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审题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73.75 KB
- 文档页数:5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新材料作文审题八法新材料作文的特点:(见PPT)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三性:1、整体性原则2.多向性原则3.筛选性原则四清:1.理清对象2.分清主次3.辨清关系4.析清含义材料作文审题正误示例:例12007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我们认识了一个弱女子,她坚守一位医生的良知,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但她十年不辍,无怨无悔,被她揭露的伪劣医疗器械有20多种,其中8种已被查处,她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
她——陈晓兰,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
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也是强大的;是有限的,也是无穷的。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力量来自良知、责任〔切合题意〕--要有正义感(忽视“力量”)〔符合题意〕--信念、勤奋(推测?)〔基本符合题意〕--要团结(材料中无)〔不符合题意〕--爱:父母无私的爱(扩大内涵)〔不符合题意〕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
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主角”是“裁缝”,而不是“金边凤尾裙”……下面属于哪一档?A. 1 “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 2重视废物回收再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
(扩大内涵)〔不符合题意〕B. 1.智慧和变通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境。
2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
〔切合题意〕C、1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
2、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推测?)〔基本符合题意〕D.1技艺塑造成功。
2、天生我材必有用。
(扩大内涵)〔不符合题意〕审材常见病症:脱离材料随意而为;朦胧感知似是而非;抓一鳞而弃全鱼;抓现象而弃本质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写作之新材料作文审题新材料作文审题是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从对材料的审读中,提炼出题意。
从材料的数目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名言材料、事例材料(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当今时代故事等)、图形材料等。
对新材料作文审题,主要是要求从每则材料的关键词中提取观点,从多则材料的关系中求同寻异提取观点。
易错原因——1.不会从单一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中确定立意2.不会从多则材料的求同寻异之比较中确定立意易错题例析(2023新课标1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上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属单一型材料,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有三个层面:1.关键词句一:好的故事。
什么是“好的故事”?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人真事;富有正义性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字典中“故事”意义是死呆的,生活中的故事是灵动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自古以来的故事,只要富有教育意义,皆可以纳入此次写作。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可读性,而且需要对听众、读者产生积极影响、共鸣震撼。
好的故事,触动心灵之弦,让我们心情澎湃,有情感渲泄后的释然;好的故事,能够开启智慧的灵光,让我们豁然开朗,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好的故事,让我们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有凤凰涅槃的重生!是的,好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以情的感染,智的启发,和美的享受!作文中到底讲什么样的好故事,这个就由考生自主选取。
2.关键词句二:四个“可以……”。
四个“可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好故事的作用,“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命题人在拟题时材料够简,但解读连用四个“可以”,可谓用情颇深,给考生以足够的提示。
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一、什么是审题?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么样审题?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三、材料分析审题步骤:1、整体阅读,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概括主要事件的意义、道理、寓意,提取角度。
2、分层次〔分面画〕阅读,搜索可提取的角度;3、总结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提取角度。
4、分组分类进行对比、类比,提取角度。
5、转化、解密,化含蓄为具体,提取角度;6、寻因求果关系,追根溯源,提取角度。
四、材料作文提取角度的原那么:1、材料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我们写作划定X围,话题作文必须要从材料中提取,我们一定先用以上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多角度提取话题,避免盲目抓住一个角度就作文。
2、选择几个角度后进行比较,选定一个最正确角度〔材料作文提取的是最正确中心〕为话题进行写作;3、选择的角度切入点要小、新颖,但要考虑所写作文的立意要深刻、要有普遍意义;4、话题的材料是为作文提取角度服务的,除议论文外,材料只是引子,提取角度后可不必再用,切忌就事论事,更不能变成对原材料的改写、扩写、补写;5、选好角度后,要结合自己实际,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小说,想象作文等〕,确立中心,再进行写作。
五、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1、抓对象。
弄清对象的数量、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抓真相。
材料以“面〞为内容,分析材料要看“面〞,但又不能仅仅只看“面〞。
从理性追问层面而言,“面〞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触发思考的符号。
3、抓倾向。
所给材料并非纯客观的,藏于文字之中的情感倾向是可以体察到的。
4、抓关键词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思维训练(精品)一、什么叫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题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
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
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审题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
二、材料类型及审题举例(1)材料的类型有叙述评论(寓言、故事、社会热点、社会现象等)类、哲理类、组合类、图画图片类等。
(2)新材料作文的命题类型虽然多样,但其基本的审题要求和写作思路是不变的。
新材料作文要求从整体或自选角度进行创作,但自选角度也应与材料整体紧密相关,知道命题者的基本命题意图,否则,就容易走入偏题的歧途。
(3)由于新材料作文要求将材料融入写作中,我们就应该注意适当引述,尽可能地将与立意中心有关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而引述时要做到准确和言简意赅。
认识到位了,写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一)寓言类材料1、寓言的含义及特点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
它具有三个特点即: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2、寓言类材料的审题(1)把握整体寓意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
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3)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4)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现在所说的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
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围。
〞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原那么:1.整体性原那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
否那么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那么: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那么: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展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那么: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拟新颖;③有话可说。
二、作文命题的三种主要类型:1.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2.理论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阐述道理〕3.寓言材料〔寓理于事〕三、新材料作文的特点: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严格的限制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思路:〔一〕压缩事件〔或材料〕,从“写什么〞入手审题。
【提炼中心】材料1〔哲理诗〕: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
目前,许多学生在材料作文中的突出问题是:误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不注意二者的区别;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偏离题意;对两则及多则材料不知如何归纳概括,常常顾此失彼。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审题。
为了帮助大家解决在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立意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近年来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测试卷,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一起来看看吧~一、相同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一: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
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
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
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含义的。
例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
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
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
新材料作文的主要类型及审题立意1. 具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的材料。
2. 并列相关类材料。
(言论观点、行为事件,多阐述道理)3. 人物叙事类材料。
(真人真事、传说故事,含生活事实)4. 寓言象征类材料。
(寓言故事,或具有寓意的人物场景、图片等)三、不同材料类型的审题方法1.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的材料——(方法)找寻关键,分析内涵。
怎样找到关键词句?①材料中议论性、总结性的词句,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人物之间的对话。
例⑴:【材料】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抑或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
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
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
【审题】关键词:吸收——索取给予——奉献关键句:“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
”【立意】讨论索取和奉献的关系。
练⑴: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关键词:下一个)【审题】【立意】提示:【审题】关键词:下一个。
初露锋芒时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第二次“下一个”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立意】要勇于进取,奋斗拼搏。
2. 并列相关类材料——(方法)求同存异,辩证分析。
需要做到两个“同时”:①找出多则材料内涵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同时也不能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别。
②辩证分析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对立等),同时又要有侧重点。
例⑵:【材料】①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②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审题】相同点: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为别人?还是为自己?不同点:材料①“不要为别人而活”强调不能被别人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
新材料作文几种类型【篇一: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训练题】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训练题一.定义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
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审题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
二、材料类型历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材料,大致可以分为如下类型:1.寓言类材料2.(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类3.时事热点类4.哲理类(哲思、名言、诗歌)5.多则材料组合类6.图画类(略掉)一、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之寓言类材料(一)寓言的含义及特点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
它具有三个特点即:隐喻性。
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
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
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二)寓言类材料的审题1.对话型这种材料截取寓言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没有固定的情节,我们通过对话来分析他们各自展现出自身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明白谁是谁非,从而启迪我们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应该具有什么品质等。
一句话材料作文就是指导我们的行,唤起我们对某一品质的重视的。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
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①抓关键。
这种没有故事情节的寓言对话,关键点就是他们对话的内容从山石的话来看,山石对卵石很是不屑,认为卵石细小,不如它自己高大挺拔;认为卵石体肤平滑,肌理莹润,不如它自己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
新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审题方法何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就是指近年出现的吸收了话题作文限制较宽的优点,能给考生以较多的写作自由的新型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1998以前的传统的材料作文,大都允许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既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又能让学生“有独立的写作思维”,“负责任地写作”,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
材料作文跟话题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作文试题没有提供给考生——个明确的话题,而只是提供给考生一则材料。
考生必须反复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从中提取出一个合适的话题或观点,在此基础上考生才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因此,要写好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过好“阅读”这一关。
纵观近年的高考试题,新材料作文按其所提供的材料的特点主要可以分为提取话题型、提取观点型、提供看法型三种类型。
一、提取话题型所谓提取话题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没有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而只蕴含有写作的对象,考生写作时需从中提取出一个话题的材料作文。
如2006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试题: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
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不要写成诗歌)。
③题目‥以。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我们细致分析一下引导材料,便会发现,引导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无外乎就是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校园的课钟、窗外的风雨、新岁的爆竹、梦中的短笛等声音。
也就是说,考生可以从这道作文试题中提取出一个话题,那就是“声音”。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道作文试题在材料中对“声音”这一话题进行了限制,要求考生所写的“声音”必须是能“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新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审题方法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风度中学 钟卫国
何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就是指近年出现的吸收了话题作文限制较宽的优点,能给考生以较多的写作自由的新型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1998以前的传统的材料作文,大都允许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既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又能让学生“有独立的写作思维”,“负责任地写作”,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估计将会成为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首选题型。
因此,我们务必切实掌握好新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审题方法。
材料作文跟话题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作文试题没有提供给考生一个明确的话题,而只是提供给考生一则材料。
考生必须反复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从中提取出一个合适的话题或观点。
在此基础上,考生才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因此,要写好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过好“阅读”这一关。
否则,便会写成偏题、离题的作文。
纵观近年的高考试题,新材料作文按其所提供的材料的特点主要可以分为提取话题型、提取观点型、提供看法型三种类型。
我们进行作文考试时,应首先读懂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判断出作文试题所属的类型,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类型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审题。
下面,笔者将对三种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分别加以说明。
一、提取话题型
所谓提取话题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没有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而只蕴含有写作的对象,考生写作时需从中提取出一个话题的材料作文。
如2006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试题: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
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不要写成诗歌)。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这道作文试题只有引导材料和写作要求,而没有话题,看起来跟我们熟知的话题作文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我们只要细致分析一下引导材料,便不难从中发现,引导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无外乎就是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校园的课钟、窗外的风雨、新岁的爆竹、梦中的短笛等声音。
也就是说,考生可以从这道作文试题中提取出一个话题,那就
是“声音”。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道作文试题在材料中对“声音”这一话题进行了限制,要求考生所写的“声音”必须是能“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只要把握住了这些,我们便可按照话题作文的写法进行写作了。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提取话题型材料作文提取话题的方法便是这样:试题材料各项内容所涉及的共同对象是什么,提取出来的话题就是什么。
二、提取观点型
所谓提取观点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只有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其中蕴含有对事物的感情倾向,但却没有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一定的看法,考生需从中提取出一个观点的材料作文。
如200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 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道作文试题没有明确表明命题意图的提示语,考生必须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正确材料内容,分析出诗歌的寓意,即提取出一个观点。
据诗人雷抒雁介绍,“星星”是人们向往的,这个意象具有广泛的象征性和暗示性,主要告诉人们现实是很复杂的,也有黑暗的东西,要擦亮眼睛,千万别为情绪和物象所迷惑!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和感悟的方面比较多,比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距离与认知的关系,盲目的向往和崇拜,等等。
考生只需从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提取出一个观点即可,但是,这个观点必须“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那么,这个观点该怎样提取呢?
提取材料观点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材料的感情倾向确定观点,二是抓住材料的中心句、关键句确定观点,三是分析材料内容的条件关系、因果关系确定观点,四是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相似点确定观点。
具体运用时,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选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
如从雷抒雁的《星星》中提取观点时,我们就需用到两种方法,现举例说明如下:首先运用第三种方法分析材料内容的因果关系,诗中说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而飞上星星的人却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为什么仰望星空的人看到的星星如此美丽,而飞上星星的人看到的星星却如此不美呢?原因就是仰望星空的人跟星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飞上星星的人跟星星之间已没有了距离。
接下来,再运用第四种方法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相似点,现实社会中的许多事物不正是如此的吗?你觉得教师这一职业很伟大,可是如果你真的做了教师后,你会发现教师的工作其实很琐屑;跟朋友相聚在一起时,往往不易体会到友情之美好,只有当朋友将要离开自己时,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友情之美
好;男女同学之间在感情上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显得更美……是啊,没有距离怎么会有美呢!据此,我们就可提取出一个观点:距离产生美。
三、提供看法型
所谓提供看法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不仅有一则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而且还包含有对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的几种看法,考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的材料作文。
如2006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试题提供了一则“乌鸦学鹰”的故事,要求考生必须“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的整体含意,但允许考生“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并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那么,这个故事包含哪些侧面(或者说角度)呢?其中的老鹰,是并不值得深究的对象。
审题的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牧羊人和孩子两人的说话。
牧羊人称乌鸦
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在批评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
而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乌鸦“也很可爱啊”,这表明他对乌鸦的喜爱,肯定了乌鸦“见贤思齐”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动。
那么,我们作文时究竟该对乌鸦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这主要三种:
一赞成牧羊人的看法,二是赞成孩子的看法,三是跳出两者的窠臼,辩证地看待两种看法,四是着眼于寓言的整体寓意。
据此,我们可以提取出以下观点:①乌鸦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提出“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的观点。
②乌鸦做了别人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尽管没有成功,但是依然值得鼓励,由此可提出“要敢想敢做”的观点。
③乌鸦虽然敢想敢做,但是由于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以致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提出“要敢想敢做,但必须从实际出发”。
④对于同一个对象、同一种行动,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可提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提供看法型材料作文确定观点的方法:第一步,阅读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的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把握材料的整体含意。
第二步,抓住对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发表看法的语句,选定构思的侧面(或角度)。
一般来说,这类材料作文可供选择的侧面(或角度)主要有三个:①从中选择一种看法表示赞成或反对;②跳出几种看法的窠臼,辩证地看待几种看法;③着眼于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的整体含意,从中提取出一个观点。
第三步,根据自己选定的构思侧面(或角度),按照上文所说的提取观点型材料作文的提取方法提取出一个观点。
需要说明的是,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此所谈的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却是可操作性极强的有效方法。