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数学的起源 共48页共5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50 MB
- 文档页数:50
(完整)数学的来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数学的来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数学的来历的全部内容。
数学的来历
大约在300万年前,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记数,并以绳结的大小来表示野兽的大小。
数的概念就是这样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古埃及人较早地学会了农业生产。
尼罗河每年7月定期泛滥,11月洪水逐渐减退。
当时古埃及的农业制度,是国王分配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土地给每一个人,耕种的人每年提取收获的一部分交租。
如果洪水冲垮了他们所耕种的土地,他们可以报告国王,国王就派人前来调查并将损失的那一部分测量出来,这样,他们可以相应地少交一些租。
这种对于土地的测量,最终产生了几何学.实际上,几何学本来就是“土地测量”的意思。
数学就是从“结绳记数”和“土地测量”开始的。
距今两千多年前,在欧洲东南部生活的古希腊人,继承和发展了这些数学知识,并将数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古希腊文明毁灭后,阿拉伯人将他们的文化保存下来并加以发展,后来又传回欧洲,数学重新得到繁荣,并最终导致了近代数学的创立。
数学史课件引言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古代的几何学、算术学,到现代的微积分、概率论,数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智慧的辉煌。
本课件旨在梳理数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数学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数学史观。
一、古代数学1.古埃及与巴比伦数学古埃及与巴比伦是数学的摇篮,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两个文明古国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数学体系。
古埃及的数学主要用于土地测量、建筑设计和天文观测,如著名的金字塔就是运用了精确的几何知识。
巴比伦人则创立了60进位制,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希腊数学古希腊数学是古代数学的高峰,以几何学为主,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
古希腊数学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如勾股定理、黄金分割等。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古印度数学古印度数学以算术和代数学为主,代表人物有布拉马古普塔、巴赫斯卡拉等。
古印度数学家们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提出了零的概念,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中世纪数学1.中国数学中世纪的中国数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代表人物有祖冲之、秦九韶等。
中国数学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方法和定理,如高斯定理、秦九韶算法等。
中国数学家们还创立了完整的数学教育体系,对后世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阿拉伯数学中世纪的阿拉伯数学是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阿拉伯数学家们继承了古希腊、古印度等地的数学成就,并将其发扬光大。
阿拉伯数学家们创立了代数学,提出了方程、函数等概念,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近代数学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数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数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代表人物有笛卡尔、费马等。
这一时期的数学家们创立了解析几何、概率论等分支,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微积分的创立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创立了微积分,这标志着数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数学思想史讲义杜文久西南大学数学与财经学院1.数学史的意义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是一门累积性很强的科学。
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先的理论。
例如,数的理论的演进就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性;在几何学中,非欧几何可以看成是欧氏几何的拓广,溯源于初等代数的抽象代数并没有使前者被淘汰;同样现代分析中诸如函数、导数、积分等概念的推广均包含了古典定义作为其特例,…。
可以说,在数学的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彻底推翻前人建筑的情况。
如果我们对比天文学的“地心说”、物理学的“以太说”、化学的“燃素说”的命运,就可以看清数学发展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这种特点。
因此有的数学史家认为“在大多数的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为下一代人所拆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人所破坏。
唯独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
”这种看法形象地说明了数学这幢大厦的累积特性。
因此当我们为这幢大厦添砖加瓦时,有必耍了解它的历史。
经过儿千年的发展,现代数学已变成成一株茂密的大树,它包括了约60个二级学科,400多个三级学科,更细的分科已难以统计。
面对着如此庞大的知识系统,职业数学家越来越被限制于一、二个专门领域。
庞加莱(H.Po加“心,1854-1912)曾经被称为“最后一位数学通才”。
虽然比他稍晚的希尔伯特(DH〃呢灯,1862—1943)也跨越过众多的领域, 但这样的数学家毕竟越来越难得了。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
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甚至会面临危机。
例如无理量的发展、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 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等等,这样的例子在数学史上不胜枚举,它们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而这种过程在通常的教科书中是看不到的。
因此,可以说不了解数学史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数学科学。
如果不去追溯自古希腊以来各个时代所发现与发展起来的概念、方法和结果,我们就不能理解前50年数学的目标,也不能理解它的成就。
第一讲:数学史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下属的一个重要分支。
和所有的自然科学史一样,数学史也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数与形概念的产生人类在蒙昧时代就已具有识别事物多寡的能力,从这种原始的“数觉”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
原始人在采集、狩猎等生产活动中慢慢地发现原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共通的东西,即它们的单位性。
同样,人们会注意到其他特定的物群,例如成双的事物,相互间也可以构成一一对应。
这样就产生了数的初步概念-----一定物群所共有的抽象性质。
当人们对数的认识越来越明确的时候,他们感到有必要以某种方式来表达事物的这一属性,于是导致了记数。
最早可能是手指计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手指计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产活动的需要,进而出现了石子计数,但是记数的石子堆很难长久保存信息,于是又有了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
所谓结绳记数是指在一根较粗的绳子上栓系涂有颜色的细绳,再在细绳上打各种各样的结,不同的颜色和结的形状表示不同的事物和数目。
结绳方法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其他许多地方都曾使用过,而日本琉球岛的居民至今还保持着结绳记事的传统。
而当到了黄帝、尧舜时代(约公前2491年一前2042年),创制了从一到十的数码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感到“结绳记事”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于是便开始向“书契记数”的时代迈进。
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终于出现了书写记数以及相应的记数系统。
下面是按时代顺序列举的世界上几种古老文明的早期记数系统:古埃及象形数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巴比伦的锲形数字(公元前2400年左右)------中国甲骨文数字(公元前1600年左右)------希腊阿提卡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中国筹码数码(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婆罗门数字(公元前300年左右)------玛雅数字(?)。
数学的诞生史
数学的历史开始于结绳记事。
大约在300万年前,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来表示事和数,并以绳结的大小来表示野兽的大小,数的概念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
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古埃及人较早地学会了农业生产。
当时,尼罗河每年会定期泛滥,淹没耕地,埃及国王便派人丈量每户损失的土地,以相应减免他们的地租。
这种对于土地的测量,最终催生了几何学。
数学就是从“结绳记事”和“土地测量”开始的。
约两千年前,古希腊人继承和发展了这些数学知识,并将数学发展为一门学科。
为何古代称“数学”为“算术”?在我国古代,“算”指一种竹制的计算器具,“算术”是指操作这种计算器具的技术,也泛指当时一切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
“算术”一词正式出现于《九章算术》中。
在隋唐时代,国家成立了培养天文家和数学家的专门机构一“算学”,它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数学系,教学用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书有《孙子算法》《五曹算经》《九章算术》等算术书。
从19世纪起,西方的一些数学学科,包括代数、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相继传入我国,西方传教士多使用“数学”,中国古算术则仍沿用“算学”。
1935年,中国数学会确立了“算术”的意义,而算学与数学仍并存使用。
直至1939年,清华大学才把“算学系”改为“数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