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3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发关注。
为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文将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问题原因、建设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通过对10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以下数据。
首先,百分之60的中学生曾有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的经历;百分之50的中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百分之40的中学生曾患有心理疾病;百分之30的中学生在校外课外活动上感到压力。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学习压力是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一些中学生在校外课外活动中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是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学业压力传统教育模式下,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巨大学业压力,他们通常需要面对繁重的作业和竞争激烈的考试。
这种学业压力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2. 家庭关系问题一些中学生存在着不良的家庭关系,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家庭暴力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3. 社交压力中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他们正要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交关系。
同伴关系问题、情感困扰以及社会期望等都给中学生带来了压力。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措施为了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应对策略。
2. 建立健康的学习氛围学校应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减少学业压力,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降低竞争压力。
3.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能够给予中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4. 增加心理辅导服务学校应设立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或者引进心理专家,为中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对象:本校初二、初三学生,共440人。
二、调查目的:本次面向初二、初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是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供依据和资料,借此也可以使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在十个因子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1、心理承受力差占总人数百比为46.45%主要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承受,不能积极面对现实,不能寻找办法解决问题,常常表现为逃避、抗拒、攻击、严重的还有自杀倾向。
2、情绪失调占总人数百比为44.79%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喜怒哀乐无常、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等问题。
3、适应性差占总人数百比为37.91%主要表现为对事情、环境、对人不适应等。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占总人数百比为34.36%主要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等。
5、焦虑占总人数百比为33.18%主要表现为对许多事情心烦、预感有坏事发生,心理烦躁、无缘无故紧张、担心自己有病等症状。
6、偏执占总人数百比为32.46%主要表现为不信任人,固执己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与自己作对,不能接受别人意见,我行我素等症状。
7、抑郁占总人数百比为31.28%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前途感觉无希望,对事情不感兴趣,生活没有目标,做事缺乏动力,得过且过,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8、敌对占总人数百比为30.81%主要表现为喜欢与人争论,不能控制脾气,爱挑人毛病,爱刺激别人,有攻击行为等。
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五、问题成因㈠、社会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是复杂和多方面,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看,对他们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1、学习、升学竞争引起的过度焦虑为了使成绩优异,学生学习负担沉重,整天埋头于书本,缺乏必要的放松休息。
还有一些学生过分为学习成绩担忧,精神长久处在过度紧张的状态,导致心理疲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初中生阶段,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身心发展等诸多挑战。
本篇文章将通过一项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以及如何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一部分:心理困扰在调查中,我们将初中生的心理困扰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如下:1. 学习压力:超过70%的初中生表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学业的巨大压力。
高额的学习任务、升学压力等都成为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这种压力不仅限于考试,还包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成绩的追求。
2. 情感困扰:超过50%的初中生表示他们在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
情绪波动大、对自己无法准确定位、和同伴间关系紧张等问题是他们最为关注的。
3. 自我认同:近30%的初中生表示他们在自我认同方面存在问题。
对自己的不满、自卑感、以及自我价值感缺失成为了他们的内心困扰。
4. 精神健康:大约20%的初中生表示他们面临着焦虑、抑郁、疲劳等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部分: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为了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以下关键因素:1. 学业压力:学业方面的压力是导致初中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课程紧张、考试成绩等都是他们无法回避的现实。
过高的期望和重复学习的行为,使他们感到无法承受。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冲突、对学习的过高要求、亲子沟通不畅等问题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友谊的建立、群体压力、欺凌等问题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4.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导致了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关注网络上的虚拟世界等因素,使他们与现实生活脱节。
第三部分:心理健康改善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改善:1. 学校支持:学校应当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学业压力、情感困扰等问题。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人们
的关注。
为了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报告旨
在总结调查结果,为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标
1.了解中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源。
2.探究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3.分析中学生面临心理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4.探讨如何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50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包
括心理压力源、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应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四、调查结果
1.心理压力源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最常面临的心理压力源包括学业压力(45%)、人际关系(27%)、家庭问题(18%)和未来发展压力(10%)。
2.常见心理问题
调查发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35%)、孤独感(25%)、厌学(20%)和抑郁(15%)等。
3.应对方式
中学生面临心理压力时,他们主要采取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方式。
积极应对方式包括寻求帮助(30%)、思考解决方法(25%)和参加户外活动(20%)等;而消极应对方式则包括逃避问题(15%)和沉溺于网络和游戏(10%)等。
4.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建议:
(1)加强心理教育,教会学生正确应对压力的方法;
(3)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家庭关系;
(4)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减轻学业压力。
五、总结。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引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高强度学习与人际压力,使得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状况,我们展开了一次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本报告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压力来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初中生的主要压力来源有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家庭压力和自我压力。
学习压力是最显著的,高考竞争激烈,成绩差距过大的学生会感到压力。
人际关系压力来自于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适应性差的学生常常感到紧张。
家庭压力主要来自父母的期望,以及家庭环境的改变。
自我压力则是对自身要求过高而产生的。
二、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和情绪波动。
在调查中,高达60%的学生表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其中主要集中在学业和社交方面。
抑郁情绪占比20%,这可能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家庭环境有关。
自卑情绪较为普遍,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会产生自卑情绪。
情绪波动主要表现为易怒、易激动等。
三、心理健康影响学习方面,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和学习效率低下。
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冲突增加。
此外,心理健康问题还可能引发学生逃避家庭、社交活动,甚至影响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建立。
四、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积极的解决途径包括个人调适和社会关怀。
个人调适包括建立良好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放松身心。
社会关怀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家庭要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适当的支持;社会可以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减少学生的社会压力。
五、心理辅导与疏导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咨询制度。
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咨询心理辅导师,倾诉内心的烦恼。
此外,家长也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与子女一起分享情感,通过倾听和理解减轻孩子的压力。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为了解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以下是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一、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家庭和睦、温暖的氛围能够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家庭冲突、矛盾和不和睦会使学生产生压力和内心的恐慌,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二、学业压力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学业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初中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学业压力。
他们为了追求好成绩,在学习上努力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也因此导致了紧张焦虑、压抑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压力释放机制,以减轻学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同伴关系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初中阶段,学生逐渐独立并开始与同龄人建立更多的社交关系。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他们对同伴关系非常重视。
与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增强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我认同感。
然而,与此相反,同伴间的冷漠、排斥和欺凌行为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推动友好与和谐的同伴关系,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以预防和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
四、生活方式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初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生活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
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产生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如焦虑和抑郁。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呼吁学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适量使用电子产品、均衡饮食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五、自我认知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价。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6篇)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通用6篇)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1一、问题提出学习心理是人们尤其是学生群体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学习迁移等。
笔者于3月6月对黄骅市吕桥镇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
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研内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造成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调研方法: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问卷调查在吕桥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二、调研结果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1、教育价值观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仅有4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29%的学生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
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
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3.学习需求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
同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政治、历史、英语等学科对自己日后的生活帮助不大,更希望学习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的科目。
调查中还发现41%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三、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
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方面的健康水平。
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业压力和焦虑:初中是一个学业负担较重的阶段,调查可以关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和焦虑程度,例如每天学习时间、是否有考试焦虑等。
2.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可以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关系、家庭氛围是否积极、受否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等。
3. 社交情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多人会有社交压力和困惑。
调查可以了解孩子在同龄人中的交友情况、是否受到欺凌或排斥等。
4. 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可以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例如焦虑、抑郁、情绪波动大等,以及是否存在自杀倾向或自伤行为等。
5. 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可以了解学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否有心理健康课程或活动,以及学生对这些教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可以帮助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制定学校和家庭的心理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本次调查是对八年级的47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心里非常健康的(1—10分)有7人,大致还属于健康范围的(10—18分)7人,心理存在一些障碍的(18—32分)5人,存在一定心理问题(33分以上)的8人。
一、主要表现:1.过度焦虑,烦恼的情绪反应2.敏感、缺乏自信和恒心。
他们对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产生动摇,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没有恒心。
3.注意力不持久,爱隐居,经常做白日梦。
临近毕业,一方面由于升学等烦恼的事情多,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想通过隐居的方式逃避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对未来的中学生活充满向往,经常做白日梦。
4.想驾驭别人,不服从,易激动。
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喜欢质疑和争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自以为已经长大了,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喜欢“对着干”,情绪易激动,难控制。
5.害羞。
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容易在异性面前害羞。
二、成因分析(一)生理因素的影响进入少年期的毕业班学生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在身体技能和形体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的大脑发育趋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性意识开始觉醒。
这些生理变化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的眼中的形象,由于世俗文化的牵制和约束而无法表达出来,造成情绪困扰,出现青春期焦虑,如注意力下降,爱出神遐想,对自己的身材或皮肤不满意,情绪起伏明显,从而对学习和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1.性格缺陷。
如过于孤僻、压抑、内向,过于急躁、固执、偏激、多疑,过于自卑或过于自信、好强,娇气、不善交往而游离集体等等是减弱学生抗衡紧张刺激能力,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模式,构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1. 背景心理健康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呈现出愈加突出的态势。
为了解当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本文进行了一次调研。
2. 调研目的和方法2.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
2.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10所初中学校,共计调查了1000名初中学生。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压力、家庭教育方式等。
3. 调研结果3.1 基本信息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55%,女生占45%。
受访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4岁。
其中,80%的学生来自城市,20%的学生来自农村。
3.2 心理健康状况* 45%的学生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过压力较大的心理困扰,其中学习压力最为突出。
* 30%的学生表示经常感到焦虑和紧张。
* 20%的学生表示经常容易发怒和情绪波动。
* 5%的学生表示疲劳感很强,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
3.3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学习压力:超过70%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过大,其中80%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 家庭环境:超过60%的学生认为家庭关系存在问题,其中40%的学生认为家庭冲突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 社交压力:超过50%的学生认为同学间的竞争和社交关系压力较大。
* 情绪管理:超过40%的学生表示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和管理能力。
4. 结论和建议4.1 结论通过调研发现,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压力以及情绪管理都是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4.2 建议为了解决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
* 家长应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并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困扰。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
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背景心理压力是一种个人主观的感觉,一般指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信息引起个人的一些生理问题或在心里所引起的不良应激反应,即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一时无法消除困难的一种被压迫的感觉。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
”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对于当代的00后初中生来说,几乎所有学生都感觉到了压力。
他们既要面对繁重的功课,又有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巨大期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各学科知识的难度不断增加、中考的临近,这种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八年级是一个起到承上启下、衔接和扭转作用的关键学期。
八年级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期,既能把初一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又能为九年级繁重复杂的功课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与此同时,八年级是分化的年级,能将成绩优秀的学生与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逐渐区分开的一个学年,两极分化逐渐浮现,学生的定位也逐渐清晰。
可以说,八年级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无论从中考还是更长远的成长生涯来看,这个时期就是一个积累精华、历练本领和树立方向的关键阶段。
因此,了解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设法减轻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刻不容缓的。
为此我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焦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
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各种社会思潮泛滥,以及独生子女的一些固有特征,使得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监测在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监测中,我们旨在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相关问题的存在,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是我们针对学生们做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的概要:1. 学生的压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们普遍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
高比例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常常导致他们感到紧张和焦虑。
同时,课业负担过重也被认为是导致心理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调查中,学生们对于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表达了不同程度的不满意。
许多学生缺乏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常常陷入情绪低落或易怒的状态。
3. 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与同伴之间的紧张关系。
他们感觉自己孤立无援,缺乏亲密的友谊和人际支持。
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研究表明,许多学生缺乏自尊和自信心。
他们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产生负面评价,容易受到对方的批评或否定而产生自我怀疑。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将提供以下解决方案和支持措施:1. 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教师和家长应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定期举办家校会议,交流彼此的观察和关注,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2. 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机制:学校和家长应该教导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压力。
3. 增强人际交往技巧:学生们需要学会积极与他人沟通,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学校可以组织团队活动、社交训练等,提供社交技巧培训。
4. 增强学生自尊和自信:学校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通过给予认可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总之,在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监测中,我们意识到了学生们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支持措施。
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初中生心理成长特别期调查报告一、引言在成长的过程中,初中生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变化。
作为这个特殊时期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困惑,但在与家长、老师沟通时,由于信息传达不畅,可能会形成一些小隔阂。
为了深入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并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建议,我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通过对八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采访,了解当前初中生在心理成长特别期的想法、困惑和需求,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三、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八年级学生2.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和个人采访3. 研究过程- 确定研究问题- 编写调查问卷和个人采访问题- 对八年级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和采访 - 回收问卷,整理和分析数据- 编写调查报告四、调查结果1. 影响中学生人生的最重要的品德- 奉献精神:26.1%- 坚强:26.5%- 诚信:42.1%- 努力:5.3%同学们普遍认为诚信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因为它能带来信任感和幸福感。
2. 心事诉说的对象- 知心朋友或同学:74.4%- 憋在心里:16.2%- 父母、家人及老师:9.4%大部分同学选择向朋友倾诉心事,说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更加顺畅。
3. 成长的困惑- 学习目的不明确:超过半数- 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落差:相当比例- 外貌、打扮的烦恼:少数同学同学们对于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困惑和不安。
4. 在校最担心的事情- 成绩不好,担心父母和老师批评:80.6%- 老师不关心,同学不喜欢:12.7%- 遭到同学欺负、被人小看:2.6%- 没有知心朋友:4.1%成绩是同学们最担心的问题,反映出学业压力较大。
五、解决方案与建议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成长中的困惑,并提供应对策略。
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3.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与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
八年级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八年级中学生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较七年级学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时,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了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系列的问题,看问题更多像雾里看花,问题的解决充满了矛盾。
他们常常为些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往往把现实理想化,在对自己作出评价时,有时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突出优点,对自我评价过高,导致沾沾自喜,甚至居高气傲,盛气凌人。
如有的同学平时不努力,学习不刻苦,月考考了好名次,取得了个好成绩,便认定自己是天才,到处炫耀自己,顿时飘飘然也,沉醉于“自我感觉良好”的氛围中,失去理智,不能自拔。
再者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易被眼前表面现象所蒙蔽,易受不健康的环境因素所诱惑,弄不清“真、善、美”,出现行为的偏激性,如有些同学经不起学校周边环境的诱惑,迷恋喝酒、吸烟,以至课间蹲在厕所大口大口狠抽,致使厕所内异味清除,烟气居增;还有些同学热衷于逃学泡网吧,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吊儿郎当,听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迷路而不知返。
有个别同学自尊心太旺,虚荣心太强,逆反心理严重,把自己里三层外三层包裹起来,对老师的一次提问、一个眼神,敏感兼神经质,极易入误区,总以为是老师对自己有成见,无事找事,认为是老师向自己公开的挑畔,敌意、仇视心理油然而生,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又会走入另一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
评价别人时也常常带片面性,情绪和波动性。
而且,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又如八年级中学生大多往往“自我为中心”,盲目攀比心理占居上风,对身处其中的社会环境常常敏感,他们崇尚时髦,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这些东西感染所鼓动,也容易加入批评传统的行列中去。
如有些学生沉溺于看数码宝贝、蜡笔小新等动漫片、书和日韩青春偶像剧,唱不符合年龄身份的流行歌曲:郎的诱惑、爱情买卖……,玩充满暴力、血腥、色情、淫秽、凶杀等不健康因素的网络游戏,更有甚者穿奇装异服、走猫步、学鸭子叫、飞吻、打口哨、卷毛羊头……。
八年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榆次九中初二年级 115班
小组成果
一、主题名称:
榆次九中八年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二、调查时间:
9月20日——9月26日
三、研究问题:
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造成原因。
四、研究目的:
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对策性和建议,也供有关教育部门参考。
五、研究方法:
八年级115班52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能较好的评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MSSMHS共有60个题目,包括十个分量表,该测验各项目区分度好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进行测试。
六、研究步骤:
(1) 9月20日—9月23日进行全班调查,9月24日——9月26日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
(2)主要研究九中8年级学生心理健康。
(3)目的为发现并找出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总结解决方案。
七、小组成员分工:、
赵相龙(调查总负责人兼此文档编辑者)
杜馨楠、宋振慧(设计研究计划)
展羽洁、张岳骏、李建达、乔帅伟(调查并统计资料)
乔慧君、闫俊毅、李智航(找出并分析心理问题)
韩东益、葛严涛、王婷玉、崔宇鑫(得出结论)
八、研究成果:
(一)八年级心理主要表现:
1、过度焦虑,烦恼的情绪反应
2、敏感、缺乏自信和恒心。
他们对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产生动摇,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没有恒心。
3、注意力不持久,爱隐居,经常做白日梦。
临近毕业,一方面由于升学等烦恼的事情多,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想通过隐居的方式逃避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对未来的中学生活充满向往,经常做白日梦。
4、想驾驭别人,不服从,易激动。
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喜欢质疑和争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自以为已经长大了,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喜欢“对着干”,情绪易激动,难控制。
5、害羞。
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容易在异性面前害羞。
(二)结论
1、榆次九中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
2、男女生比较,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男生。
但总体差异不显著,而在抑郁和焦虑两个因素上男女生差异显著。
3、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这几个方面,中等程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
(三)成因分析
1、生理因素的影响
进入少年期的毕业班学生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在身体技能和形体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的大脑发育趋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性意识开始觉醒。
这些生理变化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的眼中的形象,由于世俗文化的牵制和约束而无法表达出来,造成情绪困扰,出现青春期焦虑,如注意力下降,爱出神遐想,对自己的身材或皮肤不满意,情绪起伏明显,从而对学习和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