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8.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习题6-1在图P6-1所示的的各放大电路中,试说明存在哪些反馈支路,并判断哪些是负反馈,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直流反馈,哪些是交流反馈。
如为交流反馈,试分析反馈的组态。
假设各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可以忽略。
◆◆习题6-3 在图P6-1所示的各电路中,试说明哪些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哪些能够稳定输出电流,哪些能够提高输入电阻,哪些能够降低输出电阻。
解:(a)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也引入第一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和C F引入级间(整体)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故总体来说不能稳定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b)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三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c)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6-1】在图6.11.1所示的电路中,A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其中的图(e)电路,已知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U Z ,且电路处于线性放大状态,试写出各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式。
AR2RA∞R 2R FR 1u I +_u O +_u I +_u O +_(a) (b)(c) (d) (e)图6.11.1题6-1电路图解:图(a ):u O =-2u I ; 图(b ): 2O I 12R u u R R =⋅+;图(c ):u O =-u I +2u I =u I ; 图(d ):I1I2O 121()d u u u t C R R =-+⎰;图(e ): 2O Z O 23,R u U u R R =++ 故得2O 3(1)Z R u U R =+。
【6-2】电路如图6.11.2(a)所示。
1. 写出电路的名称。
2. 若输入信号波形如图(b)所示,试画出输出电压的波形并标明有关的电压和所对应的时间数值。
设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两个正、反串接稳压管的稳压值为±5V。
3. 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计算结果。
u i t (s)10-101234(V)图6.11.2 题6-2电路图解:1. 带限幅的反相比例放大电路;2. 当| u I |≤1V 时,电路增益A uf =-5;当| u I |≥1V 时,| u O |被限制在5V 。
波形如图4-3。
u I t /s10-101234/Vu O t 5-5/V0.1 1.92.1/s图4-3【6-3】在图 6.11.3所示的增益可调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中,已知R 1=R w =10kΩ、R 2=20kΩ、U I =1V ,设A 为理想运放,其输出电压最大值为±12V,求:1. 当电位器R w 的滑动端上移到顶部极限位置时,U o = 2. 当电位器R w 的滑动端处在中间位置时,U o = 3. 电路的输入电阻R i =图6.11.3 题6-3电路图解:1. 2o o1I 12V R U U U R ==-⋅=- 2. o o124V U U ==-3. r i =R 1=10k Ω。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第六章习题解答6.1 选择题1.在放大器中,BJT的放大作用是通过控制电流来实现的。
选A。
2.直流增益和交流增益是相对的概念,选B。
3.从负载电流和输入电流的比值来看,放大倍数是越大越好。
选D。
4.当输入电流为0时,BJT处于截止状态。
选C。
5.放大器的直流部分要避免供电电流太大,以防烧坏元件。
选D。
6.2 填空题1.放大器的三种基本参数是:放大倍数、带宽、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2.直流负载线上的点表示了:输入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关系。
3.简单的直流放大器由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一个放大足够大的放大倍数组成。
6.3 简答题1.请解释放大倍数的概念,并简要说明放大倍数与电流的关系。
放大倍数是指放大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比值。
放大倍数越大,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之间的比值就越大。
2.请简述放大器的主要分类和特点。
放大器主要分为电压放大器、电流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
其中,电压放大器以放大器输入端的电压变化为主要输出,电流放大器以放大器输入端的电流变化为主要输出,功率放大器以放大器输入端的功率变化为主要输出。
3.请简述直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并结合电路图说明。
直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直流信号放大,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改变输出。
例如,一个基本的直流放大器电路图如下:直流放大器电路图直流放大器电路图其中,V_in为输入电压源,R_in为输入电阻,R_out为输出电阻,V_out为输出电压。
当输入电压V_in为正时,会产生相应的电流流过输入电阻R_in,然后流经放大器,通过输出电阻R_out,最终产生输出电压V_out。
通过控制V_in的大小,可以调整输入电流,进而控制放大倍数。
6.4 应用题设计一个直流放大器电路,要求:输入电压为10V,放大倍数为2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定义,可以得到输出电压为20 * 输入电压= 20 * 10V = 200V。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直流放大器电路,使得输出电压为200V。
第六章答案负反馈放大电路1.试通过反馈的组成框图说明反馈的概念和特点。
反馈:就是将电路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元件(反馈网络),以一定的方式送回到输入端,以影响输入电压(或电流)的过程。
图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框图反馈必须包括正向传输的基本放大电路部分和将输出信号反馈回输入端的反向传输部分形成的闭环回路,反馈体现了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反作用。
其中x i为输入信号,x o为输出信号,x f为反馈信号,x id为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进行比较求和后得到的净输入信号。
所以有:x id=x i-x f 或x id=x i+x f,前者使净输入量减小,称为负反馈;反者使净输入量增大,称为正反馈。
2.什么是正反馈、负反馈?如何判断放大电路的正、负反馈?负反馈:引入的反馈信号x f削弱了原来输入信号x i,使净输入信号x id减小,增益|A|下降。
负反馈多用于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正反馈:引入的反馈信号x f加强了原来输入信号x i,使净输入信号x id增大,增益|A|上升。
正反馈多用于振荡电路。
判断正、负反馈常采用“瞬时极性法”。
瞬时极性法的思路是:先假定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在某一瞬间有一个正极性的变化,用符号“+”(或↑)表示,然后从输入到输出逐级标出放大电路各点的瞬时极性或有关支路电流的瞬时流向,再得到反馈信号的极性。
最后判断反馈信号是增强还是削弱了净输入信号,如果削弱,则是负反馈,反之则是正反馈。
3.什么是电流反馈、电压反馈?如何判断?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反馈信号的采样对象是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
反馈信号的采样对象是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断方法可以用“输出短路法”,即假设输出电压v o=0,即令输出端交流负载短路(R L=0),若反馈信号仍然存在,则说明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无直接关系,证明是电流反馈,否则为电压反馈。
4.什么是串联反馈、并联反馈?如何判断?串联反馈:反馈信号是串接在输入回路中,与输入信号在输入回路以电压相加减形式决定净输入电压,即v id=v i-v f。
第六章6.1图P6-1所示,RC 桥式振荡电路中,已知频率为500Hz ,C=0.047μF ,R F 为负温度系数、20k Ω的热敏电阻,试求R 和R1的大小。
解:由于工作频率为500Hz ,所以可选用集成运放LM741。
因提供的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故该电阻应接于R F 的位置。
为了保证起振,要求Ω=<k R R F1021,现取Ω=k .R 861。
根据已知f o 及C ,可求得Ω=⨯⨯⨯π=π=-677610047050021216.C f R o 可取Ω=k .R 86金属膜电阻。
6.2已知RC 振荡电路如图P6.2所示,试求:(1)振荡频率f o =?(2)热敏电阻R t 的冷态阻值,R t 应具有怎样的温度特性?(3)若Rt 分别采用10K Ω和1K Ω固定电阻,试说明输出电压波形的变化。
解:(1)Hz Hz RC f o 9711002.0102.822163=⨯⨯⨯⨯==-ππ(2)R t 应具有正温度系数,R t 冷态电阻Ω=<k R F 521(3)输出波形变化<3210101110=+=+Ω=Rt R K Rt F 停振 u o=0>311110111=+=+Ω=Rt R K Rt F u o 为方波6.3 分析图P6.3所示电路,标明二次线圈的同名端,使之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并求出振荡频率。
解:(a)同名端标于二次侧线圈的下端MHz Hz Hz LCf o 877.010877.0103301010021216126=⨯=⨯⨯⨯==--ππ(b)同名端标于二次侧线圈的下端MHz Hz Hz f o 52.11052.11010036010036010140216126=⨯=⨯+⨯⨯⨯=--π(c)同名端标于二次侧线圈的下端MHz Hz Hz f o 476.010476.01020010560216126=⨯=⨯⨯⨯=--π6.4 根据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判断图P6.4所示电路能否产生振荡,在能振荡的电路中求出振荡频率的大小。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一、(1)× (2)√ (3)× (4)√ 二、(1)B (2)C (3)A (4)D 三、(a )电流串联负反馈。
L31321f 32131 R R R R R R A R R R R R F u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12f R R A u -≈ (c )电压串联负反馈。
1f≈u A (d )正反馈。
四、(1)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2)。
,故因 190k 201f 1fΩ==+≈R R R A u五、因为f =105Hz 时,;,︒-==180dB 40lg 20'A ϕA 为使此时0lg 20<F A ,则需 210dB 40lg 20-<,即<-F F习题6.1 (1)B B (2)D (3)C (4)C (5)A B B A B6.2 (1)A (2)B (3)C (4)D (5)B (6)A 6.3 (1)× (2)× (3)√ (4)×6.4 (a )直流负反馈 (b )交、直流正反馈 (c )直流负反馈 (d )、(e )、(f )、(g )、(h )均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6.5 (a )交、直流负反馈 (b )交、直流负反馈 (c )R S 引入交、直流负反馈,C 2引入交流正反馈。
(d )、(e )、(f )均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g )R 3和R 7引入直流负反馈,R 4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6.6 (d )电流并联负反馈 1of ==I I F (e )电压串联负反馈 211of R R R U U F +==(f )电压串联负反馈 1of ==U U F(g )电压串联负反馈 211o f R R R U U F +==(h )电压串联负反馈 311of R R R U U F +==6.7 (a )电压并联负反馈 R U I F 1o f -==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4o f 1R U I F -== (e )电流并联负反馈 212of R R R I I F +==(f )电压串联负反馈 411of R R R U U F +==(g )电流串联负反馈 94292of R R R R R I U F ++-==6.813fo io f 12f o i o f fo io f 12f o i o f 1L1f L o 1i L o i o f 1 (h)1 (g)1 (f)1 (e) (d)R R UU U U A R R U U U U A UU U U A R R U U U U A R R R I R I R I R I U U A u u u u u +=≈=+=≈==≈=+=≈==≈≈= 6.992L 87942fL 87o i o f 14fo io f s L 21s f L 4o i o sf ))(()( (g)1 (f))1()( (e)R R R R R R R R U R R R I U U A R R UU U U A R R R R R I R R I U U A u u u ∥∥-∥∥∥++=≈=+=≈=⋅+=≈=6.10(d )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6-1 要满足下列要求,应引入何种反馈?(1)稳定静态工作点;(2)稳定输出电压;(3)稳定输出电流;(4)提高输入电阻;(5)降低输入电阻;(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7)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目的复习引入反馈的原则。
解(1)欲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因为静态工作点是个直流问题。
(2)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交流参量,电压负反馈属于交流反馈组态。
在四种交流负反馈组态中,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均能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输出电流也是交流参量,在四种组态中,引电流串联负反馈或电流并联负反馈均可。
(4)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或者电流串联负反馈。
(5)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如电压并联负反馈或者电流并联负反馈。
(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是一个减小输出电阻并提高输入电阻的问题,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7)输入、输出电阻均提高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什么会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把负反馈引的过深会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于是自激振荡就产生了。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AF=-1幅度条件AF=1=±(2n+1)π,n为整数相位条件a r g AF或者附加相移φ∆=±180°6-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号表示在括号内。
(1)一个放大电路只要接成负反馈,就一定能改善性能。
( )(2)接入反馈后与未接反馈时相比,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
( )(3)直流负反馈是指只在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反馈;( )交流负反馈是指交流通路中存在的负反馈。
( )。
(4)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那么电路所用各个元件都不必选用性能稳定的。
( )(5)反馈量越大,则表示反馈越强。
模电第6章课后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A.无信号源 B.无反馈通路C.无电源 D.无负载而所谓闭环是指。
A.考虑信号源内阻 B.存在反馈通路C.接入电源 D.接入负载(2)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
A.输入电阻增大 B.输出量增大C.净输入量增大 D.净输入量减小(3)直流负反馈是指。
A.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B.只有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C.在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4)交流负反馈是指。
A.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B.只有放大交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C.在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5)为了实现下列目的,应引入A.直流负反馈 B.交流负反馈①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②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③为了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④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⑤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
解:(1)B B (2)D (3)C (4)C(5)A B B A B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A.电压 B.电流 C.串联 D.并联(1)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应引入负反馈;(2)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应引入负反馈;(3)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4)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5)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负反馈;(6)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负反馈。
解:(1)A (2)B (3)C (4)D (5)B (6)A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填入“√”或“×”来表明判断结果。
(1)只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就一定能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2)放大电路的级数越多,引入的负反馈越强,电路的放大倍数也就越稳定。
()(3)反馈量仅仅决定于输出量。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习题6-1在图P6-1所示的的各放大电路中,试说明存在哪些反馈支路,并判断哪些是负反馈,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直流反馈,哪些是交流反馈。
如为交流反馈,试分析反馈的组态。
假设各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可以忽略。
◆◆习题6-3 在图P6-1所示的各电路中,试说明哪些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哪些能够稳定输出电流,哪些能够提高输入电阻,哪些能够降低输出电阻。
解:(a)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也引入第一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和C F引入级间(整体)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故总体来说不能稳定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b)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三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c)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d)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e)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f) 本电路是在射极输出器的基础上,再从VT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3引导回一个交流电压并联正反馈。
射极输出器本身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的作用。
但若不接电容C3,其输入电阻因受基极偏置电阻的影响,其值只能接近于Ri=Rb+(R1//R2)。
现由C3引回一个电压并联正反馈,由于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即VT发射极和基极的交流电位接近相等,则电阻R b两端的交流压降很小,故流过Rb的交流电流也很小,因而大大提高了电路的输入电阻。
这种将输出电压通过电容引回到输入回路以提高输入电阻的措施为“自举”。
此二题属于基本概念题,意图是判断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反馈的类型和作用。
◆◆ 习题 6-2 试判断图P6-2各电路中反馈的极性和组态。
◆◆ 习题 6-3 在图P6-2所示的各电路中,试说明哪些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哪些能够稳定输出电流,哪些能够提高输入电阻,哪些能够降低输出电阻。
解:(a) R F 引入电压并联正反馈。
(b) ① R F1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降低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 ② R F2引入电压串联正反馈。
(c) R F 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降低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
(d) R F 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e) R F 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
(f) R F 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降低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
此二题属于基本概念题,意图是判断主要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中反馈的类型和作用。
◆◆ 习题 6-4 设图P6-1(b)~(e)的电路满足深负反馈的条件,试用近似估算法分别估算它们的电压放大倍数。
解:(b) R F 引入深度的电流串联负反馈,有if U U ≈, 333c o o c e R U I I I -=≈= oe F e c e e e e F e e ef U R R R R R R I R R R R R U ⋅++⋅-=⋅++⋅=)(3133133131 31313)(e e e F e c fo i o uf R R R R R R U U U U A ⋅++-=≈= (c) R F 引入深度的电流并联负反馈,有if I I ≈, ss i R U I ≈ 21111211c o F e e o F e e e F e e f R U R R R I R R R I R R R I ⋅+-=⋅+≈⋅+=211c o F e e s s R U R R R R U ⋅+-≈ s e F e c so usf R R R R R U U A ⋅+-≈=112)( (d) R F 引入深度的电压并联负反馈,有if I I ≈, s s i R U I ≈ F o f R U I -= s F so usf F o s s R R U U A R U R U -==⇒-=(e) R F 引入深度的电压串联负反馈,有uuuf F A 1≈ 22211R R F A R R R F F uuuf F uu+=≈⇒+= ◆◆ 习题 6-5 设图P6-2(c)~(f)中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各电路均满足深负反馈条件,试分别估算它们的电压放大倍数。
解:(c) R F 引入深度的电压并联负反馈,有if I I ≈ 2R U I i i ≈ F o f R U I -= 22R R U U A R U R U F io usf F o i -==⇒-=(d) R F 引入深度的电压串联负反馈,有uuuuf FA 1≈ F uuR R R F +=22211R R F A F uuuuf +≈= (e) R F 引入深度的电流并联负反馈,有if I I ≈ 1R U I I i ≈c o F e e o F e e e F e e f R U R R R I R R R I R R R I +=⋅+-≈⋅+-= 11)(R R R R R U U A R U R R R R U e F ec Io uf c o F e e I +==⇒+≈ 本题的意图是针对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理解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 习题 6-6 如果要求当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A |变化25%时,其闭环放大倍数|f A .|的变化不超过1%,又要求闭环放大倍数为100,问|.A |至少应选多大?这时反馈系数|.F |又应选多大?解:251251%25%11111=即AF AdA A dA AF A dA AF A dA f fff +−→−===+⇒⋅+=250010025)1(1=⨯+=⇒+==f f A AF A AFAA01.00096.025002424251≈==⇒=⇒=+F AF AF本题的意图是理解负反馈对提高放大倍数稳定性的作用,而且提高的程度与反馈深度有关。
◆◆ 习题 6-7 假设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在无反馈时的um A .=-100,f L =30Hz ,f H =3kHz 。
如果反馈系数UU F .=-10%,问闭环后的uf A .、f Lf 和f Hf 各等于多少?解:09.911100%)10()100(11001-≈-=-⨯-+-=+=uuum um uf F A A A Hz Hz f F A f L uuum Lf 73.2113011≈=⋅+=kHz kHz f F A f H uu um Hf 33)311()1(≈⨯=+=本题的意图是理解负反馈对展宽放大电路通频带的作用,展宽的程度与反馈深度有关。
◆◆ 习题 6-8 在图P6-8中:① 电路中共有哪些(包括级间反馈和局部反馈),分别说明它们的极性和组态。
② 如果要求R F1只引入交流反馈,R F2只引入直流反馈,应该如何改变?(请画在图上) ③ 在第②小题情况下,上述两路反馈各对电路性能产生什么影响?④ 在第②小题情况下,假设满足深负反馈条件,估算电压放大倍数.uf A 。
解: ① (a) 局部反馈Re1引入第一级电流串联负反馈;Re2引入第二级的电流串联负反馈。
(b) 级间反馈R F1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R F2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② 如图,只需接入一个电容C F1与R F1串联,再用一个大电容C e2与R e2并联即可。
③ C F1与R F1引入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C e2与R e2引入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④ C F1与R F1引入深度的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有.1uu uf FA =215.13011111111.111=+=+=+==⇒+≈e F e F e uu uf F e e uu R R R R R F A R R R F 在第②小题情况下,假设满足深负反馈条件,估算电压放大倍数.usf A 。
本题的意图是训练判断反馈的类型和作用,理解交流反馈和直流反馈引入方法的区别,并估算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 习题 6-9 分别判断图P6-9各电路中反馈的极性和组态,如为正反馈,试改接成为负反馈,并估算各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设其中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
解:(a) 主要由R6引入级间的电压并联负反馈(另由R5引入第二级的局部电压串联负反馈)。
两级的理想集成运放应能提供足够大的开环增益,因此上述级间反馈应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即R6引入深度的电压并联负反馈,有if I I ≈ 2R U I I I ≈ 6R U I o f -= 101102662-=-=-≈=⇒-≈R R U U A R U R U Io uf o I(b) 主要由R6引入级间的电压串联负反馈(另由R5引入第二级的局部电压并联负反馈)。
两级的理想集成运放应能提供足够大的开环增益,因此上述级间反馈应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即R6引入深度的电压串联负反馈,有.1uu uf FA ≈1111011126262.622=+=+=+=≈⇒+≈R R R R R F A R R R F uu uf uu 本题的意图是训练判断由多个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中反馈的类型,并估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