之美一课三种图案种类图片,学生说出种类名称。
二、直入主题——剪纸练习(民间图案)1.拿出课前制作好的剪纸图案,问学生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欣赏剪纸艺术图片3.学生仔细观察不同内容的剪纸作品a.观察作品内容的表现形式,说出来b.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植物剪纸图案动物剪纸图案人物剪纸图案四种图案内容几何剪纸图案4.设计制作A.教师示范六角图案剪纸步骤一:正方形彩色纸对角对折三次;步骤二:画上图案步骤三:用剪刀沿图案边线剪出图案。
B.学生跟随练习或认真观察教师示范步骤。
C.学生动手制作,自己创作设计图案内容、样式,也可仿照教师示范作品制作。
D.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评价分组展示,评出作品完成最多、质量最高的一组,予以掌声鼓励,并授予本次学习活动“最佳制作小组”的称号。
四、课堂总结图案无处不在,它独特的美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有了图案的陪伴,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课后可以继续调查、收集生活中你喜欢的有意义的图案。
五、课后小记、反思首先,大部分学生对折纸的方法掌握的比较好,图案的设计也能用一些几何图形来运用,还是有少数同学对折纸和图案绘制上不是很熟练。
其次,本课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剪纸让学生体验、感受民间图案的魅力,所以讲授时应重点放在启发学生积极动手、勤于动脑。
自己动手,用折、画、剪的一系列活动感受创作的乐趣,感受民间图案剪纸的艺术魅力。
本节内容重在启发,在上课中的问题有:1.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热情没有被充分激发;2.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3.对最后评出的优秀作品鼓励及评价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